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讀起來更好讀。齋主我向來看到消費史的書籍就愛不釋手,因為沒有甚麼比人類的消費行為,更能深刻理解社會的樣貌。此次閱讀《品味奢華》著實收穫良多,因其內容豐富,齋主僅能從其中擷取片段內容撰寫本文。實在也沒想到這篇文章,被我列入有品有閒系列文續寫的一篇。若你對本文有興趣,歡迎你也閱讀該系列文,若你對本書有興趣,也請你千萬買一本來支持。
#齋主談文化
=====================
巫仁恕《品味奢華》一書,透過具體紀載,探討晚明社會的消費文化。作者指出晚明社會已經形成「消費社會」,並且以士大夫的消費文化變動,對比社會各階層關係之轉變,重新建構社會活靈活現的樣貌。本書以多項消費行為為例,如乘轎、服裝、家具、旅遊及飲食等,帶領讀者思考為什麼禮制法律的約束,遠遠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
明代早期因為多年不安定,包含改朝換代、政變加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政局相對不穩定,在這樣的態勢下,經濟自然無法穩定成長,所以禮法制度得以維持。在中葉後,由於政局穩定、人民富庶,加上資訊傳播迅速,社會自然形成各類奢侈品消費或炫耀性消費,特別是江南蘇杭一帶。
「炫耀性消費」的概念,過去齋主《有品有閒》系列文中,有過詳盡的討論。這概念是由經濟學家范伯倫於19世紀末之《有閒階級論》中提出。意指消費者之所以購買該商品,並不單單因為其「實用性」或「使用價值」而選擇購買,更多購買的緣由是「想要區分與大眾的不同」,或者說是某種階級優越性。因此商品價格越高,未必會因此乏人問津,有些人反而會購買原因,恰恰是因其高昂到其他人負擔不起的售價。購買這類商品,被視作《有閒》。而後20世紀中葉,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更延伸這類概念,將資本分作經濟、文化、社會及象徵四種形式,換句話說有人是為了彰顯文化而購買,有人是為了人際關係而購買,更有人只是為了必須身分而不得不買。對此觀念有興趣者,歡迎延伸閱讀齋主過去的文章,在此不贅述。
明朝初期,不管是太祖朱元璋或成祖朱棣,都制定了許多禮法制度,其目的除了要重新樹立朝廷權威之外,也為了重新建立社會的倫理秩序。光是服飾一項,太祖便訂立了許多規範,從帝后將相到販夫走卒,都制定了相關規範,從圖樣、顏色、布料甚至是袖子長短都有相關規定。在這樣的規定下,自然社會上看起來井然有序,社會上各種職業和階級都一目暸然。
在乘轎文化上更是如此。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大明會典》明定無論官轎與民轎都不得雕飾龍鳳紋。職官一品至三品許用間金妝飾銀螭繡帶青幔,四品、五品素獅頭繡帶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青 幔。轎子比同車製,庶民車用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 子比同車製,並不許用雲頭。而後洪武六年又列。令凡舟車坐轎、除紅漆外。許雜色漆飾。五品以上、車用青幔。餘並不許。其坐轎止許婦人、及官民老疾者乘之。轎子不但針對社會的階級差異訂立詳細規範,甚至對於民間用轎也早有相關規定。
乘轎與服飾文化,是本書著墨最深之篇章。確實明初朝廷對於各類事務的規範都十分詳盡,也或許符合當時社會民情和消費水準,但社會政局穩定發展,帶動的勢必是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在生活越趨富裕的情況下,過去依據當時民情所訂立的相關規範,自是跟不上經濟發展。因此明中葉之後,富裕所帶來的奢侈消費習慣席捲民間,許多過去所訂立的階級規範,也在一次次的衝擊下逐漸破裂。
因為經濟能力的提升,服飾已不再只是彰顯經濟能力,更多的是為了顯現消費者的社會地位。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必然產生許多資本主義下富賈商人。中國社會向來崇儒而貶商,這些經濟水平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自然無法接受社會地位連官職最低的芝麻官都不如,這怎麼可能為消費能力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所接受。易位思考就很好懂,過去經濟能力差,只購買得起朝廷所規定的衣物,現在富甲天下了,難道還要依照規定購買過去那些爛衣服嗎? 人性使然,自然不會如此,因而開始模仿士大夫的穿著規定,只要保留相當的灰色地帶得以規避法律即可。事實上類似的行為並不只是發生在新富階級上,廣大的庶民百姓也因為經濟發展而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進而開始模仿那些較有社會地位者的穿著,不管模仿對象為士大夫或為新富階級。
