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交往久了 想分手 ptt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交往久了 想分手 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下週六便是同志大遊行,
同婚過之後,尚有很多關卡要過。
行動是最好的支援,
無論你的性傾向為何,都很歡迎上街來走走,
讓大家看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可愛的人。
每年六月跟十月,
都是私訊來詢問要不要出櫃的旺季(咦!)
僅以此篇,獻給大家。下周六見!
--
大學放榜的那一週,媽媽趁著排休,開車帶我出遊。我坐在副駕駛座,電台播著輕快的情歌,媽媽說,上大學就可以交男朋友了。講得像是我曾經對交男朋友有興趣一樣。她以為我沒聽清楚,再說了一次,我停頓,回話,說我沒有想交男朋友。又往前開了一小段路,幾分鐘,下一首歌,我們開上一座大橋,就在那個交接的當口,媽媽突然想通,彷彿她不曾懷疑過,用嶄新的口氣,開玩笑卻又遲疑,媽媽終於問出那個問題。我一直很怕,但也許我也一直在等。
那件事情不好說,詞彙太燙,於是媽媽說:妳是不是有「那個」的傾向?
無法說是,或者不是,誠實跟謊言都有難度,幾乎是最困難的口試,而妳已經為此準備了隆重的答案。妳終於能說:「嗯。」或者更接近「m。」難以張口,也難以啟齒的閉口音。車行駛在關渡大橋的中途,但她無暇顧及,逕行開往路邊停靠。她沒接話,我也沒說話,對話就留在橋中央。後來也發生過很多類似經驗,如同親子關係裡的百慕達三角洲。相關的話題總是靜悄悄陷落,開了頭,不收尾,或跳接,或切歌,之後都假裝沒發生過,隱密的攻防戰反覆進行,敵不動,我不動。
接著是上大學之後的事。我的初戀結束得非常慘烈,雙方都年輕,不懂溝通,有許多任性妄為的部分。對方後來劈腿,中間的風雨拉鋸已經不復記憶,只記得在椰林大道上淋雨狂奔,或者在醉月湖邊談判,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體力充沛。第一次的分手經驗最苦,吃不下,睡不著,如同行屍走肉。當時流行略寬鬆的褲子,我記得有天需要去上課點名,套上褲子,手一放開褲子就直接滑落,十天內我大概瘦了七公斤。身邊能夠談論的人極少,幸好有個朋友總是在凌晨陪我講長長的電話,感覺快要溺斃的時刻,每通電話都是空投而來的救命索。跟這個朋友後來失去聯絡,但我會永遠記得她陪我走過的這段夜路。
媽媽察覺異狀,我只能說心情不好,有太多層次需要遮掩,也根本沒有面對其他壓力的耐受度,心裡疼痛而脆弱,輕輕一碰就會斷裂,還夾雜擔心事跡敗露的慌張。沒多久就是農曆新年,大家族的聚會上反覆地被問有沒有男朋友,還記得有個親戚插嘴說:「妳該不會是同性戀吧?」其他人有的笑,有的因為聽到這個字眼而尷尬,完全是地獄中的地獄。
連戀愛都無法公開談,又怎麼跳過戀愛階段,直接談論分手呢?
要到十幾年後,我有個異性戀女生朋友發現男友劈腿,她在雨天緊急收拾行李,逃離他們同租的套房,半夜叫了計程車來我家暫住。一進門她就跪倒在門口,呈現 orz 的姿勢,回過神就開始細數她抓包男友的過程,對話內容,心理轉折,哭啊,罵啊,喊啊,崩潰,在臉書貼抱怨文。我才突然發現,原來一般人分手是可以這樣的,可以光明正大地攤開討論,甚至哭著打電話回家。
上大學後,看見一些公開出櫃的同志,不一定認識,我遠遠看著那個誰跟誰,尋找一點尾隨的方式。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我在PTT找到Lesbian版,甚至不敢加進「我的最愛」選單,每次都重新從最外圍的選項繞路而進,怕被誰發現,還有已經倒站的壞女兒跟KKCITY的5466站台。虛擬的世界成為妳真實世界的支架。精挑細選某個下午,假裝只是經過,深呼吸,推門走進女書店或是晶晶書店。《童女之舞》《鱷魚手記》《愛的自由式》構築出一道階梯,飄動的彩虹旗是地下王國的召喚,妳在那裡找到一點近似於認同感之物。
我練習在日常生活循序漸進地出櫃,像是在岸邊做一場漫長的暖身運動,接著慢慢踏進淺水池,試圖跟親近的朋友談論,動作必須很小,很怕濺起水花。
初始經驗有好有壞。當我正襟危坐,跟朋友說,我想告訴妳一件事的時候,她就立刻知道了,她覺得很好笑,引用原文就是:「很明顯好嗎?」另一個朋友則石化了,她有點著急地結束對話,在幾天之後打電話來,哭著說,她沒辦法接受這種事,希望我能趕快恢復正常。我跟後者在一個共同的交友圈,我以為她可以接住我的困頓,但我判斷錯誤,剛好我也忙著打工跟家教,忙碌是很好的掩護,我選擇從那個群體撤退。回想起來覺得懷念,那是一個還很在意面對面、或是直接通話的年代。
