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戶田惠梨香的生日剛過不久,但還是翻了一下前陣子滿有意思的報導。
⠀⠀⠀⠀
渣翻|戶田惠梨香俐落的生活方法「我不需要以犧牲其他東西為代價得來的幸福」
⠀⠀⠀⠀
|我想要當個普通人,因為我做著詮釋人的工作|
⠀⠀⠀⠀
國中畢業後從兵庫到東京的戶田,在遇到「空中急診英雄」這部作品的四年間,同時間接了好幾份電視劇的兼職,一天平均只睡了2~3小時。
⠀⠀⠀⠀
戶田:「剛進入這行的時候,最花時間的是要接受『這就是演藝圈』的種種理所當然的演藝圈規則。」我的打工經驗是零,第一份工作就是藝人的工作,不管是從世俗眼光來看都是難以接受的規則,或是誇張的長工時也好,我只能抱持著『這裡就是這樣的世界啊』的想法強迫自己接受它。」
⠀⠀⠀⠀
受了那段時期的影響,10幾歲的戶田產生了「我不想沾染上太多演藝圈氣息」的強烈想法。
⠀⠀⠀⠀
戶田:「因為是藝人,出門時需要變裝,需要住在隱密性高的房子裡,並且免不了需要犧牲一些個人隱私的這種想法,我仍然無法贊同。我只是個普通人,也正因為我做著詮釋普通人的工作,讓我抱持著繼續當一個普通人的這種想法。」
⠀⠀⠀⠀
⠀⠀⠀⠀
|我想成為演員|
⠀⠀⠀⠀
曾經在兩位被稱為名演員的演員口中聽過「執著於普通」這種類似的發言。第一次是在田中裕子小姐口中聽到。「作為一個演員,我在陽光下晒衣服的時候比在聚光燈下的時候更幸福。」在彩之國琦玉藝術劇場,當時還是藝術監督的蜷川幸雄的房子裡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13年前的事情了。
⠀⠀⠀⠀
第二次是從樹木希林奶奶身上聽到,在演出是枝裕和監督的《比海還深》時,她曾經這樣說過:「是枝監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夠把演員一些普通的動作提煉萃取出來。」「能夠自然做到邊料理邊說台詞這點其實非常困難的,因為有些動作是演員平常習慣的展現,對演員來說,小心翼翼的過著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戶田:「啊啊,這件事非常感同身受,為什麼在這世上,特別是在演藝圈裡充斥著一種『女演員就該是這個樣子』的氛圍呢…。例如,常聽到『對於女演員來說牙齒泛黃是件很不好的事』,我常想這樣說『如果劇中的每一個人都做過牙齒陶瓷貼片美白的話看起來不是很奇怪嗎?』當然,對藝人或是模特兒來說,追求外表的極致是一件好事,雖然我是個在演藝圈打滾的藝人,但是我更想扮演好一個稱職的『演員』。」
⠀⠀⠀⠀
這段話是戶田小姐告訴我的,讓我不禁想起在訪談前的拍攝情況。她信任她的妝髮師、造型師、攝影師,甚至自己完全不照鏡子,也沒有確認攝影畫面。當有人提出請她坐坐看這張低矮的椅子,她雙腳大辣辣的張開坐下,她的長褲寬大的布料散開,呈現出一種美麗的輪廓。她不太在意自己的姿態,很開心能夠看到這樣的率性。
⠀⠀⠀⠀
戶田:「但如果你問我『正常的標準是什麼?』我可能沒辦法好好的回答出來,但不管怎樣我都不想活的太累。我不想從特定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我想從生活中愛護和尊重身邊的事物。我想透過身邊的人事物找到充實自己生活的辦法。」
⠀⠀⠀⠀
⠀⠀⠀⠀
|不想因為工作而犧牲其他東西|
⠀⠀⠀⠀
戶田小姐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為工作而犧牲自己的愛情或家庭的想法,我認為這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戶田:「我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不想要因為工作而犧牲其他事情。當然,在剎那間還是會有些順序存在。就像是現在必須集中在工作上。但就我而言,從二十歲開始就想要在工作和私生活間取得一個平衡。」