明代因為政局穩定加上經濟發展,有著大量階級流動的需求。事實上朝廷也確實開放了比過往朝代更多的官位,甚至土木堡之變後還開放了商人能合法買官,但終生沒官做的儒生仍如過江之鯽。即便順利考上科舉,也未必真就能悠哉一世。
下層士人的社會地位著實尷尬。論財力他們遠遠比不上那些新富階級,論權力當然更比不上中高級官員,而好不容易考上了官,有了社會地位之後,榮華富貴也沒跟著來,反而發現日常生活中穿得比自己好的人多得是,甚至多數商賈和富二代,根本沒正眼瞧過自己一眼。晚明時「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除了買官所得到的官位之外,也多有士大夫從商而後致富者,因此在法規上實在難有明確的劃分和定義。對於下層士人來說,要保有自己的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並不容易。
在大眾眼中,士大夫依然擁有社會階級和地位,因此士大夫更是成為大眾模仿的對象。因為經濟消費能力的提升,市井小民都在學習士大夫的穿著,儒服頭巾絲毫不足奇。即便嘉靖7年(1528)朝廷規定忠靖巾只能於某些士大夫所用,但到了萬曆年間(1563~1620)時,已為社會大眾用,甚至連衙門差役和算命師都在用。許多原本只有士大夫能用的服飾,平民百姓模仿也就罷了,在某些經濟發達的區域,許多被社會認定的底層職業,如奴僕、戲子、差役等都在仿傚。如此境況,可試想底層士人之社會處境。
士大夫雖然經濟能力不如人,權力也不如人,但在文化解釋權上還有一席之地。為了區別與其他仿效士大夫的平民百姓的差異,士大夫們開始利用在文化資本上的優勢創新服飾,進而維持其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如前文所述之忠靖巾(冠)原為官員專用,後來生員也跟著使用,連平民老百姓也都跟著僭用,儒生為了區分與大眾的不同,加以裝飾修改,更名「凌雲巾」,以區分地位差異。
政治經濟穩定的發展,打造富庶的晚明生活。富庶的平民生活,才有能力模仿上層階級穿著,這種模仿他人穿著的行為,直接創造了時尚流行服飾。正因為流行時時刻刻在改變,禮制階級也隨之變得模糊而不可分。如果人人都有能力專錦衣華服,那真正區分社會階級的,也只剩下成本更高的其他「炫耀性消費」了。
比起服裝打扮來說,乘轎文化更是變化許多。明代初期便對乘轎者的身分階級及樣式有嚴格的規定,但隨著經濟發展、資本集中、城市化等影響,許多農村的剩餘人力都到了都市發展,龐大的勞動力帶動了乘轎服務的興盛。明初期的士大夫原本都騎馬或騎驢,但飼養良馬成本太高,多人共飼一馬也時有所聞,隨著城市勞動力上升,乘轎服務的價格比馬匹來得便宜太多,而轎子也遠比騎馬來得舒服快意,並且來得更氣派。
明代之初,乘轎文化尚未如此興盛時,朱元璋便針對文武大臣有乘轎騎馬等相關規定。太祖認為建國不易,武官需維持強健體魄和武術修習的生活,因此規定武官只可騎馬不可乘轎,只有文官大臣得以乘轎。聽起來立意良善,但唯獨出了個問題,那就是小文官也是騎馬,這讓武官直接被文官大臣比了下去,便是官勳再大的將軍也不能乘轎。事後想來,這或許是明代初期君主刻意為之,讓文臣大於武官,避免再興戰事,穩定社會發展的手段之一。但隨著社會穩定發展,武官帶兵的需求漸少,加上這些大將軍也終究會老,總會有被皇帝破例賜轎的一天,到了嘉靖萬曆年間,越來越多的武勳大臣都被破例准轎,慢慢這件事情也不怎麼稀奇了。
明代初期,對於乘轎者的身分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三品官以上方可乘轎。但規定畢竟是老東西,隨著經濟水準的發展,乘得起轎子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規定也就隨之被打破了。前文提到明代「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許多富人讓孩子當官,許多當官的也變成了大商人,這些人的孩子也當然要循著相同的道路,若不是大商人就是考科舉。試想在如此優渥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接受百多年前不准乘轎的規定呢? 是以明朝後期,除了考上舉人的也在乘轎,甚至連單純的富二代考生也在乘轎。試想以這樣的社會風氣,不難想像中高階級以上者,大多都靠著轎子代步,乘轎文化早已見怪不怪。
