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美食~東池袋「大勝軒」沾麵
這段疫情嚴峻的期間,大家都只能透過照片回憶過去旅遊的回憶,看到同樣是分享日本旅遊的友社,分享了京都拉麵小路的「大勝軒」沾麵,這家店是「大勝軒」直營店,雖然我沒在京都品嚐過,但東池袋「大勝軒」本店我卻是多次造訪,每每想起,都會有無限的懷念~~
到日本自助旅行總是會想要品嚐道地的日式料理,尤其是拉麵,幾乎是大家不會錯過的餐點,在拉麵店家的餐點中,其中也有些店家會提供沾麵,相傳沾麵創始發源地就在「東池袋」,是由被稱譽為「拉麵的神中之神」大勝軒的老闆「山岸一雄」所研發出來的!
「大勝軒」和一般日本餐飲店家一樣,也是在門外售票機買食券的,主要有三種麵,沾麵有兩種組合~一種是「あつもり」(麵條跟沾醬都是熱的),另一種是「もりそば」(麵條是冷的,沾醬是熱的),喜歡吃比較有嚼勁的麵條,建議選用「もりそば」。除了上述兩種之外,還有「中華そば」,也就是一般的「拉麵」。「大勝軒」以沾麵聞名,它的湯頭是用豚骨、雞骨、豬腳、小魚乾和青花魚乾去熬煮的,在沾麵的部份還加上了少許糖與醋,這種帶有一點酸甜味的湯頭,和其他家的沾麵味道不太相同。
三種麵都可以選擇不同配料,包括蛋、叉燒、筍、野菜、雲吞~~等等,看個人的喜好去點選餐點,此外也可以選「並盛」和「大盛」(不過建議大家還是點選「並盛」即可,因為份量真的非常多)。
店家附有中文菜單,菜單最主要是給排隊等待的人先看過,最後還是要用自動販賣機買食券,順序和中文菜單上一模一樣,不懂日文的人也可以照著菜單上的位子點選,相當貼心、用心的店家。
全日本的「大勝軒」分店非常多,都是「山岸一雄」的徒弟用他的「店名」開店。一般職人成功做出獨特的料理後,總是會保護「秘方」,或是開放加盟。「山岸一雄」卻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他將所有料理的細節全部公開,收徒弟也不收一毛錢,甚至也不留一手。在我投宿大塚民宿的「大塚」車站北口也有一家「大塚 大勝軒」,兩年前我們全家陪女兒和他同學到東京畢業旅行的第一餐就是它,兒子愛上了沾麵,那一趟旅程中他遍嚐各家的沾麵。(老爸的旅遊魂傳給他了嗎?哈哈~~)
「山岸一雄」17歲進入拉麵店做學徒,十年後,1961年6月6日,在池袋開了「大勝軒」。麵條自己做,高湯精心熬,他怕客人吃不飽,所以給的麵超大碗。實實在在的美味,吃過一次後就成為忠實的顧客。2007年3月20日,「大勝軒」因為都市更新的原因最後一天營業,從日本各地趕來的拉麵迷,排成沒有盡頭的長龍,排上九個小時,才吃到最後一碗拉麵也不喊苦。
就在結束營業後半年,「山岸一雄」因為腦溢血而住院,但為了夢想中的新店,他快速復原再投入工作。新本店於2008年1月5日重新開幕,開幕當天一大清早數百人就在店外排隊等候,準備好的400碗麵一下子全部賣清。現在的東池袋本店由他的得意弟子「飯野敏彥」擔任二代店長經營,店內還放著老店的門牌以及一幅描寫老店排隊盛況的畫作。
一個男人執著、認真研發出沾麵,其背後流傳的故事,後來也拍成了一部90分鐘的紀錄片「比拉麵更重要的東西~東池袋大勝軒50年的秘密~」,片中描述著「山岸一雄」的一生,從他的故鄉長野縣的美景以及他對他太太的懷念....,「大勝軒」開店至今一甲子了,誠摯推薦大家別錯過了品嚐「大勝軒」的沾麵喔!
