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陵墓 怎麼被盜了?】
慈禧是清末實際上中國的掌權者
生前就極度奢侈豪華
謠言說她一個月要花4萬兩銀
大約半個月可以買一艘吉野巡洋艦
我是不相信再怎麼能吃 能穿 能玩
能15天花掉一艘吉野啦
但很奢華絕對是真的
吉野是甲午戰爭中打爆清朝的日軍主力艦
當初明治天皇為了買這艘軍艦
可是縮衣節食 一天只吃一餐
直到買到吉野為止
天皇這舉動感動了全日本國民
最後日本全體國民上下發起捐款
還「超捐」兩艘了 募到了三艘船艦的預算
當然這故事也極端的反應了
兩國君主對於治理國家的態度
一個於公 一個於私
兩個國家未來的走向 這就很清楚了..
而康熙說過他一年的宮廷消耗
抵不上明朝的一天
但他沒想到 他的後輩也有這種大排場吧
前面講這麼多,其實我只想表達
慈禧的陵墓她媽的豪華 亮晶晶啊!
慈禧的陵寢蓋得跟皇帝一樣奢華壯麗
足足花了十三年才完工
然後老佛也想也沒想到
二十年後 就被盜墓者給挖開了
而這人不是別人
正是鼎鼎有名的 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殿英是民初的軍閥
一開始跟隨奉系的張宗昌
我知道民初軍閥很亂
但這不重要
總之最後他被國民黨打爆
孫殿英看準風向
趕緊向蔣介石投降
領了一張黨證 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
底下的軍隊照舊
為什麼我特別講黨證呢 因為這很重要
我們先記著就對了 好~黨證先收起來
後來國民政府也是很窮 發不出軍餉
孫殿英也很苦惱 沒錢怎麼辦?
剛好他駐地旁邊
就是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陵墓
於是孫殿英假借軍事演習
和抓盜墓賊為由
先封鎖了東陵
又把清東陵守衛支開
等於是獨佔了這一塊業務
接著炸開了陵墓大門
根據記載總共運走了三十台卡車
有當兵的自己想一下
軍中那台10噸半多大
高中教官說到這故事
還說孫殿英的士兵
玷汙了慈禧的屍體
我是不信啦 至於原因
自己google 慈禧照片
總之孫殿英幹走了很多寶貝
像是乾隆的九龍寶劍
至今下落不明
這件事情鬧得很大
畢竟人家清代後人溥儀還在啊
清朝滅亡也不過20年不到
大家紛紛說要嚴懲兇手
結果呢? 前面說的黨證可以拿出來了
人家孫殿英是有黨證的
而且盜出來的寶物
分別送給了黨國高層
上上下下人人有獎
所以這件事情 不但不了了之
孫殿英官還越做越大
最後還在國共戰爭中
被解放軍抓走
而這件盜墓事件
更讓溥儀與國民黨徹底決裂
最後在日本人的扶植下
建立了滿州國
氣氣氣氣氣氣啊
結論:
女怕嫁錯郎 男怕入錯黨
你沒黨證 你別亂來
延伸閱讀
盜墓小說中的虛虛實實 鬼吹燈、四大門派是真的嗎?
https://youtu.be/iCr9nQB6va8
盜墓遊戲《摸金迷城》上線啦
想當孫殿英2.0來這裡就對了
雙平台下載連結:
https://go.onelink.me/mZ7q/d92b48ae
一人一個team 邊緣人最愛
開局免費VIP 免費仔專屬
一起盜墓,一起當孫殿英吧(誤!
乾隆 陵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 舊史新知
土葬是中國古代的主要埋葬方式。春秋晚期,中原地區出現了墳丘式墓葬。各諸侯國的國君死後,所下葬的墳墓都稱只作丘或墓,如楚昭王的「昭丘」、趙武靈王的「靈丘」、吳王闔閭的「虎丘」。隨著禮制的逐漸完善,從戰國中期開始,君王的墳墓專稱「陵」,其他人不得僭越。
《楊慎外集》說:「《國語》曰:「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之為終。」是民之墓亦稱陵也。周顯王三十四年,趙起壽陵。秦惠文王以後始稱陵,而民不得稱。」這說明此前「陵」也是對老百姓墳墓的稱呼。如此規定,則無怪乎秦惠文王的墳墓稱作「公陵」,悴武王的墳墓稱作「永陵」,孝文王的墳墓稱為壽陵,無一例外地綴以「陵」字了。
秦始皇平定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後,生前曾集中全國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為自己預修陵墓。從此,「陵」又成為歷代皇帝墳墓的專稱,如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明太祖的「孝陵」,明神宗的「定陵」,乾隆帝的「裕陵」等等。這些陵墓,或推土成山,或依山而建,以山為陵,使帝陵氣魄十分宏大。
再往後,不僅皇帝的墳墓稱作「陵」,就是皇后的墳墓,或者一些生前地位不高的妃嬪,只要她的孩子當了皇帝,她的墳墓也被稱作「陵」。如武則天之母楊氏死於咸亨元年(670),以王妃禮葬。天授元年(690),武則天改國號稱帝,追封其母為孝明高皇后,將墓改稱為陵。有生之年,一代女皇給自己的母親修建了堪與准皇后陵墓媲美的陵墓——順陵,而且數次擴建陵寢。
乾隆 陵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 舊史新知
土葬是中國古代的主要埋葬方式。春秋晚期,中原地區出現了墳丘式墓葬。各諸侯國的國君死後,所下葬的墳墓都稱只作丘或墓,如楚昭王的「昭丘」、趙武靈王的「靈丘」、吳王闔閭的「虎丘」。隨著禮制的逐漸完善,從戰國中期開始,君王的墳墓專稱「陵」,其他人不得僭越。
《楊慎外集》說:「《國語》曰:「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之為終。」是民之墓亦稱陵也。周顯王三十四年,趙起壽陵。秦惠文王以後始稱陵,而民不得稱。」這說明此前「陵」也是對老百姓墳墓的稱呼。如此規定,則無怪乎秦惠文王的墳墓稱作「公陵」,悴武王的墳墓稱作「永陵」,孝文王的墳墓稱為壽陵,無一例外地綴以「陵」字了。
秦始皇平定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後,生前曾集中全國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為自己預修陵墓。從此,「陵」又成為歷代皇帝墳墓的專稱,如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明太祖的「孝陵」,明神宗的「定陵」,乾隆帝的「裕陵」等等。這些陵墓,或推土成山,或依山而建,以山為陵,使帝陵氣魄十分宏大。
再往後,不僅皇帝的墳墓稱作「陵」,就是皇后的墳墓,或者一些生前地位不高的妃嬪,只要她的孩子當了皇帝,她的墳墓也被稱作「陵」。如武則天之母楊氏死於咸亨元年(670),以王妃禮葬。天授元年(690),武則天改國號稱帝,追封其母為孝明高皇后,將墓改稱為陵。有生之年,一代女皇給自己的母親修建了堪與准皇后陵墓媲美的陵墓——順陵,而且數次擴建陵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