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Q 之前說:「尊重民意」
然後又說連署就是跟國民黨站在一起~
現在又...
過去的國民黨如何,我實在很難去辯駁或者回到當時探討真偽,雖然現在國民黨也沒有很強,或者很值得大家一股腦兒去支持,但相較之下,這六年許多高層的嘴臉、陋事,所發生的憾事一再一再,我沒有辦法支持民進黨。
個人不認為一位進入國會1年3個月,提案數14件,結案數0件的立法委員離開立法院會讓中國得到什麼,其實就我所知寬恒他們家真的非常低調,不想介入罷免案太多,怕變成錯綜複雜立場等等的對立,鄉親的自發性就會被抹煞,在網路上各種流言也都難以阻擋,假帳號一堆,每一件事情都有辦法上綱到藍綠,這樣的現象,處處可見。
認真請教,怎麼樣才可以不被當作中共同路人?
選項一:支持蔡英文、支持民進黨
選項二:不要加入國民黨
選項三:天天罵中國
選項四:摔華為或中國製的手機
選項五:不看大陸劇,不聽大陸音樂
選項六:台灣價值儲值飽滿(怎麼儲值是還沒想到)
選項七:要準時收看民視、華視、三立
選項八:鼓勵美國賣三手武器給台灣
選項九:支持執政黨能源政策
選項十:要求把中國的歷史從教科書刪除
------
另,對於前一篇 #暐瀚條款 的發文,收到許多律師朋友和專業的網友的批評指教,了然於胸,也是在預期內,子富並非要推翻法治原則,只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有沒有辦法在肇事後,買酒飲酒的行為,是否能夠有亡羊補牢的討論空間,也看了各種留言,無奇不有,也代表著在社會事件頻傳下,有一部分的民眾對於法律是不理解,甚至認為應該以暴制暴等等。如有詞不達意、描述不夠專業之處,再請多包涵~
但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討論,並且有具體的進展,讓憾事不要再發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二 十 九 大陸劇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載文章 11—2020/08/06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2 免錢,賺很大!
不斷當免錢的志工,讓劉鳳和累積了厚實的專業能力、講台魅力、產業關係和人脈,更讓自己走進奇妙洞天,因為他深知,貪多嚼不爛。
做志工,不計較獲利,這可能是我從小與生俱來的個性。
時間先拉回到我十八歲,剛進入官校念書的那段期間,我念影劇科系。官校二年級的時候,一天,一位三年級學長跑來我們班,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利用寒假到台中梧棲鎮,幫忙當地國中小朋友排練話劇。這項工作類似導演的角色,但還得兼服裝、燈光、音效、舞台......,所有舞台上的工作。我相信,就算是一般大學戲劇系二年級生,也沒有人敢接下這樣一個案子。
當下我只問了一個問題:除了我還會有別人嗎? 學長說,有,他。學長話還沒說完,我馬上舉手說:學長我願意跟你去。全班上十二個男生、八個女生,只有我一個人舉手說願意,學長說了句:「好,有氣魄!」就這樣拍板定案了!
