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支持蔡英文連任:她學位造假,沒台獨信仰,打壓台派,人品惡劣
【參選總統及當總統不需要博士學位,但是我們不支持一個蓄意隱瞞、假造和欺騙人民的假博士蔡英文。在此,我們進一步從多年來對她的政治經濟理念,管理政事風格及政治誠信問題等項目的觀察,做以下的綜合討論。】
正文:
【專欄】寧為良知公平正義和真理 我們不支持蔡英文連任(上)
——政經觀點爭議
2019-12-23 《 民報》
作者:李丁園
【著有中文長篇小說﹕《優美的南台灣》,曾任中學,大學和研究所教職多年。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博士, 30餘年能源問題研究發明經驗, 特別是替代能源方面。擁有美國、日本、臺灣、英國、中國、德國等國30餘項專利。】
我們最近在民報討論有關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爭議(註1),認爲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沒有畢業,所以沒有博士學位。參選總統及當總統不需要博士學位,但是我們不支持一個蓄意隱瞞、假造和欺騙人民的假博士蔡英文。在此,我們進一步從多年來對她的政治經濟理念,管理政事風格及政治誠信問題等項目的觀察,做以下的綜合討論。
第1、蔡英文基本上俱有中國人的思想
蔡英文出生及成長皆在濃厚的中國黨國體系的家庭中,耳染目儒及強力的黨國教育下,她培育了濃厚的中國人思想,自認是中國人。正是如此,她從倫敦回台,沒有博士學位也能在其父親蔡潔生的黨國體系下,一直運作自如。一直以中國人的觀點參與中國黨國政權下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舉下數例証明之。
(a) 2016她當ROC中華台北總統,任用老藍男林全當行政院長,李大維、馮啟寬等任外交國防及國安要職,任用非民進黨的長期她的好友葉俊榮、邱太三等任內政部和法務部長為她圍事喬事情,放她的乾媽、婦聯會的辜嚴倬雲一馬、禮遇馬英九。
(b) 她說「在威權體制下選擇服從」服從中國人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及其中國黨獨裁政權。
(c) 她進一步說:「人民不必為過去的認同道歉」。意思就是在台灣吃台灣米,不必認同台灣,鼓勵在台灣的民眾繼續向中國認同「中國人」。
(d) 在2003阿扁執政下,她任陸委會主委時,在不同的場合一再說出她是中國人,開口閉口把中國那個地方使用「大陸和中國大陸」的字詞,受到質問,仍嚴詞拒絕改成「中國」。
(e) 蔡英文製作春聯,台灣人喜歡的用語有很多可供選擇使用。然而,她喜歡選擇中國古語。在2012年競選總統時,選用中國古代孔子的語錄「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第13);2013蔡英文已經卸任主席職務,春聯印製比較快,春聯提字「鼎革咸亨」,這四個字可說是鮮少人知道其意義。2015年她用「厚德載物」,「厚德載物」的厚字上面多了一個點,蔡英文的手下解釋,這是她故意寫成中國古字,這進一步顯示蔡英文的深厚中國人思維。
這句古語「厚德載物」早在2014年3月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訪問北京的時候,中國習近平的太太彭麗媛,就當場手書這4個字送給了歐巴馬夫人,是中國的宣傳品,用以歌頌中國,展示中國的所謂歷史和偉大。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跟中國的第一夫人不謀而合,同樣喜歡這個歌頌中國的古語,還把它印製了30萬份免費送給民眾。
她是台灣的民進黨主席中唯一熱衷中國文化、中國古典、用中國古代文獻之語寫「春聯」,還要分發給30萬台灣鄉親,繼續幫助馬英九們推行中國化。
(f) 她從來不説她不是中國人, 為了爭取本土派民眾的信任,黨主席剛上任後在台北扶輪社口是心非說一次「中華民國」只是個流亡政府之後,就不敢再說。後來,她不但否定她所說「中華民國」只是個流亡政府的話,而且相反的緊緊擁抱「中華民國」這個神主牌。
因為蔡英文的一再鼓吹「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的認同,民眾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度也提升了。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遠見調查顯示,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度高達84.7%,僅11.4%不認同。這種社會氛圍再次應證在今年的調查結果上,有87.3%民眾認同「中華民國」是國家的稱呼,比去年增加2.6個百分點,僅7.2%不認同。
這些不但反映出她人生歷程的中國人思維,也反映出她的服從陳腐獨栽的心態,進而成為她今天走向獨裁的作為。
第2、她台灣沒有本土觀、沒有台獨信仰
2009年3月22日,蔡英文在中國黨媒體中國時報發表「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的所謂新本土觀。她自己窄化和曲解民進黨的「本土觀」(註2)。她說「本土」過去是排他性的。她向「高等的外省人」的中國人交心。
2004年時民進黨發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黨綱,很清楚地說:「……台灣主體意識不是排他的……台灣文化主體性,既非『狹隘的地方主義』,更不是『偏激的排外主張』」。台灣這塊土地上,台灣本土已讓那些不認同台灣的「范蘭欽高等外省人」住了一生和欺辱台灣人,身為黨主席的蔡英文作為黨主席不挺身辯護也罷,還去附合中國黨的說法,說是一「排他性」。
10年前,我們已經發現蔡英文的「新本土論述」增添了「統」的選項。她說:「要統要獨,必須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重點不在選什麼,重點在,選擇權是我們自己的。」明言之,她要民進黨摒去「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理想,改為「台灣與中國,統一也可以」的新本土觀。她台灣沒有本土觀,所以,2016她上台到今天,她大力高喊台灣中華民國是不意外的。
蔡英文沒有台獨信仰,她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民進黨主席指令她的文宣代言人姚人多公開宣稱「台獨沒有市場」,企圖摧毀台獨運動的罪魁禍首。自2008年她當黨主席迄今,11年來,許多「真台獨」被摸頭,逐漸同流合污跟進的。整個台獨風,就被蔡英文吹散了,這些台獨們幫她擦脂抹粉,也為他們自己變節解脫,稱蔡英文華獨是台獨的灘頭堡。這些台獨們給蔡英文這種的封號也加註證明蔡英文沒有台獨信仰。
陸委會主委任內,她說:「一中是必走的路」,又說:「我是台灣人,但我受中國教育,我讀中國書,我當然是中國人」。 中國意識充滿她腦袋內,印在她心板上,蔡英文根本沒有台灣意識,更沒有台獨信仰。
全面執政下,她從未做過任何一項有關台灣正名的工作,國營企業沒有一個掛中華、中國諸類名稱者被正名為台灣。相反地,她公開全力阻擋喜樂島聯盟的台灣正名運動。有台獨信仰的領導人不會如此做,即使因為美國因素,頂多是在公開場合不說任何話,而私底下會樂觀其成。顕然,她是沒有一點台灣獨立建國信仰。
在民進黨初選砍掉賴清德後,透過各種社群媒體網路向本土民眾放言說:你們不選我,那你們就要中國黨韓國瑜當選,讓中國黨復辟!她沒有台獨信仰,還擺出一副綁架本土台獨民眾的嘴臉!
第3,言行不一,欺騙如一
蔡英文言行不一的事實很多,舉數個重要例子如下:
(a) 在2011/11/22她出席美國商會2011年度會員大會並發表演說,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到對於馬英九以他個人身份對民進黨提告,蔡英文回答說:
「……我覺得提告這件事情,我覺得選舉的味道太重了……做一個總統如果他覺得有些事情他要講清楚……他不需要說要以一個訴訟來證明什麼事情。做一個總統最重要的就是說,當人民對他所做的事情有質疑的時候,他必須要負責任的把它講清楚。而不是用訴訟的行動來作為說明的一種方法。」
她批評馬桶提告的不是,如今,面對人民質疑她假論文假博士學位時,她不但不拿出她的原始論文和博士畢業證書來証明,反而學習馬桶告賀德芬、林環牆和彭文正三位學者。
(b) 在阿扁被馬桶打入黑牢時,做為民進黨主席的她急急切割阿扁,在一次反馬桶的大示威中,受到大批挺扁民眾的指責,不肯散場罷休的僵持下,她上台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說,她會保護阿扁的司法人權。此話也在要選票時一再的重複。可是即使阿扁在黑牢沒有人權,受虐待重病,到保外就醫,2016年拿到政權,她仍然冷血不理。
(c) 蔡英文經常邀請台灣及海外本土社團精英到府坐談,一方面摸頭,一方面安撫。一次對外宣稱是全美同鄉會會長及代表到府,她説,有很多事例如台灣正名制憲的事,我蔡英文不方便去公開做,但你們民間及團體去做我不反對,也鼓勵去做。結果呢?喜樂島聯盟的正名制憲,正名入聯活動和2020東奧正名公投卻被蔡英文公開阻止,和技術上禁止。説一套做一套完全相反,欺騙在前,惡搞在後。
(d) 蔡英文的「論文門」集她欺騙撒謊之大成,我們在前一文章已經詳細說明,在此僅提3例。
(i) 她沒有博士學位,硬騙她在1984年3月拿到博士證書。更醜的是,於1983年6月和12月,她在政大法學期刊發表2篇論文時,白紙黑字她就公然騙説,她是倫敦政經學院國貿法學博士!
