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府沒有自己的陣頭,但各進香團會帶上自己的陣頭來替王爺祝壽(#住海邊)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揭南鯤鯓代天府五王
▌🔔關注 三立新聞 !重大快訊、精彩節目一手掌握
---
呂讀台灣
#三立新聞台CH54頻道 週日晚上8點
更多呂讀台灣影片👉 https://bit.ly/3bL1o49
【三立新聞網YouTube】給你最即時的👉 https://bit.ly/2LYjZh5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提姆的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介紹] 南鯤鯓五府千歲與囝仔公- 看板soul 的評價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南鯤鯓萬善堂(囝仔公小王爺)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Re: [討論] 南鯤鯓諸神的小故事- folklore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囝仔公ptt - 新北市拜拜好去處 的評價
- 關於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Re: [介紹] 南鯤鯓五府千歲與囝仔公 - PTT Web 的評價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為故事背景,加入穿越時空創新元素,帶給觀眾全新觀賞體驗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提姆的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完明華園的新戲~鯤鯓平卷
真心覺得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的故事內容
改編成非常出呼意料外的劇情
去年跟今年都有買票進國家戲劇院觀賞
明華園的演出
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一直再變化中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南鯤鯓萬善堂(囝仔公小王爺)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五府 王爺以三王吳府千歲為主將,「囝仔公」則以猛將「掃帚精」為先鋒,(一邊建廟 ... 爺,原因是當時五王在爭南鯤鯓廟地時,大戰萬善爺囝仔公,五王調五營兵將來助? ... <看更多>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Re: [討論] 南鯤鯓諸神的小故事- folklore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話說學甲中州附近一間太子廟的中壇元帥(三太子),曾經幫助五府千歲與囝仔公大戰, 趁機偷走囝仔公一隻穿雲鞋,讓囝仔公戰力有損,囝仔公隨即一刀砍向三太子,爾後其 ... ... <看更多>
