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評判自己。
一切都是體驗。經由體驗失去,你方能體驗失去的是什麼,而後了解那是什麼。
#了解失去是體驗失去的一部分
#得來與失去一體兩面
#五月工作坊剩一位名額
illustration: 51
五月工作坊剩一位名額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盡辦法所要逃避的事情,往往比事件本身更可怕。
image: pinterest
#五月工作坊剩一位名額
五月工作坊剩一位名額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問題有好幾種,你問的是哪一種呢?
#需要答案的問題
有種問題是需要答案的問題,問的人單純提出個問號需要獲得解答,比如當你想知道明天有沒有放颱風假而問:「明天有放颱風假嗎?」
#提出質疑的問題
另一種問題是提出質疑的問題,以質疑來反問對方暗示著內心的不認同,問問題的人並不需要對方的解答。比如你認為某人的做法是正確的,而我反問你:「難道他這樣做有符合人道精神嗎?這不是變向剝奪人權,對事情有幫助嗎?」看似在問問題,但是我並不是想要獲得你的答案,我的內心也已經有了特定答案。
#尋求認可的問題
還有一種是尋求認可,某一部分認同對方,但心裡又有所質疑希望獲得對方的背書。比如:「我也想無憂無慮快樂的過生活,但是這樣子不用思考未來可以嗎?人活著沒有目標不會停滯嗎?」在這個問問題的人心中存在兩種矛盾,一個是真我渴望的,而另一個是自我要求的。這類問題通常沒有答案也找不到答案,於是愈是需要他人認可的人,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混亂中。
#給出建議的問題
有一種建議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並不是想要獲得解答,而是給予他人建議。比如:「今天天氣很好耶!為什麼我們不出去走走呢?」
#表達優越感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最糟的一種問題是表面以問題的方式問,中層以不認同的方式反駁,而最底層就是想要表現出自己比較優越。比如「你為什麼走到哪裡都要人家照顧要人家接送?」問問題的人並不期望得到對方回答說:「哦,因為我....」,這句話的當下並不是想要得到你的解釋,潛台詞就是:「你就是一個有公主病的人,養尊處優一點都無法獨立自主,你知不知道這樣造成別人的麻煩。」再底層一點則是:「我就完全不會這樣。」
答案,通常在問題裡。
#雜念與雜唸
#五月工作坊剩一位名額
illustration: alexandradik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