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競爭地圖】台灣冷鏈物流產業:物流產業的明日之星
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暴增,再度引爆瘋狂囤貨大作戰,泡麵、罐頭、衛生紙、生鮮蔬果等日常生活物資被搶購一空,你家的冷凍庫是不是也爆倉了呢?
除了零售通路外,這波搶購潮同時也是對於台灣冷鏈物流大軍一次嚴格的壓力測試。這次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就帶領大家一探支撐起台灣低溫食品流通網絡的最大功臣:冷鏈物流產業。
💡 低溫即食品近10年複合成長率達11%,成為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必爭之地
💡 新創企業大舉投入Last Mile低溫配送戰場
💡 便利商店成為台灣低溫即食品銷售成長最快通路
==============================
日本將能夠滿足多樣化消費者需求且符合生活型態變化的低溫調理食品稱為「未來食品」,以此為核心所展開的產業鏈受到越來越多注目,當地業者甚至提出「日本冷凍技術將改變世界」的口號,積極在國內與海外市場進行布局。
事實上,亞洲國家的低溫調理食品已成為增長最顯著的產業領域之一,平均成長幅度達2.2倍。而做為低溫食品流通最重要的支援服務業別,冷鏈物流產業也成為日本邁入高齡少子化社會後,少數仍維持正向成長的業態別。
台灣與日本在產業形貌與生活型態上擁有極高相似度。日本產業發展脈絡往往具備相當高的可對照性。因此,對照分析日本發展趨勢後我們可以看到,緊抓住「未來食品」的成長基礎,台灣冷鏈物流將是物流產業的下一個明日之星。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以台灣冷鏈物流產業為範疇,爬取海內外機構投資人、媒體報導、研究機構及產業領導團隊相關產業論述進行分析,繪製出台灣「冷鏈物流產業」產業競爭地圖,並歸納出注目企業動向、產業關鍵趨勢以及焦點關注議題三大重點。整理說明如下,歡迎指教與討論。
==============================
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可劃分為以全聯、統一、全家為首的集團自建低溫物流體系,以逢泰、全日、裕國為代表的專業第三方B2B運輸倉儲業者、以及以統一速達、台灣宅配通、UBER EATS、Foodpanda為主要參與者的第三方B2C/C2C低溫宅配服務等三大板塊。
由於不同企業間提供的服務型態存在差異,業者經營模式與著墨領域也不盡相同,在財務表現上也因為企業特質以及所擁有的資源豐富度不同而呈現出不小的差距。不過整體來說,台灣冷鏈物流產業的成長力道仍舊高於一般物流服務,同時也是業者塑造競爭護城河的關鍵所在。
1️⃣ 注目企業動向
動向1:流通集團積極自建冷鏈物流體系支撐業務發展
✔ 全聯、統一、全家等大型流通集團大舉投入資源,積極自建冷鏈物流體系支撐低溫業務發展,形成零售通路競爭護城河。
✔ 大型流通集團自建物流體系業務量普遍高於第三方物流業者,形成自建運能為主、外部合作調撥運力為輔的產業生態。
動向2: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強力發展差異化競爭優勢特色
✔ 3PL冷鏈物流企業採取鎖定特殊利基服務類別、建置大規模現代化物流設施、應用創新物流科技等方式營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與品牌特色,成功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動向3:新創企業大舉投入Last Mile低溫配送戰場
✔ Foodpanda、Uber Eats、lalamove等新創企業積極投入最後一哩低溫配送服務,帶動創新技術、相關模式快速發展。
2️⃣產業關鍵趨勢
趨勢1:低溫即食品成長力道強勁,成為冷鏈物流必爭之地
✔ 2010-2019年間台灣冷凍與調理食品內銷規模成長超過1.75倍。
✔ 冷凍肉類銷售佔比由42%下滑至35%,即食餐食銷售佔比由20%成長至28%,兩者差距逐年縮小。
✔ 2019年膳食菜餚與即食餐食合計銷售佔比達61%,調理食品正式成為台灣低溫食品市場最大消費項目,成為冷鏈物流必爭之地。
