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亞奈爾派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股盤後〉臉書市值首破兆美元 那指標普刷新高
週一 (28 日) 美債殖利率仍處於低位,華爾街靜待週五最新的非農就業報告,科技股高歌猛進,臉書叩關進入兆元俱樂部,台積電 ADR 漲逾 2.6%,那指、標普改寫歷史新高。
政經消息方面,參院兩黨代表磋商 1.2 兆美元的基建法案,美國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 (Mitch McConnell) 要求美國總統拜登將跨黨派小組合作的 5,790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畫,與更大的稅收和支出法案脫鉤。
麥康奈爾抨擊民主黨的基礎建設戰略,指責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Nancy Pelosi) 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將兩黨基建法案當作要脅,要求他們必須撤掉在支出計劃方面的威脅。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 週一敦促國會在 8 月休會前完成新增 520 億美元半導體資金的行動。
白宮消息人士透露,白宮正在起草一項反壟斷行政命令,瞄準科技、銀行、農業、航運和航空等企業巨頭,以促進整體美國經濟競爭。
地緣政治消息方面,第 11 屆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TIFA) 會議將於 30 日登場,面對中方嚴詞抗議,白宮發言人莎琪週一表示,美台貿易投資關係十分重要,美國會持續強化與台灣經貿關係,也會繼續關切中國威嚇行徑。
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發展,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81 億例,死亡數突破 392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63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0.4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02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842 萬例。
週一 (28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150.57 點,或 0.44%,收 34,283.2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9.91 點,或 0.23%,收 4,290.61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40.1 點,或 0.98%,收 14,500.5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81.7 點,或 2.52%,收 3,323.1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7 大板塊收紅,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和公用事業板塊領漲,能源、金融和工業板塊領跌。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齊揚。蘋果 (AAPL-US) 上漲 1.25%;臉書 (FB-US) 大漲 4.18%;Alphabet (GOOGL-US) 漲 0.022%;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25%;微軟 (MSFT-US) 上漲 1.40%。
道瓊成分股多收黑。波音 (BA-US) 下跌 3.39%;雪佛龍 (CVX-US) 下跌 3.09%;美國運通 (AXP-US) 下跌 2.76%;Salesforce (CRM-US) 上漲 0.73%;3M (MMM-US) 上漲 0.77%。
費半成分股勁揚。博通 (AVGO-US) 上漲 2.29%;英特爾 (INTC-US) 上漲 2.81%;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3.52%;美光 (MU-US) 漲 1.65%;AMD (AMD-US) 上漲 1.71%;NVIDIA (NVDA-US) 上漲 5.01%;高通 (QCOM-US) 上漲 1.50%。
台股 ADR 漲跌互見。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64%;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1.79%;聯電 ADR (UMC-US) 上漲 0.74%;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0.66%。
個股消息
美國法院週一駁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對臉書提起的壟斷訴訟後,臉書 (FB-US) 尾盤暴漲收紅 4.18% 至每股 355.64 美元,創史上新高,市值衝進兆美元俱樂部,這是繼蘋果、微軟、亞馬遜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後第五家美國企業達此里程碑。
