櫂豪出任務ep.2 | 賞鳥男孩的鳥日子 許宸
第二集體驗賞鳥,挑戰完成拍攝野鳥的任務,特別邀請 賞鳥男孩 許宸來當我的指導老師。櫂豪一大早來到台東卑南遺址公園,在清晨的蟲鳴鳥叫聲中,欣賞大自然帶來的美景跟聲音,許宸帶著櫂豪用不同的角度觀察鳥類生態,在台東,大自然就在我們周遭,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就可以欣賞到不同種類的野鳥。
天還未全亮,和賞鳥男孩許宸進行賞鳥體驗,在許宸的引導下,從識別樹木和聆聽鳥叫聲開始,學會判斷哪裡看得到鳥,許宸教櫂豪正確使用望遠鏡,看到了紅嘴黑鵯、烏頭翁、五色鳥等等,許宸也介紹了許多鳥類的故事,也找到了貓頭鷹的窩。卑南遺址公園是我們熟悉的運動休閒好場所,享受微風徐徐吹來,走在有樹、鳥和蟬鳴的步道,這裡就是我們台東的哲學之道。
現在就讓年輕帥氣的賞鳥男孩許宸帶著我們,一起更加認識這個幸福的地方吧!Let's g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生物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七次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博士,帶著大家認識此次常設展。林博士之前已經幫大家介紹過臺灣生物光牆展示區,這次則是介紹台灣生物展。 第一區:臺灣的生物導論 分為臺灣生物的多樣性、動植物的垂直分布和食物網三...
五色鳥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一樣的麻雀——山麻雀】
聽到麻雀,你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什麼呢?是「好吵!」、「數量好多!」、「會把稻穀吃光光」等等負面印象嗎?還是「圓滾滾好可愛」、「有如鄰居一般親切」?抑或是…「麻雀雖小」?
無論如何,我相信大多人腦海中想像的物種是在臺灣都市中成群飛舞的「樹麻雀」。你知道嗎?台灣不是只有一種麻雀喔!翻開鳥類圖鑑,你或許還會再看到兩種——山麻雀與家麻雀。其中,家麻雀並不是常駐在台灣的種類,牠如果出現,很有可能是迷路了。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三者之中色彩最豔麗的山麻雀。
雖說山麻雀是其中最美麗的,但可不要把牠想像成五顏六色的喔~山麻雀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把一般麻雀的色彩飽和度調高了!跟雌雄同型的樹麻雀不同,山麻雀的公鳥和母鳥外觀有很大的差異,公鳥較醒目,母鳥就低調許多。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外觀分辨樹麻雀和山麻雀呢?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將會發現山麻雀的臉頰並沒有黑斑,山麻雀公鳥的背和腰部為鮮艷的栗紅色,而母鳥則有一道粗粗的米色眉毛。
山麻雀的名字裡有個「山」字,但牠偏好的環境並不是原始山林,牠反倒喜歡生活在有人活動的中小型聚落,這種環境或許有點農墾地、茶園、廢耕地,再鑲嵌著一點森林。山麻雀會取食農人拌入土壤中的稻穀,依傍著山間的農村環境生活。因此,說山麻雀是一種里山的生物,一點都不為過!
山麻雀屬於次級的洞巢鳥,到了繁殖期,需要找到合適的樹洞或是石縫築巢,牠們本身不具有鑿樹洞的能力,卻必須透過洞巢來繁殖。在自然環境下,牠們會利用五色鳥或是小啄木的舊巢,但是當巢位附近有所損壞,山麻雀不一定能有效的修補。後來有人發現,牠們居然會利用人造物的孔洞!諸如電線桿、鐵管或是路燈的縫隙等等,就可能看到一對山麻雀爸媽來來去去,忙著育雛。
山麻雀很捉摸不定,基礎資料也還不完整,過去的族群數量也只能依賴鳥友的觀察來粗估。曾被估計只剩下500隻的山麻雀,在2008年被列為I級保育類。到了近年,嘉義大學的助理教授蔡若詩在2017與2020年進行族群數量的估算,兩年分別的平均數為1433隻和1756隻上下。雖然相較以前的估算多,但數字還不夠理想。
山麻雀的適應力明明很不錯,為什麼牠在臺灣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呢?牠們究竟面臨了什麼危機?有人猜想,或許正因為牠們是次級的洞巢鳥,自然環境中的樹洞可能不足以提供牠們繁殖;另一個可能性,則是依傍著農村的牠們很容易接觸到農用藥劑或鳥網。
為了守護山麻雀,嘉義林管處、台灣濕地聯盟、嘉義大學、嘉義縣野鳥學會、梅山鄉的國小與鄉民們,紛紛各司其職,除了透過學術研究補足山麻雀的基礎資料,也配合山麻雀的習性,設立人工巢箱與餌站,讓山麻雀不用煩惱吃飯和育兒的事。
保育山麻雀的觀念透過環境教育、宣導友善農業的方式進入社區,當地居民紛紛對牠產生關懷,有的居民自主印製山麻雀形象的摺頁,而嘉義縣瑞峰國小也有多處牆面都貼著山麻雀的意象。這些成績著實讓人感動,或許人們只要稍微留心、多一些友善環境的意識和行動,比鄰的生物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五色鳥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鳥語花香仲明居】
“你聽一聽, 這鳥叫聲! 牠就是五色鳥,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羽色多彩繽紛,所以又叫做花和尚!”
仲明居民宿的主人呂憲文,然後指著遠山的樹林中, “你聽, 這是藪鳥!” ,我不知道是那種聲音,於是他又用口哨擬鳥鳴,讓我分辨藪鳥的叫聲和五色鳥的不同。
“今天早上,我的客人一直在看大冠鷲,鳴叫聲是「呼、呼、悠悠阿」,聲音高昂”!
