7/29(三)
[投資微寫作]NO.3 投資勝率法則
----------------------------
🧙♂️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
因為今天沒什麼靈感,
於是翻一翻之前靈感爆棚時,
在筆記寫了一堆斷尾的稿子
看能不能補完拿出來分享😂
看到了這篇被我改了很多次的
投資勝率法則,
被我忘在筆記堆裡的一角。
看了一下想著之前改那麼多次,
主要還是擔心裡面充滿個人的主觀意見,
還有我歸納偏向法則的東西,
可能不夠中立和科學,
但我又覺得超有用...怎麼辦呢?
...所以信者恆信,
不信的也就算了沒關係。
😂😂
我把致富的心態和投資勝率法則
列出了32點的重點大綱,
(其實列了100題被我砍了剩1/3😂)
以後我會針對這個大綱
再寫成微寫作的部分。
依我的個性應該會跳著寫吧!
如果有特別想先知道哪個部分
可以留言或私訊問我也是OK😘
---------------
這是我翻閱投資理財、有錢人的思考習慣、
法則類的書後,再刪除自己不適用的部分,
歸納自身能力得到勝率最高的投資方法。
先說好,這充滿個人觀點,
並不適用每個人的投資習慣,
請謹慎思考服用💪
投資人背景:
設計系出身,喜歡畫圖,
從小數學老是不及格,
講到數字大腦就容易當機。
從小學會的理財觀念就是賺到錢
花剩下月底再存起來。
在大學圖書館因多次找廁所,
老是迷路到同一個角落,
因此邂逅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
開發了理財觀念新世界。
因投資書籍看不懂,
所以轉而閱讀理財、致富思考心態、
致富習慣建立理財觀念,
並且實施書上學到的理財公式,
分配收入,
任職平面設計數年,
薪水從未超過25K的小資女。
2016年用1萬9千元買下第一張中鋼,
10個月後以2萬5千元賣出,
開始踏上了逆勢價值投資之路。
股票平均持有時間約10個月,
追求近100%的勝率,
寧可等待也不願賠錢。
實驗數年,當中接觸到
艾蜜莉存股APP,
拆解背後選股系統,
並與自身知識經驗相互驗證,
進一步完善選股技巧和操作模式。
對於逆勢價值投資法最難克服的心魔
-無聊、等待、貪婪、恐懼...
用其心理學、經濟學等相關知識應對。
比起鑽研投資技巧,
發覺在股市裡若是追求高勝率,
那麼資產「僅能以緩慢的幅度穩定上漲」
因此不如更重視學習新知和技能,
開發多元收入,再投入被動收入。
目標是40歲前擁有1千萬的資產,
有多重被動收入可以支付日常開銷,
把其他時間沉浸思考和運動
用畫畫傳遞書本的知識幫助更多人。
📖多年實驗心得:
致富的心態
1. 這個世界是蒐集金錢技巧越好的人越能勝出,金錢只是物品,得到的方式有很多種,
工作只是其中一種。
2. 這個世界有很多讓金錢可以
加速增值的系統和媒介,好好理解這些
方法的存在,然後去使用它。
3. 不要拘泥只能透過替別人工作才能獲取金錢,商機無所不在,只是自己分辨不出來。
4. 不要對金錢貼上許多標籤,錢就只是錢而已,貧窮的人沒有比較善良,
有錢的人沒有比較邪惡,哪邊都有好人跟爛人。
5. 接受會有很多錢來到自己身邊,不要抗拒
6. 最有價值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的大腦。
7. 主動投資自己,被動投資股票。
8. 閱讀不一定會成為富人,
但是富人一定有閱讀的習慣。
9. 在朝著財富自由前進之前,
先想想自己的人生規劃和
每個月生活所需是多少。
10. 沒有立下長期目標和訂出確切的數字,
獲利了很容易把錢花掉。
11. 富有的定義,除了金錢以外,
還有健康的身體、知足豐富的心靈、
良好的人際關係。
12. 能影響多少人決定你能賺到多少錢
13. 金錢藍圖會決定你能賺和存多少錢
💵投資股市勝率法則
1. 讓複利法則為你所用-不斷創造小贏
啟動的複利效應
2. 大量閱讀以辨明股市裡的騙子和假消息
3. 平時應努力存款,累積投資的本金,
等待可以買進的利空機會
4. 不用懂全部產業和公司,只要對
少數專精即可
5. 不要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低點分批買,高點分批賣用平均價拉低成本,
提高獲利金額
6. 只買進有配息的股票去賺價差
7. 不要操作短線和購買漲跌劇烈的股票,
不然變動獎賞的心理機制會讓你很快上癮,
並且喪失冷靜的判斷力。
8. 把紅色買綠色賣的訊息翻轉,
只在股票下跌時購買股票,上漲時賣掉股票。
9. 挑選年年有賺錢、配息、財報優良、
有護城河或品牌獨佔優勢、多年績優老公司、
價格稍微貴一點的股票。
10. 不選雞蛋水餃股,或是任何題材股、
平時不賺錢的股票,只因為有名嘴在講、
大戶在買、炒起來的股票。
11. 不買自己看不懂公司在做什麼的股票,
即使大漲也一樣。
12. 買進前花最大的心思研究公司,
買了以後用最小的關注度去看待你的股票
13. 投資的存款要和生活費、一般存款、
緊急預備金分開,只用閒錢投資。
14. 投資獲利的金額在到達設定目標前
除了部分抽出回饋社會,其他不拿出來花用,
不斷再投入本金裡投資,直到金額達成為止。
15. 業力法則-投資有獲利要拿出部分回饋社會,把運氣分給別人,將會以別的形式以
更大的回饋到自己身上。
16. 炒短線是少數高手在玩的,
長線反而適合剛入門的新手學習
體會股感的機會,可惜的是新手常常在
繳了許多學費才明白這件事。
17. 持有的時間變長,勝率會變高,
用心於不交易。
18. 有時你會賺錢,不是因為你多做了什麼,
而是你不做什麼。
19. 了解80/20只有少數者獲利的法則原理,
在股市裡從眾跟大部份的人做一樣的事,
最後只會賠錢。
20. 採用少數20%會獲勝的行為很簡單,
難的是抗拒自己的人性-貪婪、恐懼、
自我懷疑;在該貪婪買進時恐懼,
在股價低點時該堅持等待卻缺乏耐性,