基因編譯公司 Intellia Therapeutics (NTLA-US) 股價狂飆 50.21% 至每股 133.43 美元。該公司和再生元聯合宣布,基因組編輯候選藥物 NTLA-2001 首個體內 CRISPR 基因編輯臨床 1 期試驗獲得積極結果。
蘋果 (AAPL-US) 上漲 1.25% 至每股 134.78 美元。蘋果 App Store 本月銷售成長強勁,預估蘋果新一季財報表現將超乎華爾街預期。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2.51% 至每股 688.72 美元。寧德時代週一公告已與特斯拉簽訂協議,未來四年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電池。
聯發科、博通及 Marvell 等三大晶片廠支持 Nvidia 收購 Arm 後,美國繪圖晶片大廠 Nvidia 週一股價大漲逾 5%,一度來到 803.15 史上新高 ,終場收紅每股 799.40 美元,市值逼近 5000 億美元。
波音 (BA-US) 下跌 3.39% 至每股 239.96 美元。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 在近日向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 (BA-US) 表示,該公司最新的雙引擎客機 777X,仍未準備好進行重要的認證步驟,當局可能要到 2023 年中以後才會批准 777X 客機。
經濟數據
達拉斯 Fed 6 月製造業活動指數報 31.1,預期 32.5,前值 34.9
華爾街分析
Boston Partners 全球研究部門主管 Michael Mullaney 說:「美債殖利率下降有助於提振科技股,這些,公司未來的收入相對更具吸引力,科技股向來是贏家。」
丹麥銀行策略師 Frank Øland Hansen 表示,經濟復甦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美國成長勢頭很可能已過峰值,所以數據將開始顯得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這或許是一個隱憂。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6486?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6-28(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亞奈爾派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2021奧斯卡金像獎:「局外人」趙婷成為好萊塢歷史締造者
華人導演趙婷(Chloe Zhao)奪得2021年奧斯卡電影像獎(The Academy Awards)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裔女性。
她執導的作品《遊牧人生》(Nomadland,《浪跡天地》/《無依之地》)亦同時奪得最佳電影。
在中國出生,曾在英國接受教育,之後在美國發展的她,在2021年頒獎季接連創造歷史——此前她已經獲得本年度金球獎(Golden Globes)最佳導演。
她同時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個華人女性和第二個女性最佳導演。
奧斯卡歷來首次有兩名女性導演獲最佳導演提名——另一位是《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導演埃默拉爾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艾美露·芬奈爾)。
在她們之前的92年裏,總共只有5位女性曾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只有一人最終得獎。
「堅守內心的善」
自《拆彈部隊》(Hurt Locker)的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奪得最佳導演的女性之後,相隔了11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才再度將這座小金人頒給了一位女性。
39歲的趙婷被認為是近年冒起的最有才華、風格最鮮明的新銳導演之一。
在美國時間周日(4月25日)晚上的頒獎禮現場,趙婷在得獎致辭時說:「我最近總在想,當事情變得艱難的時候,我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我想這要回溯到我小時候學到的東西。」
「我在中國長大的時候,我爸爸曾經跟我玩這個遊戲。我們會記中國的古詩詞,我們還會一起背誦,一個人說一句,再由另一個接。」
「我非常記得的一部是叫《三字經》。它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對小時候的我影響是那麼大,直到今天,我仍然真心相信它。」
「哪怕有時候好像現實是相反的,我去到世界任何地方,也總是能夠在我遇見的人當中找到善。」
「所以這個獎是給有信念和勇氣堅持自己內心的善,並且無論在如何艱難的時候仍然堅守著彼此善心的每一個人。」
「這是給你們,是你們啟迪我堅持下去。」
其他重要獎項
- 韓國演員尹汝貞則憑《夢想之地》(Minari,《濃情家園》)奪得最佳女配角,成為奧斯卡史上首位獲得表演獎的韓國電影人
- 最佳男主角大熱門、已故的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查域克·保斯曼)未能最終得獎,影帝殊榮由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鶴堅斯)奪得
