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戰爭紀念意象營造競圖頒獎:刻劃國家級客家歷史地景
我們將「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設置在平鎮區義民公園,以「歷史就在腳底下」的精神,彰顯當年台灣抗日戰爭的重要起點,看見歷史,打造國家級的地景紀念公園。
台灣割讓日本後爆發的乙未戰爭,在桃園地區曾發生4場戰役,其中以客家族群的義民軍抵抗日軍最為激烈,平鎮的「安平鎮之役」更是少數日軍沒有獲勝的戰役。
「乙未戰爭紀念意象營造」競圖,由「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OWMF Architecture、李金威」團隊作品「暮光Twilight」獲得第一名,以「歷史感受」、「戰爭對話」及「未來希望」為設計概念,顯示乙未戰爭對於客家族群、台灣的意義。
我們與客委會合作,提出桃園的三大客家亮點建設,除了平鎮「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還有龍潭「茶葉故事園區」、新屋「永安海螺地景公園」,分別代表客家的「山客」茶葉文化、「海客」漁業文化,刻劃客家歷史的縱深與廣度。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桃園平鎮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1895 WAR MEMORIAL PARK 的評價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停車場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乙末保台紀念公園 :: 去哪裡運動 的評價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臺北市忠孝西路與中華路口的「北門廣場」啟用之際,我特地剪輯製作了這段長達80分鐘,回顧北門(承恩門)近半世紀以來歷史影像的紀錄片,邀請各位慢慢觀賞,也希望大家將影片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播放時,別忘了按畫面右下角的 HD 喲!)
1965 行車於臺北車站前與北門周圍
1967.4.8 北門平交道取締違規
1968 北門圓環一帶
1971.3.9 忠孝西路的交通問題
1975.9.27 北門一帶的交通問題
1976 臺北車站、北門圓環、中華商場、西門圓環
1978.7.9 北門圓環高架橋興建中
1978.9.7 北門圓環高架橋竣工
1979.2.25 改善忠孝西路交通之措施
1983.2.23 文建會臺北市一級古蹟勘定小組勘查北門
1988.5.21 臺北郵局遭到縱火 北門平交道柵欄被毀
1993.12.5 臺北捷運南港線施工 挖到臺北城基石遺構
1993.12.6 捷運工程挖出的古城牆將遷移展示
1994.5.20 捷運南港線之北門下方工程
2000.10.22 昔日北門駐軍之塗鴉
2016.2 北門高架橋之最後巡禮
2016.2.7~2.13 拆除北門高架橋
2016.2.19 擺脫高架橋桎梏的北門
2017.7.25 北門廣場完工前夕
《關於北門》
清末,隨著北臺灣茶葉生產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其正門「承恩門」在1884年竣工,由於此城門位在臺北城的北側,而俗稱北門。當時在大稻埕上岸的商旅,大都從北門進入臺北城。
清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之際,從基隆進軍北臺灣的法軍,在進軍至暖暖一帶即被清軍擊退。為抵禦外敵而於1884年趕工完成的臺北城,幸運地在此戰裡免受戰火試煉。不過在11年後(1895年)發生的臺民抗日乙未戰爭中,臺北城卻也沒發揮原本應有的防禦功能,便被侵臺日軍「兵不血刃」地輕易入城。
1895年6月7日,由辜顯榮為前導的日本侵臺軍到達臺北城北門之外,城內老婦人陳法與家眷冒著城內動亂之險,登上北城城牆,放下竹梯打開城門,日軍於是輕易進了臺北城。同月17日,日軍舉行「始政式」,象徵日本正式統治臺灣。
日軍進入臺北城後,日本殖民政府對於原來設計中帶有防備日本性質的臺北城之存在價值,初始也曾有過不同議論;後來在1897年成立的「臺北市區計畫委員會」裡,開始研議拆除臺北城之城牆。之後,在1899年公告的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之中,臺灣總督府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將臺北城的部份城牆連同城內原有清朝時代的建築物,如文廟、武廟等,一同予以拆除。
1900年,臺灣歷史上的首次正式實施的都市計劃當中,臺灣總督府的「臺北城內市區計畫」所進行的市區改正,不但將臺北城的所有護城河填平,並將城垣至護城壕間的空地規劃為公園,更以增闢九個城門為由,開始小規模拆除妨礙道路貫通的城牆,而西門(寶成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遭到拆除。
真正開始大規模地拆除臺北城的城牆,是在1901年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之際,該計畫的重點乃是加快原本已在進行中的拆除城牆工事;於該計畫中,臺北城的所有城門本應該全數拆除,不過因為拆除西門後的民間反彈壓力,致使臺灣總督府改變原計畫,留下了尚未拆除的北門(承恩門)、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以及小南門(重熙門)。
