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蘇慧倫 #魏如萱 #氣溫37度的遐想 #面面 ◐ 致欲系合唱主打〈氣溫37度的遐想〉◑ 致欲望的虔誠 致我是個女人 繼〈失戀萬歲〉後,蘇慧倫睽違許久再度推出女女合唱〈氣溫37度的遐想〉,甫收到由張震嶽譜曲的Demo時,眾人便決議將這首歌設定為女女合唱,歷經一陣腦力激盪後,最終邀來歌聲極具敘事感的...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的推薦目錄: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陳宏寬教授給鋼琴教師的建議】♩.♪
1、學習音樂的目的是什麼?
學音樂不是為了個人名譽,而是為了實現靈性上的進步,而靈性成長需具備三個條件:意志、愛和智慧。(因陳先生在以前的講座中談過這個問題,具體參見《陳宏寬:音樂家是靈性的媒介》人民音樂,2007年第2期)
陳先生希望大家能通過學音樂感悟生命中的哲學,並將哲學的理念用到音樂演奏的藝術化發展和靈性的提升中去。他說:「現在手指動得快、技術好的鋼琴學生實在太多了,發展技術是很快的事情,但靈性上的感悟需要時間和經歷。有的學生技術上很好,音樂中卻是一張白紙,缺乏對人生經驗、對世間萬物的感受,他的音樂表達是很有限的,音樂之路也是不會走得太遠。」
陳先生建議鋼琴教師,要尤其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善心,在小朋友十二歲之前打好「心」的基礎,因為只有用誠實、樸素的心去理解音樂,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內在的能量和生命。
2、怎麼練琴才不會感到厭倦?
當一個人帶著創意去練琴時,是不會感到累的;相反,如果練琴不動腦,馬上就會感到無聊和厭倦。陳先生建議大家在練琴之前先把譜中的各要素列出來,比如:旋律、節拍、強弱、音色、分句、動機、和聲、密度等,把每一項的具體要求明確地提出來,然後想辦法一項項去實現它,通過嘗試不同的彈法把它做到完美。這就像科學家做實驗一樣,做實驗之前先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再開始動手,先有動機才有興趣。
3、旋律怎麼才能彈得好聽?
有的學生不會彈連奏,不會彈歌唱性,以為把每個音很扎實地彈出來就是歌唱。陳先生說,怎麼彈句子是要憑經驗的,因為沒有這個經驗,沒有聽過,所以不會彈。其實,音樂的詮釋有多種可能性,單純從譜子上看是看不出來的,這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所謂的積累就是多聽,讓學生從小就盡可能地聽很多的好音樂。
怎麼聽?音樂一響起,大腦就要開始工作,不是聽到的就是對的,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是全盤接受。要研究它的句子是怎麼處理的,每當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詮釋方式時,大腦立即重新組織音樂。
所以,耳朵聽到的和大腦重新組織的音樂是不同的,要分析地聽,有選擇性地吸收。當然,聽大音樂家的錄音總是有收穫的,有時候從他們的錄音中悟到的東西,第二天練琴時可能馬上就會用到,這就是學習。
4、教學生學習思考、發現問題,是老師的責任。
一個人的眼界很狹小,他的音樂表達也是有限的;相反,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無限的,無止境的,你的音樂也是無止境的。
5、怎麼才能做一個有意義的鋼琴家?
永遠不要停止練琴和演奏;要有自己的演奏特點;培養好奇心和觀察力;有單獨的時間給自己。
真正的創造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在工作,「操作」不等於「創作」。陳先生說:「現代人過於依賴手機,每天太多的時間在接電話發信息,那不是創造,是在交換信息。我們每天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別人的發明創造,沒有自己的東西。在音樂上同樣,如果每天都在重復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創造性,音樂的道路不會走的很遠。所以,如果你在鋼琴演奏的機能上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下一步就要積極地往藝術的路上去發展。」
最後,陳先生用一位天主教聖人的話作為本次講座的結束語:「I have what I have given」(我有的就是我給別人的),你對社會的貢獻就是你人生的價值。做一件事情,要抱著‘奉獻’的態度,因為只有在你願意‘奉獻’的時候,你的音樂才真正具有感染力。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黑特青少女用嘴巴就能殺死一個人?