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在 [介紹] 南鯤鯓五府千歲與囝仔公- 看板soul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上來自南鯤鯓官網,但後面會有我個人附註
且這是我比較嚴肅的帳號
話說明朝末年的一個晚上,數十名漁民正在南鯤鯓沙汕上捕魚,忽然從海上飄來一陣鐘鼓
管弦的樂聲,並且出現一艘三檣的大帆船,緩緩駛進南鯤鯓灣。
(北門鄉附近的青鯤鯓、三寮灣...等,奉祀五府千歲廟宇,號稱原本船先到他們那邊,
後來覺得很麻煩,把船送走最後傳到了南鯤鯓。南鯤鯓宣稱晚上神樂繚繞以為有大官
的船隻經過,早上才發現是一條小船。)
(這算是一種瘟神信仰,當某地區發生瘟疫時,會被人認為是有瘟神作怪,經道士作法,
把瘟神請到船上,希望把瘟神送走,當地瘟疫平息,但船飄到其他地方是否會造成另
一個地方瘟疫就不得而知,總之當時民眾對於這種船很感冒)
隔天,這些漁民一齊到港口看個究竟,結果只看到一艘破舊的小船停在岸邊,裡面載著六
尊神像,分別寫著:「 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
五王范府千歲、中軍府」,以及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的旌旗。
(船上沒有神像,只有一塊木頭寫著五位千歲和中軍府,這一塊木頭後來請福州師傅分為
六塊雕刻成「 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
五王范府千歲、中軍府」)
漁民於是將這些神像供奉在草寮內,早晚焚香膜拜,結果從那天起,漁民只要出海捕魚,
一定滿載而歸。從此神威廣播,信徒也越來越多。後來有人提議建廟來供奉神明,但是因
為財力不夠,只好祈求五王另外找尋吉地。
王船逆流返航的神蹟遠近轟動,朝聖謁拜的人絡繹不絕,居民的生活也因為漁獲豐富,而
日漸改善。後來沿海居民感受到神恩浩蕩,再度提議為五王建廟,於是有錢出錢,有力出
力,建廟工程正式展開。
這時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選定吉地在南鯤鯓的南邊,大王李府千歲也大顯神通,將金
紙變成白銀,並且化成漁民遠渡福州買杉、泉州購石、漳州沽磚瓦,又租船將這些建材運
回南鯤鯓,隨後展開建廟工程
神廟建築期間,泉州名雕刻師「媽福師」受五王託夢,隻身來台雕刻神像,原王船內的神
木劃有六段,媽福師依指示取前五段雕刻成五王金身,第六段雕刻成中軍府,也就是現在
所說的「開基正身」神像
(與上述所稱矛盾,船上只有各神明名稱,或是牌位而已,船上並未有神像)
神像完成後,五王選擇吉時於四月二十六日午時開光點眼,由高功法師主持,點睛後神像
鏗然有聲,振動不已,其中三王振動最為激烈,足足有半個時辰之久。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終於在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完工,稱為「南鯤鯓廟」,因為
是開台首廟,所以也叫做「開山廟」,而五府千歲也因此被尊為「南鯤鯓王」。
(這個就要牽扯到與青鯤鯓、麻豆代天府的正統之爭...,
依據麻豆地區的傳說,五府千歲在麻豆水堀頭地理被破壞後,移駕至南鯤鯓廟,此後,麻
豆住民於每年農歷三月末日,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組團至南鯤鯓廟迎請五府千
