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辛苦工作一輩子,如果沒錢退休,又找不到工作,我們該怎麼辦?]
華視新聞報導,今天台北市長柯P說,到他卸任時,台北市超過65歲的人口會達到20%,台灣在可見的幾年內,將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柯呼籲要把「65歲退休」的觀念抹去,因為不工作的話,國家勞動力就會不足;柯文哲更強調,台灣平均壽命85歲,如果65歲要退休,「國家不可能養你20年都不工作」。
柯P說得沒錯,這也是我不斷寫文章與演講時,告訴大家的未來。但是「越來越難退休」有如灰犀牛現象,這頭灰犀牛一直在草原的另一頭漫步,大家都看見了,卻始終不願相信牠終將往自己這裡衝過來,不僅產生極大的撞擊,也有可能踩扁我們,毀了我們的老年生活。
台灣在2016年,平均退休年齡是58歲,當時日本已經逼近70歲,韓國來到72.9歲,顯示我們比日韓提早退休12至15年。而台灣每年退休年齡大約以0.2至0.3歲延後中,可是2017年竟然一躍61歲,大幅增加3歲。為什麼在一年之間有如此大的成長?
因為政府動手修改定義,從「自此離開組織的年齡」改為「可領勞保年金的年齡」。政府為什麼修改?我個人猜測,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提早退休是世界排名前茅,這可不是在暗示我們的人民富裕,存款很多,所以提早退休,而是顯示台灣的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換句話說,這是國恥!
粉飾太平的結果,台灣的上班族普遍一致都認為,平均退休年齡是65歲,這個愚民政策會造成上班族失去警覺性,以為可以平平安安做到65歲,隔天無縫接軌領勞保年金,接著就交給國家養,後半輩子衣食無憂。我每次在演講時,亮出真實數據,大家無不瞠目結舌,傻了……
日本老早紛紛在談下流老人現象,我就問來聽講的上班族,哪個國家才應該最擔心?在座的上班族眾口一聲只有一個答案:
台灣!
柯P再拿出一個數據,只要是聽過我演講的也都知道,那就是在日本超過65歲以上老人繼續在工作占1/3,韓國則是44%,台灣只有8%。而這寥寥可數的8%,根據柯P所言,主要是在農村還有田地可種的老農民。說到這個情況,我遇過幾位年輕朋友離職,就是回鄉接手種田,並且致力於翻轉農村經濟。
至於柯P今天怎麼會突然關心起退休呢?因為台北市政府舉辦「中高齡就業博覽會」,我在搭乘捷運時,有看到活動海報,可說是立意良善、用心良苦!但是老實說,我並不樂觀以待。勞動部近年先一步設立「銀髮人力資源中心」,我去輔導過幾次案例,真心感到政府用心與用力在推廣50歲以上人力再運用,但是到處拜託企業的結果是什麼?
企業願意配合政策釋出的工作,多半有以下共通點:
1. 非專業性
2. 非正職缺
3. 以時薪計
4. 服務業為主
如果不是政府出面,企業是不會提供職缺給中高齡者;勉強給了,無非是這類工作,比如在超市做撿貨員﹑收銀員等。就算企業樂見其成,可能會再度踢到下個鐵板,而這個鐵板超乎意料的竟然是年輕員工。最近有家人力銀行做個實驗,請某連鎖餐廳配合提供職缺,哪裡知道上工的中年人卻遭到排擠!她說:
「欺負我的同事,年齡跟我的兒女一樣大。」
沒錯!這樣的故事,我聽到不少,也見證不少。有一次同事要雇用助理,來了一些學經歷不錯的好咖,其中不少是年過40,他一個都不用,理由是都這個年紀,好歹也工作十幾二十年,還要靠人力銀行求職,而不是運用人脈推荐工作,想必混得很差,表示能力不行,當然用不得。我聽了,不勝訝異地反問他:
「因為產業沒落,你爸爸不也是失業,在找工作,難道他也是工作不力?」
還有一個案例是在超商,本來有位中年女性在裡面工作,沒多久被排擠掉,為什麼?年輕同事嫌她反應鈍﹑動作慢,還會算錯錢,就去跟老闆說了不少壞話,有問題時全推給她,給她設下不少坑去跳……老闆不常在店裡,也就信了。可是我跟她買過東西,她還教我使用I-bone,沒這些問題呀!你說冤不冤?
