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下半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沙丘》這幾天持續拋出驚人預告、海報以外,個人相當期待的一部電影也傳出進一步的消息,就如《沙丘》,原定預計 2020 年國外上映的《The Tragedy of Macbeth #馬克白的悲劇(暫譯)》在延後一年之後終於即將問世。身為電影產業百拍不厭的經典素材,此次端出的完美陣容更加令人期待,由 Apple 與 A24 共同製作,新版《#馬克白》由 Denzel Washington 與三屆的影后 Frances McDormand 聯手主演,且是 Frances McDormand 的先生、柯恩兄弟之一的 Joel Coen 單獨自編自導,並獲選為九月展開的第 59 屆紐約影展開幕片。
⠀⠀⠀⠀⠀
「熄滅吧,熄滅吧,瞬間的燈火,
人生只不過是行走著的影子,
一個在舞台上高談闊論的可憐演員,
無聲無息地悄然退下。
這只是一個傻子說的故事,
說得慷慨激昂,卻毫無意義。」
⠀⠀⠀⠀⠀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
《馬克白》被世人認為是最陰暗也最具震撼力的莎士比亞作品,主要根據蘇格蘭哲學與歷史學家 Hector Boece 的著作《蘇格蘭國王馬克白 Macbeth of Scotland 》撰寫而成。這一段耳熟能詳的故事發生於蘇格蘭,透過心理作用與政治鬥爭,觀察為追求權勢而背信棄義的人性欲望,驍勇善戰的蘇格蘭將軍馬克白,偶然於三位女巫的預言中得知自己之後將會成為蘇格蘭國王,於是在妻子慫恿與內心欲望作祟之下,殺害國王鄧肯並自立為王。然而,馬克白卻因此長期遭受良心折磨,成為一位兇殘無道的暴君,心狠手辣、滿腹猜忌,進而爆發了大屠殺與內戰,使馬克白與其夫人最後精神錯亂、瘋狂自大,在在印證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鐵則。
⠀⠀⠀⠀⠀
從 17 世紀初期以來,《馬克白》題材被搬上戲劇舞台成千上百次,各個世代不斷拍攝各個版本的電影,近年來多數人印象最深的一部,應該為 2015 年 Michael Fassbender、Marion Cotillard 主演,《血教育》導演 Justin Kurzel 所執導,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有趣的是,光是《X 戰警》的主要演員裡就有三位曾經演出過相關影視作品,除了 Michael Fassbender 以外,2005 年 James McAvoy 在 BBC 迷你影集《ShakespeaRe-Told》中主演一集現代版《馬克白》,以詮釋多位莎士比亞筆下角色備受讚譽的 Patrick Stewart 於 2010 年時也精湛重釋了《馬克白》的故事。
⠀⠀⠀⠀⠀
2021 年的黑白版本《The Tragedy of Macbeth》被形容以強烈明暗對比、詛咒般的憤怒所呈現,打造出一個因盲目的貪婪和野心毀滅的悲傷世界,滿是痛楚和怵目驚心,將帶來大膽而極具原創性的視覺衝擊。此部電影在視覺設計與呈現方式也呼應著 Laurence Olivier 1940 年代的經典改編,以及黑澤明血腥瘋狂的《蜘蛛巢城》,Joel Coen 將會帶來獨一無二的喧嘩與騷動。而戲劇史上惡名昭彰的一位狠毒角色馬克白夫人,性格喜怒無常、情緒起伏甚大,曾被許多人公認為是最難詮釋女性人物之一,相信《意外》、《游牧人生》的 Frances McDormand 所能引爆的張力絕對非同小可,夫妻同心齊力斷金,是否有機會奧斯卡四奪影后?大家拭目以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我要來批判媒體了 這次是從Kanye West的MV-Famous來看近年的嗜血媒體亂象 這部MV看似是在對嗆 但其實是對於名氣以及媒體、潮流的深度...