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臺灣總督府幾乎已將臺北城的所有城牆拆光,而拆除城牆時所卸下的石材則大多運往東門附近,用以建造臺北刑務所(今日之臺北監獄遺跡)與兵營區(後來曾成為陸軍總部之所在,然後該地改建為中正紀念堂)。
北門、東門與南門這三座城門原本是中國南方閩式建築的紅瓦城樓,然而,臺北市政府於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北方式綠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原貌盡失。北門原本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已經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高架道路,並且將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預定直接拆除北門(1976年高架道路開工後,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讓高架道路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所以北門便逃過了此劫,成為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
1983年12月28日,臺北城僅存的四座城門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名稱為「臺北府城之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關於北門圓環高架橋》
圍繞著臺北北門(承恩門)興建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亦稱北門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或是簡稱北門橋),於1976年2月10日動工興建、1978年9月16日竣工(10月10日通車),其建造目的乃為了方便車輛跨越鐵路以改善交通狀況。而在1982年5月1日忠孝橋通車之後,這座高架橋因銜接忠孝橋臺北端,所以也被臺北市政府稱作忠孝橋引橋(引道)。
在臺北市區的鐵路地下化之後,北門高架橋已不再被需要,加上為了重塑北門及忠孝西路景觀之需要,臺北市政府遂於2008年開始評估北門高架橋之拆除,最終在2013年決定於2016春節期間進行拆除工程。於是,北門高架橋拆除工程自2016年2月7日凌晨動工,並於6天後(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
1966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中國大陸北方宮殿式建築,導致原貌盡失。原本北門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政府已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跨越鐵路的高架橋(並連結忠孝橋通往三重),而高架橋將會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決定不改建北門,而是直接拆除它。
1976年,跨越鐵路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開工,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將高架橋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車輛可可從忠孝西路往西(重慶北路口)、忠孝西路往東(西寧南路口)與塔城街往南等三處上橋,並可從忠孝西路往東(重慶南路口)、忠孝西路往西(西寧北路口)、延平北路往北,與延平南路往南等四處下橋。
1976年3月,時任臺北市長張豐緒指示工務局,應考慮北門高架道路竣工後,連接忠孝橋的可能性,可以使西寧南北路、環河南路一帶立體交叉,已改進該地區的交通秩序。當時公佈的北門高架道路工程內容如下:
主橋沿著忠孝西路,自重慶南路口以西起坡,興建四車道跨越北門圓環後,下至西寧北路口,另從該高架橋北側於北門城樓附近接一座八公尺寬匝道,沿延平北路跨越鐵路後,下至鄭州路附近。在塔城街口附近沿北門公園西側並建二車道之上坡引橋,漸轉向忠孝西路,便與延平北路之北向下坡道,形成南北交通之單向行車系統,工程預算包括北平路在內約為三億三千餘萬元,第一期工程以高架道路為主,從1976年2月8日開始打築鋼管樁基礎,並預計在1977年底以前完成。(不過後來實際的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
北門圓環高架道路的開工日期為1976年2月10日,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其效益為「跨越鐵道,便利忠孝西路東西方向及延平北路、中華路南北方向交通」。當時北門一帶的工程,除了這座跨越鐵路的高架道路外,還有其他配合為忠孝橋通車所興建的道路(北平路)、人行地下道(博愛路至延平南路至中華路、通過忠孝西路地下、公園路北平路口)、人行陸橋(中華路東側跨越鐵道至洛陽街口)與停車場(公路東站前廣場)等多項公共設施。
