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今天,我为声援Zunar而写了以下这一篇文章。
509改朝换代,Zunar讽刺纳吉漫画的九条煽动官司被总检察署撤销控状,以为大马自此掀开新的一页....他今天继续用漫画斗争,到处都有地雷、陷进、埋伏,这就是开历史倒车的马来西亚。祝Zunar好运!
##############
誰敢講“國王沒有穿衣”?
文/丘光耀博士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畫連環漫畫出身的。
我15歲出道,初中三時在漫畫人出版社兼職當漫畫助理,師從黃奕棋,製作青年漫畫。高三畢業前,我就和關德輝、林德偉、葉國強等友人創辦了漫畫工作室,19歲就出版了處女座“族魂林連玉”。隨即還編輝了“林吉祥漫畫傳”、“周恩來漫畫傳”、“陳嘉庚漫畫傳”、“馬年論馬”、“哇哇聲2020”等調侃和挖苦馬哈迪的漫畫集。
去年我在籌辦亞洲漫畫文化館的過程中,和大馬著名的政治漫畫家祖納(Zunar)有多次深入的交流,我告訴他說,“我1990年大選就出版了諷刺老馬的漫畫書,比你在烈火莫熄時代用漫畫批老馬、挺安華還要早九年。”
然嚴格來說,我當年的作品是政治連環圖,祖納畫的則是單格政治漫畫。我需要用很多個格子(即連環圖),請多位漫畫助理分工,做大量資料收集,先有腳本,再有分鏡,分章分節來為讀者敘述馬哈迪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和司法等領域的倒行逆施。這種“說故事”的連環圖,現在西方新稱graphic novel,而我的作品內容不是杜撰虛構,屬non fiction,故政治連環圖當翻譯為political comic。
我再精彩的政治連環圖,也不及祖納“用一個格子”來作的尖銳諷刺,他的作品是屬政治漫畫(political cartoon)。坦白說,獨裁和威權政治領袖最忌諱的是政治漫畫,而不是政治連環圖。在坊間曾出版不少內容涉及重大政治事變、個別政治人物史和大思想家生平及學說介紹的政治連環圖,如上世紀末英文出版界就有一系列描繪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格瓦拉、托洛斯基等給菜鳥(for beginners)的政治連環畫叢書。近期有一本引起關注的新作品,則是由日本漫畫家藤原芳秀編繪的“李光耀的故事:塑造一個國家的人”。有人亦將這類作品歸類為documentary comic book。
不論是編繪政治連環圖或單格政治漫畫,其實繪畫技巧不及思想內容和批判立場重要。當然若能兩者兼具,則最理想不過。
尤其政治漫畫,它一般用單格或兩格來表現,線條簡單,且多數是黑白作品,很少獨立出版,往往刊登在主流印刷媒體的言論版。在享有充分新聞自由的國家,政治漫畫家的社會地位不亞於時事評論家,其影響力甚至還讓選舉政客感到害怕。
在自由社會,政治漫畫亦是衡量社會開放度的指標之一,它亦是制約政客的一道防腐劑,是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工具。所謂一圖勝千言,一篇社論需要好幾分鐘來理解,但一則政治漫畫只需要幾秒就能消化。
故此,政治人物每每都會高度關政治漫畫。據悉美國列根總統每天翻開報章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有否被政治漫畫家“修理”。而英國首相丘吉爾愛將諷刺他的政治漫畫收集起來,甚至將一些最尖酸的作品掛在家裡,作為自我提醒不要犯錯誤。“如果漫畫家不再惡搞我們,偉大的日子即將終結。”
然而,在一個威權體制的國家,政治漫畫家基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新聞自由受箝制,報章言論版自然不敢大鳴大放。編輯不僅受到惡法約束,不少還自我閹割。所以言論版編輯總是愛用“時事漫畫”來填滿版位,而時事漫畫作者,不論是館方的美術員還是外界投稿者,經常被要求不要有鮮明立場、不要為反對黨宣傳,不要“畫公仔畫出腸”,當迂迴一些,不要諷刺過火,不要讓內政部打電話來干預,最重要的是,切記要保住報館所有員工的飯碗。
