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學會珍惜生活】
對於創作出《三體》的大劉,小編一直以來的印象,就是佩服他在科幻小說上,各種奇思妙想的設定——唯獨沒有想過,會被他的科幻小說灌雞湯(笑)
這部〈帶上她的眼睛〉就是這麼特別的作品。在短短不足萬字的篇幅中,除了慣有的科幻、解謎元素以外,還相當催淚。有種「萬萬沒想到,是科幻小說教會我珍惜生活」的感覺。
一起來看看這部有些感傷的故事吧。
-
帶上她的眼睛 / 劉慈欣
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我實在累了,便請求主任給我兩天假,出去短暫旅遊一下散散心。主任答應了,條件是我再帶一雙眼睛去,我也答應了,於是他帶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盡頭的一個小房間裡,現在還剩下十幾雙。
主任遞給我一雙眼睛,指指前面的大螢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紹給我,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呆呆地看著我。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更顯得嬌小,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顯然剛剛體會到太空不是她在大學圖書館中想像的浪漫天堂,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獄還稍差些。
「麻煩您了,真不好意思。」她連連向我鞠躬,這是我聽到過的最輕柔的聲音,我想像著這聲音從外太空飄來,像一陣微風吹過軌道上那些龐大粗陋的鋼結構,使它們立刻變得像橡皮泥一樣軟。
「一點都不,我很高興有個伴兒的。你想去那兒?」我豪爽地說。
「什麼?您自己還沒決定去哪兒?」她看上去很高興。但我立刻感到兩個異樣的地方,其一,地面與外太空通訊都有延時,即使在月球,延時也有兩秒鐘,小行星帶延時更長,但她的回答幾乎感覺不到延時,這就是說,她現在在近地軌道,那裡回地面不用中轉,費用和時間都不需多少,沒必要托別人帶眼睛去度假。其二是她身上的太空服,作為航太個人裝備工程師,我覺得這種太空服很奇怪:在服裝上看不到防輻射系統,放在她旁邊的頭盔的面罩上也沒有強光防護系統;我還注意到,這套服裝的隔熱和冷卻系統異常發達。
「她在哪個空間站?」我扭頭問主任。
「先別問這個吧。」主任的臉色很陰沉。
「別問好嗎?」螢幕上的她也說,還是那副讓人心軟的小可憐樣兒。
「你不會是被關禁閉吧?」我開玩笑說,因為她所在的艙室十分窄小,顯然是一個航行體的駕駛艙,各種複雜的導航系統此起彼伏地閃爍著,但沒有窗子,也沒有觀察螢幕,只有一支在她頭頂打轉的失重的鉛筆說明她是在太空中。聽了我的話,她和主任似乎都愣了一下,我趕緊說:「好,我不問自己不該知道的事了,你還是決定我們去哪兒吧。」
這個決定對她很艱難,她的雙手在太空服的手套裡握在胸前,雙眼半閉著,似乎是在決定生存還是死亡,或者認為地球在我們這次短暫的旅行後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聲來。
「哦,這對我來說不容易,您要是看過海倫·凱勒的《三天所見》的話,就能明白這多難了!」
「我們沒有三天,只有兩天。在時間上,這個時代的人都是窮光蛋。但比那個二十世紀盲人幸運的是,我和你的眼晴在三小時內可到達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
「那就去我們起航前去過的地方吧!」她告訴了我那個地方,於是我帶著她的眼睛去了。
草原
這是高山與平原,草原與森林的交接處,距我工作的航太中心有兩千多公里,乘電離層飛機用了15分鐘就到了這兒。面前的塔克拉瑪幹,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由沙漠變成了草原,又經過幾代強有力的人口控制,這兒再次變成了人跡罕至的地方。