「人性本惡名言」的推薦目錄:
人性本惡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人性本善?|
這個星期因為一對15歲青少年情侶打了一位14歲少女又將她推下塞納河溺死的事情,電視新聞與政論節目都在探討青少年的霸凌和暴力事件。
關於這則新聞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14歲少女曾經和揍她又推她下河的15歲少年交往。而為什麼這個少年和他的新女友要對她下重手,我們就不知道了。倒是今天中午這對青少年的辯護律師在電視上表示,他們沒有想到將會面對牢獄的問題,現在已經知錯了。
根據法國中午新聞報導,青少年殺人最高可判20年有期徒刑。也就是他們有可能15歲到35歲的人生都在獄中度過,雖然有可能減刑什麼的,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還是沒了。地方媽媽光想就覺得可怕,這二位15歲少年在出手的時候,卻沒有想到他們的未來?
去年法國教師殺頭案真相已經出來,台灣新聞也有報導,因為缺課女學生的謊言讓她父親在網路上發了仇恨的影片而引來恐怖份子。她的行為不但害死了她的老師,還有她自己的未來,還有她的父親。
有許多朋友問我對這則新聞的看法,還記得前陣子巴黎天主教私立名校學生指控校長猥褻案件?新聞剛爆出時,我們當然對性侵惡名昭彰的天主教學校懷疑,但也對因為行為差異被校長約談的學生持有保留。當時有些人覺得根本不應該懷疑學生,有問題的學生就不會被性侵?
不不不,經過各種事件後,請不要相信孩子絕對無辜,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冷靜思考分析,還要等更多的線索出來再判斷。因為小孩年幼時都懂得在父母間找縫隙下手討糖吃,更何況是青少年?人性本善或本惡的問題,不只存在東方哲學,西方也存在。我婆婆以前常說,孩子們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殘暴野蠻與赤裸,是教育改變了人性。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長大到青少去逐漸失去我們控制的時候該怎麼辦?最近我們女王蜂有位媽媽就搞消失,大家懷疑是因為她的兒子不但成績退步,而且還成為班上問題學生,讓貴婦媽媽覺得很沒面子乾脆消失在女王蜂群體。
有些人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名牌包,是拼爹拼娘拼房拼車的籌碼之一,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撒手不管。這樣的態度都讓我想到我在懷孕幫女兒取名時,我大姊給我的萬言家書,第一句就是:「如果妳生了個孩子卻不考慮她的未來,那妳乾脆給她取名何必生,何必問!」(提醒:本人姓何😂)生了個孩子不管教,那何必生?(換我贈送我大姊這句)
所以在這一連串的青少年事件中,我個人覺得不只是父母要對孩子的未來有意識,也需要教導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自覺。很多事情當我們走錯一步,再說沒想到未來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本文回應許多朋友留言或來訊,希望我談談法國老師被殺案件的新聞。)
人性本惡名言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37年,德國慕尼黑舉辦了歷史上惡名昭彰的「墮落藝術展」。納粹所認定的「墮落藝術」,包括了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立體主義這類被認為具有厭世的晦暗特質,未能以明亮、純淨角度描繪德國民族的作品。納粹以此為由大舉沒收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受害最劇。
.
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他以耶酥降生作為主題的九幅組畫,從馬廄誕生到殉道的過程。諾爾德的顏色表現手法狂放不羈,與寫實完全絕緣。希特勒(Adolf Hitler)視之為病態亂源,使之一千件作品遭到充公,而他也終身被禁止作畫。
.
納粹對埃米爾.諾爾德如此迫害,使得他在戰後成為一名藝術界標誌性人物。他在納粹時代冒險藏匿畫作的故事,並且始終不為迎合納粹而改變作品風格的堅持,更使之成為一個傳奇。德國小說家齊格飛.藍茨以他的生平故事為藍本,寫出了批判納粹暴行的《德語課 The German Lesson》(1968)。
.