趨勢2:便利商店成為台灣低溫即食品銷售成長最快通路
✔ 2017年後人均素材食料與加工食料系商品消費走勢差距拉大,台灣人均食品消費結構出現轉變。
✔ 即食餐食近10年CAGR超過11%,成為支撐低溫食品市場成長的關鍵。
✔ 便利商店主導即食餐食銷售戰場,已成為台灣低溫即食品銷售成長最快通路。
3️⃣焦點關注議題
焦點1:低溫宅配費用率偏高為生鮮電商發展瓶頸
✔ 依目前低溫宅配費用計算,一般材積包裹(61-90cm)每單金額需超過1,400元,才能夠將物流費用率壓低至15%以下,較符合消費者接受度。
✔企業用戶雖可取得運費折扣,但較高的低溫物流費用率仍為業者主要成本負擔。導致台灣近年低溫宅配事件頻仍,配送品質參差。
焦點2:以低溫宅配費用下降30%情境進行推估,將有助於低溫食品線上銷售市場規模快速成長
✔ 生鮮品具易腐性、加上小家庭化趨勢使每單金額在未來出現大幅成長的可能性不高;假設未來低溫運費於特定情境中有機會下降30%,一般材積包裹每單金額達1,000元(同日配達1,200元),可將物流費用率壓低至15%以下。
✔ 但在勞力成本高漲且低溫設備資本投入規模龐大的現況下,低溫物流費用於中短期內下降的可行性並不高。
---------------------------------------------------------------------------------------
想看電商物流產業地圖,手刀連結:https://reurl.cc/gv9pjV
想看電商物流產業投資評價,手刀連結:https://reurl.cc/alQ8mY
#產業競爭地圖
#物流產業
主建物佔比計算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5/30(四)蘋果日報刊登我第30篇(非固定的專欄)投書「房屋公設分離計價 可比照停車位」(如下連結,由於蘋果目前閲讀全文需註冊登記,為方便大家閲讀,我也將全文轉貼如下)。另外說明原本題目是「房屋虚坪、實坪與分離計價評議」,但主編認為太硬,建議現有題目,而內文副標為蘋果編輯所下,敬請參閲分享。
最近內政部在實價登錄網站推出「淨垀價」的計算,經過前幾天(週一)自由時報頭版頭及12版的大幅報導,加上電子媒體及雜誌的爭相報導,引發社會關注「實坪計價」及「虛坪計價」的爭議。尤其最近立法院即將審議實價登錄2.0版,為能進一步讓社會大眾、政府及立法院有更深入了解各種計價方式的利㢢及相關理論與實務經驗,並提供解決之道,特即時撰文希望能對當前修法有所幫助。
我一向主張公設面積應該採用「分離計價」方式,這如同購買豬排,消費者應認清有多少瘦肉、多少肥肉,多少骨頭一樣,去骨頭(停車位)是多少錢,去肥肉又是多少錢,光是瘦肉是多少錢,如此才不會混淆灌水説豬排一斤多少錢,卻不清楚肥肉瘦肉的比例與價格,特別房子比豬排貴上N倍,當然更應清楚計價才對。
——————
房屋公設分離計價 可比照停車位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最近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新增功能將只計算「主建物面積」(不包含陽台、花台等附屬建物)的「淨坪價」,經過媒體大幅報導,引發社會各界擔心房價瞬間膨風的疑慮。過去國內長期房屋「單價」的計算方式,習慣將房屋「總價」除以「室內專有面積」(主建物加附屬建物)及「公設共用面積」,即一般習稱「虛坪計價」。但由於近年來高房價加上高公設比,使得消費者認為業者有意虛灌公設以提升總價並降低單價之嫌,因此主張公設面積不應計價,即所謂「實坪計價」。
實價登錄計價爭議
房屋買賣原本應以總價為主要考量或比較依據才是,消費者只要認清總價包含有多少坪的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以及停車位即可,單價僅供參考。然而,因為房屋每間不同(不只各種面積坪數,還包括區位、方位、樓層、景觀等都不完全相同,學界稱為「異質產品」),因此傳統房價除總價考量外,多會要計算單價,如此較容易進行比較選擇。這和電腦、手機等雖有不同品牌,但多為同質產品只需考慮總價有明顯差異。因此,釐清房屋的專有面積、公設面積及停車大小便很重要,如此才能適當計算房屋單價。