現在大草原從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邊,背後的天山覆蓋著暗綠色的森林,幾座山頂還有銀色的雪冠。我掏出她的眼晴戴上。
所謂眼睛就是一付傳感眼鏡,當你戴上它時,你所看到的一切圖像由超高頻資訊波發射出去,可以被遠方的另一個戴同樣傳感眼鏡的人接收到,於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帶著他的眼睛一樣。
現在,長年在月球和小行星帶工作的人已有上百萬,他們回地球度假的費用是驚人的,於是吝嗇的宇航局就設計了這玩藝兒,於是每個生活在外太空的宇航員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雙眼睛,由這裡真正能去度假的幸運兒帶上這雙眼睛,讓身處外太空的那個思鄉者分享他的快樂。這個小玩藝開始被當做笑柄,但後來由於用它「度假」的人能得到可觀的補助,竟流行開來。最尖端的技術被採用,這人造眼睛越做越精緻,現在,它竟能通過採集戴著它的人的腦電波,把他(她)的觸覺和味覺一同發射出去。多帶一雙眼睛去度假成了宇航系統地面工作人員從事的一項公益活動,由於度假中的隱私等原因,並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再帶雙眼睛,但我這次無所謂。
我對眼前的景色大發感歎,但從她的眼睛中,我聽到了一陣輕輕的抽泣聲。
「上次離開後,我常夢到這裡,現在回到夢裡來了!」她細細的聲音從她的眼睛中傳出來,「我現在就像從很深很深的水底沖出來呼吸到空氣,我太怕封閉了。
我從中真的聽到她在做深呼吸。
我說:「可你現在並不封閉,同你周圍的太空比起來,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連呼吸都停止了。
「啊,當然,太空中的人還是封閉的,二十世紀的一個叫耶格爾的飛行員曾有一句話,是描述飛船中的宇航員的,說他們像……」
「罐頭中的肉。」
我們都笑了起來。她突然驚叫:「呀,花兒,有花啊!上次我來時沒有的!」是的,廣闊的草原上到處點綴著星星點點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嗎?」我蹲下來看,「呀,真美耶!能聞聞她嗎?不,別拔下她!」我只好半趴到地上聞,一縷淡淡的清香,「啊,我也聞到了,真像一首隱隱傳來的小夜曲呢!」
我笑著搖搖頭,這是一個閃電變幻瘋狂追逐的時代,女孩子們都浮躁到了極點,像這樣的見花落淚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
「我們給這朵小花起個名字好嗎?嗯……叫她夢夢吧。我們再看看那一朵好嗎?
他該叫什麼呢?嗯,叫小雨吧;再到那一朵那兒去,啊,謝謝,看她的淡藍色,她的名字應該是月光……」
我們就這樣一朵朵地看花,聞花,然後再給它起名字。她陶醉於其中,沒完沒了地進行下去,忘記了一切。我對這套小女孩的遊戲實在厭煩了,到我堅持停止時,我們已給上百朵花起了名字。
一抬頭,我發現已走出了好遠,便回去拿丟在後面的背包,當我拾起草地上的背包時,又聽到了她的驚叫:「天啊,你把小雪踩住了!」我扶起那朵白色的野花,覺得很可笑,就用兩隻手各捂住一朵小花,問她:「她們都叫什麼?什麼樣兒?」
「左邊那朵叫水晶,也是白色的,它的莖上有分開的三片葉兒;右邊那朵叫火苗,粉紅色,莖上有四片葉子,上面兩片是單的,下面兩片連在一起。」
她說得都對,我有些感動了。
「你看,我和她們都互相認識了,以後漫長的日子裡,我會好多次一遍遍地想她們每一個的樣兒,像背一本美麗的童話書。你那兒的世界真好!」
「我這兒的世界?要是你再這麼孩子氣地多愁善感下去,這也是你的世界了,那些挑剔的太空心理醫生會讓你永遠呆在地球上。」