⠀⠀⠀⠀
取得工作與私生活的平衡在現在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十年前也就是戶田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仍有許多人會愛管閒事的問:「在該努力的年紀同時追求愛情與私生活是可以的嗎?」而在演藝圈裡,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則是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理所當然的應該注重在工作上。
⠀⠀⠀⠀
「當我必須說服我周圍的成年人時,我還滿直接的,我把自己的價值觀融入到話語中,直接砸到他們臉上。例如:『所以說努力工作的時期是到什麼時候?』類似這種。
⠀⠀⠀⠀
當我十五歲搬到東京時,滿腦子都是自己會成功的想法,但別人看起來或許我只是只是個不明白演藝圈水有多深,且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小女孩。但另一方面,我對成功的理解是,能夠做自己並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還記得有時候,我會為了讓大家認可我的演技把自己逼得很緊,結果整個人卻垮掉了,同時也對人失去了信心,現在的我還在學習演技的路上走著。」
⠀⠀⠀⠀
⠀⠀⠀⠀
|對工作與私生活都注入全部的能量|
⠀⠀⠀⠀
對戶田小姐來說,她在演藝事業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時也希望私生活能夠幸福,但她似乎沒有分配好自己的精力,不管是工作還是私生活都卯盡全力百分之百的在努力。
⠀⠀⠀⠀
戶田:「對啊,所以真的很累(苦笑)。特別在演技方面,直到『大戀愛~和忘記我的你』和晨間劇『緋紅』結束,我不斷的在精進自己的演技。我是一個對於演技很斤斤計較的人。二十歲前半我很熱衷於發展自己的長處,二十歲後半的我一直在摸索該如何減少身體上的疲憊。
⠀⠀⠀⠀
然後在『大戀愛』這部劇中,我第一次有了卡在角色裡的經歷。從那一刻起,我就被一股想要站在最耀眼地方的願望所驅動。『祕密內幕~戰鬥吧!派出所女子~』的藤這個角色與另一個女性組成一對派出所警員搭擋,我被有著一副絕美面孔,內心卻住著一隻大猩猩的這個角色吸引住了。但是原作是一個個短篇匯集起來的故事,想要深入了解藤這個角色的故事是意外的困難,這是我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做這件事是值得的。」
⠀⠀⠀⠀
曾經戶田小姐說過「藤是表裡一致的角色」,對於什麼樣的提問戶田都能夠直接了當的回答,看來戶田小姐也是個表裡一致的人呢。
⠀⠀⠀⠀
戶田:「其實還是有喔(笑)。我會把內心想到的想法原原本本的說出來,有時候也會說些不好聽的話,儘管是這樣,我不會把內心的所有都曝露出來。這點我想藤也是一樣的。我演過很多角色,我發現當人們有缺點時,他們會顯的更有魅力。夥伴是一種能夠彌補對方弱點的關係,你可以透過與人的相處之下得到啟發或成長。我想這不僅發生在故事裡,也會發生在拍攝現場中。而我只對自己的成長感興趣(笑)。」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速記+評論】
美國總統大選,第一場辯論會開始了!
來一篇速記及簡單評論。
.
▍10/1更新:針對所有關於辯論以及近期的疑問,我們一併回應在這裡:
https://pse.is/ukr82
.
美國之音FB:https://pse.is/tzzzd
Youtube上的直播:http://yt1.piee.pw/vxfc2
.
@轉角國際 有一篇觀戰重點整理:https://pse.is/u9fmc
今天的主持人是Fox News主播華萊士(Chris Wallace)。
強調一下,是Fox News的主播。
.
