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曜日公司法講堂 #10
#監察人之股東會召集權
監察人之股東會召集權,傳統上的討論相當特定,主要在於除書之用語所帶來的解釋上疑義,多數學者認為應將董事會不為或不能召集看作必要性之例示規定。若監察人違反系爭要件,於非必要時召集股東會其法律效果為何,實務與學說之看法則容有歧異,實務將之視為召集程序之瑕疵,而以公司法第189條撤銷股東會決議來處理;學說則多將之定性為受託人義務之違反,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這些都是相對單純的爭議,真正在學說上具重大歧異的是「何謂為公司之利益而有必要」,從最限縮到最寬鬆,學理上約可歸納出五種看法,但晚近學者基於公司治理之觀點,趨近於不過度限縮監察人之股東會召集權,故大致上聚焦於客觀說與主觀說兩種觀點:
1、主觀說:
主觀說認為只要監察人主觀上認為是為公司利益而有必要即可。這樣的看法主要係由公司治理為加強監察人之監督職能而來。
2、客觀說:
客觀說則採較為限縮之看法,須限於監察人無法透過其他正常程序解決問題,而非召開股東會由公司最高意思機關決定不可。
3、小結:🤓
上開兩說均非無見,主觀說較能強化監察人之監督職能,落實公司治理,但亦可能遭具備利害關係之監察人濫用,作為經營權爭奪等圖謀私利之工具;客觀說雖不易產生監察人濫用職權情事,卻可能導致監察人之監督效能更形不彰,不利公司治理。
兩相權衡之下或許可以採取較為折衷之看法,以主觀說促進監察人監督職能之角度出發,並進一步處理監察人潛在之利益衝突,此時或許可以參酌林國彬老師所提出的方案,要求監察人召集股東會時應盡最低限度的說明義務,如此就能兼顧公司權限劃分架構之維護,另一方面又能降低代理問題之發生。
人謀不彰意思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報社評》
反年改團體反到今天,顯然已有失去理智之虞。如今回頭看馬英九當初雖說:「年改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結果僅僅只敢意思意思地刪除年終慰問金,可以理解,連最受軍公教支持歡迎的馬總統當時也惹不起這群人。
近來一署名陳台光律師的發文,獲得反年改團體多所回響。但希望只是純粹情緒抒發,而不是真正認同其中的字句;否則,那將掀開軍公教最讓人擔憂的一面。
這名律師的發文如下:
問幾個問題:
不管是以前的軍、公、教、警、消…
還是現在的軍、公、教、警、消…
甚或是未來的軍、公、教、警、消…
一、我們選擇了這份職業是跟政府的約定?還是跟基金(退撫基金)的約定?
如果是跟政府有約,基金的運作狀況如何,干軍、公、教、警、消什麼事?
二、現在的狀況是基金要破產?還是國家要破產? 如果是基金要破產,又不是國家要破產,干軍、公、教、警、消什麼事?
三、基金是政府在操盤?還是軍、公、教、警、消自己在操盤?如果是政府在操盤,政府績效不彰,干軍、公、教、警、消什麼事?
簡言之,政府爛,到底干軍、公、教、警、消什麼事?…
台灣軍公教長期以來儘管和所有人吃同樣的米,喝同樣的水,其中有些人卻習於自外社會脈動,從這群人身上,另外說明了文官考試制度,根本觸及不了一名公務員的道德感。
經濟高度成長年代,為拉近和民間的所得差異,軍公教除了逐年調薪,另同樣也有結婚補助、生育補助、子女教育補助等等。優存也是這樣來的,退休後領得比在職還多的退休金設計也是這樣來的。
這是國家的許諾,領久了,軍公教就以為自己和這個國家僅能同甘,沒有義務共苦。過去當社會轉型,農民首當其衝,如今甚至已稱不上是一個階級,幾乎等於走入歷史之後,緊接著連勞工也漸次感受到危機,但過程中,有多少軍公教是坐壁上觀,以為那只是電視新聞裡的一段畫面,又或者自以為有文官考試保證,就如同穿了金鐘罩而百毒不侵。
台灣近年舉凡就業機會減少,許多人被迫離鄉背井謀求生路,大規模失業輪番上演,勞資糾紛頻傳,「關廠工人」不只是一種臨時的境遇,還成了一種丟不掉的身分,勞動模式無以改善,過去尚能保障終身雇用的大企業,逐漸被短期契約為主的小企業取代,轉而促使「地下經濟」盛行,傳統藍領階級的沒落,大家很怕有一天也要宣告勞動階級已死。
而在反年改團體眼裡,外在環境變差,即是政府爛(通常應該是單指民進黨政府爛)造成的,而政府爛,到底干軍、公、教、警、消什麼事?憑什麼減他們的退休金。
軍公教或有不平,當民間企業可發放高額年終獎金時,他們沒分到一杯羹;不過,當經濟風暴造成企業風聲鶴唳時,軍公教不也還是繼續享有穩定的保障。富貴險中求,軍公教選擇了穩定,同時這些年來不也避開了許多風險?當軍公教拒絕將自己的獲益和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脈絡放在一起,永遠只覺得少塊肉就是別人搶他的,而未察覺自己正在掠奪下一代,則到底是誰汙名化了軍公教?
信賴保護原則來自法的安定性,且以不溯及既往為體現;但當整體公務員退休制度已面臨透支之際,領取數額已侵蝕基金存續時,其能不改?再說一次,公務員一路一來,無論哪一黨執政,對退休金頑強不讓的態度,實是造就今天自己退休金危機的始作俑者。企業不賺錢,整體勞工薪資倒退,今天輪到公務員倒楣,其實是理所當然。同時也在在印驗馬英九所說的「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從一名反年改律師的貼文,從反年改團體對其貼文的認同,我們很遺憾看見反年改的軍公教心態所在,就是退休金是他們和政府的約定,國家經濟好,他們享受的福利待遇是應該的,政府爛,就干他們什麼事。但這說法也點出了一關鍵核心,政府之所以爛,豈和長年浸淫公家單位的軍公教無涉?照邏輯推論,不只干你們的事,你們罵的「政府爛」,正是你們對自己最直接的指控,年改則是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