◤青少女容易捲入暗黑較勁的社交套路,
適時引導孩子覺察,盡早偵測到惡念存在,就能避免負面社交習慣。◢
家有青少女的爸媽最常提出的社交問題是,女兒與手帕交激烈的友情變奏曲。前一個月還是連上廁所都要手牽手一起去的史上最強閨密,這個月因為有人在男同學圈子太夯而絕交、斷LINE。
有個媽媽說,小女生小鼻子小眼睛也就算了,但是,她女兒的遭遇讓她徹底體會什麼是最毒婦人心。
班上有一個眾女生都非常愛慕的小帥哥,不僅幽默風趣,又很會帶動氣氛,再加上就讀數理資優生,又拉一手好琴,所以女生為了這個男孩,紛紛暗自較勁、爭風吃醋。
本來女兒和閨密聚在一起無話不聊,當然,有關這男孩的動向更是她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好像不聊個幾句他說了什麼爆笑的話、什麼舉動很有事,那一天就不算過完似的。明明每個女孩都愛在心裡,但說出來的,都變成這男孩既白目又可笑、對誰有意思、明天要怎麼對付他。聊八卦是兩個小女生最快樂的消遣,也是兩人感情最好的魔幻時刻。
■殘酷的青少女社交世界
因為朋友的女兒長得可愛、笑容可掬,功課不是頂尖,但人緣不錯,男孩子都滿喜歡她,也常傳聞有別班男生想來告白。正好音樂課她跟話題王子分在同一組,多了互動機會。
音樂課規定,每一組要籌備一小段十分鐘的音樂節目,任何形式、樂器不拘。男孩拉琴一把罩,而朋友的女兒則從小練鋼琴,就被湊成該組的主軸演出。
女孩個性和善溫柔,男孩則是幽默帥氣,練不好時,男生都故意開玩笑,惹得女孩不停傻笑,男孩愈看女孩愈可愛,在動人的旋律中似乎燃起小小火花,彼此雖沒明白表示,但下課總是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說說笑笑。
沒想到,這為女孩和閨密的友情投下了震撼彈。閨密明顯感覺到女孩下課較少來找她,又看到她和話題王子走得這麼近,也說不清楚自己心裡到底是痛恨朋友見色忘友,還是嫉妒白馬王子愛的不是她?再加上每晚私 LINE 時,女孩都會把她和男孩之間開的玩笑、曖昧的感覺,毫不保留地跟閨密分享,讓閨密愈聽愈不是滋味。
不知何時開始,閨密對女孩愈來愈冷淡,而這冷淡的感覺,從兩人之間蔓延開來,女孩發現好幾個原本還不錯的女同學都不太搭理她,看她的眼光都帶著不屑。
直到有一天在補習班,一個別班的女生無意中跟她說,現在很多女生都討厭她,覺得她是騷貨,為了引起「王子」的注意,笑得很假掰,走起路來還扭來扭去的,噁心極了!女孩這才知道,她被排擠在一個新群組之外,而這個群組幾乎都在講她和男孩的八卦。
短短一個多月,女孩沒了閨密,更成為女同學共同的笑柄與仇敵。每天到學校,除了「緋聞對象」和幾個比較有話聊的男同學,幾乎沒有女生願意靠近她。她甚至隱約感覺到,下課時間總有一小群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刻意遠離她,不知道她們是不是在講她的壞話。形單影隻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心情非常沮喪。
這就是青少女的社交世界,溫暖起來讓人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倒下,但是殘酷起來,會讓人直想了斷與世界的關聯。
■小心八卦上癮
青少女的社交世界有幾個微妙又邪惡的心理元素:羨慕、嫉妒、恨。八卦事件像是照妖鏡,會讓這些潛伏的微妙元素攤在陽光下,化為拉攏、結盟、排擠、孤立等社交招數。說穿了,女孩們玩的社交鬥爭把戲都是老哏,都有SOP。
女孩與女孩之間隨時都可能在暗自較勁,如果自覺擁有的資源與受到的矚目差不多,頂多就是你偶爾羨慕我、我偶爾羨慕你,算是達到平衡的狀態。但是,如果其中一人受到的矚目與資源明顯高於另一人,那麼「羨慕」的強度就會增強成為「嫉妒」;而如果嫉妒心沒有轉化成提升自己的正向力量,或者無法靠著修為與智慧調整心念,內心的落差感就會浮上檯面,「嫉妒」就會惡化成為一股力道強勁的「恨」。