美式的辯論會就是這樣一來一往的。
當然,川普個人風格一向都是相當強烈,不斷插話是他的風格,這呈現出來的狀況跟傳統的辯論還是很不一樣的。
主持人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來維持程序。推薦大家看一下影片本身........
------
內容速記: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是大法官的任命
拜登認為選舉已經開始了,很多人投了票,應該要等到選完,二月份再來處理提名新大法官的問題。
結果川普把話題帶到全力攻擊民主黨的健保政策(因為拜登提到說,接下來很重要的一個憲法法庭的聽證就是關於健保)
結果後來就沒有人討論大法官了....(混亂一陣)
.
▍第二個問題是Covid疫情的處理。
拜登認為美國疫情大爆發,川普政府處理失敗要負責。
川普認為,拜登來做一定會做不好,現在都是假新聞在攻擊他,其實政府做得很好。
.
主持人問兩個人對於關閉經濟活動的看法,為什麼川普要開放經濟活動
拜登認為川普根本不在意病毒的傳播嚴重程度,一直跟大家說不嚴重
學校和商家沒有做好準備就開放很不安全
川普認為是民主黨擋了預算,而且只要social distance就可以保證大家安全
川普認為,是人們想要開放的
拜登:people want to be safe
川普:people want to keep open
.
▍第三個問題,主持人問川普2016~17付了多少所得稅。
川普說上百萬,之後會秀給大家看紀錄。(紐時報導顯示他付了750元所得稅)
川普並且說,如果有什麼報稅的漏洞,那都是歐巴馬造成的,而且拜登身為國會議員為什麼不補?
.
接下來討論經濟計劃和是不是要減稅的問題
拜登說自己的比較好,可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主持人問說:我是在問減稅問題
拜登:我也主張減稅刺激經濟,而且保證錢會花在刀口上。
主持人問川普的減稅計劃,目前為止的成效比歐巴馬後三年還要不好(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比較少),還要繼續嗎?
川普說:歐巴馬的recover速度(應是指金融危機後)比較慢。
我從海外帶回來了幾百萬個工作機會。民主黨完全放棄了製造業。
.
話題忽然開始變成,川普指責拜登的兒子拿外國政府的錢,拜登說我們如果要討論家庭的話,川普的家人也談不完。(混亂一陣)
混亂了一陣之後,主持人像小學老師一樣,教導雙方(並且特別指名總統這邊)在申論的兩分鐘,不要打斷對方說話。
.
▍第四個問題,關於族群不平等。
拜登先發言,他指責川普一點都不想要團結人民,一點都不想要面對族群不平等的狀況。
川普發言,指責拜登過去的立法紀錄根本也沒有推行族群平等。
(BLM運動)都是激進的民主黨份子拖延處理,導致到處都是暴動。都是激進的左派份子在亂。
我們主張Law and Order。
.
主持人問:你是否認為系統性的不平等、不公義存在?
拜登:是的。
執法人員當中有一些bad apple,他們必須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任。我們必須要推動一些法律來導正這樣的系統性不平等,讓執法者可以被hold accountable。
主持人問川普:你怎麼看歧視的問題?怎麼看政府對執法人員的訓練方式?目前政府取消了一個關於執法人員的減少歧視訓練計劃,為什麼呢?
川普:(這邊沒記到。大意是說我們不能教執法人員一些不好的想法,所以不需要教什麼反歧視的計劃??)
川普問拜登:你相信law and order嗎???你相信law and order嗎???你相信law and order嗎???你相信law and order嗎???
(混亂一陣)
拜登:我相信law and order 而且每個人必須被平等對待。
.
主持人問拜登,你怎麼看defund police的訴求?
拜登:我反對defund,而我們應該要更加支持各local community社區的執法警力,我們是要改善警力的運用方式。
川普:沒有人支持你,你舉一個執法人員團體支持你的例子來看看。
拜登:川普從來沒想要解決問題,只是不斷刺激大家的情緒。
.
主持人問川普:你一直譴責所謂左派團體,那你是否願意同樣譴責「白人至上論者」製造混亂??