在負面消息頻傳時自我懷疑。
🧙♂️總結:
其實把投資的系統打好,
就像建好一個水車,
你還是要有水才能讓其轉動,
發揮它的效果。
把投資的系統轉動的水,
就是「投資存款」
收入高不代表存款會變多,
但收入低,能存的錢確實會變少
而一般社會的受僱薪水還是有一定限制,
雖然如此,我仍相信自己有天一定會
創造屬於自己的市場價值,
朝黑富美的人生邁進。
在此之前,
我還是會努力充實自己的眼界,
多保持有錢人的習慣和行為,
增加成功的最大概率。
#投資勝率法則
#心理學
#行為經濟學
#複利法則
#8020法則
#業力法則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中鋼平均年薪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以高鐵未變公股民營事業前董座年薪約千萬元並扣除董監事酬勞後估算,江耀宗原可領70多萬元月薪砍逾半、大減超過35萬,孰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高鐵另編每月平均35萬元獎金,恰好可「補回」減薪,等同仍可維持月領70萬、一年8百多萬元水準。
雖遭外界質疑:「這算哪門子減薪?」高鐵僅低調回應,一切依規定辦理且經董事會通過。
中鋼平均年薪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推!這才是摸著良心實話實說.....
核能是便宜的乾淨能源? 莊秉潔:納入核廢料貯存回饋金 每度核電至少要20元!(11/26/2019 天下雜誌)
我們需每40年準備核廢料貯存回饋金21兆元,及2/3台北市面積的土地作為最終處置場,才能世世代代維持過去核能滿載時(如2014年)佔比達18%的發電量。依此重新計算每一度核電的營運成本,至少要20元,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貴的。
先說結論:以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而言,燃氣、風電及光電的組合,就可以解決這問題,長期而言,電費也可以比韓國更便宜。
總統蔡英文11月22日正式宣布,針對蘭嶼核廢料補償問題,將給蘭嶼人25.5億元的回溯補償,每3年也會持續支付2.2億的土地補償金,直到核廢料遷出。我們知道,低階核廢料需貯存300年,其輻射強度才會降至環境背景值,其實根據「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及核電廠除役完成前回饋要點」,未來無論放在哪裡,無論有無遷出蘭嶼,這300年共要支付核廢料土地補償金或核廢回饋金共計220億。
依據目前核廢回饋金的要點,對高階核廢料的貯存地點所在及鄰近的鄉鎮,我們亦需支付回饋金。高階核廢料至少要十萬年,其輻射才可以降至背景值。
跟你在一起十萬年的核廢料
而理想的最終處置場,如芬蘭是位於遠超過十萬年母岩不動的地盤。而台灣位於太平洋及歐亞板塊交會處,地震、地殼錯動頻繁,不存在這樣的條件。在台灣,核廢料最可能的貯存方式是一直乾貯,當貯槽損壞或地質改變,再換一貯槽或地點,持續乾貯直到十萬年。所需費用及空間試算如下:
1. 回饋金:核一核廢回饋金一年有7000多萬(表1)。如需支付10萬年,合計為7兆元(7000多萬*10萬年)。以2009至2014核一廠所有機組幾乎都是全年滿載運轉時期為例,核一廠平均每年所有核能機組的總發電量為100億度電,以運轉40年計,為4000億度。以10萬年總回鐀金費用計7兆元,平均每度需支付17.5元。
2. 人事費:我們來簡單算一下,看管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理場所需的人事費。我們編列管理人員每天三班,每班二人,24小時來監管這最終處理場,至少6人之人事費來算。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17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薪資中位數年薪高達119.6萬元。十萬年所需的人事費為7176億元(119.6萬元/人*6人*10萬年)。平均每度核一之高階核廢需支付1.79元。
3. 上面二者合計,每度就需要19.29元。再加上目前台電核能的營運成本為每度1.12元(2019/9),扣除之前攤提的每度約新台幣0.17元作為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為每度20.24元。而之所以台電估計核廢基金只需每度新台幣0.17元,是因為只有編列核能發電後端營運12年、監管50年的費用。
這監管50年距輻射強度降至背景值所需的十萬年差太遠。即使最後可以找到理想之最終處置場,也需要支付回饋金及人事費。可以預期,台灣及國外没有一個地方會接受只支付50年的費用,卻要放十萬年的核廢料。這成本一定會轉嫁到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身上。上述費用還不包括發生核災的成本及貯存核廢料之設備費、維護費及業務費。加上之後,成本還會高上許多。
4. 而核電所使用的土地面積也是極高的。如果核能維持2014年全載(核一+核二+核三)時佔比約18%之發電量,直到永遠。因為高階核廢料需貯存十萬年,核廢才能無害,而低階核廢則需貯存三百年才能無害。這意義是,我們的核廢料貯存場,隨著運轉時間愈久就要新闢貯存場,來容納新的核廢料,而高階核廢料一直要等到十萬年後,目前三座核電廠之核廢貯存場才能清空,容納新的核廢料。目前我們三座核電廠運轉40年所產生的高階核廢料需要6.89公頃來貯存。
我們有2/3個台北的土地來貯存核廢料嗎?