我在草原上無目標地漫步,很快來到一條隱沒在草叢中的小溪旁。我邁過去繼續向前走,她叫住了我,說:「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裡。」我蹲下來把手伸進溪水,一股清涼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頻資訊波把這感覺傳給遠在太空中的她,我又聽到了她的感歎。
「你那兒很熱吧?」我想起了她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異常發達的太空服。
「熱,熱得像……地獄。呀,天啊,這是什麼?草原的風?!」這時我剛把手從水中拿出來,微風吹在濕手上涼絲絲的,「不,別動,這真是天國的風呀!」我把雙手舉在草原的微風中,直到手被吹幹。然後應她的要求,我又把手在溪水中打濕,再舉到風中把天國的感覺傳給她。我們就這樣又消磨了很長時間。
再次上路後,沉默地走了一段,她又輕輕地說:「你那兒的世界真好。」
我說:「我不知道,灰色的生活把我這方面的感覺都磨鈍了。」
「怎麼會呢?!這世界能給人多少感覺啊!誰要能說清這些感覺,就如同說清大雷雨有多少雨點一樣。看天邊那大團的白雲,銀白銀白的,我這時覺得它們好像是固態的,像發光玉石構成的高山。下面的草原,這時倒像是氣態的,好像所有的綠草都飛離了大地,成了一片綠色的雲海。看!當那片雲遮住太陽又飄開時,草原上光和影的變幻是多麼氣勢磅薄啊!看看這些,您真的感受不到什麼嗎?」
……
我帶著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轉了一天,她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叢中躍動的每一縷陽光,渴望地聽草原上的每一種聲音。一條突然出現的小溪,小溪中的一條小魚,都會令她激動不已;一陣不期而至的微風,風中一縷綠草的清香都會讓她落淚……我感到,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病態的程度。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間孤零零的白色小屋,那是為旅遊者準備的一間小旅店,似乎好久沒人光顧了,只有一個遲鈍的老式機器人照看著旅店裡的一切。我又累又餓,可晚飯只吃到一半,她又提議我們立刻去看日落。
「看著晚霞漸漸消失,夜幕慢慢降臨森林,就像在聽一首宇宙間最美的交響曲。」
她陶醉地說。我暗暗叫苦,但還是拖著沉重的雙腿去了。
草原的落日確實很美,但她對這種美傾瀉的情感使這一切有了一種異樣的色彩。
「你很珍視這些平凡的東西。」回去的路上我對她說,這時夜色已很重,星星已在夜空中出現。
「你為什麼不呢,這才像在生活。」她說。
「我,還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這樣。在這個時代,得到太容易了。物質的東西自不必說,藍天綠水的優美環境、鄉村和孤島的寧靜等等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甚至以前人們認為最難尋覓的愛情,在虛擬實境的網上至少也可以暫時體會到。
所以人們不再珍視什麼了,面對著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他們把拿起的每一個咬一口就扔掉。
「但也有人面前沒有這些水果。」她低聲說。
我感覺自己剌痛了她,但不知為什麼。回去的路上,我們都沒再說話。
這天夜裡的夢境中,我看到了她,穿著太空服在那間小控制艙中,眼裡含淚,向我伸出手來喊:「快帶我出去,我怕封閉!」我驚醒了,發現她真在喊我,我是戴著她的眼睛仰躺著睡的。
「請帶我出去好嗎?我們去看月亮,月亮該升起來了!」
我腦袋發沉,迷迷糊糊很不情願地起了床。到外面後發現月亮真的剛升起來,草原上的夜霧使它有些發紅。月光下的草原也在沉睡,有無數點螢火蟲的幽光在朦朦朧朧的草海上浮動,仿佛是草原的夢在顯形。
我伸了個懶腰,對著夜空說:「喂,你是不是從軌道上看到月光照到這裡?告訴我你的飛船的大概方位,說不定我還能看到呢,我肯定它是在近地軌道上。」