其實我就是「憨膽」,做事情向來橫衝直撞,很少去問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我只知道,對一個學戲劇的學生來說,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可以磨練自己在舞台上如何成為一個導演,更可以親自摸清楚導演必須操持哪些細節工作,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利益嗎。
無薪的熱血副導
寒假開始的前一個星期,我就先到台中,這才發現那是間非常鄉下的漁村學校,梧棲國中。這所學校的校長熱愛戲劇,為了參加教育部舉辦的青少年戲劇展競賽,特地找來有專業底子的人幫忙訓練這群孩子。只是,要把連說話表達都還不是很清楚的國中生,訓練到可以在舞台上表演一齣一個半到兩小時的話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大年初二,年還沒過完,我拎著包包住到學長在南投中興新村的家,早上吃個飯就直接從中興新村開很長一段路到梧棲,傍晚收了工就回去睡覺,十幾天來每天如此。
從一開始認識小朋友、選劇本,到選角色、對台詞,要求他們一步一步按企畫進
行......,過程很辛苦。記得當時我們選了一個大陸劇本,叫做《假如我是真的》。這個劇本我們在學校曾經演過,再拿來教小朋友表演,比較容易上手。可是在排練中問我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像是這個年紀的女孩子無論是在演技、還是台詞表達,都要比男生好得多﹔一般小男生不太敢牽女生的手,女生反而比男生大方。
上圖/官校時期演出《假如我是真的》劇照
下圈/官校就讀戲劇科系,從此埋下熱愛表演的因子
一路練習下來,小朋友們在舞台上的走位、講台詞的抑揚頓挫,都差不多練出點子了。一月份過完寒假,二月份開學,接著就是三月份的比賽,所以學校開課後,我們並沒有停止舞台劇的教學。每個難得的週末,我們仍舊是往台中跑,在星期天一大早連校門都還沒有開的時候,我就已經站在校門口等第一班公車經過﹔下午五點鐘,再趕晚上九點前回到台北的客運﹔跳下客運,手一招,搭計程車殺回北投復興崗,就怕錯過上晚上九點鐘的晚點名。啊!多美好的熱血歲月。
三月是中部地區的初賽,沒想到成績一揭曉,梧棲國中榮獲中部縣市第一名!成績公布時,對我跟學長來說是多麼大的一份禮物。當時參賽的學校,有些會重金禮聘有名氣的演員或舞台劇導演去學校指導,但我們只是兩個大學生,唯一有的,只是更多的熱情和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努力,但,我們初步成功了。
本以為三月就結束的比賽, 因為還要接著參加五月的全國比賽,舞台劇集訓得再延長兩個月。但我是接還是不接?
志工是上天給的神秘禮物
當然,過程中一定會有人笑我們傻,或許吧,不過,為了心中的那一點點驕傲—
到現在,我都還保留著那張印著「副導演:劉鳳和」的DM,我甘願把辛苦而沒有任何實質回報的日子再拉長。
比起縣市的區域比賽,要參加全國比賽我們需要更多資源,包括首效、燈光等等。
於是我另外號召班上四、五位同學捲起衣袖一起出力,希望能在全國比賽有更好的表現。當時我們的排長葛文彪中尉,看大家這麼熱血,索性自動擔負起照顧我們安全的守護官兼臨時主,陪我們跑完最後的賽程。
賽前一晚我們在文化中心租了場地搭布景,晚上就睡在中心。夜深了,大夥兒邊鬧邊吃著簡單的宵夜,但興致高昂、熱血澎湃,挑燈熬夜把舞台布景從無到有,撐起所有人的夢想,比玩任何社團都過癮、感動。那種身心靈甚至智力上的收穫,都滿得要溢出來了。
鑼聲敲響!正式比賽開始,葛排與我們幾個大男孩,聚精會神看著舞台上孩子們的表演,竟像看著自己的孩子、看著自己的驕傲。比賽結束,我們一批人馬又回到了北投﹔隔週,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我們是第一!我們是國中組劇團全國第一名!那麼大的感動,讓我接下來這輩子一直把犧牲奉獻當成是上天送給我的神祕禮物,不真心投入,無法揭開綁住禮物的鍛帶,當然,也等不到揭開禮物的驚喜。
我舉手毛遂自薦願當個傻瓜
民國七十四年從官校畢業後,我抽籤分發到屏東,一個鳥不生蛋的鄉下地方,叫「水底寮」,那是一所非常非常偏遠的新兵訓練中心。好啦,這地方是自己抽到的,怨不得人,只是困在那種地方,每遇週末,回台北,時間都浪費在車程上﹔想就近四處逛逛,哪有什麼可以閒逛的地方。但,說什麼也不能浪費生命,這裡一蹲,一、二年跑不掉,總不能每個週末都睡大頭覺。