歲至麻豆遶境,先至中途王爺埔〈今海埔里〉駐駕一夜,然後翌日始入麻豆堡內遶境兩天
,之後夜宿保安宮〈在今代天府南側〉,直至四月二十五日才恭送五府千歲返回南鯤鯓廟
,如此年復一年,未曾間斷。
這只能說明1.麻豆代天府是南鯤鯓的分香,2.這個傳說,麻豆代天府原以此為正統,但
已避而不談,
如同台南的鹿耳門媽祖之爭(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志一改再改 XD)、
苯港媽祖之爭:新港天后宮和北港朝天宮,新營太子廟之爭,或是說北港朝天宮與台南
大天后宮之間問題:北港媽祖將歷年「進香」台南天后宮,改稱為「南巡」,又把臺南
大天后宮稱為「行宮」後,兩廟以攤牌。與大甲鎮瀾宮因香火費用與名稱問題與新港天后
宮和北港朝天宮糾紛不同。
北港三媽至府城乃是名副其實的謁祖;古時府城有三大廟會;康熙時的南鯤鯓王抵府城出巡
,另一個為乾隆以後的迎五帝廟或白龍庵的送王船活動;而爭議最大的是北港蒞郡謁祖;府
城重視倫理,連神明也不例外;因為南鯤鯓王抵府城出巡,故由大西門入城綏靖遶境府城而
至小西門良皇宮駐蹕行臺供城內信眾供奉;而五帝廟及白龍庵送王船則出大西門沿鎮海營
安平路至安平海濱焚化;而北港媽祖為何獨由小北門入城,就是這個”謁祖”的因素,不要
以為北入府城只有小北門可走,而北港媽祖入小北門又再入小西門至藥王廟駐駕,在在的顯
示媽祖中的輩分關係)
五王建廟所在的南鯤鯓沙汕,在地理風水上屬於「浮水金獅活穴」。這裡有三件寶物:
一、白榔樹:相傳急水溪是一條盲龍,無法自行向流。而白糠榔樹生於廟後,是浮水金獅
的尾巴,急水溪就是靠獅尾的招示,左沖右轉,九九八十一轉後才能到達海面,也因此鯤
鯓山才能免除山洪的侵襲。
二、白馬鞍藤頭:這件寶物生在海底,根藤密佈纏繞,具有保持水土和轉海水為淡水的功
用。
三、烏金石:位於「石井崙」的井邊,是漁民汲水時的踏板,相傳可以避水氣,更可以防
止海水倒灌。
鯤鯓三寶的地靈顯赫,使得「鯤鯓王爺」的神威更加遠播。不料,有一天來了一個和尚,
這個和尚曾因破戒,遭受過五王的譴責,因而懷恨在心,知道五王在這裡建廟,特地前來
報復。他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砍倒白榔樹,並挖出樹心而去。
後來,荷蘭人(昔稱紅毛番)又盜走烏金石,並且掘取白馬鞍藤頭,於是南鯤鯓的地理風
水盡遭破壞,不久,山崩海嘯、山洪暴發,南鯤鯓海汕就這樣慢慢被海水吞沒了。
(以下是蚵寮的歷史,與南鯤鯓頗有關係)
永曆十五(公元ㄧ六六ㄧ)年,滿清統一中國後,閩粵ㄧ帶數支尚未清軍擊潰的義軍,眼
見大勢已去,遂各自解散,或遁走山林,或渡海求生,其中一支由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玉
園鄉和水頭鄉所籌組的義軍,在閩人郭懷的領導下,率集數百鄉民,就這樣乘航渡海移民
來台,定居在今蚵寮西方約兩公里處的孤島「石井崙」,計有五、六十戶,依海維生,從
事近海和沿岸的漁撈工作。
庄內分屬七個角頭,分別是「水頭洪」、「三房洪」、「二房洪」、「五房王」、「三民
王」、「中股王」(今之「中生王」)和蔡姓、凃姓為主的「什姓」等,未謀出海順利,
漁獲豐盛,遂相義返回泉州祖居迎請朱、岳、紀、金、伍等五府千歲前來奉祀,並建小廟
祭之。自是以後,庄民出海每美滿載而歸,香火日盛。
(各姓還有自己信奉的家神,庄內為保安宮)
嘉慶年間,小廟老舊,亦漸不堪祭祀,庄民乃合議重建廟宇,遂砍伐廟旁的「白馬鞍藤」
以增廣廟地;不料,當晚庄民似聞白馬悽慘叫聲,此後,「石井崙」屢遭水患,ㄧ日比一
