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那些年,我們一起唬爛的孝道故事 //鄭雋立
.
不久前迪士尼新版《花木蘭》「超譯孝道」導致華語圈譁然,東方主義式的謬誤想必大家都心有餘悸。這幾天FB則流傳某廟宇的驚悚雕刻照,內容是《二十四孝》「#郭巨埋兒奉母」的駭人情境,勾起不少人對說教式 #愚孝 的恐懼。
.
■ #二十四孝的虛構性
.
該故事起源本身就有爭議,一般認為源自晉朝《搜神記》,而元代.郭居敬或其門人在《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可能為道德訓誡而刻意誇大敘事,要不是神蹟般地「挖到黃金一釜」,郭巨就要葬送妻子懷胎十月忍痛妊娠的骨肉。
.
民初文人魯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直言不諱道出寓言的虛妄與荒謬:「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偏偏我國初等教育通常默許這些文本進入校園,包含佛道教與基督宗教的各種「神話」,作為「#德性教育」的素材對兒少進行道德需索。再對照這個故事與《聖經.創世紀》「獻祭以撒」的神似,不免聯想到它們背後通用的潛文本:#家父長權威對個人的壓迫。
.
■ #為什麼我們應該質疑教化故事
.
《荀子.子道》『魯哀公』一段孔子就嚴厲批判,#盲目順從不能視為孝道,且文言文被誤讀成格言使用、忽略脈絡及互文關係(例:父慈子孝),有時甚至會被曲解成上位者便於教化治理的詮釋。古代沒有學術倫理機制,文本遭竄改者甚多,類案便有現代學界普遍視為偽經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陳昭利(2001)認為這是假託譯經家「鳩摩羅什」之名灌輸 #封建思想,完全偏離原典鼓勵與父母同皈依三寶、持戒布施的初衷。
.
此外,張錫勤(2006)提出,各種忠、孝、貞、潔…等愚德行為體現了宋元明清的封建道德日趨嚴酷,證實 #傳統政權以威逼利誘驅使國人行孝,正是魯迅筆下的「禮教喫人」。
.
■ #孝道寓言初衷可能為反抗棄老惡俗
.
西蒙波娃《論老年》提到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在被大和民族同化前,有著不光彩的棄老惡俗,這是因為早年漁獵社會在環境嚴寒、資源匱乏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採取的手段。而各地生活在嚴寒酷暑等惡劣環境裡的古老民族,如愛斯基摩與印地安人也都有類似狀況。有些因無暇照料而厭棄老者,也有長輩在嚴寒中捨身離群避免拖累兒孫。波娃寫道:「#年紀是張王牌但比不上能力來得重要。」
◆見圖一:
.
在華人的傳統教育,孝道作為美德典範被大肆歌頌,很有可能是為了撫平或教化庶民審視先民在惡劣環境下的棄老惡俗。但郭居敬之流滿懷善意的「孝子」恐怕沒料到,在物質充足、理盲當道的社會,孝道寓言竟變成氾濫成災的說教圖文,成為守舊人士施行世代剝削、貶低年輕族群的工具,一種「#博愛座式的惡俗」,是的,善意鋪成的道路也能通往地獄。
.
■ #互相體諒才是孝道的真諦
.
日本作家深澤七郎兩度被翻拍成電影的小說《#楢山節考》,便描述了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的棄老傳說,古代當地因為飢寒交迫,必須將年過70的長者揹上深山任其自生自滅,電影版赤裸裸呈現了連吃穿都有問題,更遑論道德禮教的淒涼。而主角的萬般不捨、母親連離別前都不忘為兒子著想的慈愛令人動容。1983年的電影版在國際讚譽不斷,更獲頒坎城影展金棕梠獎殊榮。
.
1990年代盛行的「野牛圖書」翻譯故事書系列也收錄過其改編。童書版增加了幾段動人的改寫:兒子暗自往返深山奉養母親,更因為母親暗中用機智解決統治者的刁難,打動村人,終究破除了棄老的迂腐規則。
◆見圖二: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迪士尼《花木蘭》新版與孝道迷思: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64544903733129
◆鄭雋立:康乃馨與母親節起源: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60352190819068
|
■ #參考文獻
.