1978年9月16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正式完工,主橋長530公尺、寬15公尺,接著再進行與忠孝橋銜接之引道橋工程。引道橋由忠孝橋主橋銜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之西寧北路口,中間引道橋寬8公尺,由忠孝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後,岔成寬5.5公尺之兩單線道高架橋,與原北門高架道路橋面銜接,長220.5公尺。兩側自橋台上下主橋引道,引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均為長162公尺,寬10.5公尺之兩線道。至於引道橋跨越環河南路高架橋時,增高為4.3公尺。
連接三重地區與臺北市的忠孝橋由國際知名的橋樑結構工程師林同棪(音炎)設計,外型呈上T(橋樑)下Y(橋墩),主橋長1,145公尺,寬31.5公尺,往返各有3個快車道、1個機車道、1個人行道。1978年,由臺北市政府開始動工興建臺北市端的626公尺路段。1979年,由臺灣省公路局開始動工興建臺北縣三重市端的519公尺路段。1982年5月1日,忠孝橋全線完工通車。
忠孝橋之上構為每跨11支的預力混凝土T型樑,下構在牆式墩柱兩端向四角斜伸出四支柱子呈Y型,末端串以短樑構成框架,延長跨距以減少落墩數。忠孝橋的上構為T型梁,下構為Y型柱,設計師林同棪巧妙地將自己名字的英文縮寫 T. Y. 融入設計之中。
在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完工後的十幾年間,北門被高架橋主線和延平南路匝道緊密包夾,且橋身逐漸擠壓到北門,所幸整體原貌終未受太大破壞。
1989年,華山至萬華間的鐵路地下化之後,當初為了讓車輛能迅速跨越鐵路而建的匝道之使用率便大幅下降。因此,首先,延平北路的下行匝道在1993年進行拆除。
再來,延平南路的下行匝道則於1995年於8月26日進行拆除,此舉解除了北門被延平南路匝道靠在身上的危境,不過忠孝西路上的忠孝橋引橋主線對於北門仍然繼續造成北面視覺上的遮蔽至今。
2000年1月1日,塔城街上行匝道亦被拆除。
隨著機場捷運及捷運二期路網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通車,臺北車站周邊交通需求也將大增,臺北市政府確定拆除銜接忠孝橋臺北端之北門高架橋,並排定在2016年2月的過年期間進行拆除,屆時,被困縛在高架橋下的國家一級古蹟北門便可重見天日。
臺北市交工處表示,將以拆除北門高架橋、移除所有槽化設施、放大北門周邊空間,並將鄰近「忠孝西-中華路(塔城街)」與「忠孝西-延平北」所有車行動線拉直,讓道路維持接近垂直正交,為拆除引道後之最佳方案。新方案上路後,將能解決北門周遭動線複雜問題,行人經忠孝西路穿越中華路也不用再繞道開封街。另外,北門南側車道北移、集中後,也將擴大北門周邊腹地,有利未來古蹟廣場整體景觀規畫。
750公尺長的北門高架橋,於2016年2月7日(除夕)凌晨開拆,原預計8天拆完,最後提前在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僅花了6天多的時間便完成拆除工程,其動用之人數與機具數量,以及拆除範圍的長度,皆為歷年之最。而為了保護道路與附近的古蹟,北市府則祭出號稱「金鐘罩、鐵布衫」之措施,並設置高架平台「北門觀」,讓民眾見證歷史。
北門高架橋距離古蹟北門的最近處僅有90公分的空間,周邊還有北門郵局、三井倉庫等古蹟,為了保護道路與古蹟,北市工務局決定祭出「金鐘罩」與「鐵布衫」兩項法寶。
在高架橋緊鄰北門的區段將採用鐵柵欄圍成「金鐘罩」,並以機械切割工法,避免碎石飛濺而傷及北門;並在周邊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一帶,設置十個建物傾斜計與十四處沉陷觀測點,以隨時監測。
北市工務局副局長黃治峯表示,北門高架橋的地下層就是捷運、高鐵、臺鐵站,為避免施工影響交通安全,拆除工法將避免就地打鑿,而是採單元分割再吊移拆除。
而所謂的「鐵布衫」就是在北門周圍的廣場,鋪上2.2萬平方公尺的鋼板,其面積相當於52座籃球場,以保護廣場地表設施,這是北市歷年來拆橋工程中鋪設鋼板數量最多的一次。
黃治峯說,北門高架橋的拆除工程分為三階段,2016年1月6日至2月6日期間,完成測量放樣、圍籬設置、臨時支撐架設等「第一階段」前置作業。
「第二階段」是拆除橋身,北市府選在春節期間(2月7日至14日)施工,以期能將交通影響降到最低;在8天施工期間;施工期間每天動員工程人員與義交多達900餘人,日夜輪班作業,並出動700公噸的吊車、破碎機與高空作業車等機具。
「第三階段」乃路型調整與引道拓寬,工期為2016年2月15日至11月30日。
《關於北門廣場》
基於「西區門戶計畫」,臺北市政府於2016年春節期間拆除了北門高架橋,卸下北門長久以來遭受的桎梏之後,北市府公園處隨即進行「北門廣場景觀工程」,經過一年半後,終於大功告成;「北門廣場」於2017年7月26日正式完工,廣場周圍的六支特效照明燈會在晚間啟動,以呈現不同於白天的北門風華。
北門「承恩門」為現存的清代臺北府城四座城門裡唯一保有閩式碉堡原貌的城門,其周圍環境經工程拓寬改造後,已成為占地約0.68公頃的綠地廣場,名為「北門廣場」。
面對外界認為受到照明燈柱圍繞的北門廣場看起來像是棒球場,建築師徐裕健表示,北門的屋瓦與屋脊是閩南式建築的重要元素,若使用地燈將無法照亮該特色,因此才決定採用高角度的照明方式。
為讓民眾能了解北門的歷史,廣場內設置了十一處歷史解說碑;至於在北門高架橋拆除前,被安置在北門北側地面的原北門甕城橫額之「巖疆鎖鑰」石碑,最後並未被擺回北門廣場,公園處解釋,因為該石碑是古蹟,被文化局依照「文資法」保存在剝皮寮辦公室裡,目前廣場上則是擺放其複製品供民眾欣賞。