日嚴重,孤嶼大有被吞噬之勢,經庄民商議,決定向東內移,遂有舉庄遷移之事。原來「
白馬鞍藤」是鎮山之寶,被砍伐後,「石井崙」的地理也就此敗壞。
(這代表蚵寮保安宮和南鯤鯓代天府的關係密切,蚵寮保安宮與南鯤鯓廟,因為同屬北門
鄉蚵寮部落,先民稱保安宮是「頭前廟」,南鯤鯓廟是「後壁廟」。比較不同的是,蚵寮
保安宮為主要角頭為首所興建,南鯤鯓代天府早年南鯤鯓廟興建經費部份是由蚵寮什姓等
人士籌建,後來成為人群廟後,委員以北門鄉附近)
舉庄向東遷移兩公里,於今蚵寮定居下來,仍靠海維生,ㄧ部份作沿海漁撈,ㄧ部份
則經營漁塭,繁衍漸盛,並由蚵寮擴散至小蚵寮、北槺榔、新厝仔、新圍仔等庄。
自從南鯤鯓海汕被破壞沈埋後,五王就開始重新尋找吉地,準備遷建,以便執行「代天巡
狩」的職責。有一天,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直奔榔山,並卜得「虎穴」吉地,打算當
作第二次建廟的地點。
槺榔山的地權原本是屬於鹽水港茄苳腳吳公烈先生所有,山中有一塊直徑二尺的圓形地,四
季不沾露水,大雨不濕其地,就是「虎穴 」。吳公烈多次請地理師尋找,但都沒有成功
,後來得知三王爺起駕勘得「虎穴」,驚嘆之餘,便將該地恭獻出來做為建廟的用地。
槺榔山向來為「囝仔公」所佔領,囝仔公生前是一個牧童,死後葬在這裡,因得到靈氣而成
神。囝仔公知道五王要在這裡建廟,馬上提出抗議,說:「這塊地是我生前所有,埋有銅
針為證」。五王反駁說:「我們早在渡海來台時,就已經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 」
。雙方會同土地公相驗,結果:「銅針」插在「錢」孔之中,無法公斷。
雙方由爭吵轉為武鬥,囝仔公召集陰兵陰將和五王展開一場「神鬼大戰」。
傳聞,每到夜晚,刀槍相擊聲遠及數里,連月不休,五王以三王爺吳府千歲為主
將,大戰囝仔公的猛將「掃帚精」,雙方互有勝敗後來,據傳,掃帚精由於修練有成,
所以也據有相當之法力。而且囝仔公常使用化整為零以及游擊戰,讓慣打組織戰的三王
爺一時無法有效予以痛擊。而三王爺右方額頭的傷痕,是有一次在和掃帚精作戰時,被
躲在暗處的囝仔公以斧頭暗地偷襲。據說當時的廟祝於隔天醒來時,發現廟外有一道明顯
的血跡一直延伸到廟內。之後便發現三王爺的神像上出現一道傷痕,爾後,任憑廟方如何
補平都無效,遂有「三王破額,任補不平」之說法。
(話說北門鄉附近一間太子廟的中壇元帥(三太子),曾經幫助五府千歲與囝仔公大戰,
趁機偷走囝仔公一隻穿雲鞋,讓囝仔公戰力有損,囝仔公隨即一刀砍向三太子,爾後其
復生,但三太子與囝仔公有這段的情仇,故一般廟宇正殿都會有三太子,代天府卻無
三太子的原因。)
赤山嚴佛祖知道這件事,就請天上聖母和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出面協調,雙方訂下契約:
一、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
二、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
三、有福同享,光大南鯤鯓香火。
(又據聞,開基囝仔公是由三王退神後才入神的,因此外貌非常相似唯一不同是,三王為
四爪龍袍,開基囝仔公是三爪龍袍,鎮殿囝仔公則一支穿鞋另一支赤腳,即是被中壇元帥
偷走鞋子的原因)
戰火停息,建廟工程於嘉慶二十二(西元1817年)丁丑二月晦日正式動工。但是工程浩大
,建材物資相當缺乏,幸好有麻豆民婦郭鳳,受五王托夢,乘坐烏轎前來,捐獻白銀一千
