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演講後回臺北工作前
趕了幾家想去的店家
畢竟已經兩年沒來了
之前逛過的亂小唱碟
兩家店合併成一家了
謝謝老闆提早來開門
多元創作品飽滿充實
橫尾末広是我們的愛
二手唱片價格很公道
挖到丁小雨電影海報
提回臺北也在所不惜
蜃気楼MIRAGE
亂小唱碟
除此還趕了幾家店面
黑膠藤製品與印花布
真的一家比一家低調
笛笛唱片
拾藤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黃子佼路線
#一起去佼遊
#臺南佼出來
黃子佼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Re: [問題] 請問哪邊比較好找二手黑膠唱片- 看板RockMetal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交易區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香港地】10大二手價最高黑膠碟有價有市! 邊隻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黑膠唱片價格疑問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買賣-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Re: [討論] 手機就真的沒有當奢侈品賣的空間? 的評價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FT 如何扭轉創作者在數位世界的困境◼︎
距離我上一次發行 NFT 〈知的所有〉已經過了快三年,接下來我將陸續推出新的 NFT,雖然這個詞從去年開始變得比較常見,但近來還是有不少人問我 NFT 到底是什麼?對音樂產業的意義又是如何?我想還是有必要好好說一下。
「什麼是NFT?」
用一個實體的收藏來比擬,我上個月透過網路在紐約 Morrison Hotel 藝廊,買了一張 Jeff Buckley 《Grace》專輯封面攝影(如圖)。這家藝廊所售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攝影師用原始的底片沖洗、簽名,再附上一張證書,若是限量作品還會寫上編號。
「這跟 NFT 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一個實體世界的 NFT。
NFT 包含兩個部分——區塊鏈 token 和連結的內容。 Token 代表的就是簽名和證書,內容就是那張照片,只是兩者都是數位版的。
「但 NFT 的內容不用購買也可以得到。」
沒錯,所以購買 NFT 不是為了得到內容,甚至樂於和更多人共享這個內容,這是和實體最大的不同。
目前 NFT 競拍最高價的紀錄保持人——數位藝術家 Beeple,在數位藝術社群本來就頗有名氣,也累積了很多粉絲,但過去主要收入是來自接商業案而非創作。這個作品是他過去十幾年來,每天創作一件,累計超過五千幅數位藝術作品的集結,NFT 的內容則是把這五千幅作品拼成一個檔案,所以購買的人並不是買內容來欣賞的,因為每一幅畫縮小後都看不清楚細節了,真要欣賞,每一幅作品在網路上都看得到。購買的目的就是為了收藏。
這個改變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產生了一個讓創作者和閱聽者雙贏的質變:
在數位世界裡,
過去,創作者銷售作品,必須限制內容的使用權。
現在,創作者銷售作品,是開放內容的使用權,並且鼓勵大家分享。
「所以買這個 NFT 買到什麼?」
買到的是這件作品的「由創作者所認證的所有權」。內容的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得到沒錯,甚至下載到硬碟裡,但只有持有這個 NFT 的人,可以說「我擁有這件作品」,而且在區塊鏈上做出無法偽造的證明。
「所有權的意思是著作權嗎?」
不是。就像你買一本書或一張唱片,你也不能隨意翻印這個作品,你只是擁有這個物件的所有權。
「那 NFT 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收藏的價值。
至於如何衡量這個價值,Beeple 在某一次訪問裡所提到的觀點我很認同,他表示,作品的價值來自於其受歡迎程度和流傳的廣度 (popularity),而數位作品因為沒有原始實體的存在,反而跳脫了空間的桎梏、可以用更多樣的方式被呈現,一幅畫可以出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台北街上的廣告燈箱、紐約博物館內的 LED、東京的一棟建築物投影⋯⋯在不同空間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被呈現欣賞。