故此,馬來西亞這種威權政治體制不可能出政治漫畫家,只有“時事插畫家”,並且他們不可能享有創作自由,一般新人是按編輯提供的點子來作畫,老手則是習慣了報館的作業文化,以“不退稿”,“不重畫”,“不為難”作為下筆標準。還有一點,一家報館的政治立場,不論是鮮明的抑或隱晦的,早就預設了新人和老手的創作立場,換言之,我們不可能在星洲日報和世華媒體旗下的報章,看到一則諷刺和揭露納吉在一馬醜聞的政治漫畫。
政治漫畫家的社會職能,是發揮寓言故事“國王的新衣”裡的小孩那種“大膽直言”的角色。然而,在大馬,所有的“小孩”都被惡法、學校、傳媒和社會賢達集體調教得很懂人情世故,“不要讓國王尷尬”,“不要蓄意搗蛋”,“不要阻人發達”。
根據我的觀察,近年有不少不安分守己的“小孩”,嘗試在高壓的環境下尋求突破。首先,這得感謝資訊革命的新浪潮,讓他們無需全然依附在傳統的主流紙媒來發表更大膽的漫畫作品。他們可以選擇在網絡平台上吶喊“國王沒有穿衣” ,儘管此舉博得掌聲,但沒有稿費可領。再則,這類作品,如法米(Fahmi Reza)一系列的納吉小丑圖,因高調嘲笑納吉,遂引起警方的注意,導致他被逮捕檢控,可謂惡法恢恢,處處地雷。
所以大馬的漫畫出版事業雖然蓬勃,但多數人寧願選擇創作的是連環漫畫,時事漫畫已經鳳毛麟角,政治漫畫更是敬而遠之。嚴格來說,祖納是最令人欽佩的一位大馬職業政治漫畫家,並且還是享譽國際的一支健筆。但他受到的待遇,卻是“一不三沒有”,如日前“警察總長宣布祖納不準出國”,“漫畫沒有出版社敢出”、“漫畫沒有印刷商敢承印”、“漫畫沒有書店敢出售”。
針對國陣打壓下的“三沒有”,祖納則是見招拆招,漫畫由他自己出版,書籍沒有標明印刷廠(抵觸出版和印刷法令),作品靠網絡上售賣,據悉反應不俗。
我作為亞洲漫畫文化館館長,在設計馬來西亞的展區時,特地預留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空間,以玻璃展櫃來突出“祖納的政治漫畫專區”,包括展出他十位學生------獨立漫畫家群組(Kumpulan Kartunis Independen)的作品。亞漫館除了用四大語文介紹其藝術成就,也用一數碼電視循環播放祖納的漫畫奮鬥史視頻,以及在博物館的專賣店,公然擺賣他的一系列作品。
逢有海外的遊客到訪,在我親自設計的導覽內容中,一定給他們介紹祖納的作品。通過他的政治漫畫來揭露大馬的政治威權實況,取得十分顯著的溝通效果,不是因為我口才佳,而是他的作品實在棒。
海外朋友對祖納被政治迫害的連串遭遇感到驚訝。不僅出版品屢次被警察上門充公,漫畫家被扣上手銬帶回警察局扣留調查,還要面對九項煽動罪名,面對43年的牢獄風險。他的案件即將在11月22日開始審訊,精神折騰的噩夢將會接踵而至。
來自亞洲諸國的漫畫界同行,均對祖納的遭遇感到不解,為何在大馬,畫政治漫畫居然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然而,國陣政府施加在祖納身上的桎梏和恥辱,統統在國際社會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國際漫畫家權利網絡”給他授予“2011年評論性漫畫勇氣獎”,他亦在2011年和2015年獲“頒赫爾曼哈米特人權監督獎”(Human Rights Watch Hellman/Hammett Award for 2011 & 2015)以及紐約保護記者協會在2015年頒發“國際新聞自由獎”給祖納。
祖納說:“如果連我的筆都有立場,我如何能保持中立”(How can I be neutral, even my pen has a stand)。他也說,“如果你無法擊倒他,那就嘲笑他吧!”