《德語課》以微觀角度審視納粹極權對人性的戕害,故事主人翁是一個名為西吉的男孩,他的父親是一名納粹村警,受命監視自己的畫家好友南森不再作畫。書中的南森一角的原型,就是指埃米爾.諾爾德,事實上,諾爾德的原姓是「漢森」,與諾森甚至剛好有押韻。
.
隨著《德語課》一書受到的舉世矚目,使得埃米爾.諾爾德身後在畫壇的地位更高。但隨著後續史家的解密,才發覺真相並不如外界所想。諾爾德固然遭受納粹迫害,但他卻反而接受現實,甚至始終是一名堅實的納粹擁護者,並且深信反猶主義。
.
在他生前留下的書信中,顯見他對猶太人尖酸苛薄的批評,他指控藝術經銷商、藝術史學者與藝評人甚至媒體工作者都被猶太人支配。為此,他成為了納粹的狂熱支持者。然而,儘管他盡一切可能討好納粹,卻因為同為畫家的希特勒本人對表現主義美學的否定,而使他被打入冷宮。
.
研究諾爾德的權威藝術史家本哈德.福爾達(Bernhard Fulda)將諾爾德之所以獲得「納粹殉道者」這類美名的原因,歸咎於齊格飛.藍茨的《德語課》,在他看來,諾爾德本人並非像小說中的南森一樣,展現出如此有自覺的反抗意識。但他並未譴責作品對諾爾德的美化,只是提醒世人,文學並非歷史,看待歷史,我們理應更為謹慎。
.
在納粹時代,有許多藝術家堅持反對希特勒,但多數人難以善終,或者未能獲得後世當權者或藝壇的「美化包裝」。當世人現在閱讀《德語課》或者欣賞同名改編電影《偷畫男孩》(2019)時,將南森一角想像成同期其他富有才華、卻遭到納粹箝制自由的藝術家,也不失是一個辦法。
.
現正熱映的《偷畫男孩》無疑值得一看,如同原作一般,不以宏大史詩角度來回顧納粹時代,而只單單去剖視一個篤信納粹的父親所主持的家庭。當篤信單一價值的民族主義高舉之上,所有個體都失去了自我價值,深陷其中男孩,也只能坐視童年陰影對自己的反噬。固然故事後半段的敘事顯得有些倉促,但整體而言仍不失為一部製作精良的傑作。
.
.
(圖一為墮落藝術展實景;圖二為埃米爾.諾爾德描繪的耶酥降生;圖三為《偷畫男孩》劇照。)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偷畫男孩
人性本惡名言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我要來批判媒體了 這次是從Kanye West的MV-Famous來看近年的嗜血媒體亂象
這部MV看似是在對嗆 但其實是對於名氣以及媒體、潮流的深度反思 一起來看懂吧!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啊,是的,全世界正在對抗數百年來最嚴重的病毒爆發,
美國正在內戰2的邊緣(但是沒有驚奇隊長或鋼鐵人能來救你)
同時也在跟中國冷戰,
但是顯然媒體以及眾多人們最在乎的還是各種名人八卦和腥羶色爭議,
有鑑於此,我想是時候來重新認識近年來最具爭議,
但是也最值得挖掘的MV,Kanye West的2016單曲-- Famous。
啊,是的,今天我又來探討偉大的媒體了,
暨《英格麗向西》、韓國瑜、脫歐之戰、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影片之後,
這部影片又要再一次地發揮超粒方「白天批判、晚上批判、假日批判」的精神了。
如果你還想要看到更多批判影片,首先別忘了訂閱以及按下小鈴鐺,
因為顯然無論標題再怎麼農場,Youtube就是不願意推薦這頻道的影片。
「為什麼你突然要講一部三年之前的MV?」你問,
是啊,好問題,要像This is America那樣跟風,我早就錯過時機了,
然而,這部當年撼動全美國的極爭議MV所傳達的訊息,
再現今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不僅是肯伊對於自身名氣的反思內省,也諷刺著當今媒體圈以及觀眾的嗜血。
身為公眾人物,的確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名氣和財富,
但是換來的,卻也是狗仔以及狂熱觀眾們無止盡的窺探,
以及那些竊笑、無名的酸民,
迫不及待等著你犯下任一個錯誤,瞬間將你碎屍萬段。
首先,在談論這部MV之前,先來介紹一下肯伊,
他從許久以前就是個充滿爭議的饒舌歌手,
無疑地極有才華,但是也著名的非常自傲,
不僅自稱為”Yeezus” (諧音耶穌Jesus),
也絲毫不吝嗇宣稱自己是當代最偉大的饒舌歌手,更是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I am Warhol. I am the number one most impactful artist of our generation...I am Shakespeare...in the flesh.”