川普:你講一個名字來。(結果並沒有譴責,而是繼續譴責Antifa,無政府論者)
.
主持人問:為什麼你是比較好的選擇?
川普:沒有任何人做得事情比我多。
拜登:川普總統執政下,美國變得非常weak,各項指標都表現非常不好,而且整個美國變得很分裂。
.
(話題又變成攻擊拜登的兒子)(混亂一陣)
主持人:不要再做個人攻擊,人們想聽政策辯論。
.
▍第五個問題:環境保護。野火問題。
川普:我們都想要乾淨的水、環境,我們目前的減碳成效非常棒。
主持人:你相信科學和氣候變遷嗎?
川普:我相信我們要多種樹。很多死掉的樹造成野火。
我們追求的是更便宜的汽車、更安全的汽車(所以反對提高環保標準)。人們反對為了環保標準而提高汽車售價。
.
主持人問拜登:你有何回應?還有,川普說你的環保計劃會拖累經濟,你怎麼看?
拜登:我們要做很多的事,例如XXX, ooo, 都可以讓能源的消費更環保,而且這些事情都會增加新的工作機會。
川普:他不知道怎麼做這些事。
(繼續一陣混亂)
.
▍最後一個問題:選舉的公平性。你會做些什麼事來確保選舉公平?
拜登:提供更多訊息給人民。目前FBI都出來講說郵寄投票不會有問題。
提供想要親自投票的人們安全的投票環境。
呼籲大家投票~
我會完全接受選舉結果。但川普卻從沒承諾會接受選舉結果,這樣很不好。
川普:郵寄投票有很多的問題,是很可恥的舞弊,而且都是民主黨害的。
主持人:2016年有四分之一的選票是郵寄投票,三千多萬人投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現在是問題?
川普:solicit ballot(很多人被誘導投票?)。例如某處的郵寄投票被丟到河裡,到處都有問題。
.
主持人:你會呼籲支持者冷靜並且支持選舉結果嗎?
川普:大家都要去監票。到處的投票都有問題。如果投票是公平的,我會呼籲大家支持。但現在看到有好多投票的舞弊!!
拜登:當然。計票都有固定的程序,每一次的選舉都一樣。
=====
快速點評:
川普維持了一向鮮明的個人風格,不斷插話和攻擊。而且他常常不理會主持人。中間不斷攻擊拜登的兒子,攻擊到主持人都看不下去。拜登的反應的確是比較慢一些。
.
不過,這整場辯論實在很歪。
主持人追問政策細節的部份,只有在經濟計劃(減稅)和氣候變遷的部份有問到,其他部份都失敗....因為話題馬上會被川普帶走。
.
另外有一個重點是,以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川普攻擊選舉公平性的部份,對整個民主體制是很大的傷害。
「民主鞏固」的要件之一就是大家對整個體制的「正當性」具有共識,所有人共同認可一套運作的規則。然而,現在川普是在挑戰這整套投票體制。
不管在哪裡,如果選舉的輸家不願意接受結果,將是一個國家最可怕的夢魘。
------
最後再補充一點。
在美國的校園內以及各級選舉,辯論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甚至都會有town hall這種候選人直接面對選民的即席辯論/溝通)。
而且人們一定都會問這次比賽是誰贏了,總統大選辯論的隔天,人們討論的話題一定都是「誰是昨天的贏家」。
美國人很在意一場比賽是誰贏,一定要評出一個贏家(但不見得會影響到整個投票意向。而且對美國人來說,輸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輸了就下次再努力,但每次都盡力爭取勝利)。在台灣的辯論會,交鋒的部份通常都很少,而且人們好像對於評斷輸贏這件事情,有點害羞(?)
.