過去國內業者為降低房屋單價,通常會將車位面積併入總價計算,後來大家都認為這樣明顯灌水,如此比較單價不合理,因此,目前大部分業者都已將停車位分離計價,消費者也都認同且合理。惟目前實價登錄網站資料對停車位價格登錄仍然混亂,缺乏明確規範,導致目前實價登錄的單價計算有些包括停車位有些卻無,造成單價比較許多困擾。
當前有關虛坪計價和實坪計價乃至淨坪計價也都有類似停車位計價經驗可供釐清。目前「虛坪計價」將公設「共用」面積「等同」室內「專有」面積的價格,兩者對消費者的「效用」顯然不同,如此相同計價就如同過去停車位計價方式,明顯灌水不合理。反之,當前主張「實坪計價」卻將公設面積完全不予計價,否定消費者必須使用公設的「效用」,這樣如同將停車位不予計價,也明顯不合理。更何況公設面積涉及社區居住品質,若是公設不予計價,勢必影響社區品質,結果對消費者反而不利。而「淨坪計價」則更進一步將室內專有的附屬建物面積不予計價,更加明顯不合理,完全違反消費者的「效用計價」原則,理論與實務均不易被接受。
解決上述三種不同計價爭議,顯然目前停車位「分離計價」的模式與經驗,非常值得參考,尤其這有效用理論依據,也有實務操作經驗,業者和消費者也都認同合理。至於公設面積應如何分離計價?業者和消費者會透過各自的成本與效用,經過市場機制的不斷調整,公設品質水準與面積大小也會如同停車位般自然產生價格。
公設現佔比約三成
當然,學術界根據特徵價格(Hedonic Price)理論方法,透過適當大樣本的實證分析,可以相當準確合理的分離出公設面積價格,這理論方法在國內外已相當成熟且有許多經驗與成果可供參考。最近我和江穎慧教授和王怡文研究生經過二年長期研究,利用2012到2017年間,19棟不同社區集合住宅大樓,1159筆實價登錄資料,再透過建物登記謄本與建物測量成果圖,釐清每筆房屋的專有面積、公設面積及停車位大小等相關詳細資料,再建立特徵價格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得到分離計價每坪住宅公設面積佔室內專有面積的價格比重約為3成。
建議政府的實價登錄網站應先要求將房屋的室內專有面積及公設共用面積和停車面積三者分離登記清楚,讓面積資訊透明為首要工作。其次,既然停車位可以單獨計價,公設當然可以根據不同效用提供價格。比照停車位單獨分離登錄價格的機制與經驗,讓買賣雙方或業者自行拆分並登錄公設面積價格。
根據上述實證結果,公設面積價格佔專有面積價格的三成左右,也可以提供消費者及業者參考。這樣折衷分離計價方案可以避免虛坪計價與實坪計價甚至淨坪計價各方極端不合理的爭議,同時也具有理論與實務的支持,對消費者及業者都相對合理,應有其可行性,提供政府及社會各界參考。
—————-
5/27 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https://fnc.ebc.net.tw/FncNews/house/81524
5/28 TVBS「十點不一樣」新聞報導
https://news.tvbs.com.tw/life/1140346
5/28「今週刊」新聞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公設-雨遮都不算錢-實坪-價格制會推升房價-053758033.h…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90530/38350374
主建物佔比計算 在 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 『主建比的意義』 #地產知識 數字的玄機 ... 的推薦與評價
A=45萬中主建物占了58%,其居住價值應該是每坪26.1萬。 B=48萬中主建物占了63%,其居住價值應該是每坪30.2萬。 因此你可以發現一件 ... ... <看更多>
主建物佔比計算 在 Re: [閒聊] 大坪數. PTT推薦- 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 算400萬,6600萬/120萬= 55坪,主建物+附屬37坪,勉強一個標準四房。 ... kagaya02/03 15:23大家好會投資來房版覺得錢拿來投資的比例比想像中多 ... ... <看更多>
主建物佔比計算 在 [閒聊] 沒人發現高雄年薪百萬買不起"新房"了? - 看板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動產跟通膨有關係阿.
