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136 天【喬治亞】
日記 129「喬治亞的愛與恨,史達林博物館」
相信每一個人都聽過史達林,他曾經是蘇聯最高領導人,
推行計畫經濟和集體主義,實現大規模工業化,
將蘇聯從農業社會迅速轉型為重工業和軍事強權。
但是你們知道嗎?史達林並不出生在俄羅斯。
史達林的故鄉在喬治亞的小城鎮 Gori。
Gori 的史達林博物館建於 1957 年,史達林去世的四年後。
我們從 Tbilisi 搭乘蘇式小巴來到這裡,
車資是 4 Lari,大約是臺幣 40 元。
「老問題,睡得好嗎?」
「好!」
通常我在車上百分之九十九會睡著,
「睡得好嗎?」成為 Scott 每次下車必問的問題之一。
Scott 沒有那麼容易入睡,感謝他總是醒著記錄下沿途的風景,
因為那些沒有一張是我拍的。
來到博物館會先看到停放在外面的綠色火車車廂,
那是史達林的私人武裝火車,以軍事規格打造,具有防彈功能,
也是 1945 年史達林去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時搭乘的火車。
似乎定期、或者聚集一定數量的遊客就會有導覽員一次把所有的遊客帶上車參觀和解說。我們到的時候正好要上車了,就跟在隊伍的屁股後面一起上車。
火車車廂不大,但是臥室、會議室、浴室應有盡有。
「他還有浴缸耶!太爽了吧!」
史達林的爸爸是鞋匠,媽媽是裁縫師,
生活條件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差,多次到處搬家,
博物館旁保存著一棟小房子,是史達林一家曾經短暫住過四年的家,
地下室就是史達林爸爸工作的地方。
博物館的外觀是簡約古典的社會主義風格,
裡面展出史達林的雕像、畫作,以及曾經的辦公室。
不過其實史達林根本不叫史達林,他的本名是 Joseph Vissarionovich,
史達林只是他的綽號,但後來他便以史達林當作他的姓氏。
意外吧?我們也是第一次知道。
史達林之於喬治亞,或者 Gori 來說,可能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
或許有些年長者會認為史達林是劃時代的領導人,建立蘇聯帝國又打敗了德國納粹,但在很多年輕世代的眼中,史達林迫害喬治亞幾十年、驅逐四十萬喬治亞人,即使在擺脫蘇聯統治之後,喬治亞仍有大量土地受到俄羅斯侵佔。
Gori 的史達林博物館每年吸引十幾萬人來參觀,
據說超過喬治亞所有其他的國家博物館,
這些觀光和經濟的效益,或許讓 Gori 對於史達林是又愛又恨吧。
2010 年政府移除史達林街上的史達林雕像,雖然當地居民曾經要求將雕像送回原地但政府並不同意,政府也曾經要求史達林博物館減少對史達林的歌頌,轉而緬懷在史達林統治下的受害者,但如今博物館內仍然大量展示史達林畢生的生平故事、畫像、雕像,以及各國在當時致贈的禮物。只可惜展場都是俄文和喬治亞文,我們只能自己看圖說故事了。
在博物館外有很多拉客的計程車司機,
其中一位從我們到了 Gori 就一直跟在我們身邊轉來轉去的,
甚至我們參觀完博物館出來他都還在,
他開的價格也算是便宜,我們就跟著他去了一趟 Uplistsikhe。
Uplistsikhe 的意思是「上帝的堡壘」,是開鑿在岩石中的歷史小鎮,
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是喬治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為什麼他們名字都要取這麼難唸?」
「自己不會唸還要說人家難唸!」
Uplistsikhe 真的很難唸,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學生證在高加索地區好像真的很好用,
一般票價是 7 Lari,學生票只要 1 Lari,差價很有感。
進入城裡要先通過一條長長的、近乎垂直的隧道。
Uplistsikhe 的建築都是直接開鑿在岩石上的,
當時人們的住家、寺廟、酒窖、甚至劇場都建在這些大岩石之中,
既是生活空間,又具有防禦的作用,藉此躲避蒙兀爾王朝的壓迫,
雖然最終這座岩石上的城市還是在 13 世紀還是被蒙古人摧毀了。
岩石頂端有一座王子教堂,俯瞰下去的景色非常漂亮。
回到 Tbilisi。
趁著還有陽光的時候走了一趟 Gallery 27,
這是一棟古老建築改建的畫廊,樓梯上有漂亮的彩色馬賽克窗戶。
在 Meidan Bazaar 試了喬治亞著名的 Chacha,
曾經有背包客警告我們來喬治亞絕對不要喝 Chacha,
但愈是叫我們不要試,我們就愈是想試!