以這場的表現來看,先前許多人認為拜登很可能會出現無故發飆、嚴重忘詞、忽然斷電不知所云這些狀況都沒出現,即使反應慢了一點但整場至少都還是正常的狀態。
而川普則是維持個人風格,但又比先前更極端一些,雖然不斷攻擊拜登的兒子和選舉制度的部份可能可以鞏固基本盤,但【考量到基本盤以外的選民】,我們會認為本場結果對拜登有利。
.
可能我們一開始就期待拜登被打爆或撐不下去中離之類的,但後來有撐完。不過,整場的確都是川普在壓著對方打。兩個人的反應速度和氣勢相差非常多。
.
各位讀者們都會有自己心中的贏家,不必同意其他人的評斷。川普的策略也非常明顯,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始終如一。重點是尚未決定投票意向的人,看了辯論之後的感想會是如何?這個在接下來幾天應該會有很多調查結果分析。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論一個人感知或不感知到自己的情緒,他都有情緒在運作、在因應。只是人的情緒強度不同,敏感度不同,成長經驗也不同,能感受到多強烈的情緒與多少層次的情緒,確實也有所差異。
然而,我們社會,包括家庭與學校,及社區團體,對情緒的發生常以二元對立(正負)來面對、評價,和標籤,使我們強烈的要求小孩、他人要一直保持正向快樂的情緒,這樣才是堅強、成功、能力好,或討人喜歡。當負向情緒發生,便要人立刻消滅、剷除、壓抑與否認。
我們在這樣的氛圍下被影響、被塑造。我們都學會如何社會化,符合外在社會認可與要求的面具與形象,然後偽裝、防衛、扮演,好讓我們可以被社會接受。
但我們因此沒有學到什麼?
我們沒有學到當我們因應環境與情境的刺激與挑戰時,產生了情緒的變化與歷程時,該如何調節情緒的起伏張力,還有因為情緒導致的身心不舒服。家庭與學校環境通常要我們自然就學會,不然就以「你任性」、「個性壞」、「脾氣壞」、「情緒EQ差」一語待之,既批評也責備。
但我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化解我們不舒服的情緒。我們從來沒有關照情緒的概念,情緒發生,就直接被視為沒必要發生的產物。所以人們常說:「你幹嘛有情緒?」
我們盡情的批評有情緒的人,卻也在意別人批評我們有情緒時。我們在情緒感受中無助,也對他人的情緒感受無能回應。
但有趣的是,我們都如此對情緒排斥與抗拒,也對情緒充滿無助與無力感,但是我們卻又期待別人應該要來懂我的情緒,在我有情緒時,別人應該要知道該如何回應,該如何安撫與陪伴。
為何我們這麼期待他人要來為我的情緒負責;負責來關心,來照顧,來回應,來安撫?
那是我們是小孩時的需求與渴望,我們需要一個穩定而有情緒照顧能力的大人,成為我們情緒經歷恐懼、無助、緊張、難受、挫折、沮喪、痛苦的避風港。讓我們可以進入避風港進行歇息與修復,然後,再啟航。
但對於許多華人家庭的我們,在過去的年代,家庭提供吃穿等物質資源已經夠辛苦,又哪來的精神與力氣學習與付出情感上的關注、連結、支持與引導。所以我們的情感互動經驗,常是落空或是失望,甚至挫折,反覆的經歷被漠視、被拒絕與被評價。
我們在成長歷程,不得不忍受這些情感的落空與挫折,然後在外表上仍隨著生理年齡成長。但是即使外在生理年齡早已經成熟多年,但內在心靈的情感年齡,卻始終停留在三歲、五歲或是七歲左右,還在等著一個想要的理想父親或母親來到身旁,給予最無條件與最無失誤的關照與安撫。
隨著成長過程,我們早就發現一個事實:父母他們的真實。這真實就是他們無法給予情緒關注與照顧,也無法協助引導調節與平息情緒。雖然有這個發現,但不見得我們將內在的渴望與需求消滅,我們只是壓抑,忍耐,暫時否認這樣的需求。
但是,到我們青少年了,開始進入朋友關係,再到成年進入了親密關係,這些後續發展出的人際關係,只要我們一旦確認對方將要走進我的世界、我的情感領土,我們就立刻關上大門,囚禁對方,開始要對方成為感情奴隸,不斷為我們過去未得滿足、未得供應、未能實現的渴望與需要負責、效勞、服侍。
我們將過往早年生命受到的錯誤對待、未滿足對待、不公平對待所累積的情感黑洞,要眼前這個被囚禁的感情奴隸盡所有心力、所有時間、所有付出來供應與滿足。
那些未滿足的渴望、失落過的缺乏,成為心靈一處處的傷口,老出現在後來的情感關係中拼命:喊痛啊!痛啊!