女孩的恨意需要釋放的出口,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能成為火種,讓攻擊者藉機展開各種操作,手法不出:誇大對方的負向特質、醜化其人格、扭曲事實,然後像發射子彈一般到處放出攻擊言論,這就是女生慣用的伎倆──八卦化。
八卦,可說是女生世界的精神「零食」,解饞又排悶,一口接一口,一個傳一個,就這樣完成了女生的聯盟動作。但是,八卦愈傳愈多人、愈傳愈離譜,結局必定以決絕撕裂作收。
女孩加入八卦集團的目的不一。有的純粹享受咀嚼「八卦零食」的痛快滋味;有的是為了拉出敵我、找到同儕的歸屬感;有的則也是在同溫層裡消化自己的嫉妒與恨,磨掉自己不如人的挫折感、維持優越感。但在女孩世界裡,若沒有一股正義的煞車力量適時出現,八卦負能量將如同滾雪球般愈滾愈巨大,其殺傷力可能超過一把利刃,殺人於無形。
因此,家有青少女,最怕她們毫無自我覺察,捲入、甚至內化了這種暗黑較勁的社交套路。在她們人格轉化與固化的青春期,不斷重複、負向增強,最後發展出愛嚼舌根、攪是非的「八卦人格」。
要是你家女兒願意聊聊班上同學八卦,可以問問她:「如果你是她,被好朋友講成這樣,你有什麼感覺?會不會覺得好朋友背叛了你?會不會對友誼失去信心?你覺得怎麼做對每個人都比較好、也比較公平?」這是青少女友誼世界中需要特別修練的功課─檢查自己是否染上了負面的社交習慣,喜歡妄下判斷、主觀認定、誇大其辭?爸媽閒談時透過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的良心、反思自己的念頭,只要能在最開始就偵測到惡念的存在,便能無痛拔除。
■青少女社交特訓:拒絕加入八卦集團
所謂物以類聚,磁場相近的人會聚在一起,正向社交的人會吸引正向社交的人,寬大厚道的人會吸引寬大厚道的人,三姑與六婆,當然就一拍即合,最後都窩在同一鍋。
如果知道女孩團體裡已經流竄著言語流彈,可以找孩子談談,鼓勵她拿出勇氣來擔任「八卦終結者」:建議孩子試著改變話題,或是找機會幫對方說幾句客觀的公道話,甚至勇敢反問帶動的朋友,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怎麼辦?在團體裡,找到能夠理性思考和溝通的朋友,先踩下煞車,再慢慢擴大這股正向的效應。
如果孩子自己就是被中傷的主角,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問題帶到檯面上來解決,直接去找放話的主腦好好溝通,放在心裡只會不斷猜疑與怨恨,而使對峙的力道愈來愈強烈、人數愈捲愈多、手段愈用愈壞,傷痕愈裂愈大。
開誠布公邀請當事人騰出時間來當面聊聊,不建議用網路溝通、傳 LINE,因為文字的攻防戰通常只會愈描愈黑,淪為大家各自表述、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對立狀況,讓事態更加惡化、沒完沒了。找一個舒適、私密的地點,在適當的時間,讓彼此能安靜下來、不被打擾。
要怎麼溝通比較能達到效果呢?回到一開始的案例,被孤立的女孩誠懇地把閨密約出來,首先,可試著用最客觀的方式來敘述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我們本來是好朋友,但這陣子我們不僅沒有互動,我還聽到很多對我的批評。
再來,則是表達對這個事情的感受:
這個事件讓我失去你這樣一個好朋友,我覺得很可惜,很遺憾。
聽到一些好友批評我是騷貨、只想討好男生,這讓我覺得很受傷、很屈辱。
最後,則要提出對彼此友誼的期望,或是怎麼來解決彼此的衝突:
我很珍惜和你過去的那段時光,我希望我們能夠像過去一樣,還是好朋友。
如果我有什麼地方讓你看不慣,希望你告訴我,讓我有機會改變。
面對彼此的誤解與衝突,溝通的步驟很簡單,就如同上面所敘述的三個步驟:
敘述發生的事情→表達這件事情帶來的感受→提出期望與解決的方法
當然,單純的孩子會以為,自己誠心想要溝通,對方就得善意回應,最後應該要喜劇收場才對。但是,女孩子之間的暗黑競逐心理複雜難測,帶著誠意去溝通,最後熱臉貼冷屁股、鎩羽而歸也不意外。