(ii) 2019年9月23日總統府記者會出示蔡英文1頁1頁的「博士論文」原稿。蔡隔天被記者問,蔡英文硬拗:「這個沒有什麼1頁1頁的問題,都是1整本1整本的啦。」
(iii) 她説她的博士論文很棒優秀,口試委員要給1.5個博士學位。她家裡有錢,當年父母親怎沒有去參加她的畢業典禮,照個相裱起來掛在牆壁上?怎不印他個幾百本(而且硬殼精裝)博士論文,隨時準備分送給他父親交往的黨國權貴和機構,以讓人知道她有多厲害(別人4至10年,她2年),總統府怎麼會連1本都拿不出來,卻拿些一頁頁雜七雜八變黃的紙張?
(e) 馬桶時期,民進黨曾大力廢止集遊法,然而,蔡英文民進黨完全執政,立法院佔多數,卻牢牢抱住集遊法,為什麼不廢止集遊法?不把這個條文廢了,至少也應該落實報備制!
(f) 她曾說「勞工永遠是民進黨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這打動多少勞工的心,但在跟資方座談,談到勞工工時問題,她馬上改口「台灣的假真的休太多了」!
(g) 她在今年9月20日社群之夜向年輕人演講說:「10年來(康乃爾大學)第1個台灣的學生」,據查至少張善政當時比她早到康乃爾,1981年得到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同一演講,康乃爾大學1位還好端端的活著的著名國際法學教授Prof. John Barceló,被他的這位學生蔡英文無預警地宣佈「死亡」了。
她習慣說謊,言行不一,也正是如此,她養成了欺騙如一的一生。
第4、沒有「主權在民」的民主素養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人民除了用選票選出行政首長及監督行政官員的民意代表外,更握有最後的決定權,即國家定位、制憲,改名、改國旗等任何公投權。蔡英文經過民選執政後完全把民主丟在一邊,沒有民主素養,茲舉下列8例:
(a) 她沒收了台灣人民的公投。
中國黨以前是獨裁專制,然而阿扁在少數國會下執政時,他們即使以高門檻方式修改阿扁提出的公投法,但仍然通過産生鳥籠公投法,仍然給台灣人民公投的基本應有的權力。這個鳥籠公投法,在馬桶中國黨全面執政時,門檻雖然高,仍然沒有禁止人民制憲、正名、變更領土、國旗、國歌等改變體制的公投權力。但是蔡英文全面執政下,公投修正了,公投提案和通過的門檻雖然降低,但是卻沒收人民決定國家未來的基本權利,把馬桶政權不敢做的上述反民主條款列入,成為鐵籠公投法。更可惡的是,2018中期選舉慘敗後,蔡英文所控制下的立委竟然禁止公投綁大選,更進一步限制公投通過的機會。
(b) 民進黨的重要權力機構中執會和中常委會選舉一向競爭激烈。然而,2018這1屆的選舉竟然被蔡英文喬到同額競選,聼她話的人人當選!
(c) 民進黨初選,她以為該黨黨內只有她1人能選。所以當賴清德宣佈登記加入初選時,就以各種方式,不但抹黑他,更企圖沒收初選,不按照原來民進黨已經定的初選規則進行初選。首先暗中命令她控制的中執會一再延後初選民調時程,其後修改民調方式加人手機民調,在在對她有利。她又發動網軍一方面抹黑賴清德,另一方面也發動挺中國黨者支持蔡英文,導致賴清德出來哀求、求饒蔡英文停止網軍霸凌。
(d) 去年民進黨黨員代表大會,有超過80%的黨員連署赦扁案。可是,在這全代會中,蔡英文卻不尊重民主,開會中即以尿遁,技術性的讓該提案因人數不足流會而不作處理。
(e) 她把政府變成英派取暖俱樂部。蔡英文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把落選的民進黨敗選人包括蘇貞昌,封為行政院長,陳其邁為行政院副院長,林佳龍為交通部長等,其他分到中選會,國營企業等。一副民意選票奈何不了她的樣子:你們新北市,高雄市及台中市等不要的人我蔡英文來收。今年,她作弊殺敗賴淸徳後,開始全台趴趴走,一次在台中公開演説,要台中市民向落選的林佳龍道歉!完全沒有民主觀念素養。
(f) 楊蕙如網軍的為非作歹,逼到大阪外交辦事處長自殺,立委到外交部抗議,䥫門深鎖,民進黨並派600警察大仗勢阻擋,加上沒有識別穿便服的女警執勤,外長躲在辦公室完全不處理,傲慢外,發生紛爭,又以妨害公務告這些民意代表。不受民意監督,還轉移焦點,把民主當垃圾,執政黨越看越是走向極權!吳釗夑的反民主是因為有反民主的蔡英文撐腰。蔡英文在任3年多年,斷交7國,吳釗燮沒有下台,蔡英文卻放任他為所欲為。
(g) 前幾天,她竟然公開說,韓國瑜沒有資格選總統。韓國瑜,以番薯粉發大財標誌一炮而紅當選高雄市長,我們雖然質疑他的能力,也對他當市長不到半年就要投入總統大選感到很不以為然。但是,從不認為他沒有資格參選總統。任何台灣的公民,合乎選舉所列出的條件皆有資格參選。
(h) 至目前爲止同性婚還不算是普世價值,但面對國內社會絕大多數民意反對,蔡英文就完全不管,不顧民意,硬推同婚法。喜歡的案子舉辦公投;妳不喜歡的案子妳可以背後做手腳。
去年「以核養綠」公投結果:589萬同意(近60%)、401萬反對(僅40%)。這個2018中期選舉通過的公投即使不見得對,蔡英文執政團隊就要執行,若不要執行就得舉行公投來否決此公投。但她的政府不做,不當是一回事,漠視民意,踐踏民主。
蔡英文民進黨與中國黨中國派聯合起來反對公投法補正,最後竟然沒收公投。
第5、背叛本土派及民進黨創黨精神
她當上民進黨主席後,就有計畫的疏遠民進黨創黨精神,背離本土台灣價值。包括下列諸項:
(a) 第1次新北市長選舉,競選旗幟不用民進黨十字架綠色旗,而是黃色旗,
(b) 阻止喜樂島聯盟發起的「正名制憲入聯」,
(c) 聯合柯文哲,在台北世大運沒收台灣旗、派遣國安局黑衣人架走拿台灣布條的愛台本土民衆,
(d) 抵制2020東奧公投案,
(e) 聽任陸軍官校不修改其違反台灣認同的中國黨中國思想的校歌,允許該校胡扯維持其校歌,
(f) 完全執政,從未做任何台灣正名工作,
(g) 她的「維持現狀」的政策與中國黨同樣拜『中華民國』神主牌。一再鼓吹民眾「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的認同。如今的民進黨,從黨外時期就表明不承認,不接受「中華民國ROC」的存在。諷刺的是,今年選戰中,竟然與中國黨大搶誰是正宗,更大喊相比誰能保護「中華民國ROC」神主牌。
(h) 這次競選,身著淺藍上衣,改抱車輪旗、消失民進黨旗。
蔡英文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她已經把早年創黨初期背台灣人的十字架走到邪惡令人失望的十字路口!她撕裂民進黨、民進黨只是她的化粧品。
第6、把本土小黨當是她蔡英文閨房廁所內的花瓶
蔡英文執政後利用國家機器掌握國家資源,以英派為準,選擇性任用文武百官及分配財源補助,及掌控民間財源。
施政方向脫離民進黨創黨精神,引起本土意識強的黨員不滿,更因初選提名不民主,造成民進黨的分裂。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本土組織和社團,包括海外的各地台灣同鄉會,全美會,教授會,醫師會,婦女會和公共事務會(FAPA)等。
蔡英文學會了中國黨貪腐共犯老鼠會結構,3年多來利用派系精準的分配其資源,要權力的分配權位官位,要錢財的分配公營事業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牢牢的掌握這些第1第2線人物,據此運用老鼠會分贓權位和資源。從年輕就拋頭顱,灑熱血,不怕被抓,被關,甚至抱者被殺、犧牲性命危險,立誓要消滅「中華民國ROC」的諸多原來深受台灣人敬佩的所謂台獨大老們包括辜寬敏、獨盟主席陳南天、美麗島受難者姚嘉文等,竟也一個一個被蔡英文「中華民國ROC」收編。向她送暖,接受了它們自己原來不承認、不接受的「中華民國ROC」英派華獨,出賣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靈魂!