北門廣場啟用典禮原定7月29日上午舉行,但因尼莎颱風來襲,順延至8月3日;臺北市政府希望見證臺北133年歷史的北門,未來能以「臺北凱旋門」之姿,重現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華。
臺北市政府改造北門周邊景觀風貌,不僅讓北門重現,附近的臺北郵局、鐵道部博物館等古蹟也同時被點亮,藉由人行步道加以串連,西區門戶計畫軸線從北門經過撫臺街洋樓,到達南端的中山堂,往北連接昔日臺北後站商圈一帶、西至西門町、東南到臺灣省城隍廟,形成具有歷史人文氛圍的徒步空間。
北門廣場啟用後,將扮演這一帶的軸心,串聯起周邊古蹟,甚至可以銜接較遠的建成圓環與大稻埕歷史街區,成為臺北的文化重心,扮演帶動西區繁榮的重要角色。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O6年3月13日星期ㄧ21點4O分點巡視
106年3月9日星期四上午11點9分巡視巳開始動工拆除至13日全拆滅屏東重要文化資產中華與勝利路口崇仁新村通海區日宿𠪴史建築南側區域。縣府没傾聽民意漠視地域生態。
通海區南側 剩徐漢靈官舍未拆(106.3.13 21點4O分點巡視已拆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85502
〈南部〉拆定了! 屏東日治飛官聚落少一塊
|
2017-03-13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擁有國內少見面積完整的日治時代飛官宿舍群,近年縣府積極整修活化利用,但隸屬於國防部的通海區南側官舍,經文資委員會勘後未被列冊,縣府已著手拆除。
•
現在唯一還沒被拆眷舍,是飛行員徐漢靈的官舍,其合掌式屋頂從早年空拍圖中十分特殊顯眼。 (屏東愛鄉協會提供)
•
飛行員徐漢靈的官舍,其合掌式屋頂、屋內的欄間、田字氣窗等,都是少見的獨特工法。 (記者邱芷柔攝)
•
日治時代建造的飛官宿舍,其工法精巧,配合屏東溫熱潮濕環境,還能看見墊高地基、散熱氣窗等設計。 (屏東愛鄉協會提供)
•
屏東擁有國內少見面積完整的日治時代飛官宿舍群,但通海區南側的八棟官舍群走上被拆除命運。 (記者邱芷柔攝)
通海區南側 剩徐漢靈官舍未拆
通海區南側官舍位於屏東市勝利路南側、孔廟對面,日治時期是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的職工官舍、下士官舍,並設有倒U形的防空壕,由陸軍高級技師淺井新一設計,在一九二九年完工,國民政府來台後,曾參與二戰的飛行員徐漢靈就住其中。
特殊建築工法 愛鄉協會盼保留
屏東愛鄉協會副總幹事葉慶元說,目前南側僅拆到僅剩下青島街二十八號徐漢靈的官舍,其合掌式屋頂、打毛仿石造的山牆面、洗石子八角柱、飛鳥花瓣欄間、田字氣窗等都是少見的工法,徐家後代在去年一月才搬離,文資委員去年兩次會勘,都沒進入徐漢靈官舍,協會希望先將徐漢靈官舍列為暫定古蹟,邀文資委員再度會勘,同時向工務處申請緩拆三天,讓協會為官舍做相關測量與紀錄。
葉慶元認為,日治時代建築師到海外學習西洋建築工法,再與傳統日式建築結合,並依屏東濕熱氣候環境加以改良,建築不僅有歷史價值,更具觀光潛力,屏東市也能有媲美法國里昂、泰國清邁等國際知名的歷史城區,但南側官舍全數拆除後,完整的飛行官舍拼圖就會少了一塊。
縣府:屬國防部管轄 按計劃拆除
屏東縣文化處文資所主任王文章說,通海區北側十二棟眷舍經審議後全數保存,而南區眷舍因改建程度、歷史脈絡與未來活化等考量,會勘結果經國防部評估後拆除,文資法中未規定文資委員必須進到屋內才能評估其價值,且目前已完成行政程序,將按計劃拆除,土地的後續運用則待國防部與縣府討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338208
屏東拆眷舍 愛鄉協會喊卡碰釘子
2017-03-13 03:49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屏東縣報導
位於屏東市中正路及勝利路交叉口的眷舍保有田字氣窗。 記者林良齊/攝影
• facebook屏東市崇仁眷村通海區原本有20棟眷舍,勝利路以北的12棟已在今年1月被列為歷史建築保護,但勝利路以南的8棟眷舍,縣府工務處從9日開始拆除,目前已拆7棟,僅存的1棟為保存最完整的眷舍,屏東愛鄉協會發函給文資所,要求縣府依暫定古蹟來保存,「刀下留屋」。
屏東愛鄉協會副總幹事葉慶元表示,該眷舍約1929年落成,有許多獨特工法,包括欄間、田字氣窗等,在日據時期做為下士官舍,國民政府來台後,也給參與過戰爭的空軍徐漢靈住過,十分有歷史價值,屋況保存完整。
愛鄉協會向工務處申請緩拆3天,同時向文資所申請列為暫定古蹟,希望文資委員再來評估,昨天愛鄉協會到該棟眷舍記錄、測量相關文物。
屏東文資所主任王文章說,崇仁眷村勝利路以北的12棟眷舍全數保存,當時也有到以南的8棟眷舍會勘兩次,經評估南區眷村的改建程度太嚴重,未來活化利用程度不如北區來得高,眷村保存仍以全區規劃為主,前天已邀文資委員查看,行政程序完備,將按照原定計畫拆除。
工務處表示,該區眷舍老舊,為避免危險才拆除,日後規劃仍待縣府與國防部討論。屏東愛鄉協會則不放棄希望,將向縣府文化處爭取再正式會勘。
處長您好!!! 以下事件需要您的協助
縣議員蔣月惠感恩您!!!
有關
106年3月9日星期四上午11點9分巡視巳開始動工拆除
本日發現縣府工務處景觀科開始進行崇仁新村通海區勝利路南測的拆除工程,符合文資法【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第十七條第二項「一、可能而立即明顯之重大危險。二、依法取得拆除執照,即將進行拆除時。三、工程施工進行時。」,故屏東愛鄉協會今天下午已經依法向文化資產保護所申請【青島街28號(日本時代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下士官舍)】立即進入暫定古蹟程序停止拆除並提報歷史建築。
