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的職場,「麥片人」還是「尖牙人」吃香?
解封後的第一週,開始計畫疫情後的生活。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該當「麥片人」?還是「尖牙人」?
「麥片人」跟吃不吃麥片沒關係。我想到這名詞,是看到高盛銀行最近一篇研究報告。
這篇報告預測「麥片股」(GRANOLAS)會在疫情後飆漲。GRANOLA是麥片的意思,也是幾家公司名字的第一個字母的組合,如GlaxoSmithKline(葛蘭素史克藥廠)、Roche(羅氏藥廠)、Nestle(雀巢)…這些公司都在醫藥、美妝、食品等行業。共同點是資產負債表健全、成長不大但穩定、持續發送股利。這對疫情時元氣大傷的投資人,特別有吸引力。
職場中,也有「麥片人」:學經歷完整。不是明星但穩定,不管大環境如何,表現不會有太大差別。他會持續為公司和客戶創造價值,但不要期望他扭轉乾坤。他就像飽滿的麥穗,彎著腰,專注地看著大地。
除了「麥片股」,華爾街還有所謂的「尖牙股」(FAANG)(Fang的意思是動物的尖牙)。FAANG是五家公司名字第一個字母的組合: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共同點是成長快速、大多不發股利、把賺的錢拿來繼續投資公司營運,錦上添花。
你怎麼詮釋職場中的「尖牙人」?
疫情過後的大環境,對「麥片人」還是「尖牙人」有利?
表面上「尖牙股」(尖牙人)的成長快速,比較出風頭。
但成長快,不確定因素多,變動也就大。
比如說Uber最近裁掉14%的員工,Airbnb裁掉1/4。疫情後能否/何時恢復,都不知道。
而我們身邊都有叱詫風雲、大起大落的同事。旋風式地崛起、消失,不留痕跡。
反而是那些如麥穗般彎腰的同事,飽滿而持久。
另外可思考的是,「麥片人」或「尖牙人」,有時不是一種選擇。食品業的成長就是沒有科技業巨大,這是行業特性,不是想改就改。但食品業重不重要?你起床後可以不上Amazon買東西,但不能不吃飯。
延伸到職場,某些行業、公司、位置就是不適合叱詫風雲,突然長出「尖牙」反而格格不入,變成「蛀牙」。
解封後的第一週,開始計畫疫情後的生活。第一步是體檢自己的個性、意願、專長,適不適合這個已改變的世界。展開翅膀一飛沖天,或像麥穗般腳踏實地,都有機會,也都有風險。
「麥片人」還是「尖牙人」吃香? 答案對每個人不同。相同的是,我們都得隨著已改變的環境來改變自己,把牙磨得更利,把腰彎得更低。
關於體檢自己,《創新拿鐵》這篇文章,幫助你評估自己是哪種人: https://startuplatte.com/2018/10/12/3-type-of-personalit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