藉由這一次次的經驗,就能看懂女孩的社交套路,也就學會更小心翼翼地避開女孩社交的「黑特」地雷。在成人前,摸透雌性世界裡的機伶處世之道,絕對是件好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
本文摘自《#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作者:彭菊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幾天聽到了一個例子,能感覺到分享這件事的朋友,難掩心傷。
那是關於一個青少女。她很多事都不跟爸媽說,但什麼心底話都跟閨蜜講。不知何故,閨蜜翻臉,聯合其他同學展開關係霸凌,青少女一時無法承受,選擇自我傷害,最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青少年攻擊人的力道,不管是肢體暴力或者言語攻擊,排擠、抹黑的手段,都可以很有殺傷力。所以我特別想分享這本書,希望幫助辛苦的父母,也關懷壓力山大的青少年。
祝願您,能學習愛自己,那永遠是停止霸凌的根基!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蘇慧倫 #魏如萱 #氣溫37度的遐想 #面面
◐ 致欲系合唱主打〈氣溫37度的遐想〉◑
致欲望的虔誠 致我是個女人
繼〈失戀萬歲〉後,蘇慧倫睽違許久再度推出女女合唱〈氣溫37度的遐想〉,甫收到由張震嶽譜曲的Demo時,眾人便決議將這首歌設定為女女合唱,歷經一陣腦力激盪後,最終邀來歌聲極具敘事感的娃娃 魏如萱助陣合唱。此曲將女人內心不為人知的欲望風景展露無遺,歌詞也堪稱突破兩位知性女神的過往尺度,充滿遐想情節且挑逗人心的文字,讓每個人的身體也似乎渴了起來。
MV邀請新銳導演王孝玨執導,揮灑獨特影像美學,開展一場致女人萬歲的聯歡聚會,原本平凡無奇的同樂表演,因為私密幻想的神展開,而變得令人大開眼界。一幕幕精緻手工感的布景與道具機關,唯妙唯肖呈現女人內心雀躍小劇場,影像驚喜不斷,不僅翻玩名畫《最後的晚餐》以及伊甸園的禁果之戀,也特別製作了蘇慧倫與魏如萱的人偶助陣演出;蘇慧倫與魏如萱不僅首度合唱,更在MV中挑戰同台飆舞,熱力四射,也讓兩人成了風靡全場的魅力女伶。
-「Music Credit」-
作詞 Lyricist:葛大為 / 蘇清清
作曲 Composer:張震嶽
製作人 Producer:陳君豪 Howe@成績好Studio
編曲 Arranger:陳君豪 Howe
吉他&合成器&電鋼琴&取樣 Guitar&Synthesizer&Electric Piano&Sampling:陳君豪 Howe
薩克斯風 Sax:謝明諺 Min-Yen Hsieh
貝斯 Bass:奧迪 Audi Lin
鼓 Drum:Ash Soan
合音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r:布藍地 Brandy Tien / 陳君豪 Howe
合音 Background Vocal:蘇慧倫 Tarcy Su / 魏如萱 Waa Wei
人聲&Bass錄音師 Vocal&Bass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Hsuan Yeh
人聲&Bass錄音室 Vocal&Bass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製作助理 Producer’s Assistant:沈冠霖 SHENB
OP:好感度音樂有限公司Good Sense Music Service Co., Ltd./SP: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OP:宇宙浩瀚工作室
OP:本色股份有限公司/SP: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TWK232012406
