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PTT網友點名 & 針對馬英九的爭議政策聲明】
甫於一月16日結束的總統大選與國會選舉結果, 中國國民黨 KMT 不但失去了政權,也失去了長期以來始終支配把持的絕對優勢。不但失去了多數黨地位,也讓主要對手, 民主進步黨 首次獲得國會多數黨地位。這不但是國人對於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不力,施政無能且罔顧國人權益的反彈與反抗,而國會同時失去多數黨地位,也正是國人對於中國國民黨所屬國會無法正視民意,體察民瘼,卻反而長期堅持與護航的 #政商利益 體系、甚至不惜蠻幹的相來作為立場的質疑與反對。選舉結果所展示的民意,已經充分顯示對於中國國民黨之執政、立法與監督之職權全面的否定與不信任。
然而,令人震驚而錯愕的是,面對民意的檢驗與反對表示,理應謹守看守地位與職責的當前執政當局,非但未能記取教訓,也無意避免爭議,尊重即將更替政權的未來施政空間與判斷抉擇,竟然將備受國人質疑、表達反對且也屢遭擱置的爭議性議題,試圖利用執政的最後時機,趁國人不察,而強推這類措施與施政。其心態之可議與背後動機、利益糾葛,值得國人關切。
根據經民連的 賴中強律師 整理,共提出 #九項爭議性政策 需要值得關注,並籲請對此九項爭議性政策嚴格把關阻擋,勿使戕害國人與台灣社會未來之惡政利用政權行將交接的混亂闖關:
這九項政策是:
(1)停止開放 #低薪白領外勞,
(2)停止開放中國散戶買賣台股基金、
(3)不得批准中國中信集團入股中信金控,
(4)不得提出加入 #亞投行 的申請,
(5)要求通傳會與經濟部長不得批准 #中嘉 網路與 #東森電視 收購案,
(6)要求交通部長不得增加 #中國觀光客 限額,
(7)要求停止 #貨貿談判、
(8)停止開放中資入股 I C設計、
(9)不得批准 #中國紫光 收購封測三廠。
基進側翼認為,這些爭議政策,事涉 #中國因素,且攸關的產業、就業與經濟多端。均與國人國計民生與經濟未來發產關涉重大。行將交出政權的執政當局在此時機意欲強勢推動,其必要性與急迫性均不具備,也毫無優先必要。
基進側翼籲請新國會的各政黨與立法委員,對此事給予高度的重視並嚴格防止任何形式的闖關。
而同時重要的是,對於這類影響台灣社會經濟層面至深且鉅的「中國因素」,與其相關的資金、財政活動與社會制度影響評估,應該充分揭露資訊,並對相關資訊先期調查,並公布於國人大眾。而政策、法律的研商制定,在經過充分資訊揭露提供後,經討論與評估,且確保排除威脅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潛在風險或可能危險之後,政策的制定才能完善,法律的制定始能完善而符合規範目的。
基進側翼將持續對此相關議題關心,並一本初衷與長期的主張,對此類危害國人的惡政加以斷然的阻擋。
延伸閱讀: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https://goo.gl/FXGFY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總統川普5月28日針對Twitter和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簽署了一項具爭議性的行政命令,要求砍掉重練《通訊端正法》第230節也就是CDA 230。 簡單來說這個CDA 230是用來保障社群平台「不須為使用者貼文負法律責任,也不會因為刪除、封鎖不適當的內容而遭到起訴」,不過川普指控...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總統川普5月28日針對Twitter和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簽署了一項具爭議性的行政命令,要求砍掉重練《通訊端正法》第230節也就是CDA 230。
簡單來說這個CDA 230是用來保障社群平台「不須為使用者貼文負法律責任,也不會因為刪除、封鎖不適當的內容而遭到起訴」,不過川普指控這個CDA230被社群媒體當成「免死金牌」,所以下令改革,但這項舉動被解讀為,向社群媒體「開戰」,也有侵犯網路言論自由的嫌疑。
其實這事件導火線是用「推特治國」的川普本人,史上頭一遭被推特「事實查核」了。因為美國總統大選會在今年11月登場,但是為了避免疫情影響選舉,民主黨的加州州長就打算擴大「郵寄投票」,但川普26日卻發了兩條推文說,郵寄投票會導致「嚴重詐欺」,信箱裡的選票有可能被搶走、偽造或是作弊,導致選舉不公。
結果這兩條推文就被推特標註了一個藍色驚嘆號,提醒網友:「請點擊取得關於郵寄投票的事實查核」。結果川普就爆炸了!連續推文指控推特「干涉總統大選」、「扼殺言論自由」、「我作為美國總統,絶對不許允許這種事發生」。
所以他就祭出了行政命令,重點包括:
1.社群平台一旦編輯或修改用戶貼文,就不再享有免責;
2.如果平台封鎖或刪除用戶貼文,就會請聯邦通信委員會去瞭解一下動機;
3.檢察政府投放的廣告有沒有遭到平台不當限制;
4.將建立投訴管道,用來檢舉平台的不當對待。
推特方面當然是說,這是因為他們5月初開始實施一項新政策,會去特別標註或警告,某些誤導Covid-19疫情的訊息或假新聞。而且強調他們沒有雙重標準喔,大家還記得3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經推文質疑美軍把病毒帶到武漢嗎?這些推文也被補加上「事實核查」標記。