也就是每40年就要增加6.89公頃面積來貯存新的核廢,一直到十萬年為止。我們計算十萬年總需求的面積高達17,225公頃(6.89公頃*100000年/40年),也就是172平方公里。而目前低階核廢料需要19.15公頃來貯存,其大部分來自三座核電廠,以每40年就要增加19.15公頃面積來貯存新的低階核廢,一直到300年止,這總需求的面積為1.44平方公里。高階及低階合計為173平方公里,這面積比澎湖的141平方公里還大,約是2/3的台北市的面積。台北市(包括淡水及部份陽明山)的面積為272平方公里。也就是我們需要有約2/3台北市面積的土地,作為最終處置場,才能世世代代維持2014年約18%佔比的核電規模。
上述計算出核一之回饋金費用是7兆元,同樣核二及核三所需的回鐀金費用亦約7兆元,三座核電廠總計21.6兆元(表1)。加上目前貯存在蘭嶼的低階核廢回饋金,總共需21兆6220億元的回饋金。目前(2018)核能後端營運基金為3345億,相較未來需支付21.6兆的回饋金,相距甚遠,即使現在就調升核廢基金,我們至少需債留子孫20兆元。
根據上述,對台灣未來之核能政策,筆者建議,應依核能之除役時程,表定在2025如期非核,全台就可以不用擔心核災,及更多債留子孫的錯誤。
改善空汙的能源政策 不僅環保還很省錢
而空污改善之能源政策,比較台電2019/9最新的各種空氣污染小的發電方式的成本,核電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貴的且最危險的。上已計算出核電之每發一度營運成本,包括核廢回饋金之後,超過20.24元,而其它如燃氣2.7元、風電2.0元,而光電是1.8元,核電是天然氣發電的7.4倍。
即使目前離岸風電之躉購費率達5.5元,其是包含國產化的項目。2025年的競價風場價格為2.2-2.5元,已低於目前台電對用戶的平均售電價格2.6元。而蔡總統在11月12日所宣誓在2025-2035預計增加的10 GW的離岸風電,這風電成本包括要求儲能及電力品質設施等,預期可以低於每度3元。而這10 GW的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如果用12-15 MW的風機,容量因素可以達50%,其實際發電量亦可以達5 GW與台灣2014年核電全載時之發電量一樣。
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PM2.5,是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的1/72(圖1),這顯示天然氣發電相對於燃煤造成的PM2.5,是可以幾乎視作無污染的。而風電及光電不產生PM2.5及排放溫室氣體。核電是否不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及PM2.5,當考量其燃料棒生產及未來十萬年之封存,每百年就要從重新換貯槽,所需使用的水泥量及生產這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及生成的PM2.5,其實是有爭議的。
甚至在2035我們會有16 GW的離岸風電,在某些時段再生能源過多時,我們還可以電解海水製氫,以氫取代部分天然氣來發電。甚至可以用氫氣來煉鋼,以取代目前高雄第一大污染源中鋼及台中第二大污染源中龍鋼鐵中最污染焦碳煉鋼的製程。
面對未來的能源政策,筆者建議:
一、再增加在2030年將剩餘的6組台中燃煤機组改燃氣。
二、修正《汽電共生法》第10條,國家必須無條件高價採購燃煤汽電共生的電。如此一來,再過10年,2030中雲嘉南就可以成為非核無煤(或全部轉備用)的宜居家園了。其中將既有老舊煤電機組轉備用,我們就可以不用擔心台中電廠全改燃氣,可能因氣源不足斷氣而缺電的疑慮,因為只要啟動備用的燃煤機組就可以避免缺電了。
透過燃氣、風電及光電的組合,就可以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電費也可以控制在每度3元間,比韓國的3.1元更便宜。
本文作者莊秉潔為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8762?utm_source=fb_opinion&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fb_opinion-social-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