從諸多案例可以看出來,排擠中老年員工的,竟然不少是年輕人!這時我都會在心裡摞下狠話:「你也會老,相堵會到(終究會碰到的)!」所以要讓中老年人再回到職場,最重要是觀念上的教育,讓企業明白再少子化下去,終究沒人可用;讓年輕人明白長夀化下去,父母若是不工作就要靠他們養。
當然,我不會說中老年人的工作能力一定強﹑態度一定好,但是各個年齡層都有好員工,也有壞員工,能力與態度跟年紀無關,不能硬是給中老年人貼上負面標籤,否則影響力有多大,你知道嗎?中年人失業後再求職,到處碰壁,勞動部調查發現第一大原因是,年紀因素!高達82%中年人說問題出在這裡。
也就是台灣的就業市場,有嚴重的年齡歧視!不過這件事不難解決,我不明白為什麼一直卡在年齡這一關。只要規定履歷不可填寫年齡﹑不可填寫畢業年份﹑不可貼照片等,至少要讓中老年人的履歷先被企業看到,有機會面試,後面再來比條件與實力嘛!我的同學朋友在美國,都60歲了,還在頻繁換工作,而且薪水越加越高,不就是做到這三點嗎?
舉辦就業博覽會,是推力;讓企業主動用中老年人,是吸力。在行銷上,吸力的效果遠遠大過於推力。觀念教育,再搭配相關政策,幫中老年人就業,也解決勞動缺口,並讓年輕兒女卸下奉養父母的重擔。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台中場
時間:2020年12月18日(五) 18:45-21:00
地點:文創工房(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2樓)
報名請上:https://reurl.cc/ldAkKv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圖:CTS
中高齡 找不到工作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年轉業困難,不是卡在身段不夠軟,而是卡在企業用人觀念落伍】
昨天是日本臨時國會結束的最後一天,被執政黨列為重大法案的「入管法」(「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強行通過。看電視新聞時,我們也看到日本國會與台灣立法院一樣的畫面,朝野對立,激烈攻防,出現肢體上的推擠,可見得它的爭議性。但是這對於一些想去日本工作的人,卻是一項好消息。
因為過去日本只開放大學教授、企業經營者等高階人才取得工作居留資格,這一次修改後的「入管法」,未來5年內最高將可開放34萬外國藍領勞工,包括建設與看護等行業。
不止如此,政府緊接著將在明年針對企業提供獎助,鼓勵他們任用高齡者,修改「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
這兩個舉措在說明什麼﹖
日本在老人化與少子化雙刄夾殺之下,勞工嚴重缺乏,尤其是3D工作(苛刻demanding、骯髒dirty、危險性dangerous)根本找不到人力,逼得他們不得不最後放棄社會安全的考量,一方面開放外籍勞工,另一方面延長日本人工作的夀命。你想,日本連老年人都用上,更遑論善用中年人。
反觀台灣,大叔大嬸早退的現象,一直未能明顯改善。50~55歲的中年男性,從1990年至2016年,勞動參與率減少7.5%,這個數據突顯出一個問題,台灣企業卡在「年齡」這一關,對中年求職者不友善,拒用他們,使得中年人不得不早退。也就是說,台灣在用人未能與時俱進,完全落在社會變遷之後。
一位35歲的男性朋友在企業界當基層主管,請教我怎麼徵才。他的屬下半年前離職,對於在人力銀行收到的履歷都不滿意,向我抱怨:
「不是沒有相關經驗,就是四五十歲太資深。」
我覺得很奇怪,四五十歲資深有經驗,即戰力強,馬上可以上手,怎麼會是問題?他解釋:
「比我年紀大,總是要尊重他們一些,我擔心自己叫不動,也不好意思叫得動。」
「年紀大有主見,還要重新給他reset,更累人!」
後來他決定,等到畢業季,再挑選相關科系的應屆畢業生,於是他放著馬上可用的老鳥不用,花九個月等待毫無經驗的菜鳥。我不信邪,想說這位35歲朋友是特例,於是做了一次小規模調查,樣本數是13位二、三十歲的年輕主管,結果發現錄用大於50歲的屬下,竟然無一人!
對於50歲以上的大叔大嬸,年輕人充滿無名的恐懼,恐懼大叔幹掉自己!恐懼大叔意見多!恐懼大叔脾氣怪!恐懼大叔彎不下腰…致使能力高強、經驗豐富、活力充沛的大叔大嬸被推拒在門外。
中年失業,帶來的痛苦與壓力,不輸給重要親人過世,或個人罹患重病。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往前看還有長長數十年要過,這時候遇上失業,無啻雪上加霜,給人生重重一擊。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經營事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只是他不太進公司,還包括他不太裁員!小時候,許文龍的父親突然被公司辭退,從總經理的高位重重摔下來,大受打擊,退縮在家裡足足十年,許文龍沈痛發誓一輩子要對員工好。
一位49歲被裁員的白領男性說,家裡兩個孩子還在念書,他沒有資格對工作挑三揀四,只要有工作都願意去做,可是沒有機會,最後連清潔工、小7門市人員都去應徵。
「我什麼工作都找,即使一再降格以求,都沒有下文。」
這種走投無路,真的會把人逼上絕境。2016年媒體熱議大叔早退,新聞刊登出來的當天晚上,我收到老朋友的line:
「完全找不到工作!是被社會價值絕緣的族群。」
「感覺,好想結束一切。」
可是,當職場拒絕大叔大嬸同時,卻又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充滿偏見,施以二度傷害。
這些偏見不外乎是,中年人從位高權重摔下來,一直沒有清醒過來,沈浸在過去的榮耀光輝中,拒絕回到現實世界,不想轉換跑道,拒絕學習新技術,不願意將腰桿彎低,拉下身段,不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說得好像這些中年人個個是「老頑固」、「怪叔叔」、「可怕大媽」。
因此,很多局外人,包括專家,都會給這些建議:
調整觀念!