- 《遊牧人生》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法蘭絲·麥杜曼)奪得最佳女主角,這是她第三度奧斯卡登上奧斯卡影后寶座
- 最佳男配角由《猶大與黑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耶穌是我同伙》)的演員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奪得
- 曾國祥執導、入圍最佳國際電影的華語電影《少年的你》,以及記錄香港示威、入圍最佳紀錄短片的《不割席》(Do Not Split)均未能獲獎
中國的驕傲和爭議
趙婷出生於中國北京,中學時代赴英國入讀寄宿學校,之後旅居美國,先後取得政治學學士和紐約大學電影學士學位。
她的父親是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前總經理趙玉吉,繼母是中國著名演員宋丹丹。
關於趙婷的國籍,媒體和輿論有不同的說法,有些稱她是美籍華裔,亦有報道指她是中國導演。
趙婷在今年2月奪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時,中國官方媒體稱她是「中國的驕傲」。
但是這種看法在她2013年的一次採訪被再度曝光之後,似乎有了爭議。趙婷在那次採訪當中說,在她成長的地方,她發現「到處都是謊言」。
「我年少時接收到的信息很多都不是真的,於是我對家庭和我的背景變得非常叛逆,」她說。
有報道指,中國當局在社交媒體上對有關《遊牧人生》的宣傳和報道進行了審查,甚至對於電影是否能在中國上映存疑。
趙婷在紐約讀書時結識了她的男友、電影攝影師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s)
周日的奧斯卡頒獎禮,在趙婷作為華人導演創造歷史的一天,中國媒體卻沒有對此進行報道,香港亦52年來首次不直播奧斯卡頒獎禮。
在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趙婷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話題標籤被屏蔽。
留學走上從影之路
1990年代中期,當時14歲的趙婷就是帶著這種叛逆和幻滅去往英格蘭布萊頓上學,當時她說不了幾句英語。
「我最記得的一點是,她喜歡挑戰,是好的那種,」寄宿學校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一名前教師阿莉森·維瑟斯(Alison Withers)接受BBC訪問時說。
「她來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文化,總是在問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做那個,而且總是願意加入。她肯定是非常聰明的,英文學起來超快。」
趙婷自己對於在布萊頓海灘的日子,則是記得是「非常情感高漲」,「很多少年的煩惱,但那些年是很有創造力,」她曾向一份報紙表示。
布萊頓之後,她去了美國,先是在馬薩諸塞州修讀政治學,之後在2010年搬到了紐約,入讀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電影學士學位,當時學院的藝術總監是大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
那是趙婷生命的一個轉折點。她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哥哥教我唱的歌》(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一個慢熱卻幽遠的故事。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原住民地區拍攝,用的是非職業演員。
在紐約大學時,她找到自己職業和生活上的最佳伙伴——她的同學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在趙婷目前的三部長片作品裏都擔任了攝影師。
裏查茲自己也憑《遊牧人生》在奧斯卡獲提名最佳攝影,不過未能最終獲獎。
在拍攝《哥哥教我唱的歌》時,趙婷認識了一個名叫布雷迪·詹德羅(Brady Jandreau)的牧人馬術騎士,並決定以他為核心構思她的下一部電影。
2017年上映的《再生騎士》(趙婷的父親亦是製片人之一)跟蹤記錄一個叫布雷迪的年輕騎士,在一場嚴重的意外受傷之後如何適應生活的故事,影射的就是布雷迪自己的故事。
「我總感覺像一個局外人」
《再生騎士》在那一年被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US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和BBC第四電台的電影節目評為最佳電影。
《再生騎士》讓趙婷和裏查茲的標誌性風格成形——在虛構的背景中以非職業演員塑造充滿熱情和動人的個人故事,並常常以金色陽光下的空曠大空間為畫面背景。
趙婷最近向《電訊報》(The Telegraph)提到那些吸引她的故事。「我的人生裏無論去到哪裏,我總感覺像個局外人,」她說,「所以我很自然地被那些生活在邊緣而不是過主流生活的人吸引。」
她關注起2017年一部由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撰寫的非虛構小說《遊牧人生:生存於二十一世紀的美國》(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當中那些以小貨車為家,他們過著無法預知、但是常常自由地生活在路上的候鳥式生活。
趙婷最終認識了很多書中的人,並將其中一些召進劇組,扮演他們某個版本的自己,和飾演虛構的主人公弗蘭(Fran)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一起,塑造了電影版的《遊牧人生》。