“你看,前面樹上這隻就是白耳畫眉,耳朵旁邊的毛是白色的,牠是台灣特有種,也是台中市的市鳥!”
對於城市長大的我來講,阿里山的森林才是永遠遊學的大學,因為蘊藏了太多我不懂的知識,包括這些天籁的百烏歸林大合唱,如果沒有他的介紹,仿佛是對牛彈琴。
“仲明居陶藝坊民宿位於海拔高度1060公尺,北回歸線經過我家,四季氣候宜人,遠離人車吵雜,四周環境綠意盎然。”
想不到善於彈琴唱歌的呂大哥,除了經營民宿, 他也是雀鳥專家,對民宿的無數好鄰居鳥語蟲鳴,都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我到訪的時候正值三月尾,呂大哥告之,四月就是螢火蟲季節,他會提供免費夜晚觀螢火蟲活動,晚上7點住客自備手電筒,除了看到如銀河繁星的螢火蟲,觀星之餘,有機會見到貓頭鷹,樹蛙等夜間動物呢, 還免費招待阿里山烏龍茶及茶點,聽完我已經心動了! 看來下個月還要去一次仲明居!
為什麼叫仲明居呢? 原來這是呂大哥的父親名字,為感念父親慈愛而以此命名民宿。民宿因位於阿里山公路的中心點,往南達娜伊谷方向約25分往北奮起湖約35分鐘,往阿里山鄉2公里即可到達,呂大哥也會編制套裝遊程接送並隨車解說,陪伴著住客暢遊大阿里山區各風景點,體驗阿里山日出、雲海、森林、鐵路、晚霞、觀星與茶鄉和鄒族部落的深度之旅。
@東周刊eastweek.com.hk 光明旅樂920期
五色鳥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生物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七次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博士,帶著大家認識此次常設展。林博士之前已經幫大家介紹過臺灣生物光牆展示區,這次則是介紹台灣生物展。
第一區:臺灣的生物導論
分為臺灣生物的多樣性、動植物的垂直分布和食物網三個單元,說明臺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在很小的面積卻擁有包括高比例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的動植物分布,生物多樣性相當高,以連續播放棲息在臺灣的許多種不同生物幻燈片,以傳達給觀眾這種印象。這些動植物依海拔高度有不同的垂直分布種類,物種間具複雜的食性關係,在生態上聯結成密不可分的食物網。
第二區:臺灣的海洋生態
營造成海洋區,介紹蘭嶼及綠島附近的海洋生物,包括日行性及夜行性珊瑚礁魚類與附近的動植物,以生態造景的方式用模型及標本來介紹這些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態,搭配電腦查詢系統讓您可以查詢展示的海洋生物之知識,進一步認識牠們。在本區還規劃了一個小放映室,定時放映實地拍攝的海洋生態影片,各位可以放鬆心情假想融入藍色海洋地坐在此處欣賞。
第三區:臺灣的陸地生態
紅樹林沼澤生態區及低海拔生態區,本區和第四區及第五區以一條河流連繫,發展出不同的故事。本區以一個半開放式的生態造景,呈現臺灣的紅樹林沼澤區及低海拔地區之動植物分布情形,某些生物以扶手看板上的按鈕來重點強調,例如水筆仔的繁殖方式,直行的短指和尚蟹,表裡不一善於模擬枯葉的枯葉蝶等,以生動的標本展示這些動物的特性。天空中臺灣藍鵲排成一長列的長尾陣飛過,五色鳥從樹洞中探出頭來張望,小水鴨在河口游動覓食,招潮蟹沼澤區棲息,這些都真實地呈現當地生態的縮影,讓觀眾置身於情境中。
第四區:溪流區展示區
介紹溪流地形及其中各種生物,除了幾個小展示櫥櫃重點介紹某些特定溪流生物扮演生物指標,以了解水質污染程度外,在地面下做出一條河流以連結低海拔生態區至中海拔生態區,不僅是地理上的河,也象徵著時間的流轉。觀眾可以在水面上安全地行走,亦可蹲下來看看生活在其中的盤古蟾蜍及各種淡水魚類,有些為釣魚者熟悉的種類,可能喚起其生活經驗,相當有意思。
第五區:中高海拔生態區及高海拔生態區
本區和第三區用相同的展示方式,介紹臺灣的中海拔地區及高海拔地區之動植物分布情形,著重在森林生態及高山亞寒原的生物。在本區可明顯看出生態環境的變化,動植物種類明顯地展現不同的風貌,黑長尾雉在隱秘的林間出沒,鵂鶹停棲在枝枒間休息,林間有成群的紅山椒鳥飛過,臺灣山羊則在崎嶇的山區岩壁行走,皆以標本及生態造景方式營造出高山生態的環境,觀眾能藉此認識這些生物。
第六區:蝴蝶的一生展示區
以臺灣特有的寬尾鳳蝶及其寄主植物臺灣樹為主角,用一個小生態區展示寬尾鳳蝶的生活史中的各個階段,並搭配播放其他種蝴蝶的生態影片,以加深觀眾的印象。
第七區:神秘湖特展區
宜蘭縣境內的神秘湖具有古老的原始湖泊森林生態環境,極具研究調查植物生態演替之價值,且湖中有多種水生植物如東亞黑三稜,及小鷿等動物,故以一個小型的生態櫥呈現,此區設定是可以根據主題定期更換的特展小櫥窗,觀眾不妨多加留意此區的變化。
五色鳥介紹 在 五色鳥GO GO GO -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五色鳥 GO GO GO 團隊這禮拜六日將會在劍潭活動中心參加「2019 樹保嘉年華」活動!屆時除了有五色鳥的介紹外,還有一些昆蟲相關的介紹等,歡迎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