拉下身段!
心情歸零!
而且,親朋好友都會基於善意,給各式各樣的主意,建議他們做這個做那個,好像在大叔大嬸的眼前,有無限多的人生選擇。
事實上,依照學理來說,當一個人在某一個行業浸淫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會產生一種心理狀態:「路徑依賴」,讓人難以轉彎,需要花時間調適,改變的過程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簡單。
「路徑依賴」這個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Paul A. David提出,他說,當一個人選擇進入某一路經,就會產生依賴,無法脫離。而這條路徑的既定方向,也會回過頭來對此人產生強化效果,決定其生涯發展。
中年轉身,任誰都難。我們覺得不難,是因為還未碰到。因此,在面對中年失業,除了給予協助外,也要有一顆體諒的心,並給予適應的時間。
更何況中年就業困難,根本「罪不在己」,問題主要出在於企業拒絕錄用。主計處調查顯示,2015年5月中高齡失業者有8.2萬人,其中逾半數4.6萬人未曾有工作機會,尋職困難以「年齡限制」占55.0%居多,至於「找不到想要的職業」占19.9%居次、再次為「待遇不符期望」占10.2%。很顯然的,年齡問題才是中高齡失業者尋職的最大障礙。
過去人力充沛,只要用年輕人就足以應付需求,但是走到少子化、老人化的今天,勞動力日減,用人主管還活在天寶年間,不知今夕是何夕,堅持非年輕人不用,一位金融業的人資經理看不下去了,他說回鍋的中年是最好用的一步活棋。
「這是遲早的事,用人主管一定要習慣帶領中年屬下,否則就是沒人可用!」
和各國相比,台灣的退休年齡過早。去年政府公布台灣平均退休年齡58.6歲,媒體居然說是「創歷史新高」。可是,日本平均約在70歲,比我們多11年。再來看看其他國家,即使最浪漫的義大利也有60.8歲、最熱情的西班牙是62歲﹑財政艱辛的希臘是61歲。
過去在台灣,不常見到中年人在職場上活躍,隨著老人化,退休年齡一再往後延,職場勢必要接受大叔大嬸回鍋職場,重新啟用他們。年輕人要學會和中年人共事,年輕主管也要學會帶領中年人,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個新時代的新挑戰。
雇用中年人,除了等到企業在無人可用之下,逼不得已才延攬之外,政府可以立法做兩件事:
1. 求職履歷,不得要求寫出年齡。
2. 學習日本,立專法鼓勵企業任用中高齡者。
***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中高齡 找不到工作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目前戶外天氣15度,下著陣雨。多少勞工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不顧低溫,用盡一切方法,為的就是讓勞基法的修法能夠有更多的對話,勞工的勞動權益能夠確實的被保障。
這幾天,我陸續收到了許多過勞行業的陳情,過勞已經成為台灣勞工勞動條件惡化的普遍現象。
2016年大選期間,蔡總統信誓旦旦地提出了勞動政策六大主張,對比政府目前強行推動勞基法修惡,看來格外諷刺:
1) 縮短年總工時→工時不但沒有縮短,現在還要拉高加班時數!
2) 扭轉低薪→薪水不但沒有增加,勞工還因為薪水太低被逼得要加班、多賺一點!
3) 支持青年及中高齡就業→台灣青年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了也是低薪窮忙!青年看不到未來!
4) 立法保護非典型勞動→台灣的慣老闆喜歡用派遣來規避責任及成本,民進黨今天只急著要砍勞工7天假、提高加班時數、減少休息時間,根本不努力推動派遣立法!
5) 保障過勞與職災勞工→台灣勞工因為工時太長、休息太少,頻頻傳出過勞死!這些案例絕對不是因為台灣勞工的身體有病!
6) 公平的集體勞資關係→台灣企業只有7.3%工會,勞資會議只有4.96%,民進黨現在要修法給彈性、讓勞資協商,請問勞資之間是公平的嗎?有可能協商嗎?連工會跟勞資會議都沒有,要跟誰協商?
看到在 #台北車站 臥軌的勞工朋友們,我真的很不捨,我相信他們一定是已經窮盡任何的手段,政府仍舊不願意聽進他們的聲音,才出此下策。
讓我們少一點責備,多一點理解,因為勞動權益關乎你我,#沒有人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