兩,使得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道光二(1822)年六月六日完工,取名為「南鯤鯓代天府」,整個建廟工程先後歷時五年
又四個多月。後來又在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增建後殿「青山寺」,崇祀觀音佛祖
,以紀念當年調停的功勞。
日據時期,廟後的急水溪常常氾濫成災,嚴重影響到廟地的安危,並使得廟和北榔山幾乎
隔離斷絕,往來只能依靠排筏。沒多久 ,「囡仔公」首當其衝被洪水沖垮,後來只好遷
徙到代天府東北處暫住。
民國六年,廟宇距離支流僅十來步,南鯤鯓廟岌岌可危。這時,五王起駕,畫了七張「犁
頭符」,然後命人購買犁頭七個、大鑼二面,前往祭溪。作法完後,廟南尖地逐漸浮復。
隔年,廟方奉五王指示,發動善信二萬餘人築堤護廟,不出數月,堤防築成,稱之為「五
王堤」。
五王堤完成後,南鯤鯓已沒有後顧之憂,「囝仔公」於是遷回原地重建小廟,廟稱「萬善
堂」,神稱「萬善爺」,並雕造金身和鎮殿金身各一尊
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北門庄王謀等人,看見廟宇年久失修,於是提議擴建,經過三
年的募款,一共募得三十萬元的經費,於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年)二月一日興工,並遵
照神明的指示:不動爐位,增高增寬
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四月二十六日舉行入廟大典,但是整體擴建的工程一直到民國
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二月才全部完工,前後一共十五年。除了正殿的修繕之外,還增
建了中軍府、城隍爺、天公壇、娘媽殿,也就是今天所看到的廟貌
正門對聯
嘉慶二十五 (1820) 年,五府千歲北狩嘉義,進城途中與縣令相遇,雙方互不相讓,
縣令因此大怒不准神轎入城。
這時候大王李府千歲扶一名不識字的農夫為乩,指責縣令欺天罔極,恃才為傲。
隨即只見農夫揮動鋤頭在地上寫說:
「代天府,理陰陽,但願善遷惡改,一道修真消末劫;」
要求縣令對應下聯。縣令大驚,無法作答。
農夫於是繼續寫下:「巡狩間,分黑白,非因紙獻錢燒,百般貢媚免災殃。」
縣令因此心誠悅服,下轎謝罪。
後來,此對聯經過府城舉人羅秀惠修改,
湖北荊門書法家姚濱書丹, 刻於石柱,現存正門。
「靈佑東瀛」匾
道光三 (1823) 年,
欽命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聽說五王神威顯赫,特別蒞臨代天府瞻拜,
入廟門時,以靴尖踢試五王根基;當時的人認為高官乃是星宿轉世,鬼邪不侵,
所以用靴尖一踢,邪魔歪神必定翻滾在地,而功力較淺的正神,也會因為受當不起而跳
動偏向。但是王得祿踢過之後, 五王神像卻端坐如常,僅僅三王爺的頭額冒出少許的汗
水,王得祿看見這種情形大表敬意,所以獻上「靈佑東瀛」的木匾一方,並且命令他的
兒子王朝經監造增繕廟宇,以示虔敬。
現在這個匾額懸掛在內殿,是南鯤鯓代天府所收藏最早的匾額。
吳府三王制裁掃帚精
鯤鯓廟的建廟是一邊作戰,一邊進行工事。有一回,新廟要舉行上樑儀式,但說也奇怪,
主樑一放上去便鏗鏘作響掉了下來,之後,雖有安樑,但卻仍震動不止。此時三王吳府千
歲忽然起駕,親駕大輦往近郊的墓園奔去。之後,便以大輦對一塊大石碑用力撞擊了好幾