請縣府工務處景觀科立即停止青島街28號的拆除工程
謝謝
中華勝利路口崇仁新村通海區共21棟日治老宿僅留12棟餘9棟過完舊歷年要拆滅
105.7.27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
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
一、有形文化資產:
(一)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
造物及附屬設施。
(二)歷史建築: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
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四)聚落建築群:指建築式樣、風格特殊或與景觀協調,而具有歷史、
藝術或科學價值之建造物群或街區。
(五)考古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
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八)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
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
第 57 條
發見疑似考古遺址,應即通知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採取必要
維護措施。
營建工程或其他開發行為進行中,發見疑似考古遺址時,應即停止工程或
開發行為之進行,並通知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除前項措施
外,主管機關應即進行調查,並送審議會審議,以採取相關措施,完成審
議程序前,開發單位不得復工。
第 77 條
營建工程或其他開發行為進行中,發見具古物價值者,應即停止工程或開
發行為之進行,並報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第六十七條審查
程序辦理。
第 十 章 罰則
第 103 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
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三十六條規定遷移或拆除古蹟。
二、毀損古蹟、暫定古蹟之全部、一部或其附屬設施。
三、毀損考古遺址之全部、一部或其遺物、遺跡。
四、毀損或竊取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
五、違反第七十三條規定,將國寶、重要古物運出國外,或經核准出國之
國寶、重要古物,未依限運回。
六、違反第八十五條規定,採摘、砍伐、挖掘或以其他方式破壞自然紀念
物或其生態環境。
七、違反第八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改變或破壞自然保留區之自然狀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 109 條
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犯第一百零三條之罪者,加重其
刑至二分之一。
106年1月17日開始巡視
http://news.pts.org.tw/article/347085
屏東市崇仁新村有日本時代飛行第八聯隊的職工和下士官舍,屏東縣文化處正進行文資審查,確認要保留的所在,不過當昨天被突然間被通知清晨五點要拆除,文史工作者趕去抗議阻止,不過也是有幾棟房舍屋頂已經被拆掉。
天還沒亮,文史工作者和民意代表拉起布條,要阻擋屏東市崇仁新村南區的老房子被拆除,附近攤販也在關心,就怕拆了以後,這個過年無法做生意。
==屏東縣議員 蔣月惠==
文資審議的程序在這個動作完
我們再來決定怎麼拆
第二個就是說
看能不能過完年後再來拆
崇仁新村裡還保有日本時代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的宿舍群,攤販說,16日下午接到警方通知,要在清晨開始拆除工程,但屏東縣政府工務處上午強調是誤傳,文化處則表示,文資審議後已經確定不保留南區,拆除日期將由國防部決定。
== 屏東縣文化處副處長 曾龍陽==
有正式審議過的
具有文化資產的價值的
今天有一個現勘
是通海區勝利路以北
那現在要拆的是勝利路以南
所以不同標的
雖然房子不保留,但南區有幾棟房舍還保有珍貴的黑瓦,文化處派人將黑瓦拆除保存,但拆法也被質疑太粗暴。
==屏東眷村文史工作者 曾鵬璇==
很多部分都已經被
破壞性地給移除了
屏東基本上日式建築
已經很少很少有
還能保有黑瓦屋頂
屋頂上殘留很多被弄破的黑瓦,文史工作者覺得痛心,但文化處強調,完好的已經保存到倉庫,將做為日後修繕其它宿舍的材料。
記者 王介村 許政俊 屏東報導
崇仁新村拆除 攤商:拜託縣府讓大家好過年吧!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即將被拆除的崇仁新村通海區日式建築群(圖:蔣月惠提供)
2017-01-16 16:30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屏東市孔廟對面的崇仁新村通海區近日即將拆除,縣議員蔣月惠及文史專家呼籲暫緩拆除,附近攤商希望春節前不要拆除,讓大家好過年吧!