-「Video Credit」-
製作團隊:得體工作室 D.T. Studio
團隊監製:柯英智 Arvin Ke
導演:王孝玨 Mark wang
製片:林孝昇 Elva Lin
製片組:張少鴻 Wesley Chang、張俊偉Jay Chang
美術:王鈺婷 Chanel Wang
執行美術:郭秋瑾 Kuo Chiu Chin
攝影師:周耿佑 Tyler chou 、王孝玨 Mark wang
攝大助:黃偉根 Huang Wei Gen
攝影組:簡靖宗 Jian Jing-Tzung、陳韋鈞 Chen Wei-Jiun
燈光師:黃維宣 Gary Huang
燈大助:劉家豪 Lou Kai-Hao
燈光助理:林晏均 Lin Yan Jun、廖孟晉 Liao Meng Jin、王浩權 Wang Hai Quan、黃律銘 Huang Lu Ming
舞台燈光協力:陳達生 Chen Da Sheng
場務組:李孟鴻 Red Lee、林子筌 Eden Lin、韓子翔 Han Zixiang、廖志承 Liao Zhicheng
演員:葉真佑 Juliet Yeh、蔡敏莉 Miley Tsai、彭湘婷 Chelsea Peng、宋岱庭 Denali Song、焦昱榕 Queenie Chiao、陳怡如 Jacqueline Chen、林書瑜 Sue Lin、徐黛華 Audrey Hsu
特別感謝:
台灣大學 雅頌坊_場地協助
用力拍電影有限公司_器材協助
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_器材協助
群力小客車租賃有限公司_交通協助
木橋表演私塾班_演員協助
◐更多MV看這邊◑
2019 回歸之作〈為你變成他〉
https://youtu.be/KyFol8O6YM0
最Chill的電氣搖滾主打〈安和〉
https://youtu.be/iXh-PjLpqv4
最真實袒露自我之作〈真面目〉
https://youtu.be/t2LdnHAKaqc
_
更多 蘇慧倫 Tarcy Su 相關資訊:
Facebook:https://fb.com/tarcysuofficial/
Weibo:https://www.weibo.com/suhuilun1027
‥‥訂閱・相信‥‥‥‥‥‥‥‥‥‥‥‥‥
▶訂閱相信音樂YouTube官方頻道 Subscribe YouTube
-- MV首播、新歌搶先聽、獨家花絮
http://bit.ly/YTBin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3iOCdfTybM/hqdefault.jpg)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Eric周興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請開啟 CC 字幕觀看歌詞
🎧 線上收聽 + 實體專輯購買 : https://eric.lnk.to/WWWY
🔔 訂閱頻道 : https://sonymusic.pse.is/ericyoutube
拿起一塊塊積木,搭建一個夢想世界
閉上眼睛,和周興哲躲進大人的音樂城堡
找到心中被遺忘的,《小時候的我們》
亞洲創作天王 Eric 周興哲
NO.5 概念創作 Digital Album《小時候的我們》
周興哲首度擔綱專輯 A&R 製作人角色
A&R、詞、曲、編曲、製作,全方位音樂能量再進化
一年發表二十首全新創作歌曲、兩張專輯,驚人產量持續打造周興哲音樂神話
2020/01/07 《小時候的我們》
獻給每個不願長大的靈魂
------------------------------------------------------
■遠赴洛杉磯拍攝 / 生動詮釋《小時候的我們》
■天王天團御用導演團隊 Hi-Organic 重金打造夢想與現實間的掙扎
