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手寫小巴牌師傅麥先生:) 日文後ろ👇
4年前 我喺自己channel度介紹過麥師傅故事(*第24話)
今次再來到佢地方 我好感動了 因爲佢個地方比起4年前更升級
麥san話 想手寫小巴牌行業嘅歷史一路都傳承落去
佢講笑話九龍司機比起港島司機曳D(笑)
當年政府規定小巴牌嘅size 不過九龍司機覺得細得製
於是 將佢個size擅自搞大咗用(笑) *有圖
聽講 以前小巴要行駛某些勢力地盤時 需要比叫做入綫費嘅費用
仲要比每個月嘅service Charge,據説80年代嘅入綫費高達30萬港幣 而家仲有無...??? 就唔知啦~~~
【Why小巴出現簡單背景】
60年代 未有地鐵嘅時候 大家主要靠巴士🚌返工
當巴士開始應付唔到超級多人搭去返工嘅需要時
小巴就出現🚐💨
麥San話 政府啱啱開始規管小巴時 咩嘢車種都有 來自美國 歐洲等
只要果部車唔壞 能載到人嘅話 政府就批比佢地用(由此可知 當年勞動人口同經濟不斷增長緊⤴嘅情況同埋政府想解決市民返工問題係燃眉之急嘅事)
70年代 27900蚊買到一部小巴 而家需要大概70萬蚊一部
Special Thaks to 麥錦生師傅
HAWK LTD 巧佳小巴用品 佐敦炮台街39號
#小巴 #手寫小巴牌 #小巴博物館 #香港文化
以前、我は何しに香港へ第24話で紹介したミニバスプレート手書き職人のマックさんの所を4年ぶりに訪れた
グレードアップしていて驚いた!ミニバスプレートの手書き文化を残したい一心でこの四年間マックさんはがんばっていたのだ
またまたおもしろいお話を聞いた
もともとミニバスプレートの大きさは決められていたのだが、九龍島の運転手は「小さいやんけ!」と勝手に大きなサイズのプレートを作ってしまった(笑)それが今でも採用されているw香港らしい(写真👇)
ミニバスの路線がとある社会勢力の縄張りを使用する時は入線費という費用プラス毎月の使用料を払っていたらしい 80年代の入線費は30万香港ドルもしたという その風習が今も残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は謎としておく
SOKO 和泉素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
九龍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價值觀看鴉片戰爭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保衛鎮江城戰鬥一直延續到深夜,英軍被打死的,據英官方公佈是185人,實際數字要超過多倍。貯藏船歐琴號僅剩下3個水兵和1個侍者,船長、官兵均斃命。英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鎮江遭受的損失比以往任何戰役都要慘重。恩格斯指出:「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駐防旗兵總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到不了南京。」
乍浦之戰。乍浦的防禦力量遠不如廈門、定海、鎮海。但是英軍攻占乍浦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了後者,共有9人斃命,55人受傷,為鴉片戰爭歷次戰鬥第三位。在天尊廟,一些清軍僅僅憑藉房牆以輕兵器作頑強抵抗,擊斃英陸軍中校湯林森等人。該廟被英軍炮火夷平。大多數清軍在戰鬥中逃跑,而乍浦駐防八旗官兵拼死作戰,讓英軍為之膽寒。
裝備、技術、組織或許是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但絕不是一場戰爭勝敗的關鍵。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都像鎮江、乍浦一樣,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與敵殊死搏鬥,戰到最後一滴血。即使我們技不如人,幾億人的堂堂中華帝國,也不可能輸給區區萬人來犯的英國。
那麼清軍就無人了嗎?也不是,當時很多人建議啟用主戰派林則徐、鄧廷楨。但是林則徐、鄧廷楨已經被懲治了。怎麼回事呢?林則徐當時虎門銷煙,點燃了中英之間的戰爭。戰爭開始後,英國打了幾個勝仗,清朝立刻就慫了。派了琦善去談判。一個民族價值觀衰敗了,叛徒就特別多。琦善就是這麼一個大漢奸。
他去了大沽口和英國談判,英國要求懲辦林則徐,口氣是非常強硬的。琦善作為傳話人,把「懲辦」翻譯成「申冤」「昭雪」。這就很合道光帝的胃口。(哪有打到你家門口來申冤的?)道光帝滿足了,他以為懲處了林則徐,兩國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琦善也在邊上煽風點火,結果道光就將林則徐發配新疆伊犁了。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國家衰敗,帝王必昏庸。這道光的價值觀也真是讓人搖頭。當初讓林則徐禁煙,那給林的待遇是可以騎馬進紫禁城,聽說林不善騎馬,特准可以坐椅子轎進紫禁城。當時的大臣有幾個有這樣的風光。現在風頭一變,立即要懲辦林則徐。翻臉比翻書還快。你讓一朝的大臣怎麼看?像林則徐都是這個下場,誰還敢效命。
林則徐被懲辦以後,琦善滿心以為英國人這次該高興了。結果呢,英國的要價更高了。要大清割讓香港。琦善又開始給道光做工作,道光再懦弱,也咽不下這口氣,就把琦善也革職了。這時候道光才有點後悔懲辦林則徐了。但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是天子呢?