對於所謂本土派小黨包括綠黨,社民黨,時代力量,基進黨等以禮讓「立委」另外暗地行政資源,一下子分裂了時代力量及基進黨,更以不分區立委提名社民黨召集人范雲,不但掀開范雲見風轉舵,實統假獨曖昧的真面目,也一下子粉碎了社民黨。
蔡英文看準了這些小黨的高層把個人政治利益高於其黨,高於台灣人民的整體利益之上。所以,明打暗轟加摸頭一下子就擺平他們。這也就是在蔡英文假博士學位爭議上,沒有一個小黨出來批判蔡英文,范雲為了不分區立委是極少數有博士學位者,違背她良知,説蔡英文有博士,比一些中國黨的立委和議員遠遠不如。
像蔣介石當年國民黨有花瓶青年黨和民社黨, 現在這些本土小黨變成是蔡英文閨房廁所內的花瓶。
第7、她完成中國黨所沒有建立的現代化英派老鼠會華獨黨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獨裁反民主,在台灣建立中國黨的黨國體制,也建立了徹底反共的華獨。那時,台灣人人反共,自信滿滿,完全沒有「芒果乾」亡國感的感覺。台灣在80年代,黨外民主化運動沸沸揚揚,蔣經國雖然是獨裁者,但是他只能眼睜睜看反獨裁勢力毫無顧忌地一天天壯大,一點辦法都沒有。中國黨廁所的花瓶青年黨和民社黨早已消失,而在他去世之前,出現了臺灣土生的民進黨,不但不是花瓶,相反地是與中國黨爭峰相對。
諷刺的是,號稱民主台灣的今天,當年小不點的留英假博士蔡英文還在黨國庇護下,在20、30幾年後,跑到對立的民進黨,在沒有獨裁白色恐怖下,不但吃掉了民進黨,而且也把培養她長大的中國黨打趴在地上,創立她的英派老鼠會黨,建立她的新華獨帝國。
她不但比美蔣氏父子王朝,而且實在是青出於藍。不是嗎?當年蔣氏王朝洗腦工具只有陸軍,而現在蔡英文的華獨帝國在台灣更有最新式最前進的網軍,鋭力不可擋。更厲害的是,收服了在台灣的那些台獨,在美國,更有台灣人教授會,全美會和FAPA等一向反中國黨反蔣氏王朝的新舊台獨者來相挺,一方面跟蔡英文高歌芒果乾歌!另一方向一起歌頌蔡氏華獨帝國是防止中國入侵及台獨建國的的灘頭堡。
第8、包庇不法財經集團,不查兆豐弊案,否決慶富案調查,封存林義雄家血案,陳文成案等。
蔡英文執政3年半,吃掉民進黨併入英派金光老鼠黨。首先任用林全財金幫,爆出轟動世界財經醜聞的兆豐案,慶富獵雷案。把兆豐弊案封存30年,慶富案和主犯陳偉志棄保潛逃的調查也被否決。這兩個弊案是國家機密嗎?是與當年1980-90年代林義雄家血案和陳文成血案及拉法葉潛艇案同一等級性質的案件?1980-90年代血案是中國黨時期中國黨集團的為非作歹,以殺人製造新白色恐佈,並掩蓋高官將領貪瀆犯罪甚至勾結中國權貴貪官等,蔡英文為什麼要永遠封存?是蔡英文包庇中國黨以報恩或以圖繼續包庇其當年作假的博士論文及學位?
現代蔡英文的兆豐弊案及慶富300億詐騙案的封存和不調查是否是涉及蔡氏家族企業、蔡英文及家族成員涉入巴拿馬洗錢,與林全財經幫,陳菊幫等勾結洗錢或淘空國庫的不法有關,必需加以包庇不得見人?陳菊舉債留下給高雄超過3,000億是天文數字!
第9、假司法改革,司法檢調機關,法院是英派華獨黨開的
她上任後,辦了一場司法改革國是大會鬧劇,不合她意草草收場。美麗島民調,指出司法改革滿意度僅20%。人人稱之為假司法改革。其後,逆英言論媒體全面被司法壓制或封鎖。具體事實舉例如下:
(a) 2018年5月指派陳菊壓迫前民視董事長郭倍宏,不得批評蔡英文。郭不從,蔡英文陳菊就幫助郭倍宏所提拔的民視總經理王明玉非法侵佔全民電視及民視,違法主導這2家公司營運團隊的變更,今年2019年3月,無預警逼掉眼中釘喜樂島聯盟的郭倍宏,換上聼話的王明玉,再授意王明玉忝顏無恥違法,用盡手段,硬是在「節目」進行一半之際,強行收播,全面關閉不能見容於蔡英文的「政經看民視」的彭文正李晶玉節目。王明玉等違法犯法行為被告到司法機關,超過半年完全置之不予處理。
(b) 在這大選期間,台北市何姓網友在臉書社轉貼不利蔡英文文章,對時事發表意見,稱「利用特權超買免稅香菸就是貪污」,警方將何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台北地院裁處;竟被警方調查移送法辦。
(c) 沸騰一時的國安香菸走私案,蔡英文出來說是超買,指導司法辦案,地檢偵辦後以緩起訴結案。
(d) 蔡英文左右護法之一陳明文的高鐵遺失300萬元案,法務部次長蔡碧仲馬上跳出替陳明文開脫,說陳是多次提領,每次不超過50萬,依法不用申報。他也到花蓮為蕭美琴助選立委。同樣不了了之。
(e) 2017年,台北世大運中,國安黑衣人員非法逮捕抓人無事了結。
(f) 保謢蔣介石銅像,迫害剷除威權象徵的勇士。郭建國英勇砍掉威權象徵的蔣介石銅像及一批大學生到大溪蔣介石墓地噴漆等被司法機關追究刑責,被判有罪。假司法改革,假轉型正義。
(g) 今年2019年1月28日台北地院分案的案子,案子是法治時報黃越宏聲請要法官林欣苑迴避。這是蔡英文愛將「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告黃越宏毀謗案而起。結果,台北地院院長黃國忠領導的「行政效率」之下,審判長姜悌文,受命法庭賴淑萍三人發揮了超級快速不可思議的辦案效率。在短短1天之內,從「收案」開始,立刻進行從另案承辦法官(林欣苑)手上「調卷」,還馬上「召開」合議庭,進行評議,又火速根據評議結果,著手撰寫書類,作出裁判,在1天之內完成「收案、調卷、評議、結案」所有手續,駁回黃越宏聲請!
(h) 蔡英文執政之後,司法改革實務上的實際操作卻是「反向」居多。法治時報報導,特別是對司法官員(特別是首長)的「聽話」要求,愈來愈嚴厲。像檢察長張文政的「台南調降橋頭」、司法院政風處長林嚞慧的「處長降調副司長」,他們的調動一出來,官場傳言就是很明確,只有一種版本:就是不聽話!
(i) 民進黨12/3成立「反賄選監督小組」,強調「反賄選、打擊假訊息」及境外勢力介入台灣人選舉是這次大選的工作重點,並宣布由涉嫌關說而下台的前法務部長邱太三擔任召集人。
(j) 蔡英文在12月10日上午在出席台北賓館舉行的第14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暨授勳活動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我覺得卡神這個事件,已經過度了。也不要再無限上綱……」蔡英文這些話是向檢調單位下指導棋,不要向上延伸。
(k) 蔡英文如果有法治及民主觀念,她應知是貴為中華台北總統,是應受批評和檢驗的公衆人物,她的博士論文和學位受到置疑,不提出不含糊的直接證據釋疑,反而提出告賀德芬、林環牆,再加告彭文正等三人誹謗。他們以認真的態度,憑著他們查證所作的評論在民主法治國家是對公衆人物尤其蔡英文是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
以前,我們説,檢調機關及法院是中國黨開的,今天,是英派華獨黨開的。
(待續)
(註1)寧為良知、公平正義和真理 我們不支持蔡英文連任(一)論文爭議(上)
寧為良知、公平正義和真理 我們不支持蔡英文連任(一)論文爭議(下)
(註2)蔡英文「新本土論述」的信息
人中之龍7中文補丁 在 老又新OLD and NE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是這個周末~準備來一場時光之旅吧
舊物盛典 JOWO Market 第六回 攤友名單最終版
本次攤位數量非常多,光是聯絡和對帳,以及遞補作業就已經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幸好攤友們都耐心等候通知,相信大家都和我們一樣,非常期待這次的活動。
在公告初版攤友名單的當下,其實就已經接近滿額了,陸續還是有許多攤友報名,有些甚至還是以前的老攤友,小張很欣喜看到各位的響應,也很想讓大家都能入選,可是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仍要對太晚報名的朋友們說聲抱歉。這一次不妨就休息一回,拋開擺攤與接待的牽絆,認真來舊物盛典好好玩一波吧。
※舊物盛典 JOWO Market 第六回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18/06/02~03
活動地點: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國際展演館、中央廣場
主辦單位:LINs PHOTO STUDIO - 林.照相館
聯袂市集:揪揪市集、山時作 SenseProject
入場門票:全票100元(隨卷附值現金50元之折抵卷,可抵用攤位消費)/半票50元(不附折抵卷)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9834129759252/
★重要:請注意!本次活動之「舊物區」需購票入場!「原創區」免費入場。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舊物區」與「原創區」。
「原創區」設置於戶外之中央廣場,佔地300坪,免費入場;
「舊物區」(亦即懷舊古物等區域),位於「國際展演館」內,佔地400坪,採取購票入場,入場門票全票票價為新台幣100元,隨票附上等值50元現金之折抵卷,可於 舊物盛典、 揪揪市集、山時作 SenseProject 二手市集使用,恕不找零,亦恕不兌換現金,孩童半票則是50元不附現金折抵卷。
★以前參觀不收費,這次為什麼要收費?
一定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前面五回都不用收費購買門票,這一回參觀「舊物區」卻要門票了!?