魯迅(1979)〈二十四孝圖〉《朝花夕拾》(插圖本),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典為1928年付梓成書)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 (2020)《論老年》,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陳昭利(2001)〈『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民90.03,頁169-195
張錫勤(2006)〈論宋元明清時代的愚忠、愚孝、愚貞、愚節〉《道德与文明》2006年 第2期 ,頁20-23
乃文言文翻譯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維繫感情?看看冰心如何用時間證明彼此的愛 - Ho Yee Coco
男女相處從來都是一門學問,尢其在維繫感情這一環。維繫一段感情可以有很多方法:多鼓勵和讚美對方、多與伴侶溝通、包容和體諒、別讓親密流於公式化、每天至少聯繫一次、創造快樂、彼此尊重等等。雖然方法有很多,但要將一段感情維持40年、50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就不但要做到以上的事情,更要經得起時間的磨練,因為時間是一把兩刃刀,它可以把感情劃得更深刻,也可以劃得更平淡。不如看看中國著名女詩人冰心與她的丈夫如何經歷階級、文革和時間的洗禮,煉出一輩子的感情,直到死後都一直延續下去,或能令大家對感情維繫有所啟發。
因為誤會而邂逅 卻成就一輩子的緣份
1900年出生的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既是中國詩人,出身名門世家,也是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散文家等等,絕對是才女一名!而她的真愛是比她年輕一歲的吳文藻,江蘇江陰人士,雖然出身農家小鎮,但知書識禮。
兩人的邂逅原來是源於一場誤會。1923年8月17日,冰心離開自己至親的父母和三個弟弟,隻身登上了郵輪「約克遜」號,前往美國留學。冰心出國前夕,接到昔日中學同學吳摟梅從美國來信,說她弟弟吳卓是應屆清華畢業生,也要與冰心同船前往美國留學,囑咐她在船上予以關照。冰心登上「約克遜」號的第二天,竟誤以為吳文藻就是吳卓,但這個誤會卻把兩人拉在一起,更異常地投契。
因為反其道 刻下愛的種子
兩人相談,吳文藻向冰心舉出了幾本著名的書問她有沒有看過,冰心回答沒有,於是吳文藻就直言:「你如果不趁在國外的時間,多看一些課外書,那麼這次到美國就算是白來了!」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冰心,因為那時她已出版詩集《繁星》和小說集《超人》,是薄有名氣的作家了。而本身出身名門、才貌俱佳的冰心身邊也從不乏追求者,但遇上這麼一個直白的吳文藻,反而令冰心留下深刻印象。
反其道的不止吳文藻,還有冰心本人。到波士頓威爾斯大學後,冰心一下子就收到許多來信,唯獨吳文藻只寄了一封簡短的明信片,這絕對很是吳文藻的作風。更有趣的是冰心也為此反其道而行,寫信的人她回了明信片,寫明信片的人她卻回了信。這一點一滴,都是他們兩人微妙珍貴的回憶。吳文藻他喜歡讀書,就買了幾本文學書給她寄去,而冰心也會友回信中談她的讀書體會。一時一久,他就在讀後認為重要的地方用紅筆劃出來,其實那些都是愛情句子,向冰心表達著自己的心意。
初歷小風波 更堅定彼此感情
美好的背後,也有令人痛心的時候。冰心抵美不久,因肺支氣管擴張復發住進療養院。雖然探病的人不斷,可冰心念念的他卻遲遲未來。聖誕節,吳文藻趁假期遊紐約,路過波士頓才知她吐血住院後,飛赴病榻,卻見冰心花容已黯淡,令他心痛不已。幸而,在吳文藻的安慰與鼓勵下,冰心終驅走病魔,還創造出很多作品。她的心在美麗的沙穰撒下愛的種子,雖僅書信往來,她卻期望着下一次的相聚。
門不當戶不對 但有了愛就是一切
兩人互通書信多年,冰心首次邀請吳文藻來看她公演的戲劇《琵琶記》,本以為會是一個幸福的開始,吳文藻卻嫌自己太窮,一再推辭。當冰心以為這份愛就此流逝,緣份又再次將他們拉再一起。1925年的夏天,冰心來到坐落在紐約東部康乃爾大學暑期學校補習法語,使她驚喜不已的是,吳文藻為了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也來此補習法語。或許冥冥之中,他們心中播下的愛情種子,感動了上天,給予了他們的重逢和朝夕相伴的機會。