日治時期的鬼瓦相當的特殊(圖:蔣月惠提供)
日治時期的鬼瓦相當的特殊(圖:蔣月惠提供)
崇仁新村通海區的市集仍然很熱鬧,攤商希望過年後再拆吧!(記者葉永騫攝)
崇仁新村通海區的市集仍然很熱鬧,攤商希望過年後再拆吧!(記者葉永騫攝)
位於屏東市勝利路南側、孔廟對面的崇仁新村通海區,日治時期是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的職工官舍、下士官舍並且設有倒U形的防空壕,縣議員蔣月惠、文史研究者曾鵬璇認為具有文化保存的價值,指出日治時期的飛行第八聯隊是霧社事件中轟炸賽德克族的飛機聯隊,當時由屏東機場出發,希望縣府等相關單位能夠給予保留這些宿舍和建築,由於傳出縣府有意在明天拆除這些宿舍,蔣月惠決定明天帶隊前往現場拉白布條抗議,反對進行拆除。
附近的攤商說,春節快到了,原本是生意最好的時候,現在要拆除,不是讓大家無法好好過年嗎?希望縣府幫幫忙慢點拆吧!
縣府文化處副處長曾龍陽表示,崇仁新村以勝利路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分,北側的建築較重要,明天文資會將開會審查,南側的通海區由於建築較為普通,因此管理的國防部並沒有提出文資審查的申請,只有進行文資評估,文化處近日則是拆掉一些舊屋舍的鬼瓦準備作為以後修建相關屋舍的建材,強調眷舍要不要保留,都由文資委員會決定。
黑瓦為日式建築中,極具代表性的建築構件。現今許多傳統日式建築仍能保有完整的原樣黑瓦屋頂實為罕見。但今日位於屏東勝利路與中華路交叉一帶的舊日治時期日本陸軍第八飛行聯隊宿舍與其北區的宿舍群具有相同與相關的建築特徵,且其以距今超過70年,符合文化資產中歷史建築的相關條款與規定,但其屋頂黑瓦竟不翼而飛,蓄意破壞文化資產。而不僅是建築構件,是否有相關文物為人所竊取,流散。主管單位應進行說明,並將其相關構件、文物追回。
抗議屏東重要文化資產再度被破壞
採訪通知於時間:106年1月17日(二)上午5:00地點:屏東市中華勝利路口
約數十人拉長抗議白布條與頭挷抗議布條與高舉抗議標語和呼喊抗議口號
本稿由屏東縣議員蔣月惠服務處、文史工作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生曾鵬璇,聯合發起。
※ 中華勝利路口現有90年歷史之餘房舍為何被破壞
建議:1.現階段暫緩拆除房舍.請依文資法程序再議
※崇仁新村通海區在勝利路南側的區塊,有8棟日本時代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的職工官舍群、下士官舍、台灣軍經理部倉庫、疑似食堂的公共建築˙以及倒U形的防空壕,都是全世界僅有台灣屏東才擁有的到的重要歷史文化財,去年(2016.10.31)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因應新修文資法第15條公有建物超過50年,處分前要作文資評估之規定
《崇仁新村通海區南側8棟日本時代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宿舍群地址與宿舍種類》
崇仁新村通海區南側的宿舍群在勝利路以南、青島街以北、中華路以西、中正路以東圍起來的區塊
首先是「職工官舍群」,共計5棟,地址如下:、【中華路207巷1號2號3號】、【中華路207巷4-1號5號6號】、【中華路201巷1號2號3號4號】、【中華路201巷6號7號8號9號】
本區唯一的「下士官舍」位於【青島街28號】。
「台灣軍經理部倉庫」1棟:【勝利路27號31號33號35號37號39號41號43號】
2棟單棟式用途未知的日式建築:
【中華路207巷4號】與【中華路201巷5號】
(201巷5號據說為日式澡堂)
軍事防禦設施方面,有「倒U形拱圈防空壕」1座,位在【中華路207巷4號】的庭院內
日本時代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第二期官舍群
歷史價值與整體特色
《歷史沿革》
1919年初,台灣總督府為了理蕃及未來國防事務考量,成立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航空班(簡稱警察航空班,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正式的航空機構),同年5月開始於阿緱廳六塊厝下淡水溪沿岸興建屏東飛行場(現屏東空軍基地南機場,是台灣史上第一座機場)。
1920年8月屏東飛行場竣工,並於同年11月21日正式啟用。