在肯伊眾多的驚世行徑和言論之中,最出名,最引起眾人關注的,
莫過於他與泰勒絲超過十年的世紀之仇。
有些人大概知道,這爭執源自2009年的音樂錄影帶大獎,
正在泰勒絲要上台領獎時,肯伊突然衝上台,搶走她的麥克風表示:
“Ima let you finish...”
當時泰勒年僅19歲,是個閃亮的新星,
所以肯伊理所當然地受到眾人攻擊,就連歐巴馬都說他是個機掰郎,
...如果連歐巴馬都說你是個機掰郎,你就知道你大概做錯什麼了。
當然,在一連串的訪談之後,他們過了不久就和好了,
直到2016,肯伊新發單曲Famous這首歌竟包含這段台詞:
“I feel like me and Taylor might still have sex / Why? I made that bitch famous.”
大概不用我跟你說發生了什麼事,肯伊馬上又面臨了如紙片飛來的批評,
但是後續又出現了「驚人」的轉折,
那種會連續好幾周上頭條新聞的轉折,
肯伊的老婆金卡達珊揭露了肯伊與泰勒的電話錄影,
其中泰勒似乎認為肯伊「人很好」,這首歌很有趣,似乎是在給予祝福。
想當然耳,風向瞬間一轉,許多人都表示泰勒是一條虛偽狡猾的蛇,
你可能有注意到我剛剛強調了「似乎」這兩個字,
因為幾個月前真正的完整的電話紀錄才揭露了真相,還泰勒絲一個公道。
不過在當時最驚人、最爭議的是在這首歌的MV揭露,
其中有著全裸的泰勒絲蠟像躺在肯伊身旁,
以及旁邊另外十來位出名(或者更貼切是惡名昭彰)的人物。
究竟,這部MV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從頭開始:
畫面開始於迷幻的夕陽,就這樣一路下降到陰暗的恐怖谷之中。
躺在床上的裸體,哪些是本人?哪些是化妝或是蠟像?