下,主樑震動的現象才停止。後來經事後了解才知道,原來那塊大石碑就是掃帚精的墓碑
,三王爺對於其擾亂安樑的行為相當不悅,才以大輦加以制裁。
吳府三王《蕭壠除妖》
佳里舊名蕭壠,昔時小廟林立,竹籔繁茂,叢篁遍遍,排水不良,蚊蟲滋生,瘧疾猖獗
,人丁日損。當地有句俚諺「溴腳烏綠肉,不是南勢就是三五甲」。日本佔領臺灣時,曾
屠殺數千無辜於甘宅地方,冤鬼怨魂,無不作怪。古老的傳說中,甘宅的竹籔,無風而簌
簌作響,樹梢綠葉,無風如萬浪翻滾,悠南悠北如萬馬追逐。岸頭廟邊勁挺而蒼翠的竹竿
,有時會悠忽落地,阻人去路,東勢角的菜園內,無影無蹤地傳出男女淒厲地哭號聲
......。
如此千奇百怪,駭人聽聞,使地方籠罩著一片憂疑和恐懼。當時郡守─酒井正之亦張皇
失措,後聞南鯤鯓代天府三王吳府千歲神靈顯赫,乃召集佳里地方人士,組織祈禱法會,
酒井郡守自為主辦,刑事謝有利為副主辦,恭迎三王吳府千歲蒞臨佳里金唐殿,郡守率眾
祝饗,奉神像坐大輦,信徒日夜敲鑼打鼓,求神起駕踏輦。事歷數月,神感佳里官民之虔
誠。
有一日,忽然起駕,東衝西突,巡迴各角落。在岸頭廟邊的池沼撈起人頭骨,在東勢角
菜園內掘起倒葬的男女雙屍,在十五甲的竹籔腳掘起全副黑狗屍及無數的人體骨骸,盡毀
境內有應公廟,另建一小廟奉祀孤魂野鬼,敕令廣安宮康王統轄部敕之,又因應地勢,相
度環境,參酌既往未來,開闢水溝,剪伐竹木,修造道路,填補地脈,真是『神靈之庥,
祐福兆祥』。由是舉境安寧,蚊蟲不生,瘧疾絕跡,地方繁榮,於今成為蓬勃的市鎮。這
也是佳里金唐殿每次燒王船都會前往南鯤鯓迎請吳府三王的原因。
吳府三王《醫療民疾》
南鯤鯓吳府三王爺素來以勇猛著稱,額上的傷痕乃當年大戰萬善爺所留下之英勇記號。
三王爺更有無邊之法力,前嘉義縣布袋鎮鎮長林隆滾先生的尊翁-林海水先生描述二則躬
臨的神蹟。
日據時代,天花、霍亂、瘧疾乃本省常見的傳染病,一旦流行起來,如河水氾濫,不可
收拾。昭和九年〈民國二十三年〉布袋鎮新塭里流行天花,死傷無數,人心惶惶。部落長
老乃集會,研商恭請南鯤鯓吳府三王前來驅除疫癘。三王爺到了新塭,神像的鼻端,又隱
隱冒出汗珠,王冠無風微微搖動。經信徒奉上神轎後,繞行新塭里一周,賜爐丹一服供村
民飲用,不幾天,『天花』患者竟不藥自癒,可怕的瘟疫就此撲滅,消失的無影無蹤。
民國三十五年〈光復後一年〉九月十六日清晨,布袋鎮的信徒懷著虔敬的心情,恭迎三
王爺到布袋鎮,供信徒參拜。正當三王爺的神轎浮渡八掌溪時,溪北忽傳來鑼鼓聲,一隊
人馬亦正渡溪南來,雙方人馬在溪中交會,只見南下的竹筏上,神轎、手輦、乩童幌幌搖
動,將布袋迎王的竹筏團團圍住,此突如其來的事態,頗使布袋人士愴惶不知所以,雙方
人馬正喋喋爭吵,頓成對峙之時,突然有一位乩童跳起來,對三王爺的神像拱手一揖,囔
囔有詞地說:「新岑里發現大事,請三王爺前來作主...」話語一落,布袋人士扛抬的三
王爺神轎,突然如箭離弦般,飛也似的躍上溪岸,往新岑里直奔而去。原來是新岑里發生
霍亂,家家都有上吐下瀉的情形,經三王爺繞村一環,翌日個個均無藥而癒
五百力池王
滿清時代,南臺灣布袋嘴(今布袋鎮)一帶,以討捕、養殖為主要生活財源。南鯤鯓代天府自
遷建 木康榔山之虎峰之後,神威益顯,香火增盛。自古傳頌南鯤鯓池府千歲『好潮水』
,意即潮起潮落時辰勝算,一利討捕良機,一利出海安全,因此,臺灣南部沿海,崇奉池
府千歲者信眾眾多。
有一年,布袋嘴『庄中有公眾事』未能解決,經神明指示,一定要迎請南鯤鯓池府千歲蒞
臨方能處理。古人傳統,池府王爺英烈力猛,輦夫必須勇健力粗者擔任。於是,公議挑選
庄裡碩壯具五百斤力量者四人扛抬四輦硬轎,一人為前導,行走八掌溪過急水溪一路來南