坦白說,我欽佩祖納的,除了他無窮無盡的幽默創意和調侃點子,一針見血的批判筆觸,更重要的是,他有不畏強權的英雄氣概,不為名利收買的藝術家風骨,以及對促進大馬民主化那股義無反顧的堅毅信念。
在一個充滿謊言的新聞國度,一個強權即真理的荒謬世界,試問敢拿起漫畫筆和腐敗集團周旋到底的漫畫家又有多少,他才是真正的超人!
煽動官司或許將讓他付出血淚代價,但他為我們拓寬的是敢講真話的“小孩”文化!這正正是當今馬來西亞最稀缺的道德勇氣。
「人權教育四格漫畫」的推薦目錄:
人權教育四格漫畫 在 葉雯 Manny Yi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誠邀家長和小朋友快來參加🤗「視覺無障礙2020」幼兒四格漫畫填色比賽🎨】
你知道「導盲犬的日常」嗎?🐕你知道「發聲交通燈」的功用嗎?🚦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很高興今年再次獲得勞工及福利局支持及贊助舉辦此繪畫比賽🎨以推廣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有關平等、不歧視和共融的理念🤝希望透過這一活動,讓參與的兒童、家長及市民大眾對視障人士😎有更深入的認識和認同,加深彼此尊重和接納,一起創建一個「傷健共融」的關愛社會💞
❤️參賽資格:幼稚園K3、小學1年及 2年級學童。
💚比賽日程:
1️⃣提交作品截止日期: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2️⃣頒獎禮及同樂日:2021年1月9日(頒授獎項、作品展覽、才藝表演及攤位遊戲等)
🧡獎項及獎品:
冠、亞、季軍各1️⃣名,分別獲獎座1個及書券($500/400/300元);優異獎🔟名(分別獲奬狀1張及書劵100元)。
💙比賽細則:
1. 所有參賽作品一概不予發還。而且本會保留權利,可應用為《公約》精神及核心價值的宣傳材料,包括用以製作本會的公眾教育出版物,以及各社交媒體平台的宣傳品。
2. 填色使用的顏料不限。
3. 得獎者會由大會專函通知。參加者對比賽結果不得異議。
4. 參賽者請把作品郵寄或送交本會👇
九龍長沙灣麗閣邨麗萱樓地下101室。
如有垂詢,請致電本會2708 9363。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 #傷健共融 #視障 #RetinaHongKong #RP #導盲犬 #Deannaguidingdog #結晶樣視網膜色素變性 #視網膜色素變性 #RetinitisPigmentosa #遺傳性眼底病 #眼底病 #罕見疾病
人權教育四格漫畫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BC中文網】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儘管她並不在美國出生,劉文的美國生活沒有絲毫「不美國」之處。她去看橄欖球比賽、煲美劇《慾望都市》、在慈善組織裏當志願者。
在新冠疫情之前,31歲的劉文對自己是住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東亞裔人士這件事,並沒想得太多。「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顯眼,」她說。
但情況如今不一樣了。新冠病毒在美國讓超過10萬人喪命,而亞裔身份可能在此招來橫禍。對於包括劉文來內的許多人來說,他們已感覺受威脅。
據劉文說,幾個陌生人在當地超市裏朝她一名韓裔朋友喊髒話、推搡她,還要求她離開商鋪。這一切只是因為她是亞裔,而且當時戴著口罩。
包括紐約州、加州和德州在內的多個美國州份,都有東亞人士報稱被吐口水和拳打腳踢,甚至還有一宗被刀刺的案例。
在美國,針對亞裔人士的偏見遽增,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無論是否曾親歷過暴力、欺凌或更不堪的不公待遇,都開始思索自己在美國社會的位置。
「五年前剛來到美國時,我的目標是盡快地適應美國的文化,」劉文說。
「不過疫情讓我意識到,因為我是亞裔,因為我的樣子或者我的出生地,我永遠無法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在她的朋友經歷那場超市爭端後,劉文下定決心買她人生中的第一支槍。「如果奧斯汀都到了這個地步,那我們可能真的需要買槍了,」她對BBC說。
