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戴著N95加外科口罩,最開心的是病人終於申請到生物製劑skyrizi 喜開悅了!病人兩點就到診,我一臉抱歉地說"不是你還不夠嚴重,但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等下在幫你拍照再送申請"。半小時後保險課打來說已經申請過了!
我再麻煩病人回來,總算讓病人今天打到生物製劑! 每次跟病人說要拍照申請時我都有種"逼別人露出不想被看到的地方" 如今申請過了,也總算鬆一口氣了!
疫情變嚴重以來,許多變化以我們來不及的速度進行- 譬如說分倉分流,停止檢查,停止門診手術,盡量讓之前的住院病人趕快出院,要訓練戶外篩檢的護士......但也有些趕不上變化,譬如說網路上的舊門診表還沒改,有的病人會打來詢問晚多久拆線沒關係? 其實對我跟護理師來說,在診間要戴著頭盔N95(好像緊箍咒)回答這些問題是很吃力的(但也明白因為病人不知道要問誰)。
我們沒辦法做到每件事完美, 只希望可以在這疫情嚴峻威脅到幾乎每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盡量維持大家都健康安全,也需要民眾多多體諒我們。
#淡水馬偕醫院第一個乾癬健保申請到skyrizi的病人
#病人說要我照顧他一輩子(很樂意!)
#照片經病人同意使用
乾癬生物製劑 健保申請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屑花"紛飛談"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45歲的許小姐是名重度乾癬患者,因為手腳會出現紅疹、脫屑等現象,加上身體會不時飄下白屑,身邊朋友因害怕傳染而紛紛走避,使得許小姐越來越不敢出門,也因此患上輕微的憂鬱症。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醫師表示,其實乾癬只要經過治療,針對個案病況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是可有效控制病情、和常人無異的。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生物製劑等,其中,生物製劑為最新的治療方式,且為健保有條件給付,呼籲患者應有著正面的心態,聽從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乾癬的病症。
吳介山醫師進一步說明,多數民眾對於乾癬有著三大錯誤觀念,分別如下:第一、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第二、乾癬就是傳染病;第三、不用看醫師,塗藥就可以治乾癬。事實上,乾癬不是傳染病,但因手腳、全身呈現潮紅性紅斑、伴隨白屑脫落,再加上「癬」亦指黴菌感染,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吳醫師呼籲,若是病患有想治療的決心,應該前往皮膚科進行適當、正確的治療。
目前針對乾癬患者可採用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治療或生物製劑等模式,而上述療法其實各有其療效,且彼此間交替或併用也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議患者向皮膚科醫師諮詢,針對個人病情及生活型態,設計量身訂作的治療模式。其中,乾癬症狀較輕微者只需要使用外用藥物治療;而中重度的病患則需數種方式合併使用(外用及口服藥物、照光治療或生物製劑)等。
吳介山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是目前最新的治療模式,短效的生物製劑1週施打二次;中效型2週施打一次;長效型12週施打一次,可免去頻繁擦藥、換藥、吃藥跟照光的時間,且臨床上治療效果高達7成以上。但提醒病患,使用生物製劑必須留意是否有潛伏性結核菌感染、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等狀況,需先由皮膚科醫師進行全面性的評估篩檢後才能使用,以避免藥劑誘發潛伏感染的風險。
吳醫師補充,由於生物製劑治療的費用不低(平均每周約需花費8-9千元),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使用,但需事前提出申請且符合相關規範,如:長期乾癬病史、使用過2種口服全身性藥物以及規則接受紫外線光照治療3個月以上,如果效果不彰且乾癬嚴重程度(PASI)達10分以上,再通過健保局專案審查通過後,才能享有健保給付。呼籲病友,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消極逃避而將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因為心理情緒壓力也是造成乾癬病情惡化的主因,惟有用正面心態、和皮膚科醫師相互配合,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
乾癬生物製劑 健保申請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冷就發作!乾癬性關節炎 女電話客服手指腫如「香腸」
NOWnews – 2013年1月15日 上午10:45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了,手腳也腫了,當心是乾癬合併關節炎!一名年輕的女性電話客服人員,入冬一來,不只皮膚出狀況,長出新的紅色斑塊、脫屑,雙手的中指及無名指關節,還開始腫痛,外觀狀似「香腸」一樣,其中一隻指頭關節還變形,一打字就嚴重疼痛,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發作。醫師表示,冬天因乾癬求診者已多5成。
「夏天好好的,但每次一到冬天紅色斑塊都跑出來」、「屑屑多到好窘」、「頭皮好癢好癢」、「不只皮膚惡化,手指關節也腫痛,像香腸一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仲瑤表示,氣溫下降,乾癬患者容易症狀惡化,今年入冬以來,求診患者就比夏季增加3至5成之多。
不少人誤以為乾癬是單純的皮膚病,但這一種複雜的全身免疫疾病,皮膚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常見的症狀還包括乾癬性關節炎、指甲病變、虹彩炎、腸道病變等,尤其,根據國際乾癬協會統計,約40%乾癬患者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
許仲瑤說,門診經驗,不少患者冬天發作時,一開始還誤以為是風濕,腫痛可能發生在手指、膝蓋、手肘、頸背部、肩膀、腳踝等處,往往腫的像「香腸」大,有人關節疼痛到無法打字、開門、扣扣子或拉拉鏈時很不方便,甚至拿筷子吃飯也得每吃一口、休息一下。
為什麼一到冬天就發作?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乾癬病灶有治療效果,而冬天皮膚接觸日照時間減少,乾癬症狀就容易復發,加上天氣乾燥、洗澡水溫度調高,也會使皮膚保濕能力變差,紅癢脫屑惡化。
許仲瑤提醒,乾癬患者如果作息不正常、睡不好,也會導致症狀加劇,尤其,歲末年終,尾牙、春酒、應酬一多,比較多機會喝酒或是食用含酒精的麻油雞、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等,往往大啖美食的隔天,馬上發作。
乾癬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醫師強調,使用藥膏、口服藥、照光或針對發炎因子作用的生物製劑治療,症狀都可以明顯改善,並控制乾癬性關節炎的嚴重性,目前國內嚴重的乾癬患者也可申請健保給付施打生物製劑。
許仲瑤表示,乾癬患者冬季可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油脂,如凡士林,可以避免皮膚乾裂和皮屑軟化、脫落,年關將近,更要避免熬夜,維持少油、少鹽、不菸、不酒的健康習慣,才不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