進一步,退兩步,再進兩步,雖然磕磕碰碰,但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發現出櫃其實沒那麼可怕。
跟不太相熟的學姊修了同一堂課,她自然地跟我聊起前女友,不用多說,她辨認出我們是同類,類似這樣的事帶來一點安全感。也有過意外的插曲,系上辦三天兩夜的營隊,營區在山上,很冷,工作人員睡大通舖,睡前還要對隔天流程,開會到一半,某個學姊突然指著我,說「蕾絲邊」。我無法招架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並且覺得這說法古典卻新奇,我無言以對。學姊不放棄,繼續伸手指向我,重述「蕾絲邊」,見我全身僵硬無法回應,她把手伸得更長,將我領口露出的保暖衛生衣的蕾絲滾邊推回去。
再後來我跟媽媽之間也有類似的攻防,很多次我話說到一半,她的眼神或是反應,仍舊會把我推回去。我也顧慮到如果真正說出口,她就不能在眾人面前繼續假裝她不知道,她也會進入自己的櫃子,我家又不是開家具行的,話到嘴邊總是放棄。我是單親家庭獨生女,性向是我們這個小家庭裡的大象,已經漸漸擠壓到母女的談話跟空間,但我們選擇視若無睹。
大學畢業後我進廣告公司工作,工時極長,想要通勤時間短些,也想爭取自己的空間,我出外租屋。剛離家的時候媽媽天天打電話來,問工作狀況,問午餐內容,問一日行程,什麼都問,就是不問我的感情狀況。偶爾媽媽還是會開玩笑般地問有沒有男朋友,當然秒回沒有。這樣的往復更像是複診,一次次確認某種疾患的存在,日子久了,我開始覺得厭煩,長期的不問不說,近乎冷暴力。
工作幾年後,如此的問句又出現,這次不一樣,我終於有力氣回答:「我喜歡女生」。
那個下午很熱,我站在窗邊講電話,陽光普照,但我的聲音絕對在發抖。電話彼端出現很長、很長的沉默,然後媽媽說:「妳這樣不正常。」我回問她:「什麼是正常?」已經忘記這場對話怎麼結束的,最後我一邊哭一邊按掉了電話。
接下來我們經歷了關係惡劣的幾年,迸發出巨量的荒謬對話,例如她會突然說可以接受我不結婚,男生跟女生都不要交往,單身就好。再糟糕一點的狀況,我們會突然針鋒相對。我已經不是那個在母親面前失語的青少年,長出認同的同時,我也長出舌頭,學會反擊,學會辯論。不知道從哪一天起,立場竟然轉換,她漸漸說不過我,成為失語的那方。儘管如此,「同性戀」或是「同志」仍舊是不被使用的詞彙。我們因為各種雞毛蒜皮小事爭吵,只因為我們不討論最應該討論的事, 我們爭論,卻無法說出核心,我們動不動就吵架,聯絡的頻率拉得很長,見面的時間變得很短。
艱難的冷戰持續數年,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孤兒,龐大的孤獨感讓我喘不過氣。
三十歲左右,我差不多建立好自己的支持系統,擁有如同家人般——不,可能比有血緣的家人還親密的——朋友們。再後來媽媽見過我的許多朋友,也知道許多女生也都是交女朋友的,比例之高,想必對她來說是不小的衝擊。我們漸漸能夠開啟對話,她不會再提「正常」這類的字眼,偶爾她還會跟我提起朋友的小孩,說對方看起來就是。接著她幾乎就長出雷達了,我發現她會偷看路上的踢。
從我十八歲的那個「嗯」算起,大抵經過十年,中間有各種大大小小無聲有聲的戰爭,我終於不用再跟媽媽出櫃了。去年公投前,媽媽特地手寫兩好三壞的小抄,進場前還想跟我對答案。至今她還是沒辦法很自然地說「同性戀」或是「同志」這些詞彙,但也沒那麼禁忌。
每個同志、每個非異性戀者,當他們發現自己跟世界的預設值不相同時,都勢必會走上一段追尋的路,每個人的旅程不同,或長或短,或輕鬆或困頓,有的一路獨行,有的順利跟了團。如同這段認同的路途,家人朋友也會有他們的路途,出櫃不是看一場電影,無法在兩小時內就得到完美的結局,出櫃更像是一千集的鄉土劇,必須吃過很多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無奇的日子,才會有一點點情節推進。每個家庭的狀態都不同,如果不幸地降生在過難的級別,也請不要硬碰硬,就低頭趕快走過這一段,選擇遠一點的大學,經濟獨立,過自己的生活。要好好長大,會有人愛你。
後來我終於理解了媽媽口中的「正常」是什麼,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
+
全文收錄於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