主戰的林則徐懲辦了,主降的琦善革職了。同志們,你們要是大臣該怎麼提這個建議。這時候可以看到,滿清最高統治者的觀點一直在左右搖擺,這就是價值觀不堅定的結果。那麼下面的官員就很難揣測聖意。誰也不敢說話。你要是堅持打,那麼肯定有大臣給你拿方案。你要是降,也有人讚成。這一會兒急著打,一會兒忙著談。大臣們也都蒙圈了,心裡沒底兒啊,皇上到底什麼意思?這時候大家都觀望,謀定而動。這沒人獻計獻策,皇上就成孤家寡人了,更無助了。
鴉片戰爭敗了,就只能投降談判。對清政府來說,這還不叫降,叫「撫」,就是安撫的意思。(都這步田地了,滿清還把自己擺得高高在上呢。)清朝派了耆英和伊里布去談判。奇葩的是,這麼重要的談判,也不是這兩人直接去和英國人談,是他們派了家丁去談的。然後家丁再回來轉述談判情況。
為了盡快送「瘟神」,清政府對英國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基本照單全收,連討價還價的過程都沒有。談判的結果呢,簽署了《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大家都知道了。其一,五口通商。從廣州到上海,五個口岸通商。其二,稅率。英國進口商品的稅率是值百抽五,就是5%的稅率。而且在補充協議了,進一步約定,今後中國核定稅率,必須與英國商議才能核定。還有就是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了事兒,不接受清政府的審判,只接受英國的審判。也就是說,英國人如果殺了中國人,只要我英國說沒罪就是沒罪。你中國也干涉不了。所以我們後來看很多清朝題材的影視劇,外國人可以肆無忌憚欺負中國人,即便殺了人都不怕,就是有這一條的保護。這其實是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但是當時清朝人的價值觀裡,哪有這些主權意識呀?這也答應了。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的喪失,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1943年才廢止。在中國實際執行了差不多一百年。
最後就是割讓香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60年,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又把「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區,正式併入香港界內,「割讓」給英國。到了1898年6月9日,再次強迫清朝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強租了深圳河以南、尖沙咀區的界限街以北整個九龍半島,以及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南至南丫島的廣闊海面和大嶼山等大小二百多個島嶼。直至1997年7月1日,正式交還。
鴉片戰爭雖然輸了,但是如果作為一次警鐘,讓中國人開眼看世界,臥薪嘗膽奮發圖強,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清政府,在戰後就沒人再提這件事兒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誰也不願再提起鴉片戰爭。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繼續自己的鴕鳥夢。這樣的價值觀,就只能讓中國繼續滑向歷史的深淵。
時光荏苒,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已經從歷史的谷底走出來了,可是這其中的代價有多大呢。以史為鑑,珍惜眼前,勿讓歷史重演。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九龍司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殖民地部大臣於1843年致函港督訓令已言簡意賅:「香港的佔領,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外交、商業接觸及談判,管治在華境內英僑,處理與清國的貿易。」相對人口眾多的舟山及幅員廣大的臺灣,香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其成本也低得多,同時靠近英人熟悉的澳門、廣州,於航運貿易與資金運轉都較為方便,故此乃英國最終選擇香港,而非舟山及臺灣的主因。其次,廈門、上海、寧波隨五口通商開港貿易及得准租界(settlement,跟租借地不同),英國已達目的,無需續據舟山及臺灣。
三、1860年英清《北京條約》列明割讓的九龍,為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及昂船洲,大概只有6.5平方公里。英國奪取主因為軍事角度(維港兩岸,昂船洲為海軍基地);而九龍全境要到1897年以租借形式取得,該部份被稱為「新九龍」;有何不同?按法律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清國「租借」,故新九龍業主需向港府交地租,而割讓的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四、英國向清廷要求租借新界,主要不是要「佔便宜」,而是平衡列強在華利益,制止其他國家瓜分中國,從而保護自己在華的龍頭地位。要知道英國對華一直都期望用最低成本「要全部」而非「要最好」,這也是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最大的困擾-說到底就是「不划算」,因她每走一步都會有其他國家跟進。(可參見國立臺灣大學王世宗老師《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一課。》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gtYmkIdow/hqdefault.jpg)
九龍司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九龍寨城公園歷史:一八四七年,清廷修建九龍寨城,駐兵數百,以加強海防。寨城衙門,原為九龍司巡檢辦公地方,深三進,二進為公堂,後進為官邸。自一八九九年清朝官兵撤離寨城後,衙門曾被不同的教會團體租用,先後作老人院、孤兒寡婦所、學校、醫務所等用途。一九八七年政府宣布清拆寨城,於原址興建公園,衙門得以保留並全面復修,成為公園內的重要古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I18gfNETW0/hqdefault.jpg)
九龍司 在 東港海坪九龍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司命真君並非先民由大陸攜帶來台,而是於清光緒初年(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先民於東港溪拾獲,為先民們共同膜拜,因神威顯赫,村民們感受神恩,共同集資建一小廟奉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