1927年5月9日開始,因國防因素的考量,原駐紮於日本九州福岡大刀洗的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簡稱飛八)開始轉營移防至屏東的計畫。
1927年9月警察航空班廢班閉鎖,其相關設備及部份業務,則在廢止後交由陸軍原地接管。
1928年2月19日,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完成所有轉營相關事務,並正式於屏東飛行場開隊運作,開隊當天不但有聯隊的空中分列式飛行演習及各種戰鬥演習,屏東民間則有藝妓舞蹈表演、台人的藝閣遊行、小學校公學校學生遊行等,堪稱盛況空前!
1928年3月16日,飛行第八聯隊第一期軍官宿舍群於高雄州屏東郡屏東街(現屏東市)開工,由台灣軍經理部陸軍技師淺井新一設計監督,台北的浦田組施工,於同年12月20日竣工,包括聯隊長官舍、奏任官官舍、高等官舍、士官官舍與將校偕行社…等各種等級官舍群,現址為崇仁新村成功區
1929年,第二期飛行第八聯隊宿舍群(判任官宿舍群)竣工,位置緊鄰當時的屏東市プール(今屏東縣立游泳池)、屏東書院(孔廟)與屏東公園裡的阿緱神社,現址為崇仁新村通海區
1930年10月27日霧社事件爆發後,飛行第八聯隊前後派遣四架飛機前往事發地進行大規模的空中偵查與轟炸。
『飛行第八聯隊除了是台灣史上第一個常駐的航空軍事單位,同時也肩負守護日本國土南方領空之重責大任!更主導了台灣島內所有主要的相關航空活動!不僅接續了警察航空班原有在台灣的空防、治安及「理蕃」等相關任務,也擔負起對台灣學生及民眾的「航空教育」。』
『該聯隊設置以來,其所在地屏東「六塊厝」儼然已經成為「飛行場」的代名詞,並成為島內民眾在「航空教育」方面的唯一固定場域,特別是對於學校的旅行來說,該地則是南部參訪的必至行程之一,「屏東陸軍飛行場」也成為當時台灣少見對外開放的軍事基地之一,成為旅客抵達屏東,除了參觀糖廠及公園以外,必至的景點之一!文字來源:【曾令毅,2008,《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由此可知,飛行第八聯隊在台灣軍事航空發展史扮演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其相關軍事建築以及聯隊各種官舍群,都有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價值! 缺一不可,保存每一代整體宿舍群有其必要性,而其歷史價值在於整體的官舍群而非單棟硬體建築。
1929年屏東飛行場附近要圖,可以看到飛八第一期官舍群與第二期官舍群的相對位置,第二期官舍群就在屏東公園阿緱神社附近。
※圖片來源:《飛行隊見學》
1929年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上,在屏東神社與屏東書院(此時還沒遷建)西側的若松町,可以看到飛八第二期官舍群的分佈範圍(紅框內),有士官、准士官、
準士官與下士官的官舍群、職工官舍群、以及台灣軍經理部的倉庫。
※圖片來源:《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NO.185,屏東/旗山/鳳山/潮州/枋寮/東港,東京交通社發行,1929》
屏東飛八第二期官舍群範圍圖(紅框內),該區位於若松町,當時都是陸軍飛行場的官舍區(上面有標陸軍官舍),可以看到東側緊鄰屏東市プール(今屏東縣立游泳池)、遷建後的屏東書院(孔廟)、屏東公園與阿緱神社。
※圖片來源:《1940年屏東市街圖,日本屏東會手繪》
屏東市空拍照片,紅框範圍是飛八二期官舍群。※圖片來源:《過山雲》。
建築特色:
飛行第八聯隊第二期官舍群,不論官階高低,每一棟宿舍中間一定會用厚實的磚造防火牆區隔成左右兩戶或者更多連續戶(這種防火牆區隔左右戶的作法全台只有屏東空軍崇仁新村通海區、成功區、屏東憲光十村、台南公園路321巷宿舍群以及花蓮將軍府宿舍群…等少數地區看的到,所以極為珍貴!),屋頂全以日本黑瓦披覆,鬼瓦造型極為特殊,全台灣只有屏東飛八宿舍區與屏東憲兵隊宿舍區可以看到!乙種宿舍的大跨距山牆面設置有田字木格百葉式氣窗,屋簷下方也會設置木格通氣孔,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木造屋架通風,熱空氣會從山牆面氣窗進入屋架,再從屋簷九宮格通氣孔排出,形成一種對流循環的作用;屋身為英式雨淋板,雨淋板下方會有群擺式設計以利雨水加速往外排出;正門入口上方設有寬大的木造雨遮,正立面木造窗戶外,統一設有木格窗台;基座為紅磚造,室內地板抬高於外面基座設有通風口以利通風防潮。
飛八士官官舍群(判任官乙種)鳥瞰照片
大跨距人字形山牆搭配鬼瓦與田字木格百葉式氣窗
全台只有屏東市才有的第八飛行聯隊官舍類型鬼瓦!