Chacha 是一種酒,聞起來很香很甜,像是果汁或糖果,
但喝起來就非常濃烈,酒精濃度高達 50-55%,
它是葡萄蒸餾製成,通常還會加入水蜜桃、石榴等各式各樣的水果甚至蜂蜜,很像白蘭地,但是是很好喝的白蘭地。
(但是真的不能喝太多,警告我們的那位背包客喝一杯就不省人事了,有鑑於此,我們只敢小小嚐了一口味道)
漫長的一天用硫磺泉浴場作結,Tbilisi 是「溫暖土地」的意思,當年國王意外發現 Tbilisi 天然的硫磺泉,因此下令遷都到 Tbilisi。
現在硫磺泉浴場成了 Tbilisi 重要的觀光景點,
Scott 甚至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的去角質服務,
浴場的門票是 5 Lari,去角質只要再加 10 Lari,
加起來臺幣 150 元,就可以帶回白泡泡幼咪咪的新生兒肌膚作紀念!
2019.12.24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喬治亞 #哥里 #第比利斯 #georgia #gori #tbilisi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
亞紀畫廊搬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安居樂業」、「安土重遷」與「有土(屋)斯有財」可以說是華人社會很重要的文化觀念,也因此大家對於有一屬於自己的房子如此重視。但是,在美國紐約有一群人選擇了每年換到一個辛蒂方,重新租一房子。外人看起來可能覺得每年搬家很辛苦,但對他們來講,這卻像是永遠不停的冒險!
----------------------------------------
對租戶來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能性是永無終結的。然而,在紐約市這個多數既有房源都是供出租之用的地方,仍有一小幫帶有游牧情懷的人,每年都會搬家,而且對此還往往滿懷期待。促使他們經常搬家的因素很多,但是這些不停遷居的租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對於長期居無定所的狀態,具有與生俱來的適應力。
「一年期的租約很受歡迎,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們想不想在某個地方待一年以上,」在線經紀公司Urban Compass的研究部負責人索菲亞·宋(Sofia Song,音譯)說,「他們的生活狀況可能會發生改變,或者他們可能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當前的公寓、房東或是居民區。」
琳恩·施托伊爾(Lynn Steuer)現年76歲,是紐約本地人,她對上述說法卻不以為意。「說到搬家,我已經搬了十幾次,」她說,「每次搬家,都像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幾十年來,她不僅在曼哈頓各地居住過;而且還在賓夕法尼亞州生活了七年;在新墨西哥州的聖達菲(Santa Fe)居住了五年,並在那期間擁有一家畫廊。這些經歷充分檢驗了她的遷居技能。從少女時代開始,她在一地居住的時間從不超過七年。她說,這樣做更多地是為了體驗生活的變化,而不是為了搬家而搬家。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亞紀畫廊搬家 在 Gallery Relocation|為什麼我們要搬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我們要 搬家 ?#GalleryRelocation⠀⠀ 亞紀畫廊 即將遷移新址。⠀⠀新的 亞紀畫廊 將會更完美、精細、高級、專業、帶有思考、不隨波逐流, ... ... <看更多>
亞紀畫廊搬家 在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 的推薦與評價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 台北市. 5500 likes · 650 talking about this · 721 were here. An art gallery locates in Taipei focusing on postwar Asian art a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