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的園丁》
王維晚年寫了一首詩: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一般的白話文解讀是:人已屆晚年,此時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不想再關心。王維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求歸隱家鄉的山林。若能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弄弦彈琴,那已是最大的渴念。此時君若問人在窮困中通達的道理,就聽水浦深處,漁歌的聲音吧。
王維純粹是老了,退隱江湖,通達人生後,決定「萬事不關心」嗎?
王維此詩寫於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詩是王維寫給張少府(張九齡)的作品。題目冠以“酬”字,當是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以此詩爲酬。
王維早年曾是一名充滿政治抱負的書生,張九齡爲相時,他曾是張九齡政治主張的擁護者,受張九齡提拔器重。最終宮廷鬥爭,加上玄宗時期已是唐朝盛世的末尾,張九齡捲入了紛爭,先被排擠,終而罷相。這既代表唐玄宗開明政治的終結,也是唐朝衰落的開始。「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資治通鑑》)
於是曾貴為朝廷之相的張九齡先是失去官位,接著被遠貶。
王維寄詩九齡,他表達的不是人老,而是「心」老去了,抱負老去了⋯⋯世局那麼令人失望,愈關心,愈心亂。
既然對朝政的失望,無能為力,不如歸隱山林。
西元741年,王維寫此詩時,仍任職京官,但對朝政已近乎絕望,他沒有太激烈的語言,恐怕也是自保。資治通鑑記載他開始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此時內心的寫照。所以歸隱山林,不是重點:「萬事不關心」,「晚年唯好靜」才是他當時自處的哲學。
王維寫下「萬事不關心」,距離「安史之亂」約14年。一個朝代不是瞬間傾覆的,而是慢慢地犯錯、衰微,直到一個事件發生,才驚醒了所有糊塗人們:原來我們的國家如此脆弱,一擊即潰。於是安史之亂後,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楊貴妃被賜死了。
唐朝盛世留下的詩人傳統,到了中唐由白居易接手,寫下了「長恨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長恨的只是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殘酷無奈嗎?還是世事的紛爭,朝廷的衰敗,更令人掩面救不得?
「長恨歌」問世那年,也是安史之亂隔一年,也是王維告訴自己「萬事不關心」後15年,杜甫上場了。
那是唐肅宗至德元年(西元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皇位,便將一家先安頓於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隻身投奔肅宗,不幸途中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往長安,直到次年春天才脫身。在被迫拘留長安的日子裏,他寫了許多詩篇,或感時憂國,或思家念親,《春望》是代表作。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朝終於還是亡了。之後,宋朝也出了一位曾經充滿抱負,天下聞名的才子:蘇東坡。他也是捲入朝中政爭,被一貶再貶,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途坎坷,屢遭人構陷,卻始終凜然胸懷,既不苟從王安石新黨,亦不盲目附和司馬光舊黨,他的正直注定了一生遭貶流徙的命運。
從京府一路先貶至黃州、惠州、儋州(海南島)。
他晚年期間也寫下一句名言:倍萬自愛。
朝廷不愛、時代不愛⋯⋯風雨歲月皆無情。人老了,要懂得「倍萬自愛」,加一萬倍地愛自己。https://m.facebook.com/SisyWorldNews/posts/2968783756532616
蘇東坡等朝廷想通了,允許他歸鄉時,他來不及見到最親的弟弟,來不及回到故鄉,才不過一年,一場瘟疫,即奪走了他的生命。只活了66歲,比現在的我大三歳。
或許分擔了相同的心情,這幾年我也漸漸實踐他們的哲學。我看著全球之亂,之痛、之暖化、之自私,慢慢地修為倍萬自愛,萬事不關心 ,「晚年唯好靜」。
今天一個人,在竹子湖,當了整日園丁,汗流浹背,汗從頭頂不斷的往下流,流過淚眼之處,流過話語之口。
山風一吹,特別舒適。傍晚抬頭望大屯火山口,雲層呈龍雲狀。
此時天漸漸暗,我的心卻漸漸的明亮、好好的寧靜。
夜晚剪一大盆花,回到家,置一樓長桌。狗兒們見媽媽忙進忙出,最終我精疲力盡時,倒臥浴室椅子上,所有的孩子們團團圍住我,不斷親吻。
歸隱山林,一點也不孤獨啊!