川普槓上社群媒體,引發了「誰才侵犯言論自由」的激辯,有不少網友覺得川普「管得好」,但實際上這紙行政命令恐怕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要變成實際行動,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必須審查聯邦法律,頒布新法規,再進行表決,很可能還要在法庭上為新法辯護,等一切塵埃落定,美國總統大選差不多已經結束了,曠日廢時。這個行政命令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只是象徵性的,嚇嚇這些社群媒體,至少讓他們在審核用戶貼文前,再想一想。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25AWwH8TcY/hqdefault.jpg)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個自稱中國間諜的男子王立強,向澳洲媒體自爆說,他透過『中國創新投資公司』滲入台灣,介入去年九合一大選,而且每天都有新進展,像是在追劇一樣。
但這起案件也有很多疑點還沒被釐清,光是最基本的如何生產內容?如何配合指揮?這些都是可以被驗證的關鍵,但卻都交代不清。
反而台灣現在是在第一線去面對中國的威脅,現在當下更適合討論台灣目前『中共代理人法案』。
為什麼會有這種法案出現呢?其實呢,主要是近年來有部分國家積極擴張影響力來影響各國相關政策,其中又以中國的作法和影響最受關注,像是常見的買媒體、社群媒體資訊戰、投資企業等手段,來滲透、分化民主社會,所以我們也希望透過法制規範,來管制在台灣的外國代理人。」
雖然聽起來很合理,可是仔細想想卻有超多問題的欸!因為怎麼判定是中國代理人?這不僅舉證不容易,事實認定也有一定難度!光是『代理』的定義怎麼界定?台美友好算嗎?中天說中國好棒棒,柯 P 説兩岸一家親算嗎?退伍將領去中國聽習近平演説是代理行為嗎?有拿錢就算嗎?變成網紅算嗎?沒拿錢但心甘情願擁抱中國宣傳中國好棒棒就可以嗎?
台灣有言論結社自由,對兩岸主張有表達自由,但如果威脅到國安,甚至動搖主權,就要謹慎以對。不過代理人的對象跟行為如果定義不清楚,很容易有思想犯的爭議。這也是國民黨、親民黨反對的理由,他們認為,已修正的《國安五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相關問題已經有完整規範,代理人法推出後,是不是只要被政府懷疑是中共代理人,就可以通知到場說明,這是不是把兩岸往來交流的人都當成賊了?到底是在補國安漏洞?還是政治迫害?
今年在立法院通過的《國安五法》,包含《刑法》的修法,把中國、香港、澳門及境外敵對勢力,列入《外患罪》的適用範圍,還有《國家機密保護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國家安全法》中,也補齊過去無法重懲共諜的法規缺漏,可以說是已經完成最後一塊國防拼圖。但現在也卡在說,中國對台滲透嚴重,修法應該『事前預防』?還是『事後懲處』?或者要怎麼樣才能同時做到『事前預防』跟『事後懲處』的效果。」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立法,《代理人法》不是台灣獨有,美國也有,像是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就要求其他政界勢力有關的個人與機構,必須向美國司法部登記,公開跟外國方面包含活動、款項關係。2017 年,美國司法部依此法要求《今日俄羅斯》與《俄羅斯衛星網》等媒體註冊為外國代理人;2018 年 9 月也命令中共兩大官媒《新華社》與《中國環球電視網》,將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澳洲在去年實施《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畫法》,也要求公布外國勢力對澳洲的政治影響,包括外國人有義務登記政治遊說,把活動種類、目的這些內容透明化。
『事前預防』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禁止』,如果想要一次到位,這樣爭議性會很大,我國遊說法裡面已經有不允許中共聘請代理人進行遊說行為的規範,這不是新的法律,是現行法,但荒謬的地方在於沒有法律制裁效果,只是寫好玩而已,因此針對『事後懲處』要有更明確規範。
國際化就是你要跟外國來往,但這個外國的影響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現在這些法律就是希望把這些壞的擋住,但大家要小心不要把好的也全殺光了,你對民進黨新提出的《反滲透法》草案有什麼想法嗎?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5SknOJkqXQ/hqdefault.jpg)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致謝議案 - 第三個辯論環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
張超雄議員:主席,我想提一提最近社聯及樂施會發表的兩項研究。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住戶收入數據,在社聯日前發表的研究中,以國際貧窮線顯示,香港現時的貧窮人口達119萬人;貧窮住戶的比例是17.6%;長者有突破,10年來首次出 現超 過30萬名貧窮長者:每3名長者中,便有1名屬於貧窮;貧窮人口中有20萬戶屬於在職貧窮,即這些家庭有成員工作,佔整體貧窮人口超過四成。