乘轎成為了彰顯社會地位的「炫耀性消費」。前文所提到的流行服裝,因為產量上升而售價降低,進而導致社會上幾乎人人消費得起,無可再以服飾差異區分彼此階級上的不同,因此門檻較高的乘轎,成為士商階級證明自身優越的最佳方式。
本書除了服飾、乘轎之外,也討論了家具、旅遊和飲食等面向,但都脫不了因為消費能力增加而出現的僭越,或是既有身分地位的人為了保有優越性,選擇了排斥廣大平民百姓的新樣式或新方法並重新建構其社會地位等相關論述,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不過本書真正帶給我啟示的,卻反而是對當代民主制度的思考。
為什麼當代的民主制度主張人人平等,法律上不再有階級上的差異? 人人平等或許是個口號,也因為平等是寫在憲法中的前提,導致我們鮮少思考這類問題。我們都知道民主制度建立在人權自由上,這種基礎個體的自由,建構了自由經濟市場。就如同晚明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雖然不是民主政體,但市場消費卻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資訊流通得太快,產品發展得太快,消費者的心也改變得太快,這類自由市場無法靠著過往禮法制度硬性規定。這種硬性規定,反而成為人民刻意打破並效仿的法則,加上國家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行政資源,成天針對這些不遵循禮法來逐一取締或執法?
或許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相同的消費革命或僭越並沒有發生在古代? 我們無可得知,只能給個粗糙的說法,可能是因為科技進步的速度太慢,交通技術的匱乏,甚至是經濟成長的幅度不夠,不足以在短短數十年間出現改變社會的大變化。反觀如今社會,短短數年間的變化,不管是產業轉型、供應鏈的改變、生產方式的革新等等,都不是16世紀的明朝人能想像的。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可能靠著硬性禮法制度來管理?
民主制度取消了貴族特權,卻也成就了所有人民成為貴族的機會。正因為人人眼中都是機會,所以才會出現諸多浮誇到無可理解的炫富行為。這些「炫耀性消費」對民主社會來說是良好的象徵,正因階級沒有固化,民眾有階級翻轉的機會,所以才有追求幸福或分享成功的舉動。
那些存於民主制度中的惡俗消費舉動,諸如嘻哈歌手在勞斯萊斯裏頭撒鈔票、建商各種封官晉爵的建案名稱、整形診所廣告上每個看起來都一樣的複製塑膠人、臉書直播中充斥的盜版名牌精品、商標比臉還大的POLO衫、開賓士C300但加油只能加300元、排氣聲又大又難聽的汽車、下雨天還要悉心保護的名牌包,以及電視機上各種談財務自由的發財節目的等惡俗行為,皆是平日裡看不慣的惡俗。這些行為看似與本書無關,但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某個市井小民在這自由社會中,表達幸福的一種方式。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人人都有自我的幸福得以追尋,民主制度才得以穩定成長。若人人都沒有表達幸福或成功的衝動,代表社會的階級固化已久,這股內心的抑鬱累積於內部過久,必定會導致一波巨大變動,例如戰爭或革命。
綜觀台灣十數年來,「炫耀性消費」是越來越多,不但許多年輕人每年都準備要出國遊玩,平時假日也不忘要去高級餐廳用餐,也追逐各類時尚或3C精品。這些需求也誕生了各類旅遊、美食和開箱部落客。雖然品質、品味和方式,不見得是社會上廣泛能接受的,甚至多數旅遊或美食內容也難入真正內行人的法眼,但這些資訊的出現和整理,代表整個社會是富裕且有能力追尋幸福的,更代表台灣政治和經濟是穩定成長的。這無疑是件好事。
我很推薦這本《品味奢華》給所有齋友。我沒有想過這本書的內容,帶給我許多啟發,甚至讓我重新反觀台灣社會的現貌,進而產生了更多的信心,和更樂觀的態度。
#齋主談文化
交通技術考科 在 BusyBees 瑞士小屋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提問箱】關於瑞士 – 喜歡與不喜歡
有些讀者問我們,居住在瑞士有什麼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嗎?透過台灣媒體的報導加上網路部落客的分享,一般來說瑞士給人的印象都是好的一面,但世界上真的沒有完美的國家,我們在瑞士生活久了,當然也會看到聽到或體驗到不好的一面囉!