五葉松剪定時期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嘉義第一座228記念碑的設計藝術家詹三原。
嘉義市政府地政處:#嘉人小知識🙋🙋
台灣首座二二八紀念碑,就在嘉義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54832841731875&id=387482635133567
土星六號之狼:「我們可以為台灣付出,盡自己一份心力,那是生命中非常浪漫的事。」
邱萬興:二二八和平日LOGO的由來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大屠殺到白色恐怖年代,國民黨全面封鎖二二八歷史記憶,長達四十年的噤聲,台灣人無人敢談起二二八。在高壓統治時期,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更是恐懼噤聲,只能暗夜哭泣,不敢要求平反。
鄭南榕在一九八六年因違反《選罷法》而入獄,八個月後,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獄,他就立刻聯絡同志,在雜誌社商討如何紀念二二八事件四十周年活動。鄭南榕希望透過二二八平反運動撫平撕裂的社會,讓台灣土地的裂痕,人民的傷口可以癒合,讓受難家屬擺脫二二八的恐懼與陰影。二月四日,正式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當時在聯廣任職的葉菊蘭,邀請設計部門同事來《自由時代》雜誌社,設計一組「二二八和平日」(LOGO)識別標誌,這個228數字的(LOGO),清楚表達甚麼是二二八事件。這是黨外運動第一次用廣告行銷概念,帶進街頭運動中,讓群眾更清楚瞭解「二二八和平日」的訴求是什麼。葉菊蘭在「二二八和平日」運動中,不只幫忙鄭南榕在她的故鄉苗栗縣申請二二八演講會,在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二日苗栗的大同國小演講會中,由葉菊蘭擔任司儀,她用客家話演講,向鄉親介紹二二八和平日的宗旨,在很多二二八演講場都可看見她陪著先生鄭南榕出席,她扮演二二八平反運動中,最佳的幕後行銷推手。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也請美麗島事件受難人林弘宣的弟弟林心智,另外設計一個一九八七年「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LOGO),一起在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推動。隔年,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通過決議,將二二八定為公義和平日,每年都舉辦追思禮拜,為受難英靈與國人追思祈禱。在當年推動這些紀念活動時,沒有電腦輸出,所有的二二八手舉牌、抗議布條,演講會的帆布,都要用手工繪製,非常耐用,二二八70週紀念活動時,我再次彩繪這二個LOGO,複刻這些二二八手舉牌,目前典藏在鄭南榕紀念館與蔡瑞月舞蹈社。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全島一共舉行了二十三場公開性的演講與遊行活動,「二二八和平日」與「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這二個LOGO就在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中出現。每場二二八演講會,有的數千人,有的甚至上萬人,他們在推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時,最困難的是,二二八受難家屬都不敢站出來。
衝破二二八禁忌之後,「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經過三年的努力,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決定先設立在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畫家陳澄波的故鄉嘉義,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陳澄波被帶到嘉義火車站前廣場,先遊街示眾而後公開槍決。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由詹三原設計的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在基督教長老教會嘉義中會協助下破土施工,八月十九日,在嘉義市彌陀路舉行「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由民主進步黨主席黃信介與陳永興醫師及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共同剪綵。鄭南榕未能看見這座二二八紀念碑的設立,二二八紀念碑設計者詹三原特地畫了一幅油畫紀念鄭南榕。
我們投入政治改革工作,就是希望能為台灣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可以為台灣付出,盡自己一份心力,那是生命中非常浪漫的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61963965170621&id=100191361347885
微生槑:《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70 週年紀念專輯》
出 版 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主 編:邱斐顯
採 訪:陳銘城、邱斐顯
攝 錄 影:黃裕順、邱萬興、謝學榮、李昇霖
文字整理:陳銘城、邱斐顯、黃旭初、邱萬興、彭孟濤、陳雅惠
出版日期:2017 年11 月
── ── ──
目錄
002 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薛化元教授
【導論】:
006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陳儀深教授
020 禁忌年代的探索——1987 以前
022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黃旭初
028 劉一德主席:談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邱斐顯
【衝破禁忌——1987-1989】
034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邱斐顯
037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045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黃旭初
049 林宗正牧師:細數1987 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邱斐顯
058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蕭新煌教授
064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謝里法教授