樂施會兩天前亦發表了一份報告,訪問了501個居住在"劏房"的"N無家庭",發現七成多受訪家庭等待了四年半仍然未獲得首次編配公屋。這羣朋友居住在非常狹窄,而且租金昂貴的板間房。所以,樂施會建議應該立即增加房屋租金補貼。社聯亦認為現時的貧窮問題嚴重化,是由於最低工資的效果開始減退,追不上通脹,導致貧富懸殊差距惡化。所以,他們建議增加學童午膳津貼、私樓租金津貼、低收入家庭補貼,以及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
主席,施政報告有提及全民退休保障。特首在第97段說,僱主、僱員和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富爭議性。我不清楚此話有甚麼實質證據,但據我瞭解,過去數年,3項全港性的民意調查顯示,七成以至最近接近九成的香港市民都認為,香港最低限度要研究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民調,理工大學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了兩項。我申報,我也是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員,但並沒有參與以上調查,從頭到尾也沒有牽涉其中。聲稱全民退休保障富爭議性的說法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但市民的意願其實已相當清楚,只是梁振英不願意面對和推行,因為他不打算改變現行的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格局。他嘴巴好像說得很關心基層,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觸動任何現有的既得利益。
他現在做甚麼?有關長者生活津貼,政府聲稱每年動用超過60億元,這不是一筆小開支,但長者生活津貼究竟是甚麼?我們認為是四不像。如 果說是扶貧,2,200元 怎麼足夠生活?如果說是敬老,又搞甚麼資產審查?兩者皆不是,政府在搞甚麼?如果說把資源集中幫助有需要的長者,為甚麼不立即廢除"衰仔紙"?為甚麼不讓老人家和傷殘人士以個人作為單位申領綜援?當老人家有經濟需要時,如果家有忤逆子,那又怎麼辦?如果忤逆子連"衰仔紙"也不願簽署,豈非懲罰老人家、懲罰傷殘人士,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家庭的負累?由於政策規定要分開居住才可申領,那麼,這項政策究竟是維護還是拆散家庭?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政府真有心扶貧,為甚麼不推行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況且,現在說的所謂社會福利規劃,確實可笑。政府說每年如何增加土地、找地方建設一些社福設施,會增加多少個宿位,但現有超過28 000名長者正在輪候。如果未來數年只增加1 700個宿位,是否過於杯水車
薪呢?正在輪候的殘疾人士超過7 300人,要輪候十多年才能入住嚴重智障人士的院舍。我昨天出席一個電台phone-in節目,聽到一名單親家長的來電,說她的小朋友是中度智障,在1999年入紙申請院舍,但至今仍未能輪候到宿位。由入紙至今已過了13年,她的小朋友現在已非小朋友。
究竟政府想怎樣?這是一個甚麼政府?我們要求政府有好的規劃,政府卻說做不到,說要有靈活性。以公屋上樓為例,即使是騙人,最低限度也說說3年便可 -- 這很明顯是騙人,樂施會已說過,根本是四年半也未能輪候到,但政府姑且也先騙騙人。現在卻不然,根本沒有指標,每年只增加數百個宿位,敷衍了事。
政府說要居家安老,甚麼居家安老呢?我們現在有選擇嗎?如果家中有長者,他們跌倒、中風,入院後會怎樣?他們尚未痊癒,醫院的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已經勸告家人把他們接回家。如果家中無人可以照顧,又或是如果無能力照顧他們,便會跟家人說如果有能力便聘請傭工照顧。即使家人說沒有錢聘請傭工,院方也會要求長者出院,建議他們到私院或津院"排長龍"輪候,說的可能是要等候37個月。達到護養程度的長者,平均壽命不足3年,但輪候期卻長達37個月。所以,主席,平均而言,是沒有人能輪候得到的。
日期:2013年1月31日(四)
時間:上午9時30分
地點: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legco.gov.hk/yr12-13/chinese/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iuU0x9E0eY/hqdefault.jpg)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爭議政策大盤點今檢討 - 人間福報 的相關結果
在釐清各項政策爭議及重要性後,共列出十多項,其中較重大者多為交通建設。日前暫緩實施的外籍白領來台鬆綁政策也是檢討重點,也成為觀察新政院、新國會互動的第一個指標。 ... <看更多>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看守內閣」還有四個月,這9大爭議法案政策可能卡關... 的相關結果
鬆綁外籍人力來台是馬政府「攬才留才」重大政策,對台灣未來競爭力提升相當關鍵,無須經立院修法,不僅早在選前就推動,且行政院院會已通過;其中取消藍領 ... ... <看更多>
九項爭議性政策 在 都會治理中的新課題:道德性政策的爭議 的相關結果
近期政策如死刑爭議,便導致王清峰部長在沒. 有任何違法或失職的情況下黯然下臺(劉榮等,2010),也使歐盟檢討是否給予我國落地簽. 9(法新社,2010);為了保障日本情色影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