如果我們幼年又是生長在幾乎是沒有大人陪伴與在乎的處境下,我們內心就住著一個孤兒。即便真實世界有父母,我們心靈的感受仍感受到自己的無依無靠,那麼我們內心還是住著這一個孤兒,隱隱啜泣,心中怨恨與不甘心,還有許多疑惑:為什麼我得不到愛?為什麼沒有人在我身邊不離不棄?為什麼這世界所有人都不要我了?
這孤兒的聲音,像是幽魂般的走在耳邊響起,不斷的哭泣著:「我是沒人愛的孤兒、我是沒人要的小孩。」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個人出現在孤兒的眼前,告訴孤兒願意愛他,那孤兒一定會使勁用力的要抓緊對方,會要對方給出絕對不改變的承諾,也要用盡一切努力讓對方不要再遺棄他。
這樣不受成人功能控制(辨識情境、收集資料、瞭解現實、評估方法、抉擇判斷、承擔結果),也不理會意識,幾乎無法透過思考與學習來找到一條合理的成人相處之道,這種驅力便是來自被壓抑至潛意識的「被遺棄恐懼」與「愛的未滿足失落」所產生的不論如何都一定要的強迫性。
這種強迫與執著,失去成人人際關係所需要的彈性調整功能,也不是透過彼此真實認識,協調與合作出一種雙方共同需要的關係模式,而僅是以一方的控制與被支配、命令與順服來壓制與要求關係的另一人該扮演什麼、該負責什麼、應當要說些什麼回應什麼。
當我們把陳年累月的情感缺乏,與巨大情感陰霾都歸咎於外在他人,或是怪罪誰造成傷害該當負責時,我們便一次一次的錯過學習為自己的情感需求負責的機會。也一次一次的迴避失落與缺乏的自己,更是一次一次的證明我們內在好無能、好空洞、好缺乏。而外在他人總是如此狠心、如此絕情、如此辜負。
我們進入這樣的反覆驗證過程後,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留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怎麼也不需要成為那個學會照顧自己、學會愛自己、學會肯定自己,也學會為自己療傷止痛的那個人。當然,無論生命走了多久,我們生理年齡又多大了,我們始終難以真正成熟,始終無法學會安撫自己內在的虛空與各種難受的情緒起伏,也就無法真實的為自己的生命的滿意與充實負起責任。
如果我們無法學會照顧好自己,學不會關愛自己,我們是有困難真的懂如何關愛別人,如何真正的照顧好別人。我們連自己的需求與狀態都難以理解與回應,又怎麼能去理解別人的需求層次,以及如何回應那些狀態?
若我們只是依賴外在世界的供應與照顧,也苛刻的要求他人應該負起照顧我需要的所有責任,那麼,我們無法真的願意開始懂自己,無法真的有意願承接自己、理解自己,與好好的愛護自己。
在愛自己的課題上,我們需要發展的能力可能是我們在早年生命經驗從來沒有經驗過的。我們或許沒有體會過與感受過真實的關愛是什麼,也沒有真正的在被維護完整的獨特個體上,允許我們感受、思想與行動,並尊重我們與他人的不同。
#學會愛自己
#人生的課題
摘自《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寶瓶文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0554?sloc=main_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