072 畫家詹三原: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黃旭初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1990-1994】
07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079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張炎憲教授
081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二二八追思禮拜1987
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二二八平安禮拜1990
083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的成立
084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邱斐顯整理
086 賴澤涵教授: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邱斐顯
093 1992 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邱斐顯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1995-2000】
100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103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社會與歷史意義/林宗義博士
106 姚嘉文資政: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邱斐顯
110 葉菊蘭資政:平反運動30 週年,勿忘鄭南榕/黃旭初
116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邱斐顯
122 1995 年2 月28 日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演講致詞
124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邱斐顯
134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全國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繼續追求真相——2000 之後】
152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邱斐顯
166 訪陳儀深教授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及相關的兩個官司
/彭孟濤.邱斐顯
176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177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覽表
178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180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彭孟濤.邱斐顯
188 導演游堅煜: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黃旭初
190 平反運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191 【悲情城市】
192 「天馬茶房」,電影【天馬茶房】
194 故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談【傷痕二二八】
196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31 歲/藍士博
200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 攜手合作—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首映/邱斐顯
【小人物狂想曲】
216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217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邱萬興
220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邱萬興
223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邱斐顯
227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黃旭初
【結論:未竟之路】
232 薛化元教授: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轉型正義/陳雅惠整理
237 花亦芬教授: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陳雅惠整理
240 朱立熙教授:南韓的轉型正義值得學習/陳雅惠整理
245 陳儀深教授: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陳雅惠整理
250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邱萬興.陳雅惠整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58474307555825&id=100001798122356
【「所以,228關我們什麼事?」面對歷史傷口,不能用一個甜美的擁抱就抹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55684057834419&id=481065478629613
【回顧】
ㄧ「馬非白 - 【被遺忘的歷史】蔣經國、228、血濺嘉義火車站 - 想想Thinking Taiwan - 想想台灣,想想未來」
一「學者揭白色恐怖知名「虐囚監獄」真面目:毆打到接連吐血4天,蔣經國主導「文字獄」奪16命-風傳媒」
說個笑話:「蔣經國給了台灣民主」。
一「蔣經國是臺灣民主推手?政治學者吳乃德:獨裁者放手的關鍵在「美麗島事件」」
【吳乃德:台灣民主化歸功蔣經國 是扭曲】
➡「被遺忘的嘉義二二八光榮戰役:年輕人軍事基地對峙抗國軍砲擊血洗 卻遭污衊「流氓」70年」
➡「「主張原住民自治」率部落青年守護家園,下場卻是被槍斃!揭二二八為族人喪命的鄒族領袖…」
➡【劉厝里事件—水上機場之役】
一「【228專題番外篇】我的阿公叫陳澄波--陳立栢專訪」
➡「每次看,回家就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10936629046412&id=584986081641475
五葉松剪定時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早的點心應該是茶食。
先秦時期,民間用茶葉原汁煮羹為食。漢晉的茶食略有變化,文人喜歡在茶湯放點佐料調味。唐宋時期,百姓以茶為媒介,開始製作各色食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食成為點心的一部分。