完美複製、無所不在,就像 Matrix 裡的電腦人 Mr. Smith,內容的病毒式擴散其實也就是這樣,而創作者也期待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 NFT 是不是都這麼貴?是在炒作嗎?」
作品的總體價值 = 單價 x 數量。一張經典唱片單價 20 美元好了,若賣 1000 萬張就是 2 億美金,那它的價值自然還超越前面 Beeple 的作品。所以創作者若是想讓粉絲們都能夠收藏,自然會提高發行量、降低價格,讓一般人也能入手。我認為若發行量和實體相當,那價格也不應該與實體有太大差距。
另外舉一個數位原生的例子,知名的 podcaster 寶博士日前在 OURSONG 發行 NFT,每個 NFT 就是一集 podcast,定價 8.4 美金(約 240 台幣)、總量 42 個,都是瞬間完售,等於為它的節目每集增加了 10000 台幣的收益。用 240 塊收藏一集你喜歡的 podcast 支持播客合理嗎?我覺得超級合理。
但高價是不是等於炒作?舉一個 Wu-Tang Clan 的例子,他們在 2015 發行了一張限量 1 張的專輯《Once Upon a Time in Shaolin》,最後競標以 200 萬美金拍出,但如果武當幫就是把這張唱片當成藝術品,只要讓一個人、而不是讓粉絲們擁有(這也的確是他們這麼做的概念),要賣這麼貴我也不會說是炒作。
若說的是二手市場的炒作,這不是只發生在 NFT,在實體世界一直都存在,但 NFT 在這方面有一個優點。
以前實體作品轉手賣出的利潤即便再高,也不會有一毛錢回到創作者身上,但目前幾個主流的 NFT 市場(包括 OURSONG),都採用了同一項標準,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會回頭分潤 10% 給創作者,這讓限量作品即便在完售後,創作者都能持續享有作品增值的好處。這是唯有數位化才能達到的。
「所以這對音樂產業有什麼意義?」
過去 20 年間,我們不斷要在兩難間作出抉擇——到底要讓「內容有價」?還是讓「內容廣為散佈」?最後看來大家選擇了後者,讓音樂幾乎免費,再用其他的方式(演出、業配、週邊)來產生收益。
但難道,這兩者一定得二選一嗎?創作者真的無法直接靠販售音樂維生嗎?還是我們過去銷售的方式錯了?
沒有數位化的年代,我們想收藏一張專輯,很簡單,去買這張專輯的唱片,但購買一張唱片的目的不只如此,它還伴隨著「聆聽」的使用性。也因此,「使用」和「收藏」這兩件事是被綁定的,你必須收藏,才能使用。
iTunes Music Store 用數位的方式直接延續了這個概念(我以前創辦的 iNDIEVOX 也是),但隨著行動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消費者選擇了串流。
如今,我們每天在影音串流閱聽各種內容,使用和收藏兩件事被分開了,使用內容不需要收藏、收藏也不是為了使用(買完黑膠唱片後還是主要用串流來聽的人請舉手)。既然如此,何不就把這兩件事分開?
「收藏歸收藏,使用歸使用。」
就像最前面提到的 Jeff Buckley 照片,我打算把它掛在錄音室的牆上,一邊看我的「歌神」一邊配唱。若純就使用性來說,我大可花 1/100 的價錢買一張海報即可,但透過收藏這件作品,彷彿我和影像裡的那一片刻有了更直接的連結。因此,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收藏,使用是次要的。
記得幾年前我受邀去參加鄭麗君部長所主持的一場圓桌會議,她問我:「區塊鏈是否能解決盜版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行。」在數位的時代,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徹底解決盜版問題。
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但不同的是,若我們能破除從實體所繼承而來,「使用」和「收藏」兩種權利必須被綁定的觀念,那盜版的問題就可以直接被忽略,因為它無法傷害創作者應得的收益,甚至會為作品的帶來更大的收藏價值。
我想像我兒子 20 年後和他同學的對話會是這樣的:
「嘿,你知道最近 XXX 在 YouTube 破五億次點播的那首歌嗎?我超喜歡的!」
「我也是啊!我有它的 NFT!」
未來的世代,一切都數位化了、音樂隨處可得、人們生活在真實與多個虛擬宇宙之中,當他們喜歡一首歌、一支影片、一集 podcast,除了多點播幾次讓創作者得到微薄的分潤和求得到乾爹之外,要如何「收藏」作品來讓創作者得到更直接的回報?