現在不就證明給你看.
通膨 => 營造成本大漲 => 股票跌爛房價死硬..XD
中古屋因為新建案價格超高,所以瘋狂補漲跟上....
因此,大通膨還在想房價跌...你金融觀念還好吧..XD
請問遇到輸入性通膨,停滯性通膨,應該買甚麼產品??....
經濟學家不是其中之一就是建議不動產??
你都沒念書?....連我們理組都念過了...
對喔,高雄建商還在微服拉價.
實在很不想講這個...
我知道講這個等下會一堆空空跳腳說我說謊,我在自信心喊話,我在OOXX.
但...有看屋的就知道,高雄全面建商都還在微服拉價.
包含那個甚麼號稱台灣最危險的楠梓橋頭...顆顆..他在拉價喔...!!
今天不買明天更貴喔...
建商打算一口氣拉升到下一次大漲.
對,就是這樣霸氣和氣魄...XD
而目前拉價主因是.
(銷售價格 - (土地成本+營造成本+其他管銷等開銷))/銷售價格 = 20%.
對你沒看錯,你用現在土地行情做基準,現在蓋房子賣利潤很低很低.
這也是小建商都出局的關係,買土地蓋房子,不如把錢丟入0050....丟正二賺更多.
20%是你從買地到申請建照到賣到完銷,全部時間加起來一個案子可以獲利20%.
如果你攤5年,也就是一年4%.....你還要承擔7年期土建融資壓力.
所以小建商都出局了.....不然你以為蓋房子那麼好賺的話,小建商出局屁??
這麼好賺我早就鳩團湊個幾億來當建商了...
"當"建商是很難膩....賺錢才難好嗎...
而大建商目前就是要慢慢把利潤拉回35%.
反正他拉到35%之前,沒人阻礙的了他.
你要阻止大建商瘋狂拉價拉到一坪1000萬的辦法.
永遠都是,利潤太肥,所以像我們這種投資客就會鳩團湊錢出來當建商.
然後賣的比大建商便宜吃她豆腐..
例如他要賣一坪1000萬,那我在旁邊賣一坪300萬.你說我的建案會不會被秒殺完銷..XD
因此,這樣行情就會被我們這種竄出來亂入的給打爛..
但問題是,你利潤沒有35%,誰白癡跳進去當建商?
不如買正二!!!
至於大建商...它們有屯地阿.
土地利潤超肥.
所以他們壟斷土地,甚至你看土地是不是還是不斷在成交.
成交價也許沒有繼續往上攀升,但也沒下降.
so...大建商刻意把土地價格維持在那邊,繼續壟斷土地和拱住土地價格.
然後爽爽的慢慢拉抬新案房價....
而他手上以前低價屯的土地,增值全都賺到翻天.
啥你說他幹嘛不用以前的土地買價來推案賣便宜.
你去問你爸,他要不要把你的老家用當年的買價賣阿.
而真的有財務問題的建商,他只要拋一塊地出來給另一個人接.
他財務問題不就解決了?....土地漲那麼多,怕你喔.
(所以你也看到,有極少數建商在交換土地)
反正冷盤能冷多久,半年?一年?
他一個案子抓五年....還怕等不到冷盤過去.
喔現在預售案要蓋五年,那他一個建案是抓七年耶.
七年期耶.....XD
就一大堆白癡股票韭菜.