此外,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出現了小食一詞,這詞原意是指早餐,後來有了點心的意思。南宋文人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錄》中,認為「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說明從唐朝開始有「點心」這個詞了。
伴隨著茶食和小食的融入,中式點心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按種類分,點心分為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古代,特色的飯、粥、面等主食,也是屬於點心的範疇。從外形上看,點心有幾何、象形和自然三種形態。在口味上,點心偏重於咸、鮮、甜等味道,有些點心復合了幾種味道。
豚皮餅
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一種的麵食。「湯溲粉,令如薄粥。大鐺中煮湯,以小勺子挹粉,著銅缽內,頓缽著沸湯中,以指急旋缽,令粉悉著缽中四畔。餅既成,仍挹缽傾餅著湯中,煮熟。令漉出,著冷水中。酷似豚皮。澆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具體做法是開水和米粉,調成粥狀米漿。燒開一鍋水,把米漿舀入漂在開水上的銅盤內,銅盤快速旋轉,米漿貼滿銅盤後,餅燙熟後,倒入開水,煮熟撈出,放進冷水。餅的口感韌性十足,與豬皮類似,因此得名「豚皮餅」。
巨勝奴
燒尾宴是盛唐上流社會流行的宴會,共有五十八道,包括冷菜、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等品種。巨勝奴是其中的一道點心。北宋學者陶谷認為巨勝奴是「酥蜜寒具」,意思是用酥蜜製成的寒食節特色食品。
巨勝奴的名字,很霸氣,也很神秘。《神農本草經》記載:「胡麻一名巨勝。」原來巨勝是芝麻的代稱。奴,和小麥有關。唐朝人把小麥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麥奴。《本草拾遺》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巨勝奴是用黑芝麻混合奶酪做成環釧狀的小面點,油炸之後,淋上蜂蜜即成。簡單來說,它就是如今常見的蜂蜜小麻花。
酥黃獨
南宋詞人林洪同樣也是個吃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一種點心:「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面,煎之且白侈為甚妙。詩云:雪翻夜缽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把香榧和杏仁碎用鹽醬調味,拌入粉漿,用熟芋頭片拖面油炸,炸熟食用。油炸的焦香,配合濃郁的醬香,口味豐富,欲罷不能。焦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熟芋,層次分明,美味可口。南宋人給這道點心形象地取名為「酥黃獨」。
古剌赤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家庭日用百科全書。這本書記載:「雞清、豆粉、酪攪勻,攤煎餅。一層白糖末、松仁、胡桃仁,一層餅。如此三四層。上用回回豆油調蜜澆食之。」 這是古代面點古剌赤的做法。
古剌赤的做法是用雞清、豆粉和奶酪調成糊狀,攤成餅狀,再以白糖、松仁和胡桃仁作為第二層,如此層疊三四層,最後用回回豆油或酥油澆汁。回回豆原產裡海,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在南方地區多有種植,民間將回回豆列入了食譜,用來製作粉絲、涼粉、面條、豆餡等。其實,回回豆有個很洋氣的名字,它叫鷹嘴豆。
翠縷面
還有一種麵食,也記錄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裡。這種面「采槐葉嫩者,研自然汁,依常法搜和,扞切極細,滾湯下。候熟過水供,汁葷素任意,加蘑尤妙,味甘色翠。」面的特殊之處在於,麵糰加入了槐葉汁,和勻之後,搟平切條,面條極細,色澤翠綠,賞心悅目,這道面因此叫做翠縷面。
唐朝時,就出現了翠縷面。詩人杜甫有詩專門讚歎翠縷面,詩曰:「輕輕高槐葉,採集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鮮俱照著,經齒冷於雪,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槐葉「味甘性平」,對於邪氣、難產、尿血、便血、痔瘡等病症,有不錯的療效。
帶骨鮑螺
明朝有一種點心,被當時的文人譽為「天下至味」。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蘇州當地有人把乳酪與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濾之漉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為至味。」這種點心的關鍵原料是乳酪,將其與蜂蜜、蔗糖拌勻,凝結之後,擠在盤子上,邊擠邊轉,形成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由於當時製作乳酪的人很少,加上帶骨鮑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深得吃貨歡心。說實在的,帶骨鮑螺和現在的酥皮奶酪十分類似。
小說《金瓶梅》中,李瓶兒會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口福。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睹物思人,徒增傷感。
水粉湯圓
若論文人吃貨,清朝文學家袁枚堪稱資深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收錄了326道不同菜餚飯點。有一道「水粉湯圓」的做法十分特別。「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水粉湯圓的重點在於水粉。把糯米浸水24小時,帶水磨粉,經過去渣和曬乾處理,得到細膩的糯米粉。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糯米粉,就是常見的水磨粉。用它包裹松仁、核桃、白糖、豬油、豬肉等不同餡料,包成湯圓,滑爽彈牙,咸甜適中,著實好吃。不得不說,袁枚就是吃貨中的戰鬥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五葉松剪定時期 在 五葉松盆栽之月份培養管理- cheeryou的部落格 的相關結果
二. 台灣五葉松剔葉縮短的剪定動作最好是以三到五年為一週期, 期間以施肥. 葉芽剪定. 定芽發展 ... ... <看更多>
五葉松剪定時期 在 五葉松剪定實技,以初學者為對象的纏繞鐵絲的訣竅 的相關結果
從秋天到冬天是盆栽看上去最美麗的季節。 · 可以進行大膽作業,是剪定和纏上鐵絲等的好時機, · 對愛好者來說,這可是與盆栽相互接觸的最快樂時期。 · 可是 ... ... <看更多>
五葉松剪定時期 在 樹形亦重要,故五葉松何時適合進行修剪及雕塑?及其栽培後其 ... 的相關結果
換土時間需看「臘燭牙變綠初張開期」換土,約在國曆四月份。松柏類換土禁止剔葉,枝尾無綠葉必死無疑! 肥料使開依春芽全開再施于春肥生長肥三個月,秋肥在九月中旬至十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