電影自去年9月連奪多倫多和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之後,就成為了奧斯卡的大熱。
電影也引來過一些爭議。有些人批評趙婷對於布魯德書中記錄的亞馬遜(Amazon)倉庫工作環境的問題輕描淡寫。
不過,這沒有左右趙婷迅速成為好萊塢最當紅導演的步伐。
她已經進軍票房大片的領域。她將會在《永恆族》當中展現她的視角。
她作為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粉絲已經有十年。「我對外說我想拍一部漫威電影,然後這個好項目就來了,」她說。
《永恆族》預計在11月推出。在那之後,據報道趙婷將會拍一部「未來主義、科幻西部」版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她曾表示,在電影當中建構一個豐富而具有說服力的世界是她最喜歡做的事,無論那個世界是一個牛仔騎士還是漫畫英雄。
談到她的漫威電影時,她向《綜藝》(Variety)雜誌表示,她計劃「對它做一些加工,但是仍然忠於它的精髓」。
「我覺得這很令人興奮。它和我走進一個牛仔騎士的世界沒什麼兩樣。」
#電影 #藝術 #人生
亞奈爾派達 在 軍犬麥克斯2:白宮英雄-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軍犬麥克斯2:白宮英雄劇情:|超清|軍犬麥克斯被派到白宮,他遇見了TJ,一個12歲的男孩,總統的兒子。在俄羅斯總統和他的女兒亞歷山德拉((亞力克斯. ... <看更多>
亞奈爾派達 在 [好雷] 《無路可退》背後感人的真實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片中除了描述亞奈爾山火的救援過程,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介紹這群救援山林大火的前線消防人員,從菜鳥逐漸訓練成合格的快打部隊成員,辛苦的訓練過程。 ... <看更多>
亞奈爾派達 在 [好雷] 《無路可退》背後感人的真實故事- 看板movie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網頁版文章:
https://goo.gl/x2zkfS
對抗野火的英雄們:《無路可退》背後感人的真實故事
by XXY
曾執導《創:光速戰記》、《遺落戰境》等電影的美國籍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於2017年
推出的導演作品《無路可退》,是根據2013年6月28日發生的「亞奈爾山火」,以及格拉
尼特山快打部隊前往救援的真實事件改編。並網羅喬許布洛林、麥爾斯泰勒、珍妮佛康納
莉、傑夫布里吉等知名演員一同演出。片中除了描述亞奈爾山火的救援過程,也花了相當
大的篇幅介紹這群救援山林大火的前線消防人員,從菜鳥逐漸訓練成合格的快打部隊成員
,辛苦的訓練過程。
就讓我們用五件事,來了解《無路可退》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吧!(以下內容有關鍵劇情
描述,請斟酌閱讀)
1.山林大火與快打部隊
(圖)
在電影中提到的快打部隊,全名是「跨部門快速反應部隊」(Interagency Hotshot Crew
),簡稱IHC,或是英文直接稱呼為Hotshot。是從一般消防人員中挑選菁英加以訓練,成
為專門對付山林野火的消防人員。上圖左是典型的快打部隊成員裝扮,成員除了備有個人
基本裝備外,同時也分配攜帶電鋸、壕溝鏟、燃料筒等重型裝備。因此,成員在訓練上有
嚴格的體能要求。右上圖為典型的快打部隊裝備車;右下圖為快打部隊部屬的隔離火線及
壕溝,將山火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有別於一般城市中的滅火戰術,建築物的滅火是以強力水柱或是化學泡沫撲滅火災,但大
規模的山林大火則必須依靠氣象觀察:包括風向判斷、濕度的變化、現場氣溫等變因,預
測火災蔓延的路線,並有效建立防火線進行圍堵。因此,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快打
部隊的訓練,並不是直接用水撲滅火災,反而是用燃油筒燃燒出一條火線,或是挖掘壕溝
、砍斷樹木,讓火勢停止蔓延擴大。如此高難度又高風險的工作,必須仰賴這群經驗豐富
,懂得靈機應變的專業人員才行。
在美國的中西部山林地區,大約在夏季的乾燥季節時常因閃電或熱浪來襲引發山林大火。
山林大火事實上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循環現象:當山林中的樹林生長過盛,密度過高的情況
下,山林大火的發生有助大地休養生息,將元素回歸土壤並重新生長植披覆蓋大地。但當
山林大火影響到人類居住聚落,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人為消防行動的主要目的便是
以人為主的保護作為。
去年( 2017)發生於加州南部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的湯瑪士山火(Thomas
Fire)是去年最大規模的加州山林大火
以2017年12月於南加州發生的大規模山林火災為例,火災發生的原因為垃圾焚燒以及高壓
電線走火而導致,6個主要火場圍繞在洛杉磯都會區周圍,使洛杉磯市長與美國總統川普
同時宣布全市進入緊急狀態。這不僅反應了人類活動與山林大火間的微妙關係,同時也說
明了今日的山林大火已開始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反常的氣候帶來更大規模的影響、並在
以往火季以外的時間(冬季)發生,也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今年洛杉磯山林大火至少損
失10億美金以上)。
2. 如何撲滅山林大火?