想來思去,畢竟高雄是離我比較近的城市,不如趁休假就往高雄跑吧。但,去高雄要做什麼呢?去聽免費的演講如何?主意打定,心動不如趕緊行動,於是我買了一輛摩托車,休假日就一路從水底寮騎騎騎到高雄,就為了聽免費的演講。
那時候台灣很多地方都有辦免費講座,相信現在更多。這個時期,我聽了很多演
講,其中有一場主講人是中華漢聲劇團李玉琥先生,在高雄五福路文化中心所辦的戲劇講座,分享他們如何製作一齣舞台劇,以及表演舞台劇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已經忘記演講內容,只記得主辦人一問完「誰有問題? 」我又是第一個舉起手來,但我沒問題,是趁機自我介紹:我是政戰戲劇系畢業的,如果貴劇團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請隨時通知我,讓我有機會可以為高雄文化盡些心力。
當時李玉琥先生身旁還坐著該劇團的當家花旦葉雯小姐,以及他們的導演邵玉珍小姐。當我很義正詞嚴、慷慨激昂把我的希望說出來之後,現場觀眾竟然群起喝采,他們一定覺得有個可愛的傻瓜,自願站出來為高雄市奉獻微薄的力量。結果李先生在台上對著我說,希望我會後留下來,進一步跟他們聊聊。
座談會結束後李先生告訴我,在高雄市有幾所大學,像是現在的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這些學校之間經常會舉辦話劇比賽,需要指導老師。因為漢聲在北部,團員要下高雄指導學生,基本上人力和財力都不允許,所以高師大的戲劇社當時正缺少一位指導老師,而我剛好是科班出身,或許可以去幫這個忙。
想想挺有趣,四年前一個大傻瓜從台北到台中去指導國中生舞台比賽,四年後,又遇到另一個機會,只不過這次的對象會從國中生進階到年紀跟我差不多大的大學生,又得到當時中華漢聲劇團的推薦,自己覺得挺光榮的,想都沒多想,OK就點頭答應。
用幾次免費,換來無盡機會
進到高師大擔任戲劇社指導老師,因而認識社團的掛名指導羅志明,羅老師後來還成為立法委員,當時他負責居間幫忙聯繫。大學生畢竟和國中生最大的差異是,國中生多數還是可以一個命令一個動作,要十個人集合,至少也會來九個到九個半﹔但是大學生,能有半數的人出現就阿彌陀佛,家教的家教,出席率讓人頭痛得要命。不過不能否認,大學生背台詞的功力和領悟力,確實要比國中生成熟許多。
總之,還好當時社團裡還有位很能幹的社長陳賓齡,所以我們也在一片混亂中嘻哩呼嚕上場了。隨著比賽落幕,所有的烏煙瘴氣也煙消雲散﹔但最詭異的是,成績揭曉,我們這個「臨時抱佛腳」的社團,居然還是全國第二名!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怎麼可能得到全國第二啊!
所有團員雀躍不己,十幾個人特地北上台北接受頒獎﹔我們甚至還包辦了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團體第二名的獎項。如果你問我高不高興?我會告訴你,高興死了!因為這一仗,已經是我個人單槍匹馬的出征。說實話,那時我並不清楚這當中我有學到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至少我知道自己沒有浪費生命,更沒有辜負所學。
雖然現在想一想,會覺得自己不可能當演員,也不可能當舞台劇導演,那麼東幫
點、西幫一點,增加的只是舞台劇導演的經驗,對日後好像也沒什麼大用處。當初自己為什麼會總是一馬當先?我猜,主要還是因為我學的是戲劇的,學戲劇的人心裡都會有個「戲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這個領域裡過足戲癮。金錢對我來講不是那麼重要,我不愁吃不愁穿,也沒有特別的花費,只要能夠開開心心跟這些同學聚在一起,努力完成大家共同的夢想,就是生命最美好的養分。
高雄市在我們這屆首創佳績之後,也順道打響了我這位指導老師的名號。第二年,高雄中山大學話劇社成立,當時的高雄海專,和之後的正修工專、屏東美和護專,再遠一點的台南家專、文藻......,有愈來愈多的學校希望找我去擔任他們的戲劇指導老師。這些如雪片般飛來的邀請,要特別感謝羅志明老師居中穿線,同時也真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許我們不知道當初為什麼選擇路經此處,但終將有天,我們會看到那個決定結下的果實。