她沒有回答我的話,而是自己輕輕哼起了一首曲子,一小段旋律過後,她說:「這是德彪西的《月光》。」又接著哼下去,陶醉于其中,完全忘記了我的存在。《月光》的旋律同月光一起從太空降落到草原上。我想像著太空中的那個嬌弱的女孩,她的上方是銀色的月球,下面是藍色的地球,小小的她從中間飛過,把音樂溶入月光……
直到一個小時後我回去躺到床上,她還在哼著音樂,是不是德彪西的我就不知道了,那輕柔的樂聲一直在我的夢中飄蕩著。
不知過了多久,音樂變成了呼喚,她又叫醒了我,還要出去。
「你不是看過月亮了嗎?!」我生氣地說。
「可現在不一樣了,記得嗎,剛才西邊有雲的,現在那些雲可能飄過來了,現在月亮正在雲中時隱時現呢,想想草原上的光和影,多美啊,那是另一種音樂了,求你帶我的眼睛出去吧!」
我十分惱火,但還是出去了。雲真的飄過來了,月亮在雲中穿行,草原上大塊的光斑在緩緩浮動,如同大地深處浮現的遠古的記憶。
「你像是來自十八世紀的多愁善感的詩人,完全不適合這個時代,更不適合當宇航員。」我對著夜空說,然後摘下她的眼睛,掛到旁邊一棵紅柳的枝上,「你自己看月亮吧,我真的得睡覺去了,明天還要趕回航太中心,繼續我那毫無詩意的生活呢。」
她的眼睛中傳出了她細細的聲音,我聽不清說什麼,逕自回去了。
我醒來時天已大亮,陰雲已佈滿了天空,草原籠罩在濛濛的小雨中。她的眼睛仍掛在紅柳枝上,鏡片上蒙上了一層水霧。我小心地擦乾鏡片,戴上它。原以為她看了一夜月亮,現在還在睡覺,卻從眼睛中聽到了她低低的抽泣聲,我的心一下子軟下來。
「真對不起,我昨天晚上實在太累了。」
「不,不是因為你,嗚嗚,天從三點半就陰了,五點多又下起雨……
「你一夜都沒睡?!」
「……嗚嗚,下起雨,我,我看不到日出了,我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嗚嗚,好想看的,嗚……
我的心像是被什麼東西溶化了,腦海中出現她眼淚汪汪,小鼻子一抽一抽的樣兒,眼睛竟有些濕潤。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一天一夜裡,她教會了我某種東西,一種說不清的東西,像月夜中草原上的光影一樣朦朧,由於它,以後我眼中的世界與以前會有些不同的。
「草原上總還會有日出的,以後我一定會再帶你的眼睛來,或者,帶你本人來看,好嗎?」
她不哭了,突然,她低聲說:
「聽……」
我沒聽見什麼,但緊張起來。
「這是今天的第一聲鳥叫,雨中也有鳥呢!」她激動地說,那口氣如同聽到世紀鐘聲一樣莊嚴。
落日六號
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經歷很快就淡忘了。很長時間後,當我想起洗那次旅行時穿的衣服時,在褲腳上發現了兩三顆草籽。同時,在我的意識深處,也有一顆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在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顆種子已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雖然是無意識的,當一天的勞累結束後,我已能感覺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黃昏時站在天橋上,看著夜幕降臨城市……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點點的嫩綠在其中出現,並在增多。當這種變化發展到讓我覺察出來時,我又想起了她。
也是無意識地,在閒暇時甚至睡夢中,她身處的環境常在我的腦海中出現,那封閉窄小的控制艙,奇怪的隔熱太空服……後來這些東西在我的意識中都隱去了,只有一樣東西凸現出來,這就是那在她頭頂上打轉的失重的鉛筆,不知為什麼,一閉上眼睛,這支鉛筆總在我的眼前飄浮。終於有一天,上班時我走進航太中心高大的門廳,一幅見過無數次的巨大壁畫把我吸引住了,壁畫上是從太空中拍攝的蔚藍色的地球。那支飄浮的鉛筆又在我的眼前出現了,同壁畫疊印在一起,我又聽到了她的聲音:
「我怕封閉……」一道閃電在我的腦海裡出現。
除了太空,還有一個地方會失重!!