一般而言,美國的消防部門針對山林大火的撲滅方式共有4大種類:第一為直接派遣快打
部隊進行防火線圍堵,以直接拍火、挖掘壕溝等方式進行滅火;第二為間接撲火,也就是
以火攻火,即利用燃油在野火蔓延到達之前,先行燒毀樹木而讓野火無樹可燒的方式;第
三則是航空滅火,如同電影中所描述,利用消防飛機或直升機直接從空中灑水,這種方式
能夠有效快速建立隔離帶、降溫並解決交通不易抵達地區的野火;第四則為人工降雨。
有趣的是,片中有段消防直升機吸取私人民宅的游泳池水作為航空滅火用水,事實上是確
有其事。因為美國確實有法律規定在山火發生期間,消防單位可緊急徵用私有或公有的游
泳池、公園池塘、蓄水池等水源,民眾也不得拒絕。
(圖)
(左上)直接滅火法:直接派遣快打部隊(消防人員)挖掘防火壕溝、直接拍火方式滅火
(右上)間接撲火法:以燃油筒在野火蔓延到達之前先行燒毀樹木,以防野火擴散。可見
照片中消防人員腳邊的紅色燃油筒
(左下)航空滅火法:以消防飛機或直升機直接從空中灑水(或阻燃劑)。照片為 S-64
起重直升機,也是電影中徵用民宅私人泳池水的同款直升機
(右下)人工降雨法:以小型飛機噴灑催化劑製造局部性降雨撲滅野火。照片為 Cessna
441型號的小型飛機,可見機翼下配備有催化劑噴灑裝置
3.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Granite Mountain IHC)
本片故事的主角—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成立於2002年。最初只是協助快打部隊(第一線
)的二線消防單位,在官方的編制上屬於Type 2 I/A,以「7號站」(Station 7)作為基
地,受亞利桑那州普斯考特(Prescott)當地政府的消防部門管轄,主要工作是協助快打
部隊的防火線移防以及善後。
這支消防部隊的成員人數共有20名,並分有各10人的兩支小隊,也就是電影中所提到的α
(阿爾法)小隊和β(貝塔)小隊。「7號站」最後在2008年通過快打部隊認證,並以當
地的格拉尼特山(Granite Mountain)作為正式隊名。
(圖)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在當地大樹上的合照。
(圖)
電影中出現的成員彼此疊羅漢合影畫面,是參考實際成員的合照(左上白框小圖)
電影的劇情主要集中在兩位成員:由麥爾斯泰勒所飾演的布蘭登麥當諾(Brendan
McDonough)以及喬許布洛林所飾演的艾瑞克馬許(Eric Marsh)。
(圖)
電影中由麥爾斯泰勒所飾演的布蘭登麥當諾,與本尊(左小圓圖)對照
正如同電影所描述,布蘭登在加入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前,曾因為喝醉酒竊取路邊未上鎖
車輛內的GPS而入獄,也在出獄後得知女友懷孕產下一女。他曾在訪談中提到,加入快打
部隊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並且讓他找到人生的目標,要不然他可能還只是一個在街上
遊手好閒、隨時可能會用藥過量而死的毒蟲。他也曾經表示,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的成員
彼此間感情濃厚,情同兄弟,甚至在閒暇之餘指導他如何當一個照顧女兒的好爸爸。事實
上,隊長艾瑞克馬許在最初招募消防新人時,有三個人同時與布蘭登競爭,最終布蘭登獲
得青睞。而在亞奈爾山火事件後,布蘭登撰寫了回憶錄《My Lost Brothers: The
Untold Story by the Yarnell Hill Fire's Lone Survivor》,紀錄了格拉尼特山快打
部隊的平日生活,以及亞奈爾山火發生的經過,也是本片主要的參考史料。
(圖)
電影中由喬許布洛林所飾演的隊長艾瑞克馬許,與本尊(右小圓圖)對照
至於電影中對於隊長艾瑞克馬許的諸多描述,也大多符合馬許夫婦的真實生活。現實生活
的艾瑞克馬許,和珍妮佛康納莉所飾演的亞曼達是在一個戒酒互助會中相遇。亞曼達曾在
8歲時因前往朋友家時目睹了一起可怕的兇殺案:當時一名逃犯潛入她朋友家中殺害了她
朋友的父母,她的朋友則因為外出拜訪鄰居而幸運逃過死劫。這使得亞曼達心理受到創傷
,轉而求助酒精的麻痺。直到2007年,亞曼達與艾瑞克相識相戀最後結婚。婚後的亞曼達