《小時候的我們》是 Eric 在眾人對他下一首破億歌曲的期盼下,反而停止創作一段時間之後,靜心坐在鋼琴前,彈奏出的腦子裡的第一個旋律,直覺唱出了「小時候的我們」這段詞句,當下腦中浮現著好多第一次:第一次感動、第一次失敗、第一次克服困難、第一次寫下一首歌、第一次實現夢想,才發現只要閉上眼睛,那個小時候的我們,永遠都在心裡等著和你對話。整首歌不走以往周式情歌的高音,而是用朗朗上口的旋律與歌詞,寫下心中最直接的心情與感動。以獨特電子碎拍節奏加上一貫細膩的鋼琴彈奏,搭配許多充滿空間感的電氣音色,營造出一股樸質又現代的奇特衝突,看似簡單的編曲與旋律中,有著許多周興哲對音樂的巧思與創意。
聽著旋律回到小時候、11 歲的周興哲,當時跟著表弟一起到美國波士頓讀書,成為小小留學生,並受到到台美兩地的文化交織薰陶,找到了對音樂的熱情與夢想,雖然一路經歷了很多挫折,比如曾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病,讓他好幾天喉嚨無法發出聲音,當時絕望地想是否一輩子都沒辦法再唱歌了,也曾想著是否就要這樣放棄夢想,這個特別的經歷也讓 Eric 對於音樂之路更加執著,而這個執念也成了《小時候的我們》MV 劇情原點。
這次邀請到了天王天團御用導演團隊 Hi-Organic 一同飛往美國洛杉磯,從一個抱有音樂夢想留學生的故事,講述著實現夢想的一路上所遇到的付出、挫折、掙扎和努力,這些動人的過程,在終於實現音樂夢想的周興哲眼中,都像最初閃閃發光的感動一般,讓他在演出時情感特別投入。眼尖的觀眾可能會發現,MV 開頭周興哲帶上台的那份樂譜,正是想這位留學生想放棄夢想時丟進垃圾桶中的那份樂譜,這樣獨特的連結,更讓聽眾感受到周興哲對夢想的溫柔和執著,那份悸動心情,就像 MV 中經過了無數困難與掙扎後的留學生一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苦澀和感動。
------------------------------------------------------
亞洲創作天王周興哲
一年內接連發行《終於了解自由》&《小時候的我們》
展現驚人創作能量、展開一場真摯的音樂旅程
■難的不是長大,難的是找回那顆單純快樂的心
出道僅 5 年的時間,周興哲以 3 張專輯與 1 張數位 EP,拿下近百個數位音樂平台的冠軍; YouTube 頻道總點閱率超過 6 億,平均一年創下 1.2 億的驚人點擊數,並以《怎麼了》MV寫下2019年熱門冠軍 MV,同年《你,好不好》亞洲巡迴演唱會,在台北、高雄與新加坡達成連續4場秒殺紀錄!已被媒體譽為「亞洲創作天王」的周興哲,無疑以他的音樂魅力席捲了全亞洲。面對這麼巨大的成功和關注,年僅 25 歲的他,私底下卻仍是那個愛逗人笑、熱愛音樂、持續創作的大男孩。
「現在的我,就是我的小時候!」說到專輯概念,周興哲笑著這麼說:「每個人長大的過程很重要,因為這成就了現在的我們。《小時候的我們》這張專輯想回到每個人童年中最單純、最直率的時刻,有些感受會隨著年紀慢慢成長、慢慢變成熟,有時候會讓人忘了那第一次的感動,而這張專輯就是想帶聽眾找回那第一次的感動!就像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失敗、第一次寫下一首歌,我想要讓音樂自己說話,回到那樣的感動。」
聊到小時候的自己,周興哲回憶起國中在美國唸書住校時,常在晚上九點熄燈時間過後,半夜一點跟朋友們偷偷約好到客廳煮泡麵來吃,還不小心被抓到;國中快畢業時,學校下起了暴雨,Eric 看到草地上的大凹洞灌滿雨水,竟然跟朋友帶著沐浴乳跑去凹洞裡洗澡,最後全校畢業生都跟著一起只穿內褲在洞裡跳水、翻跟斗;此外,當時學校常舉辦才藝表演,九年級的他與同學用雙鋼琴對彈演出周杰倫的歌曲,結果大受歡迎,下台後還被學姊親了一下臉頰;也想起很多在宿舍和朋友熄燈後一起吃東西、玩遊戲的快樂時光。這些在成長歲月中的青春、和朋友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都成為「小時候的我們」專輯最真誠、最直接的靈感!
