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生鼠疫,不用當作歐洲黑死病重現,但仍要警戒中國政府處理方式。
大家對於鼠疫的印象,是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因為感染者有嚴重的症狀
鼠疫是Yersinia pestis桿菌,機轉包含蟲媒從動物叮咬傳人,大多濃度不強時是在淋巴組織擴散變成淋巴結腫痛,嚴重時飛沫傳染變成肺炎,濃度最高,幾乎沒有方法控制的地方,就會有機會直接血液感染:敗血性的瘟疫。(有點類似登革熱控制不佳的情況下的2度被不同亞型叮咬變成出血性,那是非常嚴重的區域才會發生)
但是要注意,歷史上的歐洲,是沒有現在的衛生處理措施和抗生素。
其實2018年馬達加斯加就發生過一次,但是也沒有造成亞洲的大災難,因為WHO就有介入控制,在WHO專家努力之下,目前鼠疫性質,我們是可以當成非洲的地方病來看待。
現在先進的抗生素和成熟的衛生措施,已經不是當時中世紀歐洲能夠比擬的了,鼠疫目前已可用數種抗生素來治療(四環黴素、鏈黴素、氯黴素),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鼠疫病例之致死率已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
鼠疫過去就有疫苗,但是死菌保護期限不長只有2-3月,活菌減毒相對風險也高,所以除非嚴重,疫苗未必在整體防治公衛措施之內,撲滅老鼠與改善跳蚤孳生環境才是重要的。
根據政府記載,台灣金門是在民國前4-5年發生鼠疫病例,中華民國來台後仍有零星發生,在金門成立防疫處後,就不再有鼠疫出現。美國過去1970年起的案例也大多是臨太平洋的美西地區,歷年每年發生不會超過18例,少於5例是常態。
所以結論鼠疫並不可怕,可怕的還是沒有及時誠實通報的衛生體制,如中國,不管什麼疾病,這種審查封鎖疫情作為才都是應該要擔心的。
也同時,#中國審查自己的消息,#也就是不讓大家檢視他的應對衛生措施。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已經被控制到專家認為是地方病的鼠疫,居然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發生,反常在這裡。。
歷年流感、肺結核、HIV等等,已經沒有疾病管制專家會認真參考中國的數據了。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金門縣政府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