先從喜歡的方面開始說好了:
#大自然的環繞
我們非常喜歡瑞士的大自然,這真是無可挑剔,他們有完善的交通系統,先進的纜車技術,以及非常有規劃的健行步道與路線,在這個以旅遊著名的國家,能夠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讓人類能夠方便並快速的接近大自然,是非常難得的!而儘管生活在都市,也是很容易踏入大大小小的森林區,對於生活和心靈上的各種調和,都是很加分的!
#治安佳
瑞士的治安不錯,國民素質也蠻高的,儘管晚上外出也是很安全。
#生活品質優
雖然大家都知道瑞士的物價出名的高,一根香腸要價台幣兩百以上,同時薪水當然也會高一些(稅也蠻合理的),不過在這邊的超市買東西,久而久之還真的會被寵壞,很多東西和鄰近國家的超市比起來品質都算很不錯(至少是高於平均水平),尤其是新鮮蔬果、牛奶、和優格等等。不過相較於食物類(尤其是肉特別貴),這邊的電器類商品跟台灣或是其他國家相比其實算是蠻划算的,所以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補償。
#教育系統
我們個人還蠻喜歡的,真的是秉持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精神,像大一剛進來的大學生 (無論是數學系、物理系、或是電子電機系),以必修物理課一班幾百個人來說,期末考其實就會當掉很多人,尤其是這邊的考試幾乎沒有在考考古題的,如果沒有融會貫通,要應付考試其實是非常困難。另外,如果在幾個學門裡的幾科加總沒過兩次 (各系應該有不同規定),就準備被退學了,並且不能再報考同一個系或是同一間學校,等於是逼學生去尋找真正適合他們專長和興趣的專業!就算學生進了技職體系,政府還是會保證出來就業後的薪水和待遇是跟一般大學畢業生一樣的,這在瑞士可以說是落實的不錯,不過要說這是個缺點也可以,如果在瑞士就讀技職體系,在瑞士生活謀生可能沒有問題,可是到其他國家(尤其看重學歷的英美或亞洲)或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有可能因為學歷的關係而找不到好工作,而亞洲現在也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才,相信未來工作發展也會是未來的趨勢之一。
而這邊的碩士班學生,一定有機會到企業實習和學習,不但可建立人脈,培養新的技能,還可以幫助學生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是該繼續往業界發展或是繼續升學,這對未來人生算是非常重要的吧!
而博士班就拿資格考為例,被選定的考科是針對學生不足的部分做補強,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另外,我個人很喜歡這邊的口試制度,研究所課程期末考為口試加筆試,有的科目當然只有筆試或只有口試。而口試雖是很主觀的方式,但是請學生講出來,真的是可以確定學生是真的搞懂還是只是背東西應付考試而已,口試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助教在場做witness和作筆記,為了避免不公平的狀況發生。為了學生好,希望有朝一日台灣的碩士班或博士班課程也能加考口試。
至於我們不喜歡瑞士的部分:
#菸菸菸到處是菸味
瑞士抽菸的人真的很多,無論到車站或是走在街上,都很多人在抽菸,連醫院外也是一堆醫生和護理人員在抽菸,似乎沒有二手或三手菸的概念。最令我們匪夷所思的是照顧小孩托嬰中心裡的老師,幾乎每個人都會抽菸,常常中午休息或是老師自己的休息時間,就會到小朋友看不到的戶外抽菸聊天,相信這如果在台灣應該會被不少家長抗議死吧! 瑞士的抽菸比例是接近30%,跟許多國家比起來這是非常可怕的數據,從去年開始,在某些車站才逐漸開始實施禁菸的規定,對沒有抽菸又有小孩的我們來說,當然非常樂見囉!