也因如此,本次不再從上百首 demo 中以商業角度挑選歌曲,而是回到最直率的心情進行創作。當時好一陣子沒有寫歌的 Eric,坐在鋼琴前面突然想起這份最單純的感動,於是自然寫出了主歌的旋律,哼唱出了《小時候的我們》的直覺概念。整張專輯有別於以往飆高音的周式情歌走勢,以更多中低音符的旋律組成,意外展現他另一種獨特的中音唱腔。《小時候的我們》專輯很多音樂創作都以直覺作為起頭,另一波主打歌曲《受夠》,也是周興哲在看完電影《後來的我們》後大受感動,在深夜直接坐到鋼琴前,用當時的感受彈下了開頭的旋律,寫下了這一首充滿情感、掙扎、傷痕跟愛的這首深情歌曲。
除了在音樂創作上採用有別於以往的作法外,《小時候的我們》專輯也是周興哲第一次親自擔綱 A&R 製作的角色,定位整張專輯的概念與形象,從詞、曲、編曲、製作全面參與,其中也有很多符合專輯精神的「第一次」,除了首次挑戰 A&R 的角色外,還第一次挑戰了嘻哈的唱法、第一次嘗試創作全中文歌詞…等,這些在音樂上持續的嘗試與突破,都充分展現了Eric在音樂上不設限的野心。
而繼 2019 年 12 月 24 日發行升級版的《終於了解自由 Deluxe Edition》數位專輯,這次更打破華語樂壇新紀錄,在僅僅十幾天的時間內,再度於 2020 年 1 月 7 日發行全新創作專輯《小時候的我們》,達成一年內發表了二十首全新的音樂作品!其中還包含全平台冠軍曲《怎麼了》,加上他持續有許多寫給其他歌手的重量級作品不斷被發表,例如 A-Lin、王博文(小白)、NINE PERCENT / 林彥俊、伍嘉成(小伍)、張陽陽…等歌手,近期也與受鄧紫棋邀請一同合唱新歌《別勉強》,如此超高產量的詞曲創作與超高質量的音樂製作,在現今的華語樂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人不禁讚嘆周興哲在音樂上的高度的才華與天份,而更難得的是,在他的堅強實力與不斷努力下,周興哲永遠抱著一顆最純粹、最真誠,最熱愛音樂的心,讓他回到第一次寫歌的感動,不斷帶給聽眾不一樣的創作。在持續進化的同時,也不忘回頭看待初心,才終於寫下了這張充滿感動的專輯《小時候的我們》。
・Song Lyrics・
詞:Eric周興哲/吳易緯
曲:Eric周興哲
在你遺忘的 小時候 我在等著
調色盤裝滿了 宇宙的顏色 單純狂熱
哭是直覺的 笑是發自真心的
喜歡就擁抱著 沒有複雜的 嫉妒猜測
這些年 遍體鱗傷 你 不想認輸了
委屈求全 妥協 不得不做的選擇
最後得到什麼
從哪一天開始 不後悔 跟愛的人爭執
勢不兩立地對峙 這樣子
承諾還有誰堅持
「願望 停止 開始」
你追隨的 渴望的 握在手裡了
怎麼會 失去了 小時候的快樂 為什麼
你付出的 失去的 都成為你了
要永遠 相信著 小時候的我們 勇敢著
在你遺忘的 小時候 我在等著
調色盤裝滿了 宇宙的顏色 單純狂熱
哭是直覺的 笑是發自真心的
喜歡就擁抱著 沒有複雜的 嫉妒猜測
這些年 沒有黯淡 你 眼神的光澤
還有嚮往 就為自己任性地選擇
成為獨一無二的
還來得及開始 去追回 愛的人的消逝
哪怕變成最固執 這樣子
承諾值得更堅持
「願望 重新 開始」
你追隨的 渴望的 握在手裡了
怎麼會 失去了 小時候的快樂 為什麼
你付出的 失去的 都成為你了
要永遠 相信著 小時候的我們 勇敢著
------------------------------------------------------
・Eric周興哲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ericchou0622
・Eric周興哲官方Weibo
http://weibo.com/0622ericchou
・Eric周興哲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chou0622/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onymusic_taiwa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周興哲 #EricChou #주흥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xsOcRm3dsU/hqdefault.jpg)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信Shin官方音樂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信 Shin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inmusicofficial/
信 Shin 官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hin_new2018/?hl=zh-tw
全專輯數位收聽:https://orcd.co/alchemy_album
要怎麼把破銅爛鐵的廢墟,變成一座金碧輝煌的聖殿?
