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因被問及港灣城市的議題,我的記憶一直被拉回三年前在門司港旅遊的美好時光。還記得那天抵達門司港時,已接近黃昏,導遊稍作簡介,就讓團員自由行動。即便離港灣很近,空氣中卻嗅不到船隻的油氣味,遙望點點漁火,涼涼的海風吹拂臉龐,讓我突然很想念高雄。
用餐後,我獨自散步到橋的另一邊,在黑川紀章設計的高樓住家「門司港懷舊家園」買了展望室(門司港レトロ展望台)門票,搭電梯直上31樓,從103公尺的高處,隔著玻璃窗環繞一圈,俯瞰門司港和關門海峽的夜景。
映入眼簾的景致,與搭夜機回高雄,由高空穿過雲層後所看到的高雄港和街景竟有幾分神似,壯闊美麗。門司港與高雄曾有很密切的合作關係,當時我們出口的香蕉大量銷往日本,運抵後,再由司門港發送各地。
或許,那晚,我不是想念著高雄,而是期盼著有朝一日,我的家鄉能像門司港,風景迷人,空氣清新,成為重要且知名的觀光勝地。
2016年11月旅遊小記•
【門司港】 日本 Fukuoka-shi •
門司港位於北九州,與下關隔著關門海峽相望,門司港不僅是日本明治到大正時期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也是九州鹿耳島本線鐵道運輸的起點。走過博多、熊本市,初抵門司港,漫步其間,就有種回家的感覺。不過最大的差別是,門司港區完全聞不到高雄港邊那股夾雜油漬和漁獲的味道,而是蔚藍海空洋溢著百分百清新舒暢的海洋氣息。
門司港是個充滿「洋味」的都市,市區街道有許多歐式和仿歐式建築,其中「舊門司三井俱樂部」據說是愛因斯坦夫妻造訪日本下榻的旅館。舊大阪商船大樓則建於1917年,最初是做為開往大陸航線的候車室。
門司港同時也是日本軍人被派遣至海外作戰的出發地之一,而二戰後,海外的軍人被遣送回國,多半會在門司港待上幾天,接受檢疫後再返回居住地。
遊客如果走入海峽廣場購買紀念品,會看到有不少標榜香蕉風味的糕點,門司港並未生產香蕉,為何港邊豎立著一對香蕉超人,也販售許多與香蕉相關的商品呢?原來,過去台灣的香蕉多從門司港上岸,熟成後再銷往日本各地販售。相較於香蕉盛產地旗山,我們所販售的香蕉商品,不論是外觀包裝,或是糕點口味,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停留時間稍長些,不妨步行藍翼門司吊橋,這是日本唯一的步行者專用吊橋,每天有固定開、關橋時間,又稱為情人橋。橋的另一端有門司港懷舊展望台,可眺望整個門司港,夜景十分迷人。
附註
綠色未成熟的香蕉在門司港上岸後會開始進行叫賣活動,商販們就在區內放聲喊價,很像是果菜和魚產批發市場的情景,成交後,便會將香蕉飛擲到買家手上。
每逢周日及公眾假期的下午1點開始,會舉辦門司港香蕉節活動,在JR門司港站的站前廣場,重演昔日叫賣香蕉的盛況。
九州氣密窗玻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地震災害與預防系列報導:熊本活斷層
【2016年熊本大地震有兩大主因 其一.“日奈久斷層帶”芮氏規模6.5強震 進而引發後續連鎖性斷層錯動 觸動次日“布田川斷層帶”16倍規模7.3主震 其二.熊本大地震前 已有約500年沒有發生大地震 蓄積極大能量 因而造成極大的傷害】
「現在立刻離開玻璃門窗附近,快離建築物遠一點,」救難人員。
熊本益城町行政中心,16日凌晨1點半突然發生劇烈搖晃,連電燈都熄滅了。
「黑色一大片的是崩落的土石流,都是從上流沖刷下來的土石,」NHK記者。
「接連不斷的地震,造成大範圍的損害,」NHK新聞片段。
長達一個星期不曾停歇的地震,不但斷橋碎路,還在熊本各地震出一道道怵目驚心的裂痕。
「這次的熊本地震震源斷層,非常明確是一道活斷層,地表出現了大範圍,非常顯而易見的錯動,」廣烏大學名譽教授中田高。
「南阿蘇村農地裡出現多道裂痕,這道裂痕一直延續到畫面的上方,」NHK記者。
「就在熊本市的下方附近,橫斷著「日奈久斷層帶」,與「布田川斷層帶」,」NHK解說。