戀愛中的時間轉瞬即逝,冰心與吳文藻暑假補習不經意間結束了,雖然他們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學校就讀,但萌生的愛情之樹卻與日俱增。1926年夏天,冰心獲得碩士學位,回母校燕大任教,而吳文藻則決定留美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雖然兩地分隔,但吳文藻的愛沒有因此而退減,更決家寫信向冰心父母徵求同意婚事,信中字裡行間都是對他們女兒的愛。吳文藻的信的抬頭寫道:「謝先生、太太:請千萬恕我用語體文來寫這封求婚書,因為我深覺得語體文比文言文表情達意,特別見得真誠和明了。」這封「求婚書」也使冰心父母知道了他們的女兒與吳文藻的感情已非同一般,最終也答應了這場婚事。
這一年,冰心29歲,吳文藻28歲。同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燕京大學的臨湖軒舉行婚禮。雖然吳文藻只給了出身名門的冰心簡單的西式婚禮,整個婚禮只用了34元,但這34元對她來說卻是無價:「真正的婚姻並不在排場,而在心靈相通,其他都無所謂。」六十年的美好姻緣,正式開始。
婚後歷經文革、勞改 仍願廝守相伴
愛情有它美麗的時候,冰心與吳文藻婚前的愛情來得浪漫,但婚後的日子卻過得不輕易。文革時期,吳文藻被批鬥,下放勞改,牽連到妻子冰心也受盡批鬥,最潦倒之際,兩人曾經住在牛棚,但當時依然不離不棄,互相扶持,大抵這就是真正愛情會必經的階段。
冰心曾經在《我的老伴——吴文藻》裡寫過,在文革那時的他們,生活相當困苦,在她的字裡行間可以見到吳文藻對冰心的維護,與作為妻子冰心自己對吳文藻滿滿的憂慮。
在歷經文革後,兩人就繼續他們的日子,帶著兒女和孫子,走過人生餘下的路,沒有因為時間而沖淡他們對彼此的愛,反而日子、經歷都讓他們對彼此更堅貞。1985年,吳文藻去世,但冰心沒有忘記吳文藻的愛。冰心帶著對丈夫的思念孤獨地活了15年,直到能與愛人重逢的日子,而她的唯一願望就是死後能與愛人合葬,骨灰龕寫著「生同眠,死同穴」,而在靈堂內的牌匾上也寫著「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足見兩人的愛不止眼看的56年,而是死後還會延續下去。而他們忠貞不二的愛情故事,至今也會繼續流存,讓世人都知道「真愛」是甚麼一回事。
有人用口說「愛」,但世間就是有這麼一個女子,用一生去證明自己的愛。女孩們,如何維擊感情,其實不用上網找千般的方法,只要你和對方都願意付出時間,就是最好維擊感情的方法。
原文:Cosmopolitan
#愛情
乃文言文翻譯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蹤的象 ◎#夏宇
(見圖)
--
◎作者簡介
夏宇,原名黃慶綺,筆名李格弟,1956年出生於臺灣,臺灣國立藝專影劇科畢業。是80年代以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後現代詩人之一,著有詩集《備忘錄》(1984)、《腹語術》(1991)、《摩擦.無以名狀》(1995)、《Salsa》(1999)、《粉紅色噪音》(2007)、《這隻斑馬》/《那隻斑馬》(2010)、《詩六十首》(2011)、《88首自選》(2013)、《第一人稱》(2016)。除了詩領域,夏宇跨界的表現亦相當亮眼:她寫過不計其數的流行歌詞、為舞台劇跨刀、翻譯、策劃行動藝術、出版詩刊與音樂專輯等,儼然是全方位創作者。
--
◎小編施靜宜賞析
夏宇〈失蹤的象〉,眾所皆知是以魏晉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為底本的創發。這首詩以童趣的方式,將〈明象篇〉文中的「象」字通通易之以各式各樣沒有任何關聯性的可愛圖像,展現了夏宇一貫面對前人作品之諧擬與解構的意圖。為了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說,首先將這首詩的圖像語言翻譯成文字,且為了標明這些圖像,特意將之框起來:
言者所以明貓,得龜而忘言
蛇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恐龍
存言者,非得鱷魚者也
存螃蟹者,非得意者也
企鵝生於意而存鯨魚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鳥也;
言生於瓢蟲而存言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
然則,忘花者,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乃得鳳梨者也
