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濱海家戶拜門口讓好兄弟飽餐盡情玩樂
李榮茂/臺南報導
十九日是農曆七月初一,被關的「好兄弟」集體到人間接受普施,台南市大北門區等濱海部落各家戶都準備豐盛佳餚在門口拜拜,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後盡情地玩樂一個月,更有些民眾還在屋簷下懸掛「普度公燈」,以期藉此指引孤魂野鬼來人間享煙火,富有一份溫馨人情。
據指出,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在民間禁忌多,初一開鬼門關後,被關禁的男女孤魂全部放假一個月,到人間接受普施,各家戶都將平日犒賞五營兵將的營斗「馬草水」在農曆六月底收藏起來,在初一午後準備豐盛佳餚在門口拜拜,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後盡情玩樂。
濱海地區有些廟宇為表示對「好兄弟」的禮遇,在農曆七月初一即將廟門深鎖,旨在讓奉祀的主神避免與這些「好兄弟」照面,同時在廟角懸掛「普度公燈」,藉以用來照明「好兄弟」夜行,讓男女孤魂野鬼在夜間行走不致迷失方向。
再說,農曆七月幾乎每天都有部落舉行普度,居民都會備豐盛佳餚宴請「好兄弟」,如學甲區奉祀五穀王的鎮壽殿於初一舉行普度,席開數百桌,讓這些好兄弟飽餐後,在未來一個月盡情的玩樂,這可說是台灣鬼月信仰一大特色。
109.8.19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
五穀王廟主神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曆七月初一濱海家戶拜門口讓好兄弟飽餐盡情玩樂
李榮茂/臺南報導
十九日是農曆七月初一,被關的「好兄弟」集體到人間接受普施,台南市大北門區等濱海部落各家戶都準備豐盛佳餚在門口拜拜,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後盡情地玩樂一個月,更有些民眾還在屋簷下懸掛「普度公燈」,以期藉此指引孤魂野鬼來人間享煙火,富有一份溫馨人情。
據指出,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在民間禁忌多,初一開鬼門關後,被關禁的男女孤魂全部放假一個月,到人間接受普施,各家戶都將平日犒賞五營兵將的營斗「馬草水」在農曆六月底收藏起來,在初一午後準備豐盛佳餚在門口拜拜,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後盡情玩樂。
濱海地區有些廟宇為表示對「好兄弟」的禮遇,在農曆七月初一即將廟門深鎖,旨在讓奉祀的主神避免與這些「好兄弟」照面,同時在廟角懸掛「普度公燈」,藉以用來照明「好兄弟」夜行,讓男女孤魂野鬼在夜間行走不致迷失方向。
再說,農曆七月幾乎每天都有部落舉行普度,居民都會備豐盛佳餚宴請「好兄弟」,如學甲區奉祀五穀王的鎮壽殿於初一舉行普度,席開數百桌,讓這些好兄弟飽餐後,在未來一個月盡情的玩樂,這可說是台灣鬼月信仰一大特色。
圖說,農曆七月初一,被關的「好兄弟」集體到人間接受普施,濱海部落各家戶都準備豐盛佳餚在門口拜拜,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後盡情地玩樂。攝影/李榮茂
五穀王廟主神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祈求保佑 —#行腳九芎城(14—2) 文/李界木
宜蘭廟宇甚多,本篇持續介紹......漢人移民以漳州人占多數,先民自中國移民來宜蘭,移植原鄉信仰習慣,把地方守護神信仰建立在宜蘭的土地上,所以靈惠廟主神為開漳聖王,是宜蘭舊城重要廟宇之一。
#靈惠廟 #西關廟 #慈雲禪寺 #碧霞宮 #普濟寺 #新民堂
#東嶽廟 #五穀廟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五穀王廟主神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讓我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清朝時期,台灣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另外,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神界的藥庫所在。
還有,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
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協助恢復舉辦,和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成為同等重要的宗教活動,帶動文化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8Pl-euXH5E/hqdefault.jpg)
五穀王廟主神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代表歷史文化中,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的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雕像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才知道台灣在清朝時期,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的中藥藥庫所在。
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
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恢復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帶動宗教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tjSqQv2dag/hqdefault.jpg)
五穀王廟主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1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簷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臺,陳列著明代古燈,外牆有垛口,內側牆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困在甕城裡,只能束手就擒,有“甕中捉鼈”之意,因此得名甕城,在甕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關城的關王廟。北關與南關作用相同,呈長方形的甕城上設有炮臺,甕城城門朝向北側,北甕城中建有北方鎮守大神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2 古炮:在居庸關南券城和北券城城牆之上,分別陳列5門古炮。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米,炮口口徑8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1.7米,炮口口徑15釐米;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徑7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徑為14釐米和8釐米。明代是我國古代大炮製鑄和使用最興盛時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獻十支新式武器“火銃”。用火藥發射鐵彈丸,當時稱為“火龍槍”。明朝建立以後,專門設有兵仗軍器局,研製鑄造大炮。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在軍隊中,設有使用大炮的軍機營。京城衛戎,長城關口要衝,配備神機營。明成祖時,下令在長城沿線安置大炮。還“佛郎機”“神槍”“鐵銃”等。《明史.兵志》記載,到了明代中葉,大炮的鑄造工業逐于精良,製造出的“紅夷大炮”長可二丈有餘,重三千斤。發之洞裂石城,聲震數十裡。這種炮,有照門和準星用於瞄準,射程可達500多米。在修復居庸關北關城時,發掘出土石炮彈23枚,最大直徑為15釐米,鐵炮彈6枚,最大直徑5 釐米。