我們相信一場活動的成功,除了策劃者、運作團隊,甚至攤友的支持,最重要的還是活動經費,諸如場地費、帳篷、桌椅,甚至宣傳廣告、邀請表演、工作人員之餐費、交通與酬勞,更不用說每一篇舊物區攤友的文章編製與編排。然而這一回的擴大舉辦,尤其場租費用與週邊表演開銷,實在不是單靠收取攤費可以平衡的,我們大可以不邀請表演,在極商業的地點舉辦(可能還免場租),但小張相信這不是老靈魂們想要的,我們除了在具有百年意義的台中舊酒廠舉辦,戶外廣場亦規劃了非常精彩的活動,邀請阿忠布袋戲演出,更有許多音樂與動態表演,均是免費欣賞,此外也隨著全票附上50元的現金折抵卷,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大家以行動支持攤友,既然您有心參與,何不以銅板支持攤友呢?小張很任性的把入場券的50%以折抵卷的方式回饋間接回饋給攤友,並希望大家多多運用這張折抵卷。
換句話說,入場券等同只要50元,小張深信我們精心準備的內容,還有攤友準備的精彩程度,絕對超出這50元的價值,50元在台灣已經快要買不到雞排、買不起便當了,卻可以見識博覽會鑑賞等級的古物獵奇珍品,這樣的事情在台灣幾乎不可能發生。所以,請以實際購票與實際消費支持優質活動,有您的支持才能讓我們越來越茁壯,才有更多能量能繼續往前邁進。
★舊物區:合計67+7(戶外)個攤位
※選物、老件、雜貨、古道具
176LAB https://fb.me/176LAB/
1983FINE https://fb.me/1983fine/
BAKKU斑馬市集 https://fb.me/bakkugarage2002
Goodjunk https://fb.me/Goodjunk-antique-182146912581396/
JIFS COOKING SALON https://fb.me/JIFSCOOKINGSALON/
NO.55 老物工藝Pickers https://fb.me/no.55TripleL
underground 古道具 傢俱 https://fb.me/UG1950/
Vintage Jewelry。老時光角落 https://fb.me/10.8.old.time.vintage/
小時候古物雜貨 https://fb.me/Kid1026
小草倉庫 https://goo.gl/ZWNKiJ
中興舊書老唱片
丘比特 https://fb.me/iscupid/
台南小露台 https://fb.me/tainan.lutai/
丟丟銅舊舊屋 https://goo.gl/NSZRgG
老屋老物老石頭 https://fb.me/may5213867/
豆桑的倉庫 https://fb.me/kuowenju/
波波的家
阿布的店 https://goo.gl/2mZ6Ye
溯時光1982
福吉一六一商行 https://fb.me/fuji161cafe/
酷庫kuku https://fb.me/kukuantique/
盤聚 https://fb.me/panelG/
賣啥貨 https://fb.me/sellwhat/
轉彎雜貨舖 https://fb.me/greenwithmylife/
懷舊英國
※老玩具、童玩、經典軟膠娃娃
GOOD O' DAYS老日子 https://fb.me/goododays2015/
MonkeyMonday https://fb.me/Monkeymonday.store/
Robo Party 鐵皮派對 https://fb.me/robopartytw/
老又新 https://goo.gl/spirWP
老玩童-懷舊玩具 https://fb.me/oldchildtoys/
林翁禎老玩具
隹又隹/玩具 古物 舊貨 https://goo.gl/zHo8SJ
拾號
彩色電視機 https://goo.gl/VyHmbd
超級鳥註冊商標 https://fb.me/SUPERBIRDtrademark/
陳朝朝老玩具
愛搜航空 ISO Airlines https://fb.me/iso.airlines/
臺灣囝仔當 https://fb.me/largedragoncollcts/
餅乾時間 https://fb.me/cookietime1994/
※古文具、茶道具、老音樂、老明信片
Serendipity.Past & Future. https://fb.me/SPaF14/
夏普筆昭和時光機 https://fb.me/sharptm/
時光補丁-百年明信片 https://fb.me/timepatch/
感傷唱片行 https://goo.gl/fbuqKQ
文正堂茶書院 https://goo.gl/jwA9pN
松果坊 https://fb.me/SongGouFang/
賞星月室傳統竹器茶道具
※傳統底片相機、拍立得、古典攝影技術
LINs PHOTO STUDIO - 林.照相館 https://fb.me/LINPHOTOART/
凸相機 https://fb.me/twtocamera/
老靈魂 - Vintage Camera https://fb.me/OLDSOULCAMERA/
谷口写真企画室 https://fb.me/PHOTO.LIFE.135.120/
豬豬 Steve’s Kamera https://fb.me/ZhuZhuSteve/
驚嘆號 https://fb.me/jingtanhao/
典像濕版攝影工藝 https://fb.me/vintagewetplate/
※古著、古飾品、鐘錶眼鏡
BEFANG vintage shop https://fb.me/BEFANGvintageshop
CatMeat 貓肉商店 https://fb.me/cmmeoww/
Head x Lover 愛頭牌 https://fb.me/headxlover/
Regether 關於女孩 https://fb.me/regetherworld/
Spirit Vintage Clothin https://fb.me/spiritvintage/
TABI Vintage. 旅著 https://fb.me/tabivintage
TOM&MAO湯姆貓 https://fb.me/tomandmao2017/
小龜葛葛X古著衣庫 https://fb.me/FaunVintage/
古漾 https://fb.me/GoYoung.Vintage/
失戀實驗室 https://fb.me/1990.Lovelornroom/
無名氏量身裁縫店 https://fb.me/mr.anonymous1965/
東星商店 https://fb.me/kizuna1989/
留格 Stayle https://fb.me/stayle.vjc/
※其他類別
不純男仕理髮廳 https://fb.me/superwelly/
含山軍品屋 https://fb.me/usa194466/
軍品收藏雜貨攤
※戶外舊物(與原創區同一區塊)
2/3雜貨 https://fb.me/Second3groceries/
PH https://fb.me/PixelHelix/
米迦樂條
老屋顏(特別邀約) https://fb.me/OldHouseFace/
喵的昭和鋪 https://goo.gl/zqtfyb
遇件古著 https://fb.me/dalonvintage/
南方元氣古物店 https://fb.me/minamigenkii/
★原創區:共計62攤原創攤位
2F art 二樓藝術空間 https://fb.me/art.design.tw.taiwan
6618溜溜尾巴 https://fb.me/6618zakka/
A&S Handmade https://fb.me/piggy760213/
Albertbros阿爾伯特 https://fb.me/pg/Albertbrosvintage
Animals In Wonderland-動物童話 https://fb.me/animals.in.wonderland.aAa/
C.pic_ https://fb.me/c.pic.2015/
Chi's手工坊 https://fb.me/chishandmade0916/
ChouChou bébé啾啾小寶貝 https://fb.me/ChouChoubebe1028/
color D手工制所 https://fb.me/colordd
Crochet Fish 伃兒妤兒水中游 https://fb.me/CrochetFish
Flow Wow https://fb.me/IvyZora.Driedflowers/
Good Form‧好造形 https://fb.me/Good.form2012
groupie cafe
Kabilan-四羽工房 https://fb.me/KabilanPuli/
Kai Wei 小舖 https://goo.gl/vTyHL6
Lavieshop 拉米手作 https://fb.me/lavieshop2011/
Loi nguan來玩 https://fb.me/loi.nguan/
Lorweii https://goo.gl/Agc8nC
mama studio https://fb.me/mamaxstudio/
Miss.JUYA Illustration https://fb.me/juyaart/
Ms.97玖棲 https://fb.me/helloms97/
MSBR Leather https://fb.me/msbrleather
Nami酱の兜兜 X 手作圍兜 https://fb.me/Nami0920/
needo socks https://fb.me/needosocks/
No114 https://fb.me/No114No114/
Pie pie soul https://fb.me/PiePiesoul
Pumpkin南瓜馬車 https://fb.me/Pumpkin.castle
S • Temperature https://fb.me/s.temperature/
Yuchen 羽晨 https://fb.me/yuchen7718
ZenCup https://fb.me/zenandindustrialdecor/
人中人株式會社 https://fb.me/humanbeing720/
十五工作室 https://fb.me/MITHX/
口曷艸化茶 https://fb.me/TaiwanHehuacha/
小牛村Calf Village https://fb.me/CalfVillage
山 令 頁 https://fb.me/shanlingye/
月瓶女 純銀手作 https://fb.me/lunahandmake930