鯤鯓迎請池府千歲。
四輦到了廟裡一問始知南鯤鯓開基池府千歲已被他庄請走,殿內只剩池府千歲副身一尊。
一行人雖感失望也只好無奈地請副身回去交差,可是,心裡一直納悶著;一直咕囔著,心
不甘情不願,有氣無力低走呀走,不知不覺已來到急水溪畔,搭上了竹排,其中一人,心
裡著實憋不住,便開口揶揄道:(台語發音)
布袋公事請大神, 座上池府是副身,
料祂面黑無大力, 枉費善信一片心。
話語一落,竹排也靠岸,四壯丁扛起四輦方舉足上岸,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四人連輦騰空
而起,忽焉搬倒在地,前導一時驚慌,趕緊來壓陣,颼颼聲響,池府坐輦以及五位壯丁同
時飛騰,只一盤旋,已過急水溪彼岸,直奔回南鯤鯓廟。
池府千歲大發神力,不徑自走,即刻傳回布袋嘴,鎮上耆老、老大集議以為:只用四輦簡
單人馬迎請,對大神有所不敬,隨即發動全庄善信旗、鼓、八抬大轎,浩浩蕩蕩到南鯤鯓
廟虔誠迎請池府千歲。
池府王爺蒞臨布袋鎮,家家戶戶門前排香案跪接。池王爺也大顯神威,繞境一過,災消厄
解。
之後,布袋鎮內丁添財旺,繁榮進步,永沐神庥,而『五百力池王』的神蹟佳話,也自古
傳播至今、人人樂道。
保安池王、鹿港池王
話說南鯤鯓五府千歲神靈顯赫,香煙鼎盛。前來進香的神明不計其數。鹿港有一人士也是
五王的信徒,有一日,該名信徒突發其想,想藉前來南鯤鯓進香過爐的時候,用供奉在自
家中的池王爺來和南鯤鯓的池王爺調換,於是便興沖沖的來到了南鯤鯓廟進香,伺回駕之
時,趁廟內人員不注意便想將南鯤鯓的池王爺偷抱走,熟料,南鯤鯓的池王爺卻如巨石般
,抱也抱不起來,後來該名信徒只好放棄,轉身想抱回自己供奉的池王時,也抱不起來!
後來經廟方擲筊請示之後,才了解鹿港的池王爺想要留在南鯤鯓與五王共享香火,之後信
徒便因為這尊王爺來自鹿港而尊稱祂為鹿港池王!而保生池王的由來和鹿港池王的由來十
分相似,只是偷請池王爺的人是鯤鯓廟內的職員,該名職員名叫保生!
保安宮的五府千歲和南鯤鯓五府千歲不一樣,特別的是保安宮另有一庄主(原為
庄內私奉,後成為公廟的庄神)
蚵寮深山尉池池府千歲,祂是蚵寮庄信徒口中傳頌庄主,在日紀時期曾經發生學甲、北門
等十三庄頭攻打蚵寮庄時,池王爺曾指示信眾製造一門大砲,砲彈以蚵仔殼作成,一門砲
只能在池王爺指示下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它的威力不輸現今的製式大砲,因而可以抵禦十
三庄的攻擊,保護蚵寮庄村民,因此有庄主之稱,村民傳頌著「學甲大道公、北門郭聖王
,不如蚵寮翹嘴鬚的老池王」。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與南鯤鯓池府二王系統是有不同,依
照蚵寮傳說深山尉池池府千歲牠是天神〈天神與地神之分可說:天神是在天上就有官職,
下凡巡察留在人間之神職,地神是在人間昇化得道之神職。〉一般天神神像皆有腳踏腳力
,深山尉池池府千歲黑臉、凸眼、八部鬍鬚、文武甲、腳踏雙獅,南鯤鯓池府二王系統不
腳力,雙腳無腳力,南鯤鯓五王只有李府大王有踏雙獅,因大王爺是五王代表,因此代天
巡狩須大王爺上天稟報須要腳力,玉皇上帝特賜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45.208.252
※ 編輯: pipimars 來自: 203.145.208.252 (05/05 01: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