也許這一切都不重要,因位在媒體以及八卦的輪迴之下,
這些名人早已被去人性化,
一舉一動,一言一型,都成為了提供人們娛樂的人偶。
接著,在那段極具爭議性,直接開嗆泰勒的開場之後,就進入了肯伊常見的自大宣言:
For all the girls that got dick from Kanye West
If you see 'em in the streets give 'em Kanye's best
Why? They mad they ain't famous
They mad they still nameless
”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比老二大賽而已,
在過了兩分鐘之後,這首MV忽然進入了最讓人困惑的橋段。
長達五分鐘無音樂的橋段,只剩下呼吸以及打呼聲,
配上這些名人赤裸的身軀以及臉龐,
泰勒、雷哈娜、川普、小布希、考斯比等,全都用幾近病態的特寫帶出來,
我們從沒看過如此私密的畫面,就像是個偷窺狂,甚至殺人犯,
悄聲無息地滑過這些熟睡的人,這不是我們該看到的畫面。
然而因為這些人是名人,是人們生活之中執迷的對象,
我們還是繼續觀賞。
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感受到這些人的人性,甚至感到些許同情。
這其中出現的眾多人物時常面臨主流社會和媒體的抨擊,
但是在此處,他們一絲不掛地熟睡,
完全對我們這些窺視者以及外在的世界一無所知。
在此時此刻,這些幾乎不可觸及的人物,都展現了他們最脆弱的一面。
最後,鏡頭漸漸向上升起,揭露了一幅如夢境般的畫面,
這時已經不再是先前的低畫質、手持攝影機畫面,
而是充滿鮮豔色彩、近乎可說輝煌的景象。
床上沉睡中的人物,都成為了肯伊繪出的這幅畫之中的元素,
矛盾地同時帶著挑釁、煽情、平靜、以及無瑕的純潔。
更是在鏡頭最高點時,忽然看向鏡頭,彷若是在說:
「我知道,我知道你們都在看著我們」
所以,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最後全景的畫面明顯是在致敬文森特·德賽德里奧在2004年的畫作Sleep,
當時他就曾對於這幅畫表示:
「有些人認為這是性愛轟趴,但是這樣解讀是錯的,
這其實是在代表集體的睡眠-廣義來說是代表整個文化的沉睡,理智的沉睡」
也許這就是整個MV最受到忽略之處,
就如同我在韓國瑜現象那部影片開頭引用的紙牌屋台詞一樣,
「歡迎來到理性時代之死」
所謂理智的沉睡,甚至死亡,就是媒體,尤其是社群媒體所造成的集體盲目。
我們看的愈多,真「看見」的,反而愈少。
人們說肯伊是個狂人,但是對我來說,他是個天才,
他完全知道怎麼操弄這個嗜血的媒體生態,
他知道自己造成的所有爭議、失序的言行舉止,
極為逆風的言論、對於川普的強烈支持,
帶給他的,都是眼球
而越多眼球,就等於是越多錢錢。
我們時常聽到對於低素質媒體的抱怨,尤其是最近幾個禮拜,
但是卻非常少見到有人追根究底是什麼造就了低素質媒體?
是什麼,讓我們眼前所見,耳邊所聽的,都是無止盡的噪音?
不就是閱聽者本身嗎?
有需求才有供給,有了供給,就會有更多需求。
這些爭議的、這些聳動的、這些時常不道德的獨家腥聞,
會如此渲染就是因應觀眾們的嗜血口味,
當然,名人也因此嚐到甜頭,製造更多爭議,讓媒體加以報導,
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血盆大口。
你有看過冰與火之歌嗎?
的確,混亂是一把階梯,讓那些抓緊機會的人能夠逐漸往上爬,
而這混亂的來源,是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
我並不是在捍衛那些無良媒體,完全不是,我就直說了,
他們對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真的毫無價值。
但是,當一名公眾人物的隱私被爆出來時,
那些無良媒體只是在行使一個我們早已簽下多年的隱形合約而已,
這隱形合約充滿著腐敗、俗濫的氣息,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如飛蛾撲火地搶著將它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這合約,就是對於風潮、八卦、爭議的追求。
前陣子才在探討黑暗騎士系列之中,
提到人們對於能夠代表希望以及正義之象徵的追求。