整天看的年限都是幾個月.甚至還看幾週的...
到不動產這種用幾年計算周期的.
在那邊搞不清楚狀況,然後被打臉打到臭頭.
現在利率那麼低,你要發生災難,你沒個三五年,怎樣災難?
而這一波冷盤到現在多久了?啥?還不到半年...
你半年就想看災難?...回夢裡去吧.
啥?美國可能要最後一次升息了...
那...顆顆....
然後本篇各位可以看到.
新屋1500萬在喊貴.
然後如果套回台北.
你就知道.
"就算台北腰斬再腰斬,還是很多人喊貴"
房價永遠都會有人喊貴.
因此不要理它們就好.
另外,才在其他地方寫過.
這個年代,收入並不是絕對,你的金融獲利重要性已經追上收入.
也就是你年收100萬,你就只有年收100萬,你的社會經濟地位會退步.
你必須,年收100萬,相對的金融獲利少說要70~100萬...你才可以維持你的社會經濟地位.
一般人最容易的金融獲利就是不動產.
台北滿地的老公寓,那些老人是很能賺?..
民國70年的時候薪水才多少,幾千塊,他們這樣一輩子賺錢算起來有沒有個兩千萬?
我看很多7x歲的一輩子收入還沒破兩千..我指不吃不喝喔,沒扣掉開銷.
但它台北公寓現在兩千萬.
請問他的財富,薪資收入占多少,金融收益(不動產增值)占多少.
錢就是錢,錢沒有再管你怎樣賺的....最後人家就只看數字.
因此如果他今天全都靠他的薪資,但沒有不動產會怎樣.
你再想想這個問題.
而市場上買房子的,一大堆都是靠原生家庭幫忙.
原生家庭幫忙一堆都是因為既有房子...
再加上,市場上真實交易市場,換屋占比遠比你們想得多.
那麼多首購,就不會平均首購年齡都到35~40歲了好嗎XD
這是...平均"首購"年齡喔.
不是平均"購屋"年齡.
平均購屋年齡,最大是50歲以上,再來是35~40,再來是40~45.
這已經告訴你,不動產市場交易,大多數都是換屋好嗎.
誰在跟你滿地首購.
也因此一大堆首購都還沒買房子..
你算下去就知道,首購實際交易量,遠低於首購族群人數.
累積維持知道嗎,累積了一大堆還沒買房子的首購.
然後換屋族多屋族在那邊快樂的買賣房子.
顆顆...這才是真相.
因此不動產市場主要是用房子買房子.
而用房子買房子,就等同你買房子靠"金融收益"占比很重.
台北房價那麼貴怎麼買?
阿她有一棟台北公寓,所以賣公寓買老大樓.
賣老大樓買新大樓.
而沒有台北房子的怎麼辦?
去死阿.
誰管你.
為啥要管你.
憑啥要別人管你.
自己想辦法.
同樣的回到其他幾都.
當整個都市房價低迷的時候.
房價疊上去的價格自然低.
但當整個都市房價上漲的時候.
你就會看到價格一個跌一個上去.
直到達到"不動產基本面"價格.
其中,主力買賣就是"用既有的房子來買更貴的房子"
所以房價貴,就會更貴.
整天在那邊甚麼合不合理..XD
你知道你再說甚麼嗎.
你一開始假設整個市場都是首購,還白手起家的首購.
然後才用這個基礎去定義收入和房價合不合理
阿這不就幻想,夢想....
誰告訴你市場結構是這樣.
我連賣三四百萬的公寓,買家很多都是家裡出錢或是老家貸款出頭期款的好嗎.
誰在跟你人人白手起家?
第一天上市場?
喔對喔,你一輩子都沒交易過,難怪完全跟市場脫節.
市場主要結構就是,有房子,再透過這間房子往上跳換屋或是增購屋.
那甚麼叫合理?...當台中老公寓漲到一坪2000萬..你說不合理?