紐約市和洛杉磯市的警方稱,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犯罪有所增加,而舊金山州立大學與多家倡議組織表示,他們合辦的報告中心從今年三月至今,接收到超過1700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報告。
在包括德州、華盛頓州、新澤西、明尼蘇達與新墨西哥在內的13個州份,警方都處理了上報的仇恨事件。
批評者說,位高權重者為情勢火上澆油。無論是總統特朗普,還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都遭遇到了一些指責,因為他們在談論中國在疫情中的角色時使用的措辭,不同程度上助長了反亞裔的情緒。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
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
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金伯利·哈(Kimberley Ha)稱,她在二月留意到這樣的變化,當時她在紐約遛狗,一個陌生人開始朝她大喊。
「他喊道:『我不怕有輻射的中國人'然後開始指著我大叫,『你們這樣的人不應該在這,滾出這個國家,我不怕你們這些人帶來的病毒。』」金伯利是一名華裔加拿大人,在紐約生活了超過15年。
在接下來幾周裏,她留意到她在公眾場所遇到的「大概十人中有一人」,在看見她時顯得怒氣衝衝。「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種程度的敵意。」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利福尼亞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Madison Pfrimmer)聽說過針對亞裔的攻擊,但「並不認為它像人們所說的那麼常見」。
今年四月,她在洛杉磯一家超市裏為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婦幫忙翻譯,據她說,這對夫婦遇到了一名憤怒的女子。這人持續用粗言穢語謾罵他們,還朝他們扔水和噴灑不明液體。
「她高喊,『你們怎麼敢來我家人購物的商店,你們怎麼敢來毀掉我的國家。你們就是我一家人沒法掙錢的罪魁禍首』,」有一半華裔血統的法萊米爾回想道。
法萊米爾說,她嘗試與那名女子爭辯,但對方譴責她為那對夫婦翻譯,還朝她扔了一瓶水,淋濕了她的腿部與腳部。
當他們一行人在櫃台排隊付賬時,那名女子又走過來,朝他們噴了似乎是空氣清新劑或消毒劑的東西。她還跟著那對年長夫婦到他們的車旁,一邊拍他們的照片,一邊高呼「這是你們的錯」,用髒話罵中國、「那些骯髒的人」以及「共產主義」。
「我跑向那對夫婦,用國語告訴他們快進車裏,我幫他們把買的菜放進車裏,從窗戶把蛋遞給他們。」那名女子則開著她的車,一路尾隨法萊米爾,直到法萊米爾把車開近一個警察局。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 (STOP AAPI HATE)數據庫收到來自45個州份與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新冠病毒相關歧視報告,加州和紐約州的案件佔了其中的大部分。
這些事件涉及的種類廣泛,其中口頭騷擾最常見。但推搡、肢體攻擊、職場歧視、禁入場所、打砸等等,都涵蓋在數據庫當中。而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成為目標。
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究亞裔美國人的張華耀(Russell Jeung)教授管理這一數據庫,他發現在許多案件中,當事人「被朝著咳嗽與吐口水」,因此他新增了這一類別。
那正是泰德·嚴(Ted Nghiem)的親身遭遇,他生活在費城,是一名37歲的越南裔美國人。在三月,一名男子朝他高喊「滾出這裏,是你造成了新冠病毒」,但他當時並沒有太在意。
然而,同月不久後,另一名男子在兩人擦身而過時朝他吐口水,這讓他「在一、兩天內都感到鬱悶」。
「我通知了警方,但我不知道有沒有後續……幸好我並沒有染上什麼病。」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數據庫收集的事件來自網上的自主報告。BBC通過採訪及分析美國媒體報道發現,自1月起在美國有超過100起疑似針對亞裔的事件,其中約一半的案件已上報警方。