不過事實上,現實世界之中更多的是小丑們,
似乎只想看到這些與眾不同的公眾人物
被揭發、羞辱,看見他們被拉到跟凡人一樣的程度,
看到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所缺陷的。
也許肯伊希望透過這MV來傳達的訊息,
就是我們不需要透過嗜血的啃食來證明這些名人只是凡人,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常人無異的普通人,有著缺陷,有著弱點,
甚至在內心某處,還留著當初的自己。
藉由在畫面上呈現這些全裸名人的沉睡,
他剝去了他們被媒體套上的皇冠,
無論是令人退避三舍,還是令人目不轉睛的表層。
這些由他們自己所創造,由媒體所形塑的外皮,都在此處被褪去。
正因為有著「公眾人物」這樣的稱號,
並不代表這人沒有犯錯的權利,
並不代表這些人不能如凡人一般大聲地表達自己。
奇怪的是,在這媒體的循環之下,人們對於公眾人物的看法似乎飄搖不定,
有時候認為某人不該被放大檢視,
有時候卻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不符合自己的觀點而大加撻伐。
也許我們都簽下了這隱形的合約,但是肯伊透過這部MV,
褪去了虛偽的外表,毫不留情地揭露所有人跟隨風潮的盲目。
也許你可以說這非常偽善,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無盡輪迴的參與者,
不過他至少提醒了我們,在這理智的沉睡之中,
我們仍然有尋求一絲清醒的希望。
混亂的階梯也許永遠沒有終點,
但是有時候,攀爬本身,才是真實存在的。
又或許,這全都毫無意義,
一切只不過是另一個令人繼續沉迷、繼續追星的陷阱。
簡單粗暴的事實是,
有愈多人關注你的生活,無論這種關注是正面或負面,
你就能賣出愈多的鞋子/口紅/隨便你要賣什麼。
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
當年,肯伊在讓明星好友搶先看這支MV後,他們一致的反應都是:
「我也想躺在這床上」
你不需要這樣想像,因為我們早已在這張床上打滾許久了,
問題是,你要繼續沉睡,還是張開雙眼?
如果你想要我閉嘴不要繼續嫌演算法的話,麻煩訂閱一下按個小鈴鐺,
我會感激涕零地跟你磕頭。
如果你喜歡桌遊的話,也去看一下我的桌遊副頻道,裡面全都是你沒看過但是超好玩的遊戲。
留個言說一下你對這部MV的想法,我是超粒方,我們下部影片見!
人性本惡名言 在 【書本華名言】解密人性的特別弱點,戰勝無聊與痛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書本華 名言 】解密 人性 的特別弱點,戰勝無聊與痛苦,尋求心靈的豐盛 ... 惡,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天道). 天天讀書會•1.3M views · 1:09:00. Go ... ... <看更多>
人性本惡名言 在 BusinessFocus - 【#BF名人金句】那大家又覺得人性本惡還是 ... 的推薦與評價
BF名人金句】那大家又覺得人性本惡還是人性 ... 自古至今有一句名言,權力係令人腐化! 4 yrs. Matt Ng. 講得啱吖,所以有人當其他人係動物咁毒打. 4 yrs. Tim Lam. 我 ... ... <看更多>
人性本惡名言 在 Re: [分享] 你相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mmrr18 (shark)》之銘言:
: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感觸很深
: 原本你認為的善惡界線其實很模糊,善惡也是一體兩面
: 像是以前看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的影集
: 都會有種思想被翻轉的感覺
: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我一開始以為是描述311大地震的災難片
: 但其實是倖存者後來所面臨的生存問題
: 包含工作生活、貧窮與弱勢、社會的不公..等
: 都讓人懷疑誰是幫凶,誰才是真的好人?
: 大家覺得呢?
: 還是有沒有推其他類似跟人性有關的電影?
