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這次東京奧運的成績上,即將突破最佳成績。讓我們一起為小戴加油!!!
回顧臺灣參與奧運的歷程,各位知道臺灣人首次奪得奧運獎牌的人是誰嗎!
這個人不是運動員,而是一位音樂家,他是東方樂壇桂冠──江文也。
江文也為新北市三芝區人,自幼於大稻埕長大,家中經商且家境優渥。13歲時東渡日本求學,在這段時間裡,江文也培養自身對於聲樂與作曲的訓練。在求學階段結束之際,他順利至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擔任歌手,同時努力創作樂曲。自1932年至1937年,江文也的作曲屢屢獲得日本全國音樂比賽第二名之肯定,其成就光彩奪目。
而江文也過人的音樂成就,在1936年,正式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那時年僅26歲的江文也,以一首《臺灣舞曲》獲得第11屆柏林夏季奧運藝術競賽的作曲獎殊榮,是臺灣第一位得到奧運獎牌的選手,更亞洲首位獲得國際大獎之作曲家。《臺灣舞曲》是以管樂器為主體,弦樂器伴奏的手法,譜出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的鄉愁與記憶,其情感充沛且張力十足,為西方樂壇少有之創作型態。此曲能榮獲西方評審肯定,是實至名歸,
但江文也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受到日本樂壇的重視,反被譏為:「僅是東方旋律引發好奇。」這讓不甘心的江文也決心至中國發展,於是1938年,他前往中國北平教書,在中國的這段期間,江文也大量運用西方作曲技法,新銓許多中國傳統樂曲,其中以《孔廟大晟樂章》最具代表性。不過,1945年二戰結束後,他被認為是漢奸入獄,出獄之後,也沒想過時局變化快速,就這樣留在中國大陸。1966年文革開始,他再度被貼上右派份子罪名,下放勞改,成為廁所清潔工。1976年後雖然獲釋,但沒多久就中風臥床,1983年與世長辭。
江文也一生穿梭於臺灣、日本、中國之間,皆是為了追尋自我成就,及對音樂的創作熱情,但回顧他的一生,確實就是亞細亞孤兒的縮影。雖然在名義上的國籍,江文也得到了他想要的身分認同,可是用政治的眼光來看,江文也從來沒有被哪一方真正認同過。這是那個時代對臺灣人的一種混淆。不過江文也始終認定自己留著白鷺之島的血,而他在臺灣生活的時間十分短暫,如果一位在臺灣僅短短6年的音樂家,對於臺灣都有這麼深的依戀,生活在臺灣的我們,又怎能不愛自己成長的土地呢。
很開心大家為了這次奧運佳績而喝采,但我們也應回顧,這位讓世界看見臺灣的音樂家
東方樂壇桂冠──江文也。
註:
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競賽在古代希臘時期就有,1912年〜1954年曾經復辦,並分為建築、文學、音樂、繪畫、雕塑五個獎項。在停辦後改為藝術展覽形式呈現。
圖 @lienshihping
文 @kwiyomi860522
#江文也 #東京奧運 #tokyoolympics #olympics #中華隊 #中華隊加油 #台灣加油
#lienshihping #art #illustration #portraitdrawing #procreate #sketch #artist #portraitpractice #painting #插畫 #drawing #pencildrawing #fineart #womenofillustration #hellocreator #illustration_dpi #ipadpro #illustration_dail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