木子創意 https://fb.me/muzi1973
良馨事業 https://goo.gl/64L2iB
言謝 咖啡Thank U Cafe https://www.facebook.com/thankucafe/
京好手物 trulygoods https://fb.me/trulygoods/
金陶囍 Gentle Smithing https://fb.me/gentle.smithing
信作坊 https://fb.me/shinstudio.tc/
巷弄 https://fb.me/inalleys/
恣在作物 https://fb.me/zizaimetalsmith/
陳琦手作設計研究室 https://fb.me/decoupageforfun/
梨理人農村工作室 https://fb.me/renlipeople/
啾啾甜心xVegan Dessert https://fb.me/VeggieSweety/
喬巴皮革工藝 https://goo.gl/czEiMQ
零零柒的不務正業 https://fb.me/007.handmade/
晴空手作皂 Clear Sky https://fb.me/clearsky.soap
琺瑯藝術街 https://fb.me/enamelstreet
塗小鴨Graffiti https://fb.me/GraffitiRC/
葉裡開花Flowering Leaf https://fb.me/floweringleaf
像素風暴氣泡飲 https://fb.me/pixelwindstorm/
壽安本草堂 https://goo.gl/AEa3x3
歌珊地。玩皮家 https://fb.me/goshen7125/
摩登皇室精釀 https://fb.me/modernhousebrewing/
樂玩皂手作Deedee soap https://fb.me/deessoap/
撿到迴紋針 https://fb.me/chien.paperclip/
頻果衣櫥 https://fb.me/yipin2324/
懶蟲 https://fb.me/ELIIAMLAZY/
寶鈺手作
櫻子studio https://fb.me/sakura5412/
★舊食與攤車:13攤
3BT豆花 https://fb.me/3BT.TAICHUNG/
Gai aa lobi麻辣滷味 https://fb.me/gaiaalobi/
Lab1 露營拖車 https://fb.me/lab001.tw/
三心冰棒 https://fb.me/somethingpopsicle/
大春仙草舖 https://fb.me/daiharu2017/
山姆的黃色思想 https://fb.me/sampineapple0960707808/
羽采花式造型棉花糖 https://fb.me/vivianashiuan/
沐元素手作 https://fb.me/Mu.soap/
胖子手作甜點 https://fb.me/pc90184/
梁伯伯雞蛋冰三輪車
養樂多媽媽三輪車
龍燊紅豆餅 https://fb.me/L.S.1762/
聽說 · 甜點三輪車 https://fb.me/tingshuoo/
★神秘驚喜彩蛋:?攤
本次市集邀約了超人氣的彩蛋攤位,敬請期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誤(錯字、網址錯誤、誤植)請立即和我們聯繫,實際參與之攤位均以活動現場為主,主辦單位有調動之權利。
歡迎媒體、部落客、Youtuber與我們聯繫,可索取入場公關卷,以利採訪或協助曝光。
人中之龍7中文補丁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種華文:各表、同表、共生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跨越1949:文學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演講,臺北2016年
2005年時我曾語帶調侃的寫了一篇文章叫「兩岸三地一中文」,談我個人在三地的閱讀和寫作的經驗和體會,並談到方言寫作與香港的書面語,開始了我對相關議題的更大興趣。
過去三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講過「一種華文,各自表述」,這時候「中文」已經改成「華文」,更提到要以華文(sinoscript)代替華語語系(sinophone)書寫的想法。聽眾似對各自表述方面很感興趣,而往往忽略了我的前題是華文一種。
今天的題目是「一種華文:各表、同表、共生」,不止談各表,還強調共生;不止談體驗談現象,還談點理論。在粵語裏這叫「撈過界」,唯此必須請各位專家學者指正。
我會說到:
1,標準書面語的變化不止來自方言。三地華文字詞書寫的演變都應該叫三及第化,而不是語音為主的克里奧爾化。
2,華文從來不是我手寫我口。書面語也是約定俗成的,不等於白話或北方口語。
3,書寫對言語的影響。
4,文與言要分開而論。華文以文為主,不是語音中心的:以語為前、文為後,語為第一性、文為第二性,是一種顛倒的思維。我會帶到德里達的華文非邏各斯中心之議,以及柄谷行人對其一連串的思考,並考慮柄谷對日文的論述是否足以形容華文之文的獨立性和華文的「文言二途」的特殊性。
5,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跨越1949」,我認為華文在三地的各自表述是與49年前後的政治變局分不開的,49年後華文的加速變化,是與政治分斷與政權建設相關的。
不過華文的共同幽靈有強大黏性,而華文的非字母拼音的形聲圖像字體特性,保障了華文是一體共生的一種書寫文字,各地的華文的表述可以不一樣,但依然是同一種華文的寫作。而且我們不能說都是49年惹的禍,因為就後果而言現在我們看到的可能是華文的新契機、新盛世。
演講分為六節,即:為什麼用「華」字、為什麼叫華文書寫不叫華語書寫、為什麼說華文是一種、如何各表、何謂同表、為何必需共生。
1, 為什麼用「華」字?
華文,人們經常與中文、漢語、漢字甚至華語交替使用,很少細究。從小我們香港人就一直叫華文為中文,很順口順耳。
1.1 事緣有一年我和一位大陸作家一起同台,在倫敦用普通話演講,同場有普譯英的翻譯。那位大陸作家介紹自己是中國作家,然後轉過來面對我,他停了一下,然後說我是…國際作家。我感覺他是很善意的,本來大概想說我是香港作家,但猶豫了一下在這樣場合說我是香港作家而他自己是中國作家是否有歧義,才突然轉出一個國際作家的說法。我很不認同國際作家的說法,當時想回應一下,但一時想不到聰明的說法。事後我想到當時我可以說,不不不,我們都是中文作家。不過,如果當時我回應說我們都是中文作家,只會製造更多誤解,因為我們的翻譯會把中國作家譯成Chinese writer, 也把中文作家譯作Chinese writer, 英譯上是一樣的,台下聽眾會以為我也在爭做中國作家。
如果當時我說我們都是華文作家或華語作家,自己補上一個英文單詞sinophone,或許可以解窘。
中國人、中國的、中文,在英文裏都是Chinese,有時候是會有點含糊,為此,有文學研究者提出書寫上的華語語系sinophone一說。
但我這裏主張以華文代中文,主要不只是因為翻釋上容易有混淆,還有別的原因。
1.2,中文的言語不叫中語,叫漢語、華語,然後漢語、華語又被等同於國語普通話(一種北方地區語被選為一國之通用語) 。大陸在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為避免民族之間的敏感,決定不把屬於漢語的北方官話叫做國語,而叫普通話。普通話即通用語、橋樑語(lingua franca)。中文則如當年歐洲共通的拉丁文。
中文自漢代開始,就為鄰族所學用,但當時沒有中文之說。現在中文是中國的官方文字,不過大陸地區除漢族外,還有23個有文字的民族。為了避免大漢族主義與帝國意味,「國」語已改稱普通話,文字方面是不是也應有比中文兩字稍好的說法呢?譬如說,不叫中文叫華文?
1.3,大陸有很普遍的「漢語」說法,例如詞典叫漢語詞典,另外字叫漢字,地方叫漢地,學術叫漢學。日本有和制漢字之說。
1.4,但華比漢更早。我常以「華漢」代替「華夏」,因為夏的政體信史不可考,但華作為華族是實證存在的。華族文字出現在甲骨文之前或至少同期,周有周文周語,但當時的文字大概還有不同版本,秦滅六國後書同文才奠基為一種,可見華文、周文、秦文,都早於漢文。
廣東人叫海外華人為唐人,講唐話食唐餐聚唐人街,但唐就更晚了。現在海外華人一般稱華僑華裔,殖民地香港稱華人為華民或華人。南洋也多用華文一詞代替中文。華和漢都是普及用法,只是華在先,漢在後。
1.5, 就語言而論,華語、漢語我都認為沒有問題。從文字書寫來看,華文比漢文更普及。但華文的字,若叫華字,就很生僻,遠不如漢字通行,所以也有華不如漢之處。
1.6, 我覺得大家可繼續言語叫漢語或華語,文書叫中文或華文。我只是認為細究起來,「華」比「中」、「漢」更恰當。為方便討論起見,我希望讀者同意我試用「華」字貫徹這次演講的文與語,以華文暫代替中文,以華語代替漢語。其實這裏我要真正強調的還不是一個「華」字,而是「文」字。即:華文以文為主,是文字中心主義的。若以文字中心主義代替語音中心主義的進路的話,漢語詞典應改叫漢文詞典或華文詞典。
2, 就書寫而言,為什麼要用「華文」而不該用「華語」?近年有以英文書寫的國際漢學界帶頭,區分sinophone 與chinese, 寫作分華語語系寫作與中文(中國)寫作,文學分華語語系文學與中國文學。前者將包括台灣在內的書寫都叫做sinophone華語語系寫作而不是chinese中文(中國)寫作。由離散到移居地新本土身份,華僑變華裔,僑民變定居者,鄉愁花果飄零改為此時此地靈根自植,這一切確甚有49年政治分斷的意味,甚至有內部殖民主義的指控:有論者強調,華語語系寫作,不包括中國大陸的華語使用者,但卻包括使用華語的中國大陸地區少數民族。
在中國以外漢學界普遍接受華語語系寫作一說之前,我想不合時宜地再做一次友善的勸阻:華語語系書寫的概念是不成立的、不自洽的。其實現成已經有一個很好、很準確的說法「華文」。我認為包括大陸、台灣、各民族,全世界所有的漢字書寫,都應叫華文書寫。我主張以華文書寫來糾正華語語系書寫之說,解決後者解決不了的理論難題,把顛倒的理念再顛倒過來。
2.1,華語sinophone,是語音中心主義的概念,華文sinoscript,是文字中心主義的,而華文書寫的重點在文字,不在語音。重點是文,如果仿傚英語學界以語為重,借用柄谷行人的說法,那是一種顛倒。
2.2, 華語或漢語常被誤以為等同官話、國語、普通話。外國人說學漢語華語,其實是學國語普通話。更常出現文、言混淆,譬如說,有人會問外國人,你會說中文嗎?