首先先簡單定義所謂[人性方面的善惡]
善:有同情心、同理心。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不太會只因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不顧他人
或施加痛苦給別人。至善者(利他者)甚至常能犧牲個人快樂來令他人快樂。
惡: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為了自身快樂不顧他人痛苦,極惡者甚至可能從他人之痛苦
來感到快樂。
至於心理變態、自虐狂虐待狂、價值觀與社會脫離太大、認知異於常人等少數案例,
不深入討論。以及有善心卻做出惡行之類的動機行為不一致,也不深入定義。
-------------
以上是定義部份,至於社會的部分。
有說法是整個人類社會是往大體越來越善良的方向前進,我是蠻同意的。
這當中當然可能有很多因素,經濟的、文明的、生物的。
以物種角度來說,會互利(善)的群體會愈加繁榮,因為互利行為總合效益是正和的。
而會互相侵略(惡)的群體,會走向自我消亡,因為互侵行為總體效益是負和的。
(當然這種不斷侵略的群體也可能透過侵略外在群體而一直存續下去)
因此,道德演化論的主張某程度佐證了為何社會會往越來越善的方向發展。
另外非常明顯的,沒有一個社會或群體中的份子是全善或全惡的。
有興趣可以去找一下[賽局理論] & [道德演化論]在這方面的論述。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甚至提過在賽局理論和演化理論下,可概算一個社會可以容許
多少極度自私王八蛋存在的比例。很有趣。
另外霍布斯對於社會秩序形成的理論也蠻有道理,如果每個人都當混帳王八蛋的話,
整個社會很快就玩不下去了。
----------------
最後是關於善惡的界線與模糊,以及所謂道德相對論。
以單個人來說,一個人的個性中本來就可能有善有惡。
比如有個人可能個性熱心助人,但是另一方面嫉惡如仇,一個小錯就覺得罪無可赦。
也可能有個人生性貪婪,喜歡占人便宜,但是同時富有同情心,喜歡幫助更弱小的人。
換言之,一個人個性是複雜多面向的,因此說一個人善或惡有時有點不太精準。
(但行為通常較好判定)
更別說一個人個性也是會變的。
另外所謂「人之初,性本 ? 」的問題,我認為現代許多研究其實有給蠻多啟發了。
比如心理學、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
人類幼童先天就有利他的天性。(還有其他比如公平的天性)
此外每個人從生下來有些稟賦就確實存在的,有人天性比較善良,有人比較邪惡或自私。
100%純善或100%純惡大概是極為稀少的。
更不用講後天環境的影響。
換言之即便「人性」也難以一概而論。
第二,善心與善行未必一致。有的時候出於善心的行為,可能導致惡果。反之亦然。
比如放生、慣養、容忍罪惡等,都是可能的例子。
這與社會本身的複雜,以及人的判斷力有關,所以[行為之後果]本來就會很複雜。
再加上人類的行為動機,本身也很複雜了,甚至我們做的每一件事,
都很少只會有一個單純的動機。所以這使得[動機-行為-結果]這個問題又更複雜了。
(比如一個富翁慈善捐獻,這當中動機可能有仁慈,也可能有炫耀、節稅、社會模仿、
虛榮、好玩...等。比例還各有不同,是不是很複雜。)
所以評價某人、某行為之善惡,本身是複雜的,不是不能評論,但片面二分不太好。
最後所謂道德相對論,也就是"善惡都是由人定義,沒個標準這種說法"。
我們從歷史能觀察到,很多行為、習俗的善惡評價是會變的。
比如守貞、孝順、忠誠、叛逆...等等。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有些普世價值跨越時空地域、風土民情、宗教政治、
男女老幼,大致是類似的,只不過人們對達到這些價值的手段可能有不同看法。
或者對這些價值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
換言之,極端道德相對論的"善惡只是隨人定義"的說法難以令人認同。
不過我們也必須尊重多元文化以及歷史脈絡的影響,
導致人們在看法上、價值觀上,確實會有各自有所歧異。
-----------------------------
最後還是要推片,探討人性善惡其實蠻多,
我個人很推薦一部片,叫做厄夜變奏曲(Dogville),
這部把善惡的探討處理得鞭闢犀利,很精采。
劇情簡介這裡不雷,請自行去谷哥維基就有了。
大力推荐沒看過的朋友去看這部,讚。
如果要一句話介紹,那就是套句尼采的名言:
"那些沒有爪子的羔羊,不代表就是善良的"
--
奧茲:你可以吃一堆香蕉!
芬利:哦,我懂了,就因為我是一隻猴子,所以我一定要喜歡香蕉!
奧茲:你不喜歡香蕉嗎?
芬利:別傻了! 我當然喜歡香蕉,我可是一隻猴子!我只是不喜歡你的推論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4.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9949087.A.57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