我發瘋似的跑上樓,猛砸主任辦公室的門,他不在,我心有靈犀地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他果然在裡面,看著大螢幕。她在大螢幕上,還在那個封閉的控制艙中,穿著那件「太空服」,畫面凝固著,是以前錄下來的。「是為了她來的吧。」主任說,眼睛還看著螢幕。
「她到底在哪兒?!」我大聲問。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
一切都明白了,我無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落日工程」原計劃發射十艘飛船,它們是「落日一號」到「落日十號」,但計畫由於「落日六號」的失事而中斷了。「落日工程」是一次標準的探險航行,它的航行程式同航太中心的其它航行幾乎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飛船不是飛向太空,而是潛入地球深處。
第一次太空飛行一個半世紀後,人類開始了向相反方向的探險,「落日」系列地航飛船就是這種探險的首次嘗試。
四年前,我在電視中看到過「落日一號」發射時的情景。那時正是深夜,吐魯番盆地的中央出現了一個如太陽般耀眼的火球,火球的光芒使新疆夜空中的雲層變成了絢麗的朝霞。當火球暗下來時,「落日一號」已潛入地層。大地被燒紅了一大片,這片圓形的發著紅光的區域中央,是一個岩漿的湖泊,白熱化的岩漿沸騰著,激起一根根雪亮的浪柱……那一夜,遠至烏魯木齊,都能感到飛船穿過地層時傳到大地上的微微振動。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飛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層航行,安全返回地面。其中「落日五號」創造了迄今為止人類在地層中航行深度的紀錄: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號」不打算突破這個紀錄。因為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結論,在地層3400-3500公里深處,存在著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學術上把它叫做「古騰堡不連續面」,一旦通過這個交界面,便進入地球的液態鐵鎳核心,那裡物質密度驟然增大,「落日六號」的設計強度是不允許在如此大的密度中航行的。
「落日六號」的航行開始很順利,飛船只用了兩個小時便穿過了地表和地幔的交界面——莫霍不連續面,並在大陸板塊漂移的滑動面上停留了五個小時,然後開始了在地幔中三千多公里的漫長航行。宇宙航行是寂寞的,但宇航員們能看到無限的太空和壯麗的星群;而地航飛船上的地航員們,只能憑感覺觸摸飛船周圍不斷向上移去的高密度物質。從飛船上的全息後視電視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熾熱的岩漿剌目地閃亮著,翻滾著,隨著飛船的下潛,在船尾飛快地合攏起來,瞬間充滿了飛船通過的空間。有一名地航員回憶:他們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了飛快合攏並壓下來的岩漿,這個幻像使航行者意識到壓在他們上方那巨量的並不斷增厚的物質,一種地面上的人難以理解的壓抑感折磨著地航飛船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受到這種封閉恐懼症的襲擊。
「落日六號」出色地完成著航行中的各項研究工作。飛船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5公里,飛船需要航行20小時才能到達預定深度。但在飛船航行15小時40分鐘時,警報出現了。從地層雷達的探測中得知,航行區的物質密度由每立方釐米6.3克猛增到9.5克,物質成分由矽酸鹽類突然變為以鐵鎳為主的金屬,物質狀態也由固態變為液態。儘管「落日六號」當時只到達了2500公里的深度,目前所有的跡像卻冷酷地表明,他們闖入了地核!後來得知,這是地幔中一條通向地核的裂隙,地核中的高壓液態鐵鎳充滿了這條裂隙,使得在「落日六號」的航線上,古騰堡不連續面向上延伸了近1000公里!飛船立刻緊急轉向,企圖沖出這條裂隙,不幸就在這時發生了:由中子材料製造的船體頂住了突然增加到每平方釐米1600噸的巨大壓力,但是,飛船分為前部燒熔發動機、中部主艙和後部推進發動機三大部分,當飛船在遠大於設計密度和設計壓力的液態鐵鎳中轉向時,燒熔發動機與主艙結合部斷裂,從「落日六號」用中微子通訊發回的畫面中我們看到,已與船體分離的燒熔發動機在一瞬間被發著暗紅光的液態鐵鎳吞沒了。地層飛船的燒熔發動機用超高溫射流為飛船切開航行方向的物質,沒有它,只剩下一台推進發動機的「落日六號」在地層中是寸步難行的。地核的密度很驚人,但構成飛船的中子材料密度更大,液態鐵鎳對飛船產生的浮力小於它的自重,於是,「落日六號」便向地心沉下去。
人類登月後,用了一個半世紀才有能力航行到土星。在地層探險方面,人類也要用同樣的時間才有能力從地幔航行到地核。現在的地航飛船誤入地核,就如同二十世紀中期的登月飛船偏離月球迷失於外太空,獲救的希望是絲毫不存在的。
好在「落日六號」主艙的船體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訊系統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著完好的聯繫。以後的一年中,「落日六號」航行組堅持工作,把從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寶貴資料發送到地面。他們被裹在幾千公里厚的物質中,這裡別說空氣和生命,連空間都沒有,周圍是溫度高達五千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鋼石的液態鐵鎳!它們密密地擠在「落日六號」的周圍,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過,「落日六號」是處於一個巨大的煉鋼爐中!在這樣的世界裡,《神曲》中的《地獄篇》像是在描寫天堂了;在這樣的世界裡,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寫它嗎?
