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秋禮、華陶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此兩詩句,千古傳誦,無人不曉,道出團圓、賞月、月餅,國人的共同感情與習俗。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說始於唐,或宋、或元明,甚而更早的殷周,是除了農曆除夕返鄉團圓吃年夜飯外,最富民情的節慶。互送月餅也成為重要禮尚往來,感情橋接之物。
〈華陶窯、割稻碗〉
多年前曾造訪立法院前同事,也是黨外時期「行街頭」的老兄弟,陳文輝委員所打造位於苑裡鎮的「華陶窯」,驚見文輝兄不當立委以後20多年來辛苦經營,園內種滿本土植物,間建傳統建築,既本土又人文的生活美學園區,提供遊客遊園、捏土、燒陶,大家無不驚嘆如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最特別的是仿早年台灣農民割稻時於田中吃飯之「割稻碗」,造型碗大又粗獷,緬懷農業時代,台灣人勤勉養家之「飯碗」。農忙時在烈日下,全家大小總動員不停的割稻,農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婦幫忙之餘,又要趕回家煮飯送到田中,一家人圍在田中蹲下吃粗飽,全家指靠微薄幾分田為生,實辛苦也認命,是那個時代的台灣價值:「守己安份,順天聽命」,更道出「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今年秋節有感於此,向文輝兄交關,分享「割稻碗」予立委同仁、助理及親朋好友。
其中最特別是宋楚瑜主席收到後打電話來道謝之餘,加句:「總召,你送我兩個缽,是要叫我去化緣嗎?」不覺莞爾。我只好回答:是缽是碗也行,多功能,自行發揮,正確品名是「五福碗」,聊表敬意,祝福秋節愉快、五福滿碗、平安喜樂!
華陶窯
五仁月餅由來 在 NPA 署長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今年跟月餅開戰了嗎?
月餅的由來眾說紛紜,相傳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將這種包有芝麻、胡核餡料的「胡餅」帶回中原。而唐朝某次中秋,唐太宗和楊貴妃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餅,覺得胡餅這名太難聽,所幸就以月餅稱之囉。
今年中秋,我們特別客製了人生五味的月餅,分送給署內的同仁,「酸、甜、苦、辣、鹹」,分別象徵了警察工作的各種辛勞,大家猜猜看裡面都包了些什麼呢?
#【心酸】別人睡覺我在上班,別人團圓我還在上班
#【甘甜】孩子對父母警察身份的仰慕眼神
#【苦澀】永遠做不完的工作與挑戰
#【辛辣】酸民暴走時的怒罵言語
#【重鹹】經歷警察酸甜苦辣後流下的汗與淚
五仁月餅由來 在 Cinya的私房烘焙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秋越近,製作月餅的同時
您知道月餅的由來嗎?《月餅的由來》
月餅又有哪些種類呢?《十大常見月餅種類》
從網路上整理如下資訊給各位參考喔
--------------------------------------
❤《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為傳統3大節日之一,但有人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月餅由來是什麼?月餅又象徵什麼意義呢?其實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的祭品。根據每個朝代流傳下來的月餅由來不盡相同,大家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每個朝代的月餅由來吧!
❤月餅由來1.元朝
元朝末年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一計策,散佈將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於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後切開一看,裏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於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所以月餅因而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這是最常聽到的月餅由來。
❤月餅由來2.唐朝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由於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根據《洛中見聞》,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
❤月餅由來3.北宋
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經提及:「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當中的「小餅」也即是月餅。
❤月餅由來4.南宋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物,後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月餅由來5.明朝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提及:「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可見月餅於當時流行於民間。而且明代中秋吃月餅不但在民間十分普及,月餅的制作也越來越考究。
❤月餅由來6.清朝
清代月餅品種繁多,制作工藝也上升到瞭一個空前的高度。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詠月餅詩》,寫道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還有清楊光輔即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他們都把月餅的制作過程做法詳細的描述,這也說明了當時月餅制作工藝的精湛。另外清代也有詳細記述月餅製作方法的書籍了。
------------------------------------------------
❤《十大常見月餅種類》❤
❤《1.京式月餅》,是北方地區漢族月餅類食品的代表品種之一,花樣眾多。起源於京津及周邊地區,在北方有一定市場,其主要特點是甜度及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4:6,重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脆松。主要產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還有「五仁月餅」等。
❤《2.廣式月餅》是廣東省漢族特色名點之一,它是目前銷售量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如今已流行於全國各地,其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它的選料和製作技藝無比精巧,其特點是皮薄鬆軟、造型美觀、圖案精緻、花紋清晰、不易破碎、包裝講究、攜帶方便,是人們在中秋節送禮的佳品,也是人們在中秋之夜,吃餅賞月不可缺少的佳品。
❤《3.蘇式月餅》起源於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疏鬆、色澤美觀,肥而不膩,因此深受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江南漢族人民的喜愛。蘇式月餅工藝精良,多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水等制皮,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型、焙烤工藝加工而成。蘇式月餅製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4.滇式月餅》屬於滇式菜系的一種,「雲腿月餅」和「鮮花餅」是滇式月餅代表,滇式月餅主要起源併流行於雲南及周邊地區,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各式月餅,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火腿,餅皮疏鬆,餡料咸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5.潮式月餅》又稱朥餅,是廣東省潮汕地區漢族糕類名點,屬酥皮類餅食,常見的潮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皮酥餡細,油不肥舌,甜不膩口,其按內餡種類可分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種類,內核則包括蛋黃或海鮮等多種。
❤《6.徽式月餅》是一種安徽省徽州漢族特色的月餅,是中秋節傳統食品。其主要特點的:小巧玲瓏,潔白如玉,皮酥餡飽。徽式月餅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麵粉與素油攪拌加工製成,餅焰採用野菜(苦板菜),經過醃製加工,拌以新鮮豬板油和白糖而成。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餅」。
❤《7.秦式月餅》主要出自陝西,其代表為西安的「水晶月餅」,特點以冰糖、板油出頭、皮酥餡甘,甜而不膩。陝西月餅是以鮑魚月餅、茶月餅、玉米月餅、無糖月餅等為主要特點,葷素兼備,以素為主,糖、油、胎料比較突出,餡心多放青紅絲、玫瑰、桔餅等果脯。
❤《8.衢式月餅》,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漢族特色中秋節食品,是浙江省衢州市的特產。其特點是以芝麻為重要原料,所以衢式月餅也被稱為「衢州麻餅」。其主要代表有「杜澤桂花月餅」和「邵永豐麻餅」。
❤《9.港式月餅》四大著名品牌是榮華、美心、恆香、大班,都是生產規模很大的月餅公司,每個公司都各有自己的月餅品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知名品牌,如老字號「蓮香樓」擅長於生產傳統風格的月餅;聖安娜月餅是始創於1972年的聖安娜餅屋有限公司的突出產品,其傳統港式月餅和冰皮月餅都享有國際聲譽;和記隆月餅則是高檔月餅的知名品牌。
❤《10.台式月餅》:又稱台式糕皮月餅。台灣月餅光是「皮」就有多道繁複的手工秘訣。台式月餅主要有兩種餅皮,一是糕皮,二是油酥皮;如綠豆椪等台灣酥式月餅,須經過兩次以上卷迭油酥麵皮,還得掌握黃金時機,在水分流失前完成捏制。油酥皮也是製作綠豆椪、蛋黃酥的基本餅皮,這款餅皮為表現層次感,一般作法是用水皮包油皮,再反覆卷撖、鬆弛、包餡、整型、低溫烘烤而成。
資料來源:由 危石兒讀史 發表于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