第一起地震發生在14日晚間9點26分,震源是在「日奈久斷層帶」,芮氏規模為6.5,自這起地震開始,引發附近一連串地震,
原因是底下斷層出現大範圍錯動,哪知一天後,與日奈久斷層帶鄰接的布田川斷層帶,其中一段出現錯動,發生了芮氏規模7.3大地震,這次釋放的能量,是14日地震的16倍,而且,這才是一連串地震的「本震」,在本震之後,布田川斷層帶活躍起來,接連不斷的地震使得被害面積擴大。
「記者目前人在熊本阿蘇市,阿蘇神社上空,被日本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樓門」,屋頂已完全倒壞,」NHK記者。
柱子也都斷成一片。
「其實日本整個他的災害圖,地震災害圖裡面,(熊本)這個地方是畫紅色的,他們(日本)知道這邊是個危險區,因為很長時間沒有大地震了,熊本有大概500年沒有大地震了,那顯然就是說,它的周期應該大於500年以上,它的時間已經很長,所以累積的能量應該是相當大,」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數百年能量的累積,加上熊本地底錯縱複雜的斷層,堆疊出難以想像的災情。
名古屋大學的護雅史教授,在震後第一時間趕到了測得最大震度7的益城町。
「那些房子全是扭曲著倒塌,(扭曲著倒嗎),嗯,你看那邊的已經倒的亂七八糟,往左右方向倒,但是這裡的你看一下,還沒倒,是那邊倒的比較嚴重,大概是因為地震當時是這樣錯動著搖,所以靠近這邊的才會倒,這樣扭曲著倒下,」名古屋大學特任教授護雅史。
護雅史教授從房屋倒塌的走向判斷,4月14日益城町底下的斷層,應該是東西方向錯動。斷層上的房屋,也都是東西方向崩裂。
「像這種在活斷層發生的地震,雖然實際搖晃的時間非常短,但是經常都是咚咚咚搖個幾次,建築物就瞬間倒塌了,通常都是這樣,」名古屋大學特任教授護雅史。
活斷層錯動的證據,像是地震造成的隆起與沉降,全都在地表上看得一清二楚。
根據GPS測得的資料顯示,活斷層錯動的範圍將近30公里。
「一時之間阿蘇地方的地震活動,也有頻發的跡象,」日本氣象廳地震海嘯監視課長青木元。
「隱沒的板塊,隱沒下去那邊是很多地震,但它擠壓到陸地,陸地就會產生很多地震,一般來講裡面,會有一個很大的斷層帶,日本這邊叫做中央地震帶,所以那個斷層一直從本州,一直到九州,富士山是它的最北端,這個斷層好幾百公里長,」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一連串令人擔憂的餘震仍在持續,」NHK解說。
16日清晨3點左右,阿蘇地方接連發生震度5強與6強地震。
在阿蘇地震後3個小時左右,大分縣中部也發生震度5弱的地震。
像這樣超過一個斷層帶連續且密集的地震,極為罕見。就連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活斷層的劇烈錯動,也只有一次。不像熊本地震,沒完沒了。
「位在西南側的,是由多個斷層組成的日奈久斷層帶,在長約81公里的日奈久地震帶上,分為三個區間,其中高野白旗區間和日奈久區間附近,目前地震都已經活躍了起來,19日甚至出現震度5強和5弱的餘震,」NHK新聞片段。
「像這樣如此大範圍的頻繁地震,我們從來沒有預想過,」日本氣象廳地震預知情報課長橋本徹夫。
如此罕見的連續地震,地底下究竟發生了什麼異變呢。
「地盤整個向右錯動了,」東北大學教授遠田晉次。
依照實地探測結果,遠田教授以電腦,製成地震能量釋放模擬圖。
14日的地震產生了應力,以紫色來表示應力,可以看出地震釋放的應力轉移了方向。
紫色顯示應力轉移到布田川斷層帶。
因而使得布田川斷層帶,在16日發生芮氏規模7.3的主震,然後又產生了新的應力,這些新的應力又擴及其他斷層帶去,新的應力朝向南阿蘇村,以及大分縣中部地區轉移。
就這樣,形成了連鎖地震。
「連鎖的對斷層帶來破壞,很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地震,」東北大學教授遠田晉次。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