確實如同電影所描述,開始以倡導人道訓練馬匹為業至今。縱使馬許夫婦沒有孩子,但兩
人對待這些馬匹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樣疼愛。
4. 亞奈爾山火(Yarnell Hill Fire)
(圖)
(左)於 2013年 6月 28日拍攝的亞奈爾山火現場照片
(右)亞奈爾山火的空中照片
2013年6月28日清晨5點半,位於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Phoenix)西北方大約80哩的亞
奈爾(Yarnell),因閃電而引發生山林大火。隨著火勢逐漸擴散,當地政府緊急撤離亞
奈爾大約700位居民。兩天後,火勢隨著強風助長之下延燒了大約120公頃的山林。火勢直
到7月10日,也就是大約一個禮拜後才正式宣布被控制撲滅,影響範圍大約34平方公里,
損毀了129棟建築物。在亞奈爾山火段期間,當地消防部門總共動員了超過400名消防人員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則是其中參與救援的隊伍。
電影中,隊長馬許在清晨接到電話通知前往現場協助。但事實上,馬許是在當天晚間大約
8點才收到email的支援通知,當下他並馬上召集隊員在隔日清晨5點半於「7號站」集合,
從地圖來看,亞奈爾山火從從亞奈爾西北方的山頭開始往東南方的亞奈爾城鎮延燒。為了
保護亞奈爾的居民,消防人員在南面的山坡上開始展開防火線圍堵工作,格拉尼特山快打
部隊則被部屬在亞奈爾西南方向的格蘭愛荷(Glen Ilah)小聚落附近,並在山火發生後
的兩天(6月30日)完成佈署並展開防火線行動。
(圖)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的最後任務:
左圖為亞奈爾山立體透視圖(右上為北方),可對照到右圖亞奈爾山地平面圖(上方為北
方),可見布蘭登與快打部隊的撤離路線。
山火從左圖的黃色區域開始蔓延,原風向使火勢往東南方的亞奈爾方向延燒,於下午 4點
半左右風向開始轉向,轉往西方蔓延,使快打部隊受困於火場之中
(圖片來源:outsideonline.com / google earth)
大約下午4點開始,被馬許隊長指派擔任觀測員的布蘭登在隊伍東南遠方注意到風向改變
,便開始警告在山坡上的隊伍人員。在隊長馬許的指示以及其他快打部隊的協助之下,布
蘭登首先在撤退道路上遭遇轉向的山火襲擊,並成功移動了部隊車輛返回總指揮部。其他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的成員,則在下午4點20分左右開始沿著山脊線前往位在格蘭愛荷的
避難小屋。但在短短的10分鐘內便遭受到轉向後的山火襲擊,與總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最後的通訊紀錄是下午4點48分,隊長艾瑞克馬許說道:「我們是格
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原定的撤離路線被切斷。我們準備開始進行現場就地避火並燃燒周圍
的灌木叢自保,完成後我將會在避火罩裡與你們聯絡!」但在這段話後,格拉尼特山快打
部隊便再也沒有回報狀況。
(圖)
避火罩:表面以錫箔遮蔽設計,可反射熱輻射及防止熱對流傷害,並保留地面冷空氣空間
以供呼吸。一般而言,避火罩是消防人員的防火最後手段,訓練有有術的消防人員得在
40秒內完成避火布署,在火焰包圍的焦土地區可存活大約 1小時。右圖為美國聯邦政府
公布的標準避火罩,在打開時的實際樣貌
5.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最後的10分鐘
根據氣象資料顯示,6月30日當天風速超過每小時35公里,氣溫高達攝氏38度。而在下午4
點半左右的時間,風向從西北轉為東北的180度大轉變,是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撤退路線
受阻的重要關鍵。
就在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失聯後,救援部隊在原訂最後撤離路線上,靠近河谷地帶找到19
個部屬完成的避火罩。但令人心碎的是,避火罩下沒有發現任何遺體,只有殘餘的骨灰和