我認為就是 NFT。
數位世界中「內容有價」和「廣為散佈」可以並存,我相信是創作者們的夢想,但現在,它真的有機會成真。
最後,我要來實踐自己所寫的,把這篇文章變成 NFT。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你願不願意花 4.2 美元來收藏它?
購買這篇文章的 NFT:
https://www.oursong.com/song-share-card/jgrdenog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教你花錢 !買J-POP唱片的方法 /
常被問買日本進口唱片的方法,在此提供幾個個人愛用的管道,我知道大家都功力高超,所以這邊是我「個人」的經驗分享。
01.台灣國內唱片行:
老字號 佳佳唱片行、九五樂府很不錯,小時候在台北念書時,想買什麼都往這裡跑,現在有網購服務,方便很多。當然現在還有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Rotten Blues 爛調唱片 、 White Wabbit Records 小白兔唱片 、 失戀排行榜 等後起之秀,小規模的唱片行或許無法應付各種又新又快的發行,而是你可以透過老闆精準的主題選品,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為是個人經驗分享,所以這裡我只列我實際消費過的唱片行,其他網友推薦的店家請看留言區喔。
02.日本空運來台:
●最便利但有限制的Amazon Japan、HMV
Amazon 是近幾年來我的敗家首選,有簡中、日文、英文介面可選擇,上頭的貨色五花八門,優點是購物時因為你身處台灣,所以可以免掉日本國內稅金,再加上運費的話,整體價格算算還頗合理,有時遇到特價,還有可能比在台灣買還便宜,加上到貨速度也快,以前常常跟日本發片日同步送達,常有種置身日本的錯覺。
但是!近年Amazon規則愈來愈多,有幾個不利消費之處,諸如:部分特典盤不送海外、部分藍光盤不送海外、超過6000日圓得預先課關稅,甚至是巨額運費,類似一張單曲黑膠1500日幣,但運費卻高達5700日幣這種簡直撞鬼的數字。各種狀況因品項而異,所以需要使用習慣了才能知道箇中規則。
再來是,Amazon Japan 裡還分成官方出貨跟旗下與民間合作商店出貨,有新品也有二手,若非官方出貨的品項,幾乎都無法送海外。而且也常常有熱門新品初回盤被迅速秒殺,然後定價瞬間翻倍的狀況。
總合來說,Amazon Japan 雖好,但通常是看運氣看狀況看品項,除了買影音外,我也常買書籍雜誌,以及BEAMS!對!有些BEAMS衣服可以送台灣,也比在台灣買便宜很多呦。
早年在還沒用Amazon Japan之前,我最常買的是HMV,HMV也有直送海外,大家可自行比價。網友證言:「HMV可以直寄海外又有送特典很方便,不定期會送折價券可以抵運費,在回饋活動期間內購買也會送回饋金額的折價券。」但也一樣有過門檻就要收關稅的狀況,還請留意。
●送不回來的,就用轉運吧!
送不回來台灣的東西該怎辦呢?另一個解套,也被我視為敗家無底洞的就是轉運。
轉運網站現在非常發達,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讓你擁有一個日本的地址、電話,自行在購物網站下單,把東西送到轉運倉庫,接著再轉送回台灣。另一種則是幫你代購、代標拍賣商品,再轉運的網站,你甚至根本不用申請各個網站的帳號。
有了轉運或代購網站,你能買的東西就更多了,我兩種類型的網站都有申請會員,交互應運用讓購物的手法更加寬廣。特別提醒,因為轉運貨代購代標,都需要三百或五百日幣左右的處理費用,再加上驗貨方案、集運方案等,還得計算日本國內運費,因此有各式各樣的名目會加上去,最後還要加上日本寄來台灣的國際運費,這個需要仔細判斷,才不會有那種,你看到一張CD賣五百日幣,結果全部費用計算完其實是三千日幣的窘況。
● 案例分析!這樣買比較划算
怎麼應用呢?舉例來說,我要買的星野源新單曲藍光盤 Amazon 不送台灣,我就有「轉運」和「代購」兩種方式可以考慮,如果我選轉運,我就不限在 Amazon 買,我反而是跑去 Tower Records 用個人帳號趁特價及回饋點數加倍時購買,把CD寄到轉運站,再轉運回台灣。因為相比起來,如果用「代購」,我拿不到回饋金,也會被另外收取代購費用。
原則是「#能自己申請帳號購買的網站_就盡可能自己買再用轉運,因為各種回饋金能回饋到自己手上,折價券也能自行使用。」除非是真的沒法自己買的,再透過「代購代標」網站去購物,我慣用的代購代標網站是Buyee,透過Buyee,從網拍上買到不少夢幻商品。
再舉個例,Tower Records 為了多收海外訂單,自己有和 World Shopping 這間代購公司合作,若你是海外 IP,在網頁上就會被引導使用這方式購買,但我昨天實際試過,World Shopping 的代購費計算有點貴,加上適逢點數回饋 15 倍的大好日子,用「轉運」還是划算太多,所以最後我選擇用習慣的 TENSO 轉運回台灣。
●所以,結論是......