一些事件到達了仇恨犯罪的標凖。紐約警方指,他們已調查了14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仇恨犯罪,其中涉及15名亞裔受害者。
而在加州,一名老人遭遇鐵棍襲擊,一名青少年則因被襲而送院治療。
在德州,一個亞裔家庭在超市中被刀刺傷,其中還包括了兩名分別2歲和6歲的幼童。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獲得的聯邦調查局(FBI)報告,"嫌犯表明他用刀攻擊該家庭的原因是,他認為他們是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的中國人"。實際上,受襲家庭為南亞裔。
有亞裔人士報稱,由於其族裔背景,酒店、Uber司機等拒絶為他們提供服務。
馬特(並非他的真名)是一名華裔美國人,他是在康涅狄格州一家急診室工作的醫生。他稱,有多名患者表示曾有亞裔人士在他們周邊咳嗽,因此要求住院治療。
他經歷的反亞裔偏見似乎更為切身,當時他正嘗試治療一名相信感染了Covid-19的病人。
"我穿戴著防護設備,走進房間作自我介紹。當他們聽到我的姓氏時,他們的反應是'不要碰我,我能見另一個醫生嗎?你可以不要靠近我嗎?'"
馬特說,許多其他少數族裔面臨著"更顯性、更嚴重的歧視",但他依然擔心類似事件會打擊醫護人員的士氣。
"這是一個壓力相當大的時期,我們的工作量大了很多,時刻穿戴著很不舒服的防護裝備。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暴露在Covid-19中。"
「如果他看起來像是華人,他就被攻擊」
新冠疫情最初在中國武漢暴發,總統特朗普因此把炮火瞄凖了他口中控制疫情不力的中國政府。
今年較早前,特朗普多次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批評者稱這一詞匯並不區分中國、中國政府和華裔人士。
特朗普稍後呼籲保護亞裔美國人,稱「疫情蔓延不是他們任何形式的錯誤」。但這並沒有停止一些人怪罪華裔美國人或攻擊其他東亞裔人士。
張華耀教授稱,他收到的反亞裔事件報告之中,四成來自華裔人士,但大部分案例發生在其他東亞裔人士身上。
「這是種族定性的例子:『他看起來像是中國人,他就被攻擊』。」
種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又成為種族歸納、種族貌相,指的是依照某人的族裔特徵,來認定其犯罪或涉嫌某種行為。
來自韓國的23歲大學生吳多賢(Dahyung Oh)記得,早在2月,在美國疾控中心建議佩戴布口罩之前,她站在紐約地鐵月台上,旁邊一名女子充滿敵意地瞪著她。
「她開始向我靠近,指著我說『為什麼你不戴口罩,你應該要戴上口罩』,」吳多賢稱。
這名女子自己也沒有戴口罩,吳多賢認為她「被針對」了,「因為我們周圍十幾二十個人都沒有戴口罩。」
「我當下覺得非常憤怒,我因為身為亞裔而被針對,又因身型嬌小而更容易被人當作攻擊目標。」
這次事件沒有以暴力告終,不過吳多賢是幸運的,紐約在3月出現了兩宗無關聯的案件,都是亞裔女性因沒有戴口罩而遭遇襲擊。同時,許多人又因戴了口罩而被騷擾。
張華耀教授表示,對遭遇歧視的亞裔人士來說,口罩可能造成"雙輸"局面,因為"如果他們戴口罩,他們會被懷疑感染了病毒,而如果他們不戴口罩,則會被質疑感染了還疏忽大意。"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美國,在英國和加拿大都有多起針對東亞裔人士的襲擊,引起了高度關注。溫哥華警方稱,今年至今已受理了20宗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
與此同時,在中國出現了針對非裔人士的歧視情況。有報道指,數百名非裔居民未被確診新冠肺炎,卻被趕出家門丶強制檢疫和沒收護照。包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在內的一些餐廳與酒店禁止非裔人士進入。
「我認為這跟以往的危機時期一樣,某一群體的人通常會被當作替罪羔羊,」紐約市人權委員會主席馬拉斯(Carmelyn P. Malalis)說。她指出,艾滋病危機和伊波拉疫情時也有類似情況。
馬拉斯認為,在疫情之前,「針對亞裔的含蓄歧視」就已存在,但由於報導甚少,公眾對此的意識並不高。「人們認為種族歧視是黑白對峙,沒有意識到歧視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她表示。
為什麼亞裔美國人仍被看作局外人?