二 十 九 大陸劇 在 侯文詠 Houweny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要推薦4/30在Netflix上架的影集「誰是被害者」。不排斥驚悚、犯罪這些題材的話,這部影集只要一開始看,就無法停下來。對我來說,觀影的經驗很特別,感覺上是繼這幾年精彩的台片像是「麻醉風暴」「花甲少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之後,一個新的驚艷,也是台灣影集懸疑推理這樣的類型劇,一個新的里程碑。
因為之前搶先看了試映,所以很有把握跟大家這樣說。
…………………………………………………………………
一、
COVID-19期間,跟大家一樣,待在家裡,K了許多影集。這個世界很劇烈地在變動著,這件事,從K劇就不難感受。過去,K劇要守在電視機前面一天一天、或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等,現在變成了一次可以通宵達旦看個過癮,不但如此,不管在電視、筆電、手機上,隨時隨地都可看。
我曾把喜歡看書(看電影)的人比喻成賭徒。雖然看了不少書,不少電影,但看到爛電影、爛書的成分多。儘管輸多贏少,但因為曾經看過喜歡的書、戲劇,有過大贏的感覺,就像賭徒一樣,無時不刻都期待走進賭場。
大學時代沒白天沒晚上地看電影。當時,輸多贏少,不像現在這個OTT時代,在網頁上點來點去,只要找到喜歡的第一集(第二集),通常,後續的率額不至於太離譜。
因為贏的機率高,因此,賭徒就變多了。在我看來,這是K劇會變成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時勢所趨,聚會,線上群組,總聽得見這樣的話題,某某劇看到第幾集了?或者某某好帥,某某某好可惡……一旦沒跟上,難免就有社交孤兒的嫌疑。這件事,在我過去是影癡、影迷的時代,是從來不曾出現的。(像我這種一年看三百多部電影的人,這種話題談多了,基本上,就和把自己隔離成社交孤兒沒什麼兩樣。)
這種充滿世界各國、五花八門的影片可以挑選的場合,從前,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國際影展」有這樣的機會。每年國際影展開始賣票,為了看到場次有限的名片,就得徹夜排隊去買票。從青島東路一路蜿蜒到喜來登飯店(當時叫來來)的隊伍,都是熱血的年輕人。一整個晚上,聊電影、抱吉他唱歌的,影展都還沒開始,嘉年華會的氣氛已經沸沸揚揚。
像現在這樣天天有的「線上」國際影展固然很過癮,但有影展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下。特別最近的Netflix又開始推出了熱門「排行榜」。這種天天都有的賽事,排行榜前十名,十之八九都是韓劇,那種感覺,就開始有點怪怪的……怪怪倒不是說韓劇不好,反倒是,人家真的很厲害。看到人家很厲害,問題就來了。我們自己的戲劇呢,哪一天才能也這麼厲害?
當然,也可以安慰自己說,排行榜不能代表品質啊。但話又說回來,排行榜某個程度代表了收入,收入某個程度也代表了影視工業的體質。
不像電腦的產業鏈,美國蘋果賣得好,台灣的製造業、員工、股民多少雨露均霑。但影視產業這件事啊很不一樣,別人很好,我們能分到的羹,真的很少啊。
二、
因為有當過製作人以及公視董事的經驗,常被問到,為什麼台灣的電影(或電視劇),拍的沒有人家好。不就是創作嗎?光是天馬行空地的想故事,怎麼會輸別人呢?
當下聽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個反應總是很想否認。我們啊,很厲害的作品也有啊。這話固然沒錯,整體來說,跟幾個影視大國(影視大國,不一定是大國噢。)比較,的確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為什麼會這樣呢?用個最簡單易懂的比喻,以一萬元的規格製造的筆電,在性能上,要和五萬元的規格做出來的筆電比較,性能上要勝出,機會就很小。
過去我在當「危險心靈」的製作人時,一集的成本大約就是一百多萬元(還是因為公視支持)。或許因為收視群大小不同,大陸劇的成本基本上是二、三百萬人民幣起跳。這些相對偏低的成本,攤成各種花費,就變成沒錢做場景、請不起高知名度的演員、編劇(當然,前提是好的編劇),導演……
有人問,藝術無國界啊,只要是好的作品,台灣人在美國、在韓國、在大陸拍,有什麼關係?李安拍的不就是美國片嗎?一樣是台灣之光啊,不是嗎?