好了要說結論了,比起過往,想要的東西想買的東西已經好入手許多,各種購物慾望也更容易找到解套的管道與方法,這裡提到的購物方式以及網站都是我個人習慣使用的心得,當然你若知道更好的,也歡迎留言分享。當然,這裡提的都是影音書籍類,若你要買的東西不是這些,也會有各種的限制或狀況,還請自行尋找解答,畢竟我也是一路做功課做來的啊。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二手黑膠唱片交易區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分享,買賣二手唱片,出售物品需標明價錢, 希望有一個干淨的買賣園地,不歡迎罵戰。 小小建議。 1.-請盡量將要賣既同類物品集中一個post. 方便其他人睇。 ... <看更多>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香港地】10大二手價最高黑膠碟有價有市! 邊隻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膠唱片 ,仲成為熱門收藏對象,當年售價係廿幾三十蚊嘅 黑膠 碟,有啲而家嘅 二手 炒價,竟然超過一萬蚊呀!究竟而家香港 黑膠 碟 二手 價最高,係邊十隻碟呢? 黑膠 ... ... <看更多>
二手黑膠唱片價格 在 Re: [問題] 請問哪邊比較好找二手黑膠唱片- 看板RockMetal 的推薦與評價
認真回,文有點長,拜託看完,一定對你有幫助,以下若有半句虛言我大港的票被我的貓
吃掉。
為什麼古典最多?因為古典的差異最大,其次是爵士,再來才是搖滾跟金屬,電音基本上
跟CD比起來沒有太大的差別。
然後,還有版本的問題,盤帶會發霉、老化(畢竟不是數位檔),所以首版最好聽,當然
也最貴。
再來,有了一片首版的唱片之後,你更是要有好器材來播放才能真的感受到黑膠的魔力,
這個坑很大,要有人帶,不然你花了大錢買器材,一樣感受不到黑膠動人之處,幾年前我
開始聽黑膠,一樣的唱片,用全新的器材來聽,嗯,就是好聽,那組器材(唱盤、擴大機
、喇叭加起來大約20萬)但聽起來就是聽歌的感覺而已,黑膠的溫暖我怎麼感覺不到?那
應該是廣告商在騙人的吧,然後我遇到一位老師,也是我聆聽音樂的貴人,他跟我說,「
小瑪,千萬不要買那組全新20萬的器材,音響界很黑,黑膠就是要用老器材撥才會好聽,
店家為了賺你錢,不會跟你提到這個,我用說的你一定不信,你帶你的唱片來,我撥給你
聽,你就知道其中差異」,我心想你唬我啊!科技日新月異,你那30幾年的破爛東西怎麼
可能贏新器材,於是我帶了一模一樣的唱片赴約,唱針放下去之後,Joan Baez 唱出第一
句歌詞,我的嘴巴整個打開,彷彿她就在我面前唱歌啊!然後再播AC DC的地獄鐘,那鐘
聲真的彷彿從山頂傳來,那個大鼓跟bass真的沉到地獄去,這已經不是好聽兩個字可以解
決的了,原來人家說的黑膠溫暖是真的。。。。
緊接著我那位貴人老師告訴我為什麼要買舊器材的原因,其實就是「扣司盪」,現在聽CD
的人已經不多了,聽黑膠的人更少,你覺得新產品可能下重本去做嗎?在網路未發明前,
娛樂就是音樂跟電影,那時全球的經濟都不錯,消費能力好,音響賣得掉,所以廠商願意
下重本去研發、製作器材,而且那時代CD還未發明,廠商研究的東西就是為了播放黑膠,
現在呢?擴大機雖然有播放黑膠的功能,但只是讓它能播放而已,聲音不是重點,旗艦機
型除外,我用講的你一定也不信,器材好壞,去搬看看就知道,越重的聲音一定越好,有
興趣的話你去各大音響品牌官網查詢,旗艦機型的擴大機一台差不多都有到25公斤,入門