在美國的亞裔人士來自多元的族裔、國家和背景,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與身份認同。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美國約有2000萬居民是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約6%。這其中包括了亞裔美國人,以及在美國生活、學習與工作的亞裔人士。
在亞裔美國人當中,一些族群,例如不丹裔美國人,較高比例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移民。而包括日裔美國人在內的其他族群,則更可能在美國已生活多代。
每年,單單是從中國到訪美國的遊客就有300萬人。
但無論是對自我認同為亞裔美國人的人士、希望成為美國人的人,還是僅是到訪的亞洲人來說,在美國針對亞裔的種族偏見都一視同仁。
亞裔美國人有許多共同的經歷,例如他們在疫情之前就已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
「種族,就如許多社會分類一樣,是一種任何人一眼就能看見的類別,」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戴比·馬(Debbie Ma)博士說。「正因如此,人們很容易對這些類別加以標籤與刻板印象,例如,東亞裔人士是外來的,儘管他們實際上並不是。」
她在2008年參與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紐約出生的華裔演員劉玉玲(Lucy Liu)與英國演員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之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美國受訪者們更傾向於認為後者是美國人。
馬特醫生說,經常有人跟他說「你的英語說得真好」,問他真正的家鄉是在哪,儘管他已向對方解釋了他生在美國。
張華耀教授則說:「儘管我的家庭在美國已經開枝散葉到了第五代,我依然被認為是一個外國人。」
這導致人們的亞裔長相、馬博士稱之為「我們明顯帶有的特徵」,成為亞裔人士在疫情期間被針對的原因。
這並非族裔首次被用來邊緣化或針對在美國的東亞裔人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襲擊後,大批東亞裔美國人被囚禁。在19世紀,諷刺東亞人的漫畫被用作種族主義宣傳,用來排斥來自中國與其他東方國家的移民。
時至今日,一些亞裔美國人仍形容他們感覺「處在試用期」,需要去證明他們是美國公民。這一情況在疫情暴發後明顯惡化。
曾以民主黨人身份競選美國總統的楊安澤在4月時撰文稱:「對族裔背景一定程度上的鄙視和疏離,已變成了明顯的仇視甚至攻擊。」
他呼籲亞裔美國人「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展示我們的美國特質」,例如幫助鄰居、捐獻防護裝備、穿上美國國旗顏色「紅白藍」的衣物。然而,批評者譴責楊安澤的言論是在怪罪受害者,並且他似乎內化了一種觀念:由於其族裔背景,亞裔人就是不夠「美國」。
特朗普總統與拜登的競選團隊都遭到批評。特朗普的一個競選廣告裏形容拜登對華軟弱,其中展現了一連串拜登與中國官員共處的短片。
然而,短片裏還包括了駱家輝(Gary Locke)的畫面,他是一名華裔美國人,曾任美國前駐華大使。人們譴責特朗普的競選廣告暗示駱家輝是中國官員。
與此同時,拜登的競選廣告也被炮轟,因其中強調在疫情旅行禁令實施後,「特朗普仍讓四萬名旅客從中國進入美國」。不過,這些旅客當中許多人或是美國公民。
兩個競選團隊都否認上述廣告涉及排外主義或針對華裔美國人。
在美國的亞裔如何回應攻擊?