其實華語不是用來日常溝通言說的。華語只是一般人不理解的語言學的超大分類(sinitic語,出自sinitic-tibetan語類),是包括現存所有華漢方言地區語即各種華漢地方住民的母語,加上後天的官話國語普通話的抽象總稱。這是一個語言學的分類。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人會說抽象的華語 (只說方言母語和普通話) ,更沒有人是用華語語系來寫作的,有的只是用華文的寫作。
2.3, 你可能會說,等一等,國際學界只能理解sinophone,因為有anglophone, francophone, lusophone等說法在先,沒有西方人會懂sinoscript的意思。但這可正是我要矯正、要強調的重點,也是問題所在。漢學界用了西方的語音中心思維,機械地以字母拼音書寫為模型,以「後拉丁文」歐洲較受俗語拼音影響而演變出各民族國家新語文的觀念,錯套在兩千多年書同文、文字中心的華文世界。漢學界和華文學界似應該先不要管外國人懂不懂,首先要實事求是的擺正自己的道理。
漢字華文是全世界華文寫作者共用的,已經有了通用的、準確的、政治上中性的華文書寫一說,為什麼要有引進華語語系書寫之一舉?華文的書寫,根本不是建基在語音之上的字母拼音書寫,故此西方的英語語系、法語語系的理念,不適合用在書同文的華文書寫上。
且不說後置詞 -phone與近代殖民主義歷史分不開,各種 -phone是指被殖民地區的住民,學了殖民宗主國的語言。但至少對境外華文寫作者來說,殖民與離散有別,她不是被殖民者,只是移居者,並不是在用殖民者的語言,她是在別種主流語種的地區,使用在當地屬於少數人的一種文字的寫作者,她的寫作只能稱為華文寫作,而不是sinophone寫作。
2.4, 語音中心主義主要以alphabet字母拼音的母音全音素文字如歐洲的英文、法文等作考慮,旁及輔音音素文字Abjad如閃米特語 (就是同一種書寫文字可以有不同的地方發音,如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在拼寫時都不標母音,讓讀者根據各自地區的語音來誦讀) ,但基本上不適用於完全不同性質的表意成聲morphological-syllabic形音圖像文字如古埃及聖書體、漢字華文。
2.5, 華漢形音圖像合體字文化,加上秦的書同文以降,是一種文字中心的書寫文化,至今仍是文字高度同源一體。歐洲是拼音字語音中心文化,拉丁文之後,歐洲民族國家都分別建構了自己的語文,雖大致同源但不再一體同解,分成多種語文。
2.6, 言語方面,華語有很多地方語系和方言,很多是相互聽不懂的,但沒有發展出互不相通的文字,正因為華文並非語音中心的字母拼音字。用語音中心的進路,地區語沒發展成不同的文字是不可解的。日本在漢字書寫時期也有文言二途之說,華文的文與言不是完全二途卻也是文言有別,言不那麼決定文,文不那麼跟隨言,華文非字母拼音文字的特殊性,是語音中心的進路所無法解說的。
2.7, 文字中心的文化,與語音中心的文化可能有差別。這是德里達一個出名的命題。從歐洲語音中心主義的語文,他推至歐洲文化形而上邏各斯中心主義。不過,他也補充指出過,非語音中心主義地區,就不見得有形而上的邏各斯中心主義。柄谷行人1992年的文章《書寫語言與民族主義》裏,曾論及德里達、索緒爾與班尼迪.安德森的國族想像共同體,說德里達弄錯索緒爾的一套語音中心論,把語音中心主義推前到上古西方形而上的核心,而日本在「文言二途」的實況下,在前近代時期也有本土語音中心主義衝動,以俗語語音文字反漢字書寫,建構現代國家。不過柄谷也強調漢字和假名混合文字書寫對現代日本國語有決定性影響,文字書寫擴大了言語所能談論的領域。文字書寫影響言語。
2.8, 我大致同意柄谷所說,與日本狀況相同的是,華文不單主導華漢文化的書寫,更大範圍影響華族的各種言語(地方語、方言與官方通語),更是華漢文化一體性以及現代主權國家建構的重要環節。華文混用假名借音字或拼音字程度遠比現代日文低,文字受到語音的影響也更低(雖然49年後特別是近年,借音假名字在港式臺式書寫之中稍有增加)。華文絕對不能化約為語音中心的華語,文和言互相影響但文更大程度上帶動著言語。華文文化的語音中心傾向比日文更低,德里達的華文非邏各斯主義觀點仍值得重視,而不是如一些學者說德里達命題也只是一脈不理解中國的西哲的東方主義他者幻想(hallucinating the other)。
2.9近年的實證研究也確立文字對語言的重大影響。托爾欽斯基(Liliana Tolchinsky)研究識字的社會,她發覺不單文與言相互影響,有如回力鏢的效應,但基本上是文字帶動言語,而且識字者比文盲者懂得更多口語。
(題外話:有些作家認為,文盲的農民言語比城市知識份子的言語更豐富。照托爾欽斯基的研究,這是不成立的。我想,文盲農民的言語可以有地方色彩,甚至繞有生趣,但不可能比北京胡同聽相聲唱京劇的旗人老炮,或上過書齋的老廣東口水佬的言語更豐富。)
3為什麼說華文是一種?
3.1, 翻譯家思果曾特別批評過「一種」這兩個字,說是上了英文不定冠詞的當。但若翻看錢穆的《國史大綱》就發現賓四先生曾多次用上「一種」,如一種憑空抽象之理想,一種新通史。
這裏也是明知故犯。「一種」戲仿著流行的不定冠詞用法,如一個中國,還借同文同種之說,表示書同文一體後,華文同屬一個種,此後共生共同進化。
3.2, 華漢文化裏,甲骨文時期已有文,周代(1046-256bc) 有周語周文,但各國文字有差異,才有秦書同文之舉 -- 這是政治力量決定文化的重要案例,也說明文的發展雖不能化約為政治但離不開政治。
3.3, 秦之後,華漢文化覆蓋地區,不論分成多少個政治實體,多少互不明白的地方語與方言,文字的讀音各地不一樣,但書寫文字還是一種。期間有胡言、佛語到漢地、外地文的音譯或意譯入文、各朝正音官話的建構等,還有白話寫作的語錄,話本,最後都融入華文書寫的同一種傳統。
3.4 到現代之前,各地慣用的字或有些不一樣,例如粵語日常語中有些詞,屬生僻古漢字,但都可以在大陸叫古漢語詞典的華文詞典中找得到,還是屬於一種華文,不是另創新字。
3.5, 新創的字,數目上遠不如由舊字組成的新詞多,華文特色之一是多偶數詞特別是雙字詞。
作家韓少功說:「像我這樣的作家寫了十幾本書,也就是掌握三千多字。漢語以舊字組新詞的能力非常強」 。
不是語音中心,不是字母拼音的華文,偶有新字但不容易產生新字,只增新詞。外來字音譯意譯,都是組舊字成新詞,如電腦。
3.6, 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運動、白話文運動,受了西方語音模式影響,甚至主張拉丁化改華文為拼音字,作為建構民族國家的工程之一。也有主張直譯歐文句法。這些倡導者皆有語音中心的傾向,幸而都未竟全功,沒有改變漢字華文的非語音中心特性 (一些小語種如蒙文以至新疆維族語文則可以徹底被語音化) 。
3.7,用六書造字法的分類,絕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不是一般認為的象形字)。華文是一種意音文字、形聲合體字、圖像文字、語標音節文字。
描述華文特性的英文並不劃一,包括:logographic system with characters that are partially morpho-syllabic, graphic characters, syllabary logograph, ideograph, ideogram, graphism。德里達就說語音模式或言語模式(linguistic or speech model)不能處理圖案文字系統(graphical systems)。華文置中國文化在形而上邏各斯主義文化之外。托爾欽斯基在研究文書對言語的影響時,也認為要分辨字母拼音字、閃米特字和華文這種形聲字,不能假設三種字系是同質的。當代拉康派中國學者霍大同甚至認為中國人的無意識如漢字一樣結構。其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哲學家張東蓀就研究形聲文字、華漢邏輯與華人認知之間的關連。學界可以不同意薩皮爾與沃爾夫的語言決定論假設,但也可想像華文的形標意音合體圖像文字對華文文化有一定的影響。這裏要強調的是華文的特性絕不能與語音中心的文字混為一談。
3.8, 「一種」也有同種之意。我們用的華文是同一種的,表述各異,但沒有兩種華文,只有活躍的華文和被遺忘的華文之分。
華文文詞有太多不活躍的古代漢字詞句,如死火山、死鬼魂一樣,但仍是所有華文使用者所共有的。凡有人活用的前人文字詞句,成活幽靈,飄流過界,在華文世界上空徘徊。華文是一種而且是活的文字,華文文字詞句有共同祖宗、華文書寫有大量等待再魅的共用幽靈。
3.9,今天三地分治是華文一種的三千年未見的大變局嗎?上世紀白話文的普及,沒有結束華文作為一種的存在,49年的變化,會不會讓華文越走越遠,終於結束一種的華文?我認為不會,因為華文是文字中心而不是拼音字,黏性很強,大家用大同小異的意音合體圖像字,雖走向各表,創了較多不同的新詞,甚至有少量不同新字,但主體絕大多數的文字詞句仍是同一種意義共享的漢字華文。
4如何各表?