#食物沙漠
雖然在瑞士買得到新鮮蔬果,但就食材來說,深綠蔬菜真是少得可憐,大概只有波菜、花椰菜和青江菜吧!海鮮在沒有靠海的瑞士更是不用提了!加上在台灣真是各國美食都有,想吃什麼也隨時都買的到,可是在瑞士要吃個日本料理或韓式料理,能符合台灣人的胃的幾乎沒有,至於港式飲茶餐廳,我們還在尋找中⋯每次嘴饞,最近的地點只能是殺去英國來滿足口慾了!
#保守的產假福利和婦女工作文化
瑞士的法律對有工作或想工作的婦女非常沒有保障,這邊的法定產假是14週 (男生的陪產假是1天以上,根本是個笑話),法律只保障在這14週內公司不能開除員工,但14週過後公司仍有權力開除員工,我們已經聽過一些產假後回去上班的女生被開除的例子。
小屋爸爸同事的親戚已經是某公司的經理,管理一個十幾個人的組,在產假後跟公司要求說想調降為工作60%,結果公司的答覆是「如果你願意被降職為助理,那我就同意你調整工作量」!而這對民風保守的瑞士似乎是很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瑞士曾經有公投要提高男生陪產假的天數,結果被否決了!只能說瑞士的法律非常的保護企業,但保護員工的工會組織方面卻沒有很強大。甚至還有德國朋友開玩笑的說瑞士的婦女就業思想像是古早時代一般的傳統,而不少人還是有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融入問題
瑞士人某程度算是不太容易融入的民族,雖然平時接觸起來都很客氣,也蠻好相處的,但是要真正打入瑞士圈卻也不是這麼容易。另外,瑞士人不太喜歡正面衝突,算是很不直接的民族,所以還曾聽過有些人因為(不熟識的)鄰居的車擋住了某些通道,有些人甚至想避免直接糾正鄰居,不直接請鄰居移車,反而直接聯絡警察處理,但這當然也可能是特殊的個案而已啦!
#非歐盟國民取得工作機會的可能性低
其實,不知道這該不該歸類為不喜歡的部分。我們覺得瑞士和台灣某程度有點像,因為是小國,所以會害怕其他國家來搶了自己國家的工作機會,所以以被歸類為第三國家(非歐盟)的外國人來說,在申請工作簽上通常稍嫌困難和麻煩。當然如果由大公司申請通常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小公司沒有太多申請工作簽的經驗,通常也會偏向錄用當地人或是歐盟國家的人囉!
交通技術考科 在 奶爸律師 陳又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Bac)於昨天開始,約75萬人應考;台灣近年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注意到這個考試,關注的重點就在這個考試的第一個考科「哲學」。
快一起來看看這些法國高中畢業時該回答的「哲學考題」吧!
#我承認很多題連題目都不懂
【文組】
1.文化是否能使我們更加人性化?
2.我們是否能拋棄真理?
3.請解釋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選粹。
【理組】
1.慾望是我們不完美的標誌嗎?
2.為了知道何謂正義,是否必須經歷不義?
3.請解釋約翰彌爾《邏輯系統》選粹。
【經濟社會組】
1.所有的真理是否都千真萬確?
2.我們是否會對藝術無感?
3.請解釋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選粹。
【科技組】
1.經驗是否會欺人?
2.我們是否能掌控技術發展?
3.請解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選粹。
【旅館餐飲組】
1.什麼會阻礙我的幸福?
2.追求真理我們需要什麼?
3.請解釋阿蘭《論權力》選粹。
#市議員參選人 #陳又新
#BAC #哲學
#社會民主黨
#內湖 #南港 #港湖日新又新
🗺️交通‧幼托完整政見及內湖南港服務地圖
https://ppt.cc/fNfFnx
🔷線上捐款平台🔷
https://donate.spgateway.com/Renew/1124
(信用卡/ ATM轉帳/ 超商繳費)
🔶陳又新政治獻金專戶🔶
銀行:合作金庫 民生分行
戶名:107年臺北市議員擬參選人陳又新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0936-717-176-176
交通技術考科 在 【交通技術考試心得】從交通行政轉考高考交通技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江同學歷經幾年都與高考交通行政差肩而過,今年下定決心改考 交通技術 ,在統計學1分的狀況下,依然順利上榜!所以考試當下,一定要堅持不放棄~學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