從藝術的角度,這說法當然無可厚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大量的人才被其他國家、地區化整為零地吸收之後,原本他們可能在台灣拍出來的當地的題材、故事,就會大量減少。惡性循環的結果,當地影視變成慘業,更糟糕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崇拜別國的明星,以別國的歌曲為流行、以說別國的語言為風雅、對他國的歷史、地理的理解遠超過對本土的理解……這個一點一滴地失去的在地的認同以及價值的事實,大概是這個趨勢,最可怕的地方。
可怕歸可怕,儘管無能為力但是日子還是得過去下,這種事我們見多了,不是嗎?反正人少嘛,市場小,有什麼辦法呢?
這樣的邏輯說不通的地方在於,如果真的這樣,台灣也不會有這麼多電子業、電腦的上市公司,更不會有這麼多全球的隱形冠軍公司出現了,不是嗎?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手機、筆電、電子零件可以賣給全世界啊,但是影片影集只能賣給台灣看,市場天生就小,沒辦法。這個邏輯更說不通了。如果台灣做的影視只能賣給台灣看,那麼韓國的影視為什麼可以賣給全世界呢?
因為人家就做得比我們好嘛,又有人說。話又說回來,既然人家能做好,為什麼我們不行呢?就拿韓國來說,三星固然很厲害,我們的台積電也一樣不遜色啊,不是嗎?如果產業能做到,為什麼戲劇不能呢?
(繼續自問自答)因為人家基礎深厚嘛。這也有道理。但基礎怎麼變深厚的呢?當然也是一步一步來的。如果因為基礎深厚,因此就無法追趕,那麼過去,日本的影視也比韓國更進步啊,這幾年,為什麼漸漸落後了呢?
那天在蔡瀾的專欄上讀到,原來韓國在九零年代不會拍武打片,還苦哈哈地跑帶香港去學習觀摩。也不過是二十多年的光景,青出於藍更勝于藍,已經變成了難以否認的事實。
三、
因此影視這種事啊,就像俗語說的: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當然,將相之所以變成將相,也需要有時勢、環境的因緣際會。
從因緣際會的角度來看,有幾件事,正在發生。首先,就是政府以及文化部大力支持公共電視,願意用較高的經費,支持戲劇。過去,在公共電視長期的支持下,培養了許多年輕的創作者以及工作人員。這幾年來,政府以及文化部撥出了更多的經費(電視電影、旗艦計劃的影集,更是高達500萬、1500萬的經費委製。)這樣的經費,使得我們的影視作品(雖然還是很少數),有機會站在比較好的基礎以及規模上,與國際上的作品做比較。
再來,就是網路科技的改變,OTT的興起(就是Netflix、Apple TV、catchplay、my video這類的平台)。OTT平台為了爭取眼球(以及台灣市場),願意花更高的經費採購優質影片。這樣的趨勢,使得台灣更多的影視製作公司,願意投資更高的成本。這樣的成本,也讓許多優秀的導演、演員、編劇、工作人員更有願意留在台灣製作戲劇。
但錢多作品一定就好嗎?當然是不一定。
但從過去幾年,台灣拍出來叫好叫座的作品,花甲少年、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大家一定會有一種感覺,讓我們停不下來一直追的台劇,好像越來越多。一點點的資源溢注,就能看到成長的產業,的確是讓人充滿想像力。
嗯。儘管過去曾經許多次,大家喊著國片復興,但美夢並沒有真的實現。同樣的,黑暗的隧道一閃而過的光,也未必代表那就是盡頭。但這次台劇的一點新氣象,背後產經、科技的改變,的確是過去不曾出現的。
四
言歸正傳。推薦大家看「誰是被害者」,卻寫了這麼多連自己都沒想到的事情。或許,這正是這幾年看著台劇不斷進步背後,最真實的心情。
(什麼時候才看到排行榜,甚至亞洲、全世界的排行榜上充滿台劇呢?)
怎麼讓台劇不斷進步,變成我們驕傲的文化、產業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個事的完成,當然,需要因緣際會,以及很多人的付出。因此,創作者固然要努力,但別忘了,更重要的,是觀眾的喜愛與熱情。
這部戲有非常認真的製作團隊以及誠懇的態度。聽起來像是廣告的話就不多說。是不是停不下來就等大家自己去映證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