木造窗戶、窗台、氣窗、基座柵欄式通風口、雨遮、大門、ㄇ形階梯是飛八士官官舍的標準建築元素。
飛鳥與花瓣圖案的手工木刻細緻的欄間是飛八士官官舍共同特色
飛八職工官舍群鳥瞰照片
飛八職工官舍雲飾風格鬼瓦
飛八下士官舍正立面的木格氣窗、旁邊的竹節裝飾物、打毛仿石造質感的設計
非常講究特殊。
飛八下士官舍背面雨遮上方的牆體表面,一樣採用講究的打毛仿石造質感設計
飛八下士官舍具西洋風格的三根洗石子八角形露台柱與露台,均保持完整。
飛八下士官官舍非常講究的英式雨淋板、鋸齒木造斜撐與九宮格通風孔,
飛八下士官官舍,手工雕刻精緻的飛鳥花瓣造型欄間與「筬欄間(おさ欄間)」
紅框區域為屏東飛八二期官舍群分佈範圍
﹡地址或位置
本區最主要的官舍群,位在勝利路以北、瀋陽街以南、中正路以東、中華路以西的「士官或準士官官舍群(判任官乙種)」,共計12棟(雙拼式),地址如下:【瀋陽街5號7號】、【瀋陽街9號11號】、【瀋陽街13號15號】、【中華路221巷2號4號】、【中華路221巷6號8號】、【中華路221巷10號12號】、【中華路221巷1號3號】、【中華路221巷5號7號】、【中華路221巷9號11號】、【勝利路48號50號】、【勝利路52號54號】、【勝利路56號58號】。
數量第二多的宿舍群大都在勝利路以南、青島街以北、中華路以西、中正路以東圍起來的區塊(另有一棟位在瀋陽街),類型為「職工官舍群」,共計5棟,地址如下:、【中華路207巷1號2號3號】、【中華路207巷4-1號5號6號】、【中華路201巷1號2號3號4號】、【中華路201巷6號7號8號9號】、【中正路189號+瀋陽街21號23號23-1號】。
本區唯一的「下士官官舍」位於【青島街28號】。
「台灣軍經理部倉庫」1棟:【勝利路27號31號33號35號37號39號41號43號】
兩棟單棟式用途未知的日式建築:
【中華路207巷4號】與【中華路201巷5號】
(201巷5號據說為日式澡堂)
軍事防禦設施方面,有發現「倒U形拱圈防空壕」1座,位在【中華路207巷4號】的庭院內。
上述日本時代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第二期官舍群共計21棟
+1座拱圈防空壕,為本次文資提報範圍。
※更完整圖文資料詳見提報表
聯絡人:
曾鵬璇0979090112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桃園平鎮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1895 WAR MEMORIAL PARK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鑲嵌在都市裡的「1895 乙未 保台 紀念公園 」, 公園 前身為公墓區,且被道路切割 ... 張涵瑋 建築師 事務所Schematic Design Architect 提案與前期設計Willy ... ... <看更多>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乙末保台紀念公園 :: 去哪裡運動 的推薦與評價
去哪裡運動,乙末保台紀念公園建築師,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夜景,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墳墓,1895乙未保台 ... 桃園新景點》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平鎮新亮點佔地萬坪| 去哪裡運動. ... <看更多>
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築師 在 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張涵瑋建築師也打電話來說他的乙未公園也入圍臺灣建築獎,太好了~ ... 是不是應該要好好說清楚,乙未戰爭紀念公園的所有努力,為什麼刻意遺漏其他建築師事務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