地址:豊島区 南池袋 2-42-8
營業時間:11:00~22:00
公休日:星期三
#METRO有樂町線
#東池袋站
#都電荒川線
#東池袋四丁目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
京都 都市更新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焦點!澀谷 MIYASHITA PARK 宮下公園
#新集數上線 #張維中 #東京模樣Podcast EP36【東京直送】新焦點!澀谷宮下公園 MIYASHITA PARK
帶大家去逛逛,東京都更成功典範的最新案例——結合公園、購物商場、旅館三合一的東京新地標「MIYASHITA PARK」。這裡原本是原宿明治通前往澀谷鬧區的一個「過渡地帶」,幾十年來沒什麼人會注意和駐足,可說是一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區域。僅闢出一塊空地提供給年輕人打籃球和玩滑板,但始終難以聚集人潮。經過都市更新規劃,宮下公園現在煥然一新,不僅保有原來戶外休憩公園的功能,更變出全長約330公尺的商業複合設施,有吃有買有得玩。狹長的街區型動線,有東京商場中少見的穿透感。「MIYASHITA PARK」的出現,將原宿貓街的人氣向下延續,正式跟澀谷連成一氣,全新共榮大商圈誕生。
——收聽請至Podcast平台搜尋【東京模樣】
●選擇數位平台 https://podlink.to/zwzpodcast
——張維中2020年全新作品
●東京直送 https://bit.ly/2SZudkZ
京都 都市更新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續奧運(下):東京的氣候野心與行動。(03/25/2020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
#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永續奧運 #綠色賽事
2020年因疫情持續延燒關係,原本在今夏登場的東京奧運也連帶受影響,不過2020+1延期的消息確定了!提到奧運,依照舉辦經驗在賽事期間,會造成大量污染排放、垃圾及食物浪費等問題,基此在興辦大型國際賽事上要能兼顧永續綠色環保、環境友善成為新的思考.....
作者:陳喬琪
昨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正式宣布,今年東京奧運因全球疫情影響,需推遲一年舉行,長達數個月的「奧運延期」之爭總算落幕。
但此消息一出,確實讓人多少感到惋惜,因為日本為了讓今年奧運更永續,可說是砸下重金在各種設計上,甚至宣稱要以100%再生能源供應所有賽事運作,筆者這就來帶大家看看東奧還有哪些友善環境的作為。
以運動打造更好的世界 東奧的永續方針
這幾年,氣候變遷讓極端氣候事件發生得越來越頻繁,全球氣候調適中心(Global Center on Adaptation)就指出,相對而來的高溫、野火衍生的空污、強降雨等,都會讓運動選手和觀賽者更加難熬,導致舉辦戶外賽事的難度增加。
為此,東奧委員會在一開始就期望可以透過本次賽事為氣候變遷做出貢獻,因而產出一份永續進度報告(Sustainability Progress Report),籌備方針大多環繞在資源循環利用、生物多樣性、社會平等及參與等項目,與國際上幾個重要的永續發展議程,包含巴黎協定、17項永續發展指標、ISO 26000社會責任標準、G7富山物質循環框架、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等相呼應。
不僅如此,本次東京還訂下「零排放」氣候目標,針對新設及既有設施祭出不同各種碳排管理招數,或盡可能迴避碳排放。舉例來說,這次東奧就使用了既有建物做為會場,並且導入節能和再生能源設施,另外搭配乘坐大眾運輸工具的優惠方案,以此降低碳排。而針對最後無法避免的排放量,政府則是透過碳交易制度來相抵,很明顯相較於過去的奧運,日本在氣候減緩的籌備上,積極度相當高。
去碳要徹底 東奧的100%再生能源野心
深入來瞧瞧再生能源這一塊,可謂東奧的一大亮點。會場外,主辦方配合「東京都去碳戰略」,十分積極發展氫能交通車;會場內,所有電力使用分別具有日本綠電證書、再生能源電力來源J-credit,以及非化石燃料證書等。此外,7個會場也預計新設大量的再生能源發電裝置,除了在賽期供應用電外,賽後也可持續被使用,成為東京都其中一項綠電來源。
另一方面,具有奧運傳承意義的聖火,這次也以氫能火把的方式對外露面,選手村的整體電力來源甚至更將大量使用福島氫能研究中心(NEDO福島水素エネルギー研究フィールド)製成的再生能源。而其他如東京都及琦玉縣的碳交易制度、節能設備的導入,也被視為這次奧運的低碳管理工具。在軟體及政策面,東京都更持續強化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循環經濟資源管理。
東京的下一步 奧運遺產或奧運衝擊?
雖然東奧的氣候目標相當有野望,從整個籌備期來看,仍面臨一些挑戰。像是東京都本身就已經是個飽和開發的城市,這次為了奧運也積極進行都市更新,重整市容。而就在這都市升級的同時,卻產生了拆遷舊社區、土地徵收爭議,以及後續安置民眾、流浪漢迫遷等問題。
在環境爭議上,因選手村與東京市中心距離較遠,雖有完整的再生能源使用,但地區與市中心未來的互動、交通運輸容受力及使用規劃皆還有待觀察。再者,新設會場的木材是否使用來自熱帶雨林的不當木材,至今仍因來源不透明而受到NGO抨擊。除此之外,東奧最主要的贊助商: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及東京海上日動等,仍持續投資化石燃料及海內外燃煤火力發電廠,有可能為東京宣稱的永續奧運抹上一道黑。
總結來說,最後東奧帶給日本的,到底是一屁股債,或是迎向更美好的社會?明年就能揭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019
♡
京都 都市更新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