得意者忘長椅,得皮包忘言
故立三角鐵以盡意
而鍋子可忘也
案王弼原文中的「象」指的是卦象、爻象,是取自《周易‧繫辭》中的「聖人立象以盡意」,文中孔子提及在「言」與「意」之間,之所以置入「象」,是為了解決言不盡意的問題,為了闡明聖人深邃的意涵,因此古代的聖王伏羲創建八卦,用符號之象來表達聖人之意,希望透過卦爻的符號性,營造出更豐富的解讀空間,以彌補一般語言文字表達上的不足。而後衍生出來的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的相互衍變,可以說以象徵性的方式,來反映宇宙人生變化與發展,堪稱是一幅囊括天地萬物的森然圖像。
但在夏宇詩中的「象」呢?卻失蹤了,其將王弼原文中囊括萬有的卦象解構成個別的、細瑣的可愛圖象,為了方便理解,在此不妨進一步將夏宇的原圖象詩翻成白話文:
語言是為了說明貓,明瞭了龜之後就可以忘了語言
蛇是用來蘊藏意義的,明白了意思之後就可以忘掉恐龍
緊抓語言不放的,就是不能了解鱷魚
緊抓住螃蟹的,就是不能明白意思
企鵝生於意思卻緊抱著鯨魚
那麼所緊抱的就不是指涉到意思的那隻鳥了
言語源於瓢蟲卻緊緊抱著語言
它所緊抱的就不是能指涉到真象的語言了
反過來說,忘掉花的,才是真正明白意思的
忘掉語言的,才是真正得到鳳梨的
要了解意思就必須忘掉長椅,得到皮包就必須忘掉語言
所以建立三角鐵是為了完整表達意思
而鍋子是可以忘記的
在此,言—象—意的關係,經過了夏宇的「惡搞」,產生了奇妙的變化,「貓」當然不等同於「龜」,「龜」自然也非「蛇」,「蛇」更不是「恐龍」……,此象非彼象,象與象之間既不相連也不相干,如此一來,貫串在文本中的樞紐被破壞了,讀者再也不可能透過「尋言以觀象」、「尋象以觀意」的步驟來了解詩人的本意為何,只能停留在觀象的層次。
而傳統文人雅士特定階層的話語-—文言文與指涉宇宙萬有之權威的卦象體系,在此碰撞上了小朋友一般的童畫塗鴉,產生了一種古怪突梯令人啞然失笑的效果!在此將夏宇選取的物象做個分類:一是哺乳類(貓、鯨魚)、二是爬蟲類(龜、蛇、恐龍、鱷魚)、三鳥類(企鵝、鳥)、四節肢類(螃蟹、瓢蟲)、五植物類(花、鳳梨)、六為人物象類(長椅、皮包、三角鐵、鍋子),從中可發現夏宇所選取的圖像,多是屬於較為生活日用、或符合小朋友童稚心智的想像之物,而遠離所謂的優美、崇高與宏偉之物。當然這些物象也確確實實是萬有之一,也的的確確能夠由感類邏輯所形構出來的卦象系統所收納。
夏宇解構了王弼文本中的象,或許不能稱其成功地逸離被傳統卦象收編的意圖,但其確實透過這些富有童趣的圖像,將卦象的抽象性與崇高性給消泯了,進而釋放了群象的集體狂歡。在夏宇的詩中,「言」不再是觀象的工具,「象」也不是探索意義的工具,象於詩中,連翩呈現,就像小朋友吹泡泡一樣不斷滋生,泡泡是美麗而轉瞬消亡的,我們也無須在夏宇個別的物象中尋求宏旨。倒不如說,夏宇讓我們忘掉「尋言」與「觀意」的目的性,在純粹的觀象當中獲得了難以言喻的愉悅。
註:
卦象具有「感類」的法則,不管是同物類或不同物類之間都具有相互感應的可能,如《周易.乾.文言》所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通過感類作用,兩個不同物類之間可以發生感應,如「風」的屬性可以與「虎」連結,「雲」也可以和「龍」發生關聯。因此天下萬有均可依其特性,為卦象系統所囊括。以夏宇本詩的圖像言,貓為坤卦、龜為離卦、蛇為震卦、恐龍應為艮卦或巽卦等,都可依「感類」的法則找到類象的卦象。
--
美術設計:Sorrow 沙若
內文來源:夏宇—《腹語術》頁54-55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4/20190419.html
#消失的象 #腹語術 #夏宇 #王弼 #卦象 #古典 #詩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乃文言文翻譯 在 統測國文|學測國寫|閱讀測驗|108課綱|111會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陳蒂國文】 文言文 字義不用背—「乃」[團隊老師]|學測國文|學測作文班|古文十五| 文言文 單字|台北國文補習班|會考國文|統測國文|學測國寫|閱讀 ... ... <看更多>
乃文言文翻譯 在 文言虛詞man4 jin4 heoi1 ci4 二十世紀之前嘅通用文體! 文言文 的推薦與評價
[若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安得: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