燃燒未盡的不可燃物品。顯示快打部隊成員在最後的10分鐘內遭受的火勢十分猛烈,就連
避火罩也無法避免悲劇發生(見下圖)。
(圖)
(圖片來源:Investigative MEDIA)
在亞利桑那州林務局事後為期3個月的調查報告指出,19位殉職人員並沒有避火作業疏失
,在避火罩上放甚至還擺放阻燃劑空氣罐,顯示這群人員訓練有素,步驟都沒有馬虎。
但在3個月後的調查指出,引發這次慘劇的主要原因,歸咎在現場人員的通訊混亂,導致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錯失撤離的黃金時機。調查委員會認為,早在布蘭登觀測到風向轉變
之前,早有預測之後的雷雨將有助於山火撲滅,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其實可以在完成防火
線設置後直接下山收隊,但在無線電通訊量大增的情況下,無線電設備沒有保護音頻裝置
,導致通訊時常受到干擾。調查甚至指出,若殉職的19人在原本的石岩山頭上待命,在沒
有移動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會逃過一劫。而就在布蘭登被指派擔任觀測員前,20人合力在山
頭上將待命點做好「焦土」作業(Black Area),整體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待命地點。為
何馬許隊長要在最後命令成員沿撤退地點下山?至今仍然是個謎。
調查報告公布後,悲劇原因以通訊以及管理不當終結。19名殉難人員家屬也向亞利桑那州
林務局提出訴訟,最終判處大約56萬美金的罰款。
(圖)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19人最後的送別:
(左上)在亞奈爾山火後,民眾聚集在「 7號站」外致哀
(右上)19人的送葬車隊,所到之處有許多民眾在路旁哀悼
(左下)送葬車隊在消防雲梯車的致意下送別
(右下)在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紀念碑附近的仙人掌上,覆蓋部隊 T-shirt,此衣也有在
電影中出現,只有正式成為快打部隊的成員才能擁有
(圖片來源:Phoenix New Times)
(圖)
於 2013年 7月 9日(亞奈爾山火後一週)所舉行的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追思會。會上擺
放著殉職的 19人照片與個人消防裝備
(圖片來源:Phoenix New Times)
(圖)
格拉尼特山快打部隊紀念碑,設於 19人殉難的河谷地,以石堆圍成的圓型區域內,依照
19人避火罩最後的位置擺設十字架
亞奈爾山火最終在2013年7月3日被撲滅,19位消防人員殉職的慘劇,是繼2001年911恐怖
攻擊事件(343位消防人員殉職)以來最嚴重的消防員殉職災難紀錄。電影最後在片尾安
排布蘭登現身在家屬安置的體育館出場,營造家屬傷痛欲絕的畫面,事實上並沒有發生。
「只有勇者,享有崇高和榮耀的死亡。」(Only the brave enjoy noble and glorious
deaths.)這句來自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尼修斯的經典名句。同時也是本片片名的由來。
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這些辛苦在第一線守護山林,保護人民安全的消防人員,在險惡作環
境中維護你我的生活。與大自然的搏鬥的情節,正如同電影裡那隻在山林火中奔跑的棕熊
般淒美又危險。讓我們為這群辛苦的勇敢英雄致敬!
--
===================Power by====================
Welcome to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XX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8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0422973.A.1A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