4.1, 作家王爾德有兩句名言,第一句是「英國和美國是被一種共同的語言所分裂的兩個國家」。第二句更清楚:「我們英國人現在其實一切跟美國人都是共通的,當然,除了語言」。這是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英文與美文的故意誇張的幽默。
英國英語、美國英語、澳洲英語、加拿大英語,都是「英語」的「方言」,語音、字句有差別,但之間的差別還不如粵語、閩語與普通話。從書面文觀之,各地的華文則如「英文」和「美文」,雖有差異但不至於互看不懂。
4.3, 單從言語而言,華語內部早就雞同鴨講了。
華語包括官話(國語、普通話)、族群地區語(ethnological topolect)、方言 (dialect)三個層次,比一些歐洲語言多了族群地區語這個層次。大陸一般說有七大族群地區語:北方、吳、贛(江西南京)、湘、閩、粵、客家。此外還有更少數的徽語、晉語、平話 (廣西雲南),閩也分閩北閩南,山區的族群地區語不算在內。族群地區語之間有不同程度互聽不懂,不能以一般方言視之,但也不是新語言,不能算是非華語,故必須引入ethnological topolect這個概念。
大陸其他種族的語言當然不算在上述華語之內。
上述這些華語家族的言語是族群地區語,不是方言。山東、陜北、雲貴、四川話都是屬於北方地區語系的,它們是北方話的方言,但吳、贛、湘、閩、粵、客家等語卻不是北方語的方言,也不是相互的方言,而各成一種族群地區語,之下各有自己的方言。
據《漢語方言親疏關係的計量研究》,與普通話對比,粵語的可懂度,在各大族群地區語中可能是最低的,大概只達百分之十八。
各族群地區的言語在語音、用字、句法結構大有不同,聽懂不易。相對而言,各地區的華文寫作差異程度遠沒這麼大,華文的文字特性使然。
歷代中央政府也會挑選提升以一種族群地區語為主而拼湊出官話。正如粵語諺語說: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說官話。這不妨礙很多說不好官話的廣東人學好寫好華文,中狀元、進士及第,因為華文只有一種。
4.4, 說到官話,學者商偉說:官話是後天習得的,沒有誰天生就說官話。
官話的前身又叫共同語。漢代時叫做通語。
宋代之後各朝代都有各種韻書定正音,中古漢語也一直有演變。明初以南京話為官話,遷都北京後,南京話加上北方口音混出大明國官話。17世紀滿人入主北京,明末的官話加上滿人口音成大清國新官話,1728年,雍正皇帝確定這種北京話為官方用語。清國北京新官話受滿族的影響很大。滿族人不能區分尖團音,也不會發入聲,因此,滿洲貴族所說的官話是滿族化了的北京話,也被戲稱為「五音不全」。
到上世紀這種「老國音」經過民國國音京音之爭等多個提案,1920「增修國音字典委員會」「以北平讀法為標準音」,並將這種「新國音」的北京官話改稱國語。現代官話標準國語有22子音,以前的正音有超過30子音,可見變化。至於接近不同時期的中上古漢語原語音的粵語有9聲、閩語7聲、客家語6聲,到了今天的北方語只有4聲,也說明北方語的語音變化頗大。
49年後台灣仍叫國語,但大陸在1955年10月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定立「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淩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中國的通語不叫國語而叫普通話是有多民族的考慮的。
有趣的是普通話標準音,現在大有人認為不是在北京城,而是在承德附近的灤平縣,那裏的居民是從北京遷移過來的滿人,他們說話沒兒化音,也不吃字,不像今天北京胡同或近郊住民般說話。
今天叫普通話的官話,接近但不等於今日北京話。今日北京話成了一種北方族群地區語的方言。
不過,這裏要說的重點是,官話是人為建構的。
4.5, 地方上直到今天還不是人人說官話,歷來不說官話是大多數。每個地方都有母語,互不好懂,但華文作為書面文字,卻大同小異。華漢文化可以一體,是因為它是文字中心的。
4.6, 上世紀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是一次華文內部的大變動,不過華文仍是一種。
49後華文內部的差異加大,則是秦以降所未見的。政治斷裂與區隔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國府遷台,納中華入台灣。國府官樣文章並不那麼白話,內含很多文言以及「等因奉此」等慣例套句。然而49年從大陸到臺灣的民國書寫,最終將遭遇到台語(屬於閩語的方言) ,加上外語特別是之前的日語日詞和之後的英語英文。
二是共產黨建政後,大陸有自己的文風如新華體,包括黨八股和後來的文革語,這是本來台灣、香港不熟悉的。
三是香港,因為南北移民湧入,加上殖民地政策和英文的地位,49年後書面語變化也大,下文再說。
總之49年後三地政治、社會與生活取向各異,各走各路,華文書寫因路徑依賴而加大差異。
4.7, 標準書面文、現代華文的現代白話文,出自古代老白話,但現代白話文一開始就不等同口語,只是接近國語,甚至以文影響語,建設了國語語法,卻從來不曾是國語、俗語或地區族群的母語口語的我手寫我口。
白話文可說也是文體文,不是語體文,始初即夾雜著不可或缺的大量翻譯詞句、日本漢字、歐語語式、標點符號、阿拉伯數目字,以至古代典故、語法,始初就是揉雜的寫作。白話文流行前,梁啟超等的清末新文體是近文言文的揉雜體,而現代白話文則是近民國國語的揉雜體。
老白話文和文言文是華漢文化古代兩種書面文,不是絕對對立的,上世紀以前華文本來甚至沒有文言文之說。
白話文運動建構出想像中的現代白話文,對付想像中的文言文,這就是現代中文(華文)標準書面文的揉雜因緣。
4.8, 白話文的推手,受西方語音中心取向的「誤導」,有的開始的時候卻還鼓勵方言入文,如胡適在《吳歌甲集序》說:「今日的國語文學在多少年前都不過是方言的文學…國語的文學從方言的文學裡出來,仍需要向方言的文學去尋他的新材料,新血液,新生命」。可見白話文運動要對抗、要排除的是文言文,反而是歡迎方言成為白話書寫的一部份。這個想法後來大致沒有實現。
之後更有人提倡大眾語,直接寫方言,其中也是有功利和宣傳原因。中共在香港的左翼文學界曾響應華北大眾文藝運動,推動粵語方言寫作,以為這樣的方言書寫可以吸引更多說地方語的普羅讀者,但效果不佳。有論者說當時的純方言小說「不忍卒睹」,反而非純方言的揉雜派作品較為可讀。
4.9, 受西方語音中心思想影響,民國白話文運動主張像早期現代歐洲以各地俗語(vernacular) 書寫替代拉丁文般替代文言文,彷彿想像中的白話書寫將是我手寫我口的,甚至要拉丁化或注音化,以發展國語的文學和文學的國語,文與語合一。
北方官話叫國語,白話文成了「中文」,雖有助催生民族國家,卻陷入語音中心主義的學理誤區,忽略了一體化漢字華文書寫與多樣化華語言語的分野,忽略了漢字與拼音文字的差異。幸好如商偉所說:「五四文人的確這麼說來著,旗幟也亮了出來,但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兒…胡適根本就沒拿語音當真。他白話文觀念仍然是以書寫為核心…這跟但丁、薄伽丘在義大利文的草創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具可比性。」
俗語方言寫作,一直沒有成為白話文運動之降的華文寫作的主流。華語的語音多樣性,並不是推動華文寫作多樣性的主力。
4.10, 漢字華文書寫吸收口語的幅度畢竟有限,許多以地方特色聞名的作品,通常不過是綜合各種手段,營造地方風味,或象徵性地鑲嵌一些標誌性的語詞,如烹飪中放點香菜、孜然、花椒等地域香料。
我曾就此事問過一位著名的新京味作家,說我們「地方」作家在作品中經營「在地感」都要很自律,生怕讀者看不懂,但北京作家把大量在地俚語俗話寫到作品裏,就不怕北京以外的讀者在閱讀上有障礙?那位新京味作家說: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國語出自北方話,白話文被視為國語的我手寫我口,製造出華語之中的布迪厄式的品味位階等級,也讓北京作家在土語入文的時候更自信、更不自覺。
4.11, 當代華文的書面語竟被稱為書面「語」,可見受語音中心思維誤導之深。在本文中,我姑且同義反複的改稱一般所說的「標準書面語」為「標準書面文」。標準書面文是受官方加持的,可以借公權之力,特別是通過中小學教育,遏阻華文過度的變化。華文讀者的閱讀訓練和習慣,是不接受純方言化寫作的。不過,三地想像中的標準書面文的文字書寫,本來也就有頗多差異,只是差異低於民間的媒體和出版書寫。據人民日報91年6月6日社論《認真做好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標準中文只是「根據約定俗成原則而規定的各項標準」。
4.12, 以香港華文為例,學校標準書面文仍以想像中的白話文為準,輔以古文和用典。香港民間華文變化也不只是粵語地區語方言入文的問題,更揉雜了大量文言文、外語翻譯、新流行詞、大陸新華體政治文字,以至當年南來文人的老民國詞句遺風。另外,近年的大眾媒體和網上書寫,普遍穿插少量的借音字,把漢字當聲符使用,借其音而不管其義,以書寫常用的粵語口語,如把「他」寫成「佢」(而不是古漢字與「他」同義的「渠」) ,並且創造新字,在近音字之旁,加上「口」邊,如:唔、咁、啲。純符號標記如心形入文就暫且不論。
台灣和大陸書寫亦然,各有路徑依賴,三地差異遂越來越大。
4.13, 港式華文揉雜變化可以在學理上統稱為三及第化,實不止三種揉雜的底料。