以剛強的信念、以不切實際的執迷還是以無比樂觀的天真?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唐吉軻德舉起長矛奮力對抗風車,煉金術士收集廢鐵要煉鐵成金……。這些別人眼中看似耽溺幻想、脫離現實的傻子,他們站在命運巨人的面前,選擇對峙,即使徒勞,也要對生命表態。
即使徒勞,也要在時間的流沙中,試圖攫取留住些什麼。
這是面對不可逆的浪漫逆襲,這是在流變之河裡保有不變的初心。時間最是多情也最無情,它讓每一個煉金術士有了幻覺,以為時間就是一切,只要一試再試、硬氣地堅持下來,虛幻終將成為現實,愛一個人愛久了就可以愛成永遠。
打造一張專輯不也就像是一場煉金的過程嗎?
2016年年底推出《大爺門》專輯之後,相隔兩年半,信加盟新東家何樂音樂,帶來全新作品《煉金術》。
這張新專輯收錄8首歌,首支單曲〈煉金術〉與專輯同名,也揭露了這些歌共同的主題:在夢想與現實的虛實穿插、交替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在反覆循環的過程中,猶如身在幻覺地帶。會更好嗎?還是更壞?我們總是期望、失望,再期望,卻依然奮不顧身全心投入,又有誰能斷言這樣執迷的人生是更踏實或是更虛空?像一個煉金術士般無視世界的瞬變,在虛妄的土壤開一朵想像的花。這是不信天命的叛逆、是煉鐵為金的執著,也是對生命流變的義無反顧。
〈煉金術〉由李格弟作詞,黃韻仁、施勤譜曲,以鋼琴展開的編曲,詩意地鋪陳了一個光閃影動的世界,信收斂起他標誌性的狂放演唱,以讓人驚豔的溫暖音色,隨著層層堆疊的編曲,展現他層次豐富的細膩詮釋。我們在沉溺的過程中淬鍊,在無從確定的生命中,追逐著永恆的誓言,即使最終的結果一如〈煉金術〉歌詞所唱,只是一場「煉金術士的幻覺」,也要全部投入。像是沒有明天般地投入,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信 #煉金術
煉金術
詞Lyricist:李格弟
曲Composers:黃韻仁/施勤
時間那虛幻的臉
無動於衷與你纏綿
青春靈光的消滅
你換了科幻的假面
重組之後再破碎
光影千騙萬騙
他煉金度日如年
守護一個古老的承諾
再見再也不見
時間的流變
一夜夜的失眠
明明就在旁邊
卻要經過 遙遠衛星
去讀你的留言
再說再也不說
少就是多嗎
太喧囂的沉默
怎麼每個路口
都有人在 搜集問卷
答案只能有一遍
破銅爛鐵的廢墟
金碧輝煌的聖殿
煉金術士的幻覺
以為時間就是一切
絕望到死的半夜
第二天再活一遍
煉金術煉鐵為金
煉也不成不變的心
不變是個流言
永恆是謠言
戀人們的偏見
明明遠在天邊 卻像近前
就像每天
以為就是永遠
再見再也不見
再見太驚險
恍惚抱歉的臉
怎麼每個路口
都有人在 宣佈誓言
一遍一遍不厭倦
(一遍一遍在留連)
詞Lyricist:李格弟
曲Composers:黃韻仁/施勤
OP: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OP:Funkie Monkies Publishing Pte Ltd.
SP: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製作人/編曲/和聲編寫/所有樂器除了鼓
Producer/Arranger/Backing vocals Arranger/All instruments except drums:黃韻仁 Eric Ng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陳磊LCkickAsS
鼓 Drums:Adam Shah
和聲 Backing vocals:吳周爍 Joshua Goh (Funkie Monkies Productions)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Funkie Monkies Recording Studio 齊天音樂錄音室 (所有樂器/和聲/混音 All instruments/Backing vocals/Mixing)/Lights Up Studio (臺北)
錄音師(鼓)Drum Recording Engineer:Jaydos (齊天音樂製作Funkie Monkies Productions)/Vocal Recording Engineer:蔡周翰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Frank Lee
ISRC:TWAK1180002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YUUMRZe28I/hqdefault.jpg)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鋼琴 譜 在 現代鋼琴- 永遠與我同在Always By My Side 吉他譜_和弦譜(C)... 的推薦與評價
永遠與我同 在Always By My Side 吉他譜_和弦譜(C) http://blog.xuite.net/george041288/blog/44950369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