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應該是在某個卡通台,播放了個至今我都不知道名字是啥的動畫。我見到日本昭和時期一個平靜的日子,突然間市中心發生爆炸。無盡的光芒襲向市民,我見著某個女童被白光吞噬,眼球掉出來後,整個人瞬間蒸發。年紀尚小的我,難以接受如此衝擊的畫面,便向父親詢問這是甚麼,父親告訴我說這是二戰原子彈爆炸。
那是我對原子彈最早的印象,畫面此生難忘。後來我才知道那畫面應該是出自《赤足小子》中的原爆畫面。這動畫如果放在今天播,大概也不能播放那段原子彈爆炸的那幕戲。雖然如今的我知道原爆下的人體根本不會發生這些恐怖變化,但對我而言,這些恐怖的畫面卻真切表現了原子彈的情緒張力。
(動畫畫面,慎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f4Q6ZigLY
我對原子彈或核彈的下一個印象,出自小學時的國產遊戲《大富翁4》。當別人在地格上興建房子時,你可以用飛彈將其炸毀,但土地產權的所有人依舊是不變。不過如果是選擇使用核彈轟炸,不但房屋會被摧毀,就連土地的所有權狀都會消失,該土地會變成無持有人的狀態。當時的我對這些設計相當不瞭解,只知道是因為核彈比較強,所以才有這些效果。
約莫是高中物理課,老師開始講述鈾235的基本知識原理後,我才懵懵懂懂的透過那複雜的數學,理解這東西何以能有這麼大的威力,但卻也僅僅是在武器價值上理解這東西的意義。後來隨著對政治和歷史的涉獵,我慢慢理解核武器的重大戰略意義,以及它無可取代的震攝意涵,甚至才慢慢體會甚麼叫做「冷戰」。
二戰時期,主持原子彈《曼哈頓計畫》的奧本海默,之所以投入原子彈研究,有相當原因是希望能透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出現,讓戰爭快速結束,藉以拯救更多的人類。但在納粹敗退後,原子彈首次被用於廣島時,他深刻表示後悔這項研究的成果。
核彈相比於尋常炸彈,意義確實不同。柏林雖在二戰中被幾乎摧毀殆盡,但德國人用歷史記憶重新建立起都市,過去的歷史意涵和精神似乎仍在。但廣島長崎被原子彈炸過以後,幾乎是夷平了整座城市的痕跡,在歷史上留下似乎永遠無法抹去的痕跡。即便真按照原址重建的紀念碑或建築,也都無法被賦予原子彈轟炸前相同的意義。
最近因為沉迷《文明帝國VI》,幾個同樣在玩的朋友便詢問我對於遊戲中核武器的看法。我表達了相當程度的反感,我僅僅在遊戲中使用過寥寥數次的核武器,只因為每次轟炸下去時,都市人口的驟減以及對區域的毀壞,讓我總在螢幕面前無法想像。我無法想像一座都市的建築、人民和歷史記憶,被核武器徹底夷平的畫面。
換言之,我認為核武器之所以換來了和平,有相當理由是這武器不只在物理意義上能徹底摧毀敵人,更能在精神意義上將敵對文明徹底抹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老娘是船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娘是船長,不開水上的船, 卻開太空飛船,帶船員們航向, 浩瀚無垠的電影宇宙。 信箱:[email protected] 微博:https://www.weibo.com/u/6212443775?is... 臉書:https://goo.gl/P23p7P B站:http://space...
二戰原子彈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哥吉拉大戰金剛》為美版的哥吉拉畫下句點,未來的哥吉拉該何去何從?】
由於日本東寶僅授權好萊塢傳奇影業開拍三部哥吉拉系列的電影,《哥吉拉大戰金剛》算是暫時為美版的哥吉拉畫下句點,因此讓許多影迷開始猜測,是否還有續作的可能?討論這個問題以前,讓我們簡單回顧哥吉拉的歷史。
受到二戰原子彈的影響,哥吉拉的存在,是由於人的罪孽(核能輻射)而誕生,也因此,他既像上帝又像撒旦;不同於大白鯊、大蜘蛛這種具體生物的放大版,而是獨立於任何生物而存在奇異形體……
#哥吉拉 #金剛 #電影 #東寶 方格子 vocus
二戰原子彈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廣島長崎的記憶正在褪色...」
原本正逢整數周年的廣島原爆75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紀念活動相對從簡。而在原爆記憶看似遠去,被爆者紛紛邁入高齡之下,許多國際媒體的回顧鏡頭與追蹤報導,仍試圖讓歷史痕跡不要輕易遠去。
#二戰 #原子彈 #廣島
二戰原子彈 在 老娘是船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娘是船長,不開水上的船,
卻開太空飛船,帶船員們航向,
浩瀚無垠的電影宇宙。
信箱:tpcaptain00@gmail.com
微博:https://www.weibo.com/u/6212443775?is...
臉書:https://goo.gl/P23p7P
B站:http://space.bilibili.com/36256901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fC4HG0Zge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