3 雲台石刻:堪稱一絕,券門內兩側右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據專家考證,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傳佛教薩迦教派的特徵。進入券門兩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軀高大,怒目圓睜,並有厲鬼在其左右,是護持佛法,鎮守國家四方的尊神。據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遊,夜間騎馬偷偷混出居庸關時,他的坐騎見到四大天王像,嚇得不敢前行。無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煙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關。券門兩壁四天王的空間處,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兒、西夏、漢等六種文字鐫刻的《如來心經》經文、咒語、造塔功德記等,西夏文是紀錄我國古代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創制於西元1036—1038年間,當時約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它脫胎於藏文,採用拼音的方式書寫,並於西元1269年頒詔推行。以上兩種文字流傳時間很短便廢棄不用,而保存下來的石刻文字對破譯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歷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券門頂部刻有五個曼荼羅,即五組圓形圖案式佛像,佛界稱其為壇場。壇場的設立有保護眾佛修煉鐵,防止魔眾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羅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為: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菩薩形)、阿佛(菩薩形)、金剛手菩薩、普明菩薩。其中除釋迦牟尼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薩在此顯現,則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羅連同其他佛像,共197尊。券頂兩側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圍還分別刻有小佛102座,共計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這些小佛,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時,由鎮守永寧(今延慶縣境)的太監谷春主持補刻的。連同十方佛下的菩薩、比丘,券項兩側部共有刻像1060尊。券門的南北券面上,雕刻著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一組造像,其中有大鵬、鯨魚、龍子、童男、獸王、象王等等,佛界稱其為“六拿具”。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龍子表示救護之意,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而象王則有溫馴善師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紋飾為交杵,又稱羯魔杵、金剛杵。原本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在此為斷煩惱、伏惡魔,護持佛法的法器。鑒於雲台刻石造像的歷史與文物價值,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雲台刻石造像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4 真武廟(1996年修復):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真武廟所祀主神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42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時尊為“鎮天真武靈應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元朝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明代對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朱棣稱帝后,特加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將其所謂修煉之地──武當山賜名“大嶽太和山”。相傳,洪武初大將軍徐達北征“屢有真武靈助之”,因而在關內修建此廟。修復的廟內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帥、六丁六甲神將、水火二將和青龍、白虎等神像。
5 城隍廟:這組廟宇規模較大。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據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後兩神合二為一,就成為城池之神了。道教認為城隍是剪惡除凶、護城安民之神,能應人之求,旱時降雨,澇時轉晴,以保五穀豐登,百姓安泰。最早是三國東吳時,在安徽蕪湖建城隍神廟,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漸普遍,人們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開明人士死後奉為城隍神,希望他能繼續福佑鄉土,保護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鄉。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規模宏大的城隍廟,並頒佈城隍神的封號爵級,敕封京城城隍為帝,開封臨濠等地的城隍為王;府級城隍為威靈公,官居二品,州級城隍為顯佑伯,官居四品,並按照級別,配製服飾。另外,城隍還管領亡魂。朱元璋還為城隍組織了一套機構,設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機聲稱“城隍老爺”有權拘捕活人到陰間,死人的陰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廟去接受審問。新官上任必須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廟後,方得進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還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視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對大學士宋濂透露過心裡話:“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說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過是震懾臣民,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居庸關的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這裡建置城隍廟除為了護佑關城外,還有約束軍民的用意。這次修復是1996年,廟內塑有城隍、閻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6 水門:居庸關地形險要兩側高山,中間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貫穿關城。長城與河道交叉之處,建有雙孔圓拱水門,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借此控制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瀉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水門橋墩為南北尖狀,以利於減少洪水對水門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毀壞,延長使用時間的作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0aBRbj3Hk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KiZGjGf-ayPkNIi5haxl-K9Vg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