機型大約3公斤,簡單來說,音響器材秤斤賣的,越重的一定越好聽。重點是,老器材便
宜又好聽,我這組到日本找的,整套8萬8,我敢說現在的新機器要跟我這組系統拼,至少
也要50萬的等級才能跟我一樣好聽。
打了這麼長一篇,不是要推你入坑,是建議你聽CD就好,沒人帶的話,你花了大錢卻得不
到相等的聲音,還有唱片取得不易,我上禮拜看到一張齊柏林飛船的IV,日版的首版,一
片2550元(美版或英版的價格更是天價),要是你,你會買嗎?2550元,可以買5片更好
聽的古典,前提是要對古典有興趣啦!
最後,千萬不要買現在很流行的黑膠復刻片,基本上那就是把CD的內容裝在黑膠裡面而已
,店家為了賺你錢,當然也不會跟你說這些,我為什麼會知道呢?因為我聽過平克佛洛伊
德-dark side of the moon首版跟復刻,因為我在剛要踏進冤枉路時我那位貴人老師拉了
我一把,在你的文章中我看到過去剛要接觸黑膠的自己,我也不希望你走冤枉路,希望能
幫助到你,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193.1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ckMetal/M.1521309924.A.E72.html
※ 編輯: utaa (101.8.193.148), 03/18/2018 02:09:12
※ 編輯: utaa (101.8.193.148), 03/18/2018 08:58:02
要買老唱片啦!層次真的有差,但到一個程度之後真的就聽不出來了,耳朵沒那麼厲害。
去,所以我不打算推坑,開心聽最幸福。
舉個例子,伍佰的單程車票那張真的錄得有夠爛,整個聲音是悶的,但一陣子我就會拿出
來聽一下,淚橋那張則是錄得嚇嚇叫(據說是類比),伍佰的這兩張真的專輯真的是一個
極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聽聽看,單程車票的第一首歌「藍月」,簡直神曲,但鼓跟
吉他悶到不行,淚橋則是整張無話可說,讚!
視自己的系統最好,批評其他都是屎的玩家,遇到那種人我都會笑笑的不回應,畢竟耳朵
是自己的。
※ 編輯: utaa (101.8.193.148), 03/18/2018 18:03:07
得很便宜的首版。
※ 編輯: utaa (111.255.151.58), 03/18/2018 21:40:25
老師給你認識,他大概比我厲害300多倍吧,我的器材是他幫忙找的,但他是個極端擁抱
古典的怪人,不合他意,錢給他賺他都不要,上次看到他的店有Neil young 的一張現場
錄音,A面全不插電,B面全插電那張(專輯名稱忘了)。他說很好聽,要播給我聽,聽完
後我要買,他打死不賣我,叫我去跟好感音樂買,因為他覺得這張好感音樂賣得比他便宜
(他賣1200元),然後一直推薦另一張要價300元台幣的古典給我,說那張更好聽,我真
的搞不懂他開店到底是在賺錢還是交朋友的。。。
※ 編輯: utaa (101.10.9.46), 03/19/2018 20:17:01
不要讓無良音響店家騙錢(說出這種話好像得罪很多人),但有良心的音響店家真的不多
。
※ 編輯: utaa (101.10.9.46), 03/20/2018 05:20:22
※ 編輯: utaa (101.10.9.46), 03/20/2018 10:30:43
※ 編輯: utaa (49.214.167.83), 03/20/2018 21:00: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