不...合理好嗎..因為他可以用1000萬的套房賣掉然後再辦房貸買三房公寓.
所以市場繼續有交易...房價有支撐,還會繼續往上漲.
至於誰買1000萬的公寓...可能她的店面漲到1億,所以增貸出來買套房收租..
這樣買家不就出現了....版上多少人買套房,你看他們是白手起家還是用房子來買套房.
到頭來甚麼東西都有人接....只有你接不了.
因為你沒房子..顆顆...
你被拋到看不到人家車尾燈/....就是這樣一回事!!!!
然後,台灣有房子的家庭是多數...
因此想革命的想要靠民主政體來打房的.
節哀順變喔...
你們的票沒別人多.....XD
更不用說地方選舉...你高雄人跑去台北喊台北房價太貴.
阿你是選票比台北有房子的人多喔...你有台北選票嗎?...
你沒選票,政治人物屌你個屁....你又沒價值...
你又不是台北人...自以為租個房子就是台北人?有權利叫囂??
回夢裡吧.
社會很殘酷的.
當你很弱的時候.
只有禿鷹會湧過來吃你的屍體.
看看被人蛇集團擄走的,是不是大多都是沒錢的人.
沒錢已經很可憐了,黑道更是欺負到你頭上.
而白道...白道跟黑道沒啥兩樣,差別是白道用規矩在獵捕你.
規矩...是白道制定的....
因此你能改變的永遠只有你自己.
你抱怨有用?
抱怨有用,俄羅斯就不會打烏克蘭了.
抱怨有用.
中國就不用武力威嚇台灣了.
抱怨怎麼會有用.
你要自己想辦法啊.
你今天在爭甚麼你是PR多少,買不買得起房子合不合理.
問題是,實際社會誰理你.
大多數人民有房子,不動產有穩定的交易.
那你很重要?...你PR99都不重要好嗎.
人家薪水PR0的,沒收入的....但是他房子多,所以可以繼續買房子.
那你自稱PR90,結果買不起房子.
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
還是你說你薪資比較高,就應該比較高等?就應該獲得更多資源和對待??
阿社會就告訴你一句.
"你吃大便"
你的財富就是比別人少那麼多.
人家才是真正PR踩在你頭上的人.
出社會看的是財富,不是看薪資好嗎.
財富,才是對社會和經濟的直接影響力.
薪資....還要等你累積那麼多年...人家砲都打完了,你還在存旅館錢??
直接有多少錢拿出來....這才是實力!!!
拿不出來,你說你年收多少?....人家只會叫你存購了再來.
那你一值鳩葛你的薪水PR....你是不是搞不清楚狀況.
更不用說,很多人的PR是拿"自己那一輩"在比較.
這個最扯,自我感覺良好.
出社會就是從民法成年的20歲,和100歲老人,全都放在一起比較.
誰在跟你切你那個年齡做比較.
老人當年薪水很低,但它們累積了大量金融收益(大多房價,少數股價)
你空有薪資沒有財富,跟老人打,被打趴剛好而已.
社會才不管你幾歲...社會只管你拿得出多少錢.
那...不動產交易市場,一堆中老年人在掃貨.
阿你年輕人打不贏....
當然回家洗洗睡嚕.
你又不自己想辦法.
不然要怎麼辦?
有拉,我們政府現在要做手購補貼拉..XD
拿房地合一的稅收10%來補貼青年購屋.
我是不知道細則怎樣拉.等他條文出來.
到時候再來看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16.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75137336.A.D9B.html
例如你繼承了一間高雄的老公寓2F.
賣掉500萬.
然後拿500萬去買1500萬的新屋.
請問,錢哪來.
是不是大多數的錢,並不靠薪資來的...XD
這就是,房子買房子的概念.
也是換屋為主的市場的某一種換屋型態.
繼承的房子通常都很老.
繼承者其實很愛把房子賣掉.
你有在市場掃貨就知道,超容易買到繼承後拋售的物件.
而賣房子有一半的目的是去買新屋..