對於一些人來說,反亞裔情緒的高漲感覺明顯且危險。
目前並沒有全面的數據記錄各族裔人士在美國購買槍支的數量,但根據槍店老闆們的反饋,亞裔強制購買者和整體的槍支銷售數量正在上升。
49歲的華裔美國人臧東慧在紐約皇后區組織了社區巡邏隊,巡邏隊的微信小組中有200多名成員,他們輪流開車在社區中巡邏,向警察報告可疑行為。如今巡邏隊以棒球棍自衛,但臧東慧希望未來他們可以持槍巡邏。包括他在內的十多名巡邏隊成員最近已申請購買槍支的許可證。
臧東慧形容自己是保守主義者,他相信華裔美國人應該武裝自己,「以防社會動蕩與犯罪急增」。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讚正這一看法,舊金山和平組織的共同發起人梁國雄(Max Leung )就是反對者之一。該組織近日定期在唐人街巡邏,並稱巡邏有效減少了蓄意破壞與盜竊的案件。
「儘管我深信並且十分支持自衛,我們並不鼓勵成員們持槍巡邏,」梁國雄說:「我們希望在組織內建立促進和平、而非以暴制暴的文化。」
藝術家與喜劇演員也受到啟發而發聲,譬如華人說唱歌手Jason Chu,他發起了名為「仇恨是一種病毒」的倡議活動,還寫了一首關於反亞裔事件的饒舌歌曲。他說,想以饒舌來展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人們有多麼荒謬」,以及「強調亞裔美國人屬於這個國家」。
「我們在美國不是過客,我們在這裏出生,這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想說,仇恨不屬於我們的國家。」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人們希望這番對歧視的全新認識,能讓美國的亞裔族群變得更強大,與其他的少數族裔更團結一致。
馬特回想起,在他成長過程中曾聽到不少針對非裔美國人的負面評價,其中有的來自亞裔美國人。
相反的是,「如今我看到許多亞裔美國人為艾莫德·阿伯裏(Ahmaud Arbery)申訴」。非裔美國人阿伯裏2月在喬治亞州郊外慢跑時被槍殺,兩名槍手說他看起來像是個盜竊案嫌犯。
馬特留意到,亞裔美國人群體近年來在政治領域的聲音更大了,在其他領域也越來越亮眼。「我的很多朋友看到這些反華人的言論,對於談論其他族群面臨的歧視更感興趣了。」
張華耀則目睹一些亞裔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或群體動員起來」。他說,來自不同階層、教育背景和族裔的亞裔人士如今因疫情相關的歧視而「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經歷」。
「我們在一同面對種族定性這一過程,希望終有一天,我們會團結在一起對抗歧視,以共情心對待其他同樣面臨種族定性的人們。」
#社會 #政治 #生活
人權教育四格漫畫 在 法務行政一年(100年度) - 第 24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本行動方案陸續完成「酒駕防治方案」、「推動人權教育扎根方案」及「保護兒童少年 ... 100年暑期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四格漫畫競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國小學童、國中及 ... ... <看更多>
人權教育四格漫畫 在 桂林國小大小事- 107人權教育四格漫畫與海報創意學藝競賽 ... 的推薦與評價
107人權教育四格漫畫與海報創意學藝競賽頒獎典禮今日(12/3)在桂林國小盛大舉行! #恭喜全市35位優選獎得主#恭喜桂林國小蘇紹齊與張恩瑜分別獲得海報創作與四格漫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