三及第文體,原是一種香港流行過的小說和散文體。固然,方言入文,半文半白文體,古已有之。三及第是專指一種香港粵語文人的特定寫作,故意揉雜白話文、文言文和粵語三結合。跟左派方言大眾小說不一樣,港式三及第寫作是在想像中的標準書面文即白話文的用詞遣句文法結構下,加上較多的文言文和文言語法,之外添上適量粵語字詞和極少量粵語語句結構,以及外語翻譯詞、本地流行詞語等雜底以成文,但文句結構仍是依賴約定俗成的書面文,以遷就讀者的閱讀習慣 -- 香港民間華文和學校華文教育裏文言文的成份比當時大陸多。
重點是香港的三及第寫作的讀者是識字庶民,是一種「好看」的流行娛樂性讀品,說明它是吻合操粵語的華文讀者的閱讀習慣的。但純方言文學則不是,因為違反華文閱讀習慣,不好讀,所以反而是小眾的。
可以說,近年茅盾獎的《繁花》與暢銷的《龍頭鳳尾》都是三及第文學而不是方言文學。
4.14, 為什麼叫三及第文體?大概跟一種大眾受歡迎的低廉民食「及第粥」有關。及等粥的煲粥配料是豬的三種下水,即內臟,粵人叫豬雜。命名來源方面,坊間有多個版本,附會說某某廣東狀元在微時獲人施捨過豬雜粥,及第後回報,豬雜粥升為及第粥,都頗遷強。更可能的是粵人有湯底之說,豬雜煲粥用的是低廉雜底,也叫雜底粥,粵語雜底與及第音近,後變成及第粥。
相信三及第文體的「及第」兩字是來自以三種豬雜的雜底煲粥的廉價民食及底粥,可見寫作者不無自嘲和自覺。
4.15, 用篇幅說三及第,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文字演變的理論名詞。
文字中心的華文變化,不宜叫克異奧爾化。
克里奧爾是先有語音,後用字母拼音成文字。克里奧爾的各種語言,後來都產生了自已的新的文字、文法、字句結構,在語言學上已不被視為是某種元語言的衍生語言,更不是次等語言了。但克里奧爾化是一個語音中心的概念。
華文變異應依文字中心路數,華文的揉雜不是因為不同語言的語音揉雜,而是因為文體、字詞來源的揉雜,所以不能稱之為克里奧爾化。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現成理論性概念名稱:三及第化。
三地華文都在三及第化。推而廣之,所有現代文字書寫也都或多或少在三及第化。三及第化應是當代中外書寫與文學研究都可用的概念。
4.16, 港式書面華文的三及第化在49年後加快成形,其中推動因素包括南來文人的國語文化、殖民地政府的語言教學政策、英文和英文學校在香港的社會地位、回歸前的母語(粵語)教學運動、本土化(粵語化),與回歸後用語大陸化等等。這裏不細說了,有興趣者可參看石定栩、邵敬敏、朱志瑜編著的《港式中文與標準中文的比較》。該書作者說:「港式中文已經積累了數量相當可觀的特有的詞語、短語、句法結構、篇章結構及其相應的用法…」;「辭彙系統、詞義理解、結構組合、句式特點、語言運用等方面跟標準中文有所不同」;「中英夾雜、半文半白、不粵不標…遠離漢語規範的混雜語文」;「兩種漢語書面語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不過,該書作者認為,「現在的港式中文在香港已經流行了幾十年,早已為香港市民大眾所接受,成為香港地區正宗的書面漢語,也就取得了當代語言學意義的合法地位,不可能推倒重來,更不應該加以取締…」
4.17, 與我同代的「嬰兒潮」香港寫作者的最大疑惑是,如何寫好「中文」。一是心虛,不懂普通話是不是寫不好白話書面文?其實當年傅斯年是有這種主張(懂國語才能寫好中文),但胡適也已經反駁過,上文還舉了廣東出狀元的例子。二是疑惑,譬如寫香港現實主義作品,書中大多數港人的對白應是用粵語還是北方語(香港作者往往選擇用北方語)。三是七十年代有些在香港的寫作名家推崇「純正中文」,很多寫作者有了必須符合「純正中文」的焦慮。彼時在香港推純正中文的主張者,卻是反對胡適傅斯年魯迅的立場的,特別抵制方言口語和歐化語句,卻鼓勵雅馴的文言入文,也接受翻譯詞,可見所謂純正中文也者,也只是另一種三及第的文體。
4.18, 現在政治化的香港,出現多個有關華文的議題,包括普通話教中文與母語(粵語)教中文之爭、某些本土主義者的粵語比普通話更優質的吹擂,以及一種認為粵語化字句入華文寫作(因為有較多古字詞句和文言成份)才是雅馴中文的粵語沙文主義。
我不反對華文寫作有好壞之說,更喜歡看到有超級讀者站出來,當文字清道夫的工作。不過,涼茶調濟一下適量喝一點是好的,多喝就傷元氣變虛弱。
若把純正中文作為意識形態規範主張,成為絕對化的標準,甚至提升到華文認識論層面,那我就只能說:不存在純正現代中文!
同樣,說粵式中文雅馴、粵語殊勝也只是偏頗意氣之一面之辭。
4.12, 話說回來, 現在華文一種的各自表述格局已成,三地不同輕重和路徑的三及第化現代華文,差異增多,但仍是以大家看得懂的漢字來寫作,還是離不開同屬一種華文。
5何謂同表?同表的意思是,我們都是用只有一種的華文來表述。華文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的華文,華文文學是華文寫作世界的文學。
華文確是世界最大的一種語種。固然,文學才份並不是一定與使用者人口成比例的,否則以人口比例配額而言,華人作家每六年就應得一個諾獎。不管怎麼說,華文字詞書寫,千年歷史累積,在文字書寫場域肯定擁有最多文學幽靈在徘徊,這是所有有能力以華文閱讀寫作,願意使用華文者的寶庫。
所謂同者,就是指同以華文字詞書寫閱讀,承認一種華文的一體同源。
這種同不是墨家的同,後者的同意味著千人一面、取消差異的同質性。墨家尚同,儒家恐同,倡和而不同,如音樂的琴瑟共鳴。那是理想狀態。但現代世界不能強求和諧或共譜樂曲,現代常態是眾聲喧嘩,像港粵語歇後語: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現代不可能也不應該強求墨家式同質化或儒家式和諧,不過不同、不和諧並不表示不能並存,反而是不能急於同化消滅差異,甚至不應把雜音都和詣掉,強迫大家進入一個大熔爐。差異是必需共存的。同與和,都不足面對當下的多樣性,所以要引進包容多元文化,要互動共濟交流混雜,要有共同進化的「共生」概念。
6何以共生?
6.1, 共生,就是大家都存活,live and let live;共生是複數的,分開就不生,同化也不生,是互濟但卻擁有不同主體的一種狀態。
6.2, 生物學上叫symbiosis,不同生物機體活在一起,或緊或鬆,互動、互利,分開拆散則互損,甚至就是死亡。
6.3, 這裏也用政治理念做比喻。本文其實一直沒有忘記華文的政治面向,讀者應已感覺到兩岸四地華文的狀況與政治狀況有同構性。
政治理念而言,在16世紀下旬的讓﹒布丹的絕對不可分割的主權觀與17世紀中旬霍布斯的國家是利維坦的說法之間,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針對絕對主權的政體觀,即約翰內斯﹒阿爾特胡修斯(Althusius) 1603年的聯邦盟契理念,一種由共生體(symbiotes)自願組合、從下而上的遞進自治的盟約式組織形態。
一種華文的現況,何嘗不像是一種文字的共生邦聯!
(語言學科的共生學是指Leiden學派,這裏就不說了。)
6.4, 華文一種,各表而共生。因為政治分治,身份歸屬,文化本土化,加上三地華文內部三及第化路徑,三地文化的差異在拉寬,但如果能持有欣賞參差的美學觀,三地間同中有異的華文文化互相影響雜交補足豐富,多樣文化可比單一文化monoculture更精彩!
三及第化離不開華漢形音文字的同種華文,兩岸三地的華文仍有著很大的共通性,沒有想像中的統一純正,可是也沒有走到另一極端,即全面方言化、部落化至互不理解。
我既存疑文化強制標準化,也反對本土排他。源頭不見得比末流高、中心不見得比邊陲強,純正不一定比混雜好。本土稍有優先但也不是在位階上更高。文字是活的、是變的,華文不能走進大一統鐵屋,但躲在自閉在竹籬巴內也是不行的。
6.5, 現狀是文化統識權(霸權)的分裂,三地互不服氣。更成問題的是,沒有欲望也不愛看別區的華文。
但我們可以看外文看翻譯,為什麼不能看看有點陌生的鄰區華文?
積極做法是:三地需要養成一大批至少是通兩地華文的超級讀者 ,形成有規模的理想讀者的共同體 。我們缺的是這一種多樣性華文的超級讀者、超級文字清道夫,和新一代能駕馭活用差異的書寫者。
興趣與欲望可克服文字大同小異的障礙,三地因為懂得才有可能慈悲。
三地社會和大學人文通識科有必要培養學生閱讀不同華文的能力,加強下代精英熟悉三地華文的表述,參與一場參差美學的華文嘉年華。三地三及第雜底粥做法不同,但都可以是可口美味的粥。過去所有華文幽靈也不斷被選擇性啟動,在跨域。
6.6, 從來就是揉雜和多樣的當代華文,在三地各自想像中的所謂標準書面文框架下,以白話文、文言文、普通話、地區語、方言、外來翻譯語、新本土流行詞,交錯出約定俗成的歷史發展軌跡,並在讀者的認受局限等多種制衡下,各地方、階層、族群、性別、世代、載體以至個別寫作者仍然可以在有限度自由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寫出各自的、真正意義上的「一種華文,各自表述」。
今天三地華文的資源,是前所未有的豐富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禮讚1949,它促成21世紀華文的繁花似錦。
讓分治的缺憾還諸天地,我們肉體上都真的如張愛玲所說「回不去了」,但這不妨礙文化上大家多點往回看,如Beatles的歌詞:“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o homeward” (Golden Slumber) 。另方面,同樣重要的是,好好觀南望北、左顧右盼,看看你周圍這一代華文新寫作,他者不是地獄而是你的新材料、新血液與新生命。政治上七十年分治帶來的可能是全球的華文使用者,一種華文三千年未遇的一場三及第化的、共生同享的盛世流動華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