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交世界報十月號的文章
《 台灣- 美中紛爭的核心「台灣- 中國夢的缺塊」》
其實對某些人來說這些內容都耳熟能詳了,但還是翻譯給大家看一下,看看法國如何陳述美中台關係。裡面有些美中台關係史,可以拿給法國親友看一下!
🌿🌿🌿🍃🍃🍃 #我明天開始要寫獨龍谷跟旅遊文了啦🌿🌿🌿🍃🍃🍃
選出自己的總統及擁有自己的貨幣的台灣, 前途如何 ? 只有15個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唯一的代表(🤦沒錯啦,國名是中華民國咩)。雖然北京希望台灣重回懷抱,但越來越多台灣人不相信「一國兩制」,而美國也玩弄這些恐懼。
繼經濟學人將台灣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之後,類似文章紛紛出爐,美國外交委員會三月的報告指稱 : 「台灣正在成為一個爆炸性的點,可能會將美國、中國或其他強權捲入戰事」。與此同時,美國印太地區司令Davidson也在參議院指出「台灣海峽可能在近十年爆發戰爭」。
…自蔡英文當選總統之後,北京就切斷一切官方溝通管道。近幾年兩岸情勢壓力增高,2020年中國軍機就在台海附近出現380次,2021年次數更多。
(中略台美中關係史)北京對台灣的態度如此堅持是認為兩岸血濃於水,台灣人祖先來自中國,台灣人自然是中國人。席近平2012年上台之後,驅使整個中國重新拾回驕傲並去除自1842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自港澳回歸之後,台灣是最後剩下的民族恥辱。
雖然蔣介石的KMT與PCC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卻有共同的民族主義,也強制台灣人接受。在過去有一百萬外省人佔台灣人口百分之十五的情況下,推動民族主義比較簡單。但1980年之後台灣開始民主化,中國的民族主義受到本土台灣意識認同的挑戰。文化上有中國的根源,但台灣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政治軌跡。這股台灣認同造成了2000年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KMT失勢之後,視台獨為主要敵人,開始以《大中國》為前提與PCC頻繁合作。2008重新執政之後,關於主權問題,利用商界與媒體對台灣民眾操作double discours(雙言巧語) ,並以經濟來吸引民眾與中國拉近關係。馬英九任期內即與中國簽署了19項協議,也佈下「兩岸共同市場」的基礎。在支持台灣獨立的人眼中,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幾乎佔出口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三十年前由中國當局開闢的統一道路似乎已成為一條高速公路。
2014年,KMT的中國夢醒。(中略)長達三個星期的太陽花學運顯示了台灣四十歲以下世代的公民意識。該世代只認識台灣的民主時代,對於兩岸經濟整合帶來的政治效應持懷疑態度。關於國家認同的民調在十五年當中漸漸趨向台灣國家認同。2020由政治大學發起的民調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1992年的民調當中僅有不到五分之一如此宣稱。中國的經濟誘惑衰退,百分之九十的台灣民眾拋棄一國兩制。30歲以下的民眾更沒有中國夢,其中三分之二認為國名應該是台灣,非中華民國。
台灣人因而對中國海妖式的誘惑充耳不聞,中國遂祭出武力威脅。但這牽涉到美國,因為美國必須遵守「臺灣關係法」,而美國其實為了避免戰爭,一直都在玩戰略模糊政策。
對美國來說,台灣是區域realpolitik(現實政治)的一枚戰略棋子,近幾年來重要性不斷提高。台灣以其資本主義與民主典範,也繼續在美國遏止中國的遊戲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拜登的科技民主聯盟當中。台灣的晶片優勢,也讓美國勢必要與台灣站在同一陣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河馬又大、又吵、又危險。 每年非洲都有五百人因為河馬而死,它們的攻擊十分狠毒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河馬 保持警戒 別被他們那張可愛的大臉給騙了, 那隻河馬可能肚子餓了。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
人因科技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人因科技英文 在 櫃子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當初去考CX的時候,有位同期的同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姑且稱她B小姐。
CX 的條件設得不高,只要157.5公分,高中畢業就行,比起台灣的航空公司,條件更寬鬆。
但是,光英文筆試就會刷掉一堆人,最後一關的英文面試更是競爭,那一年3千個台灣人去考,最後只錄取三十幾個台灣人!
那時已經接近30歲的她,身高就是157.5公分,在所有新進同仁都是單身的狀況,她結了婚有小孩,住在雪梨,是第一次當空服員,這樣的背景讓人覺得很特別!
有一次櫃子從香港🇭🇰要回台灣,她在那班班機上服務,當時整個班機幾乎客滿,一個多小時要送餐送到滿,真的是蠻耗體力的工作。
但是櫃子看她從頭到尾ㄧ絲倦容都沒有,一邊快速有效率的送著餐,時而有小朋友,她都會ㄧ一的細心的服務著每位乘客!而且還可以同時給乘客small talk! (我一忙就真的沒辦法,怕來不及送完餐哈哈)
她真的是櫃子覺得最適合這個工作的同事了❤️就是天生的超專業空服員!