因此這是新建案主要購屋主力之一!!!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2:09:15
對喔想到.
我自由路的透天店面.
是屋主爺爺很老了要轉移資產給後代.
(本來是長期出租,但住到外縣市去)
所以賣給我之後.
把錢分給小孩和孫子去買房.
給各位參考.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2:11:42
繼承就財富自由?
這牽扯太多了.
第一個,你繼承到甚麼東西,幾個人分,多少錢.
第二個,你的財務金融觀念怎樣.
第三個,你的開銷怎樣.
之前我不就買過,被黑道押著賣媽媽房子的物件...
被哄去賭博輸了一屁股,被壓著賣媽媽的房子...交屋日媽媽還痛哭.
不然8+9如果分到一棟3x年的電梯大樓例如價格700萬好了.
他可能賣掉後,還是"住兄弟家"或是"繼續跟酒店妹租屋",然後買一台M3甚至保時捷.
沒看到台灣名車滿地跑....裡面有多少是賣房子買的阿..顆顆.
不然就是,他整天幻想房價要崩盤,所以先賣掉在買.
之前某一租客,就是把它的1x年四房用九百多萬賣掉,然後租旁邊我的兩房.
一值說他年輕做甚麼營造的,很有錢,被倒債,房價一定有循環,建商利潤超大一定撐不住.
結果我的兩房從5xx入手漲到6xx的時候,他臉都綠了,後來跟女朋友搬回屏東女朋友老家.
(啥?為啥5x歲不能有5x歲的女友...XD)
阿現在那間兩房漲到8xx,快跟他坪數多我一倍的四房當年賣價差不多價格.
實際社會.
大多數人是白癡好嗎..XD
哪來那麼多金融專業和操盤高手?
這世界白癡很多好嗎.
你們是窩在板上太久了,以為天下人都這麼強這麼聰明和這麼有能力?
多出門走走拉,不然你以後怎樣割韭菜?
出門在外,社會事要懂阿.
你不懂白癡,你怎麼收割他?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2:19:58
各種正二,一開始看到,就覺得很開心啊.
(因為我很懶,所以懶得操作期貨)
(看到無腦開槓桿,還不用承擔維持率壓力,也不吃甚麼融資額度,更不用回補,眼睛就亮了)
是後來正二哥讓她紅了.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3:14:20
房子價值在空間.
而你創造一個空間的成本上升.
那自然就上升了.
建物怎麼會是純耗材..XD
建物是創造空間價值的基礎.
所以新屋漲,老屋也跟著漲.
主要是空間價值因為通膨而上升...
因為你要創造這個空間價值出來,需要更多更多的成本.
最簡單還是回去看沒土地的40年地上權.
這東西價值在哪?土地?他沒土地...建物?理論上建物殘值極低.
那他價值是不是空間.
而你要創造一個這樣的空間出來.
你只能蓋新的,新的地上權.
那你創造空間的成本大幅拉升.
而既有的空間價值不就跟著水漲船高.
當然新舊的建築會有一定的價差比率....但是無論比率怎樣,舊的建築都不可能是0.
因為他價值基礎不是在於那些水泥和鋼筋.
而是在"他造就了那個空間,那個空間產出使用價值"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3:40:12
買下去.
就知道是漲是跌了...XD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3:41:05
每間銀行不一樣.
不過大多都是直接參考旁邊的實價登路.
至於用地價去估.
你賺到勒...XD
通常旁邊400坪的土地,一坪土地100萬的時候.
6米巷15坪透天...大概才1000萬.
用土地估可以估到1500萬.
一般銀行用土地估透天價,是"故意裝傻"
也就是銀行刻意想放款八成用的手段.
因為這樣估通常都會高估.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3:59:32
做空很刺激阿.
當被漲停嘎到的時候.
你隔天開盤前就要思考.
是要抱著跟他拚了.
還是提早掛低價出脫...XD
※ 編輯: ceca (61.227.116.183 臺灣), 01/31/2023 14:34: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