反之,有些同事可能就是因為薪水或是只是喜歡旅行,缺少服務的熱忱,整個做起來就是很疲累!
曾經聽過一個阿姐說她其實很討厭她的工作,不喜歡被人家叫來叫去的!只是因為也做久了,下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還是繼續飛。
櫃子雖然服務業一路做到現在,在科技業的internal customer 相對單純,不像在飛機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每天都可以很刺激!
開店的人有時需要面對許多不同的客人,因為一種米真的是養百樣人,形形色色都有,也會有澳洲來的客人,真的要非常的能夠納百川,不然可能常常會被氣死!
最近櫃子遇到覺得最適合做服務業的,就是上次去朋友咖啡店的M, 每次櫃子去就熱情打招呼,「姐好久不見!」
點了一杯飲料➕檸檬🍋,她會貼心的幫我先把檸檬擠好,不會直接丟進去,點飲料有冰塊,她會附上一支小湯匙方便我攪拌,那天要離開朋友的店,剛好想說外面小7買個礦泉水帶著去上課,她看到我有帶保溫杯,問我要不要幫我加點水再走,真的是太貼心了!
*照片為當時受訓同班同學的合照,咦,當時好像只有拿空酒瓶學倒酒,拿餐具學怎麼做fruit service 給商務艙客人,沒有真的喝也沒有真的吃哈哈😄
Induction 14 只有我一個台灣人,其他同學來自🇯🇵日本跟🇭🇰香港。
B不在裡面因為不同班。
真心覺得空服員不是一個工作,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年輕的朋友們等疫情過後真的可以去試試!
人因科技英文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河馬又大、又吵、又危險。
每年非洲都有五百人因為河馬而死,它們的攻擊十分狠毒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河馬 保持警戒 別被他們那張可愛的大臉給騙了,
那隻河馬可能肚子餓了。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n
我們的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taiwan
我們的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hTF9wHwhCt-BzIq-s4V-g?sub_confirmation=1
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if.show/
#大膽科學
#whatif
#scifi
#河馬
#非洲動物
人因科技英文 在 蘇尚珄 Bor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創作理念:
每個人都有想要保護的事物,當我們守護的東西受到威脅甚至侵犯,有的人選擇憤而起身對抗,而有的人因環境使然, 在表達自己立場之餘,為了兼顧平衡,而放棄最直接的對抗方式,選擇堅定而溫和地捍衛著, 所以,只要擁有想捍衛自己信念的決心,都能被稱做為英雄。
英雄所對抗的對象,在本片中,不是一個具體有形的人,而是社會觀感、傳統的束縛以及自我認同。
片名嘸聲披甲,即是蔡桐這個角色的寫照,在傳統繼承的觀念下,他的處境,猶如披甲一般沈重, 然而在他身上所彰顯出來的是無聲而沈靜的力量。 藉由這部片,我們希望可以重新定義『英雄』一詞,縱使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我們仍能發現, 有些人使用他們的方式,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Deep in everybody's heart, we all have that specific thing that we'll give everything to just protect it. While some people choose to stand up and fight for what they think is right when they notice that the things they hold on to are being offended, some people choose to do it in a peaceful way instead, since they don't really have a choice under the pressure from the world they live in. So whoever fights for their belief could be called a hero.
The subject our heroes are fighting against in this short film is not an actual human being, but self identifications,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bonds from the traditional ideas.
The name of this short film -- The Silent Hero, is the best portrayal of Tung.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traditional ideas, all the matters that he encountered were like a heavy armor to him. However, what people see in him is the power of quiet and silence. We are trying to redefine the word "Hero" through this short film. We realized that even though we all com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ome people had become our heroes in their own ways somehow.
演員
鄭國強 飾 許弘志
張哲豪 飾 蔡 桐
黃美珠 飾 蔡 媽
劇組
導演/ 蘇尚珄
副導演/ 林楊脩
編劇/ 蘇尚珄、林楊脩
製片/ 呂慧儀
製片助理/ 孫良娃
攝影/ 黃泰誠
攝影助理/ 周法薷
燈光/ 林嘉葦
成音/ 黃俊瑜
美術/ 王呈豪
劇照/ 李欣怡
後製剪接、混音/蘇尚珄
協助
美術助理/ 許喬華
燈光助理 / 蘇柏豪、黃毅哲
側拍助理/ 施宜君
平面設計/ 林致維
英文支援/ 吳少鈞
音樂製作/ 劉瑋舜、李竺芯
音樂
空
作曲/ 李竺芯
Float
作曲/ 劉瑋舜
感謝
台南市政府策展人—叮玲
大新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林妙嬋
梁凱皓
黃大偉
鄭宇辰
莊翔丞
宋奕霆
張富鈞
陳威廷
廖啓文
HĀUSENN studio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東方技術學院影視藝術系
全美戲院
33house臺南民宿
度小月
攝手座攝影器材出租
本片拍攝於臺灣臺南市,為【2014年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之參賽作品。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市政府影視支援中心
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2014年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第30組—後生影像合作團
[Video Producer Borry 蘇尚珄]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roducerB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