沉重的心理壓力像毒蛇一樣撕裂著「落日六號」地航員們的神經。一天,船上的地質工程師從睡夢中突然躍起,竟打開了他所在的密封艙的絕熱門!雖然這只是四道絕熱門中的第一道,但瞬間湧入的熱浪立刻把他燒成了一段木炭。指令長在一個密封艙飛快地關上了絕熱門,避免了「落日六號」的徹底毀滅。他自己被嚴重燒傷,在寫完最後一頁航行日誌後死去了。
從那以後,在這個星球的最深處,在「落日六號」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現在,「落日六號」內部已完全處於失重狀態,飛船已下沉到6800公里深處,那裡是地球的最深處,她是第一個到達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範圍不到10平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飛船上有一個中微子傳感眼鏡,這個裝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著一些感性的聯繫。但這種如同生命線的聯繫不能長時間延續下去,飛船裡中微子通訊設備的能量很快就要耗盡,現有的能量已不能維持傳感眼鏡的超高速資料傳輸,這種聯繫在三個月前就中斷了,具體時間是在我從草原返回航太中心的飛機上,當時我已把她的眼晴摘下來放到旅行包中。
那個沒有日出的細雨濛濛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後看到的地面世界。
後來「落日六號」同地面只能保持著語音和資料通訊,而這個聯繫也在一天深夜中斷了,她被永遠孤獨地封閉於地心中。
「落日六號」的中子材料外殼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壓力,而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五十至八十年,她將在這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我不敢想像她同地面世界最後告別的情形,但主任讓我聽的錄音出乎我的意料。
這時來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聲音時斷時續,但這聲音很平靜。
「……你們發來的最後一份補充建議已經收到,今後,我會按照整個研究計畫努力工作的。將來,可能是幾代人以後吧,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有人會再次進入這裡,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會在這裡安排好自己生活的。我現在已適應這裡,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見。」
透明地球
在以後的歲月中,我到過很多地方,每到一個處,我都喜歡躺在那裡的大地上。
我曾經躺在海南島的海灘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羅斯的白樺林中、撒哈拉燙人的沙漠上……每到那個時刻,地球在我腦海中就變得透明了,在我下面六千多公里深處,在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汨在那裡的「落日六號」地航飛船,感受到了從幾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我想像著金色的陽光和銀色的月光透射到這個星球的中心,我聽到了那裡傳出的她吟唱的《月光》,還聽到她那輕柔的話音:
「……多美啊,這又是另一種音樂了……」
有一個想法安慰著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
「人造雨費用」的推薦目錄:
人造雨費用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福島排放處理水,中文資料最正確的是本文附上的兩篇文章。就跟所謂日本核食一樣,從頭到尾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精確地說,福島排放的是「處理水」,而不是「污染水」。由於降雨和地下水流經融熔燃料棒,產生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種的污染水。其中銫和鍶之類的重元素都可以過濾,最後得到只含有氚的處理水。
水有氫原子和氧原子,受到高能中子撞擊,氫變成氘,氘再變成氚,氚就具有放射性。但是我們每天喝的水之中,本來就含有一定量的氚。福島的處理水在排放之前,還要再稀釋到WHO飲用水輻射標準的1/7,才會排放入海。
日本政府拍板排放處理水的決策,受到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的全程監督和背書,並獲得美國的強力支持。中國大陸與韓國的抗議,只是政治因素的表態。
微妙的是,這明明是福島核災的後續,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原本可以拿來大力反對核四公投,卻因為害怕得罪日本和美國就整個軟掉。
目前總統府和行政院都異常低調,只表示會密切注意,然後就沒了。頂多就是放個別立委(洪申翰)和反核側翼出來咬,一律與官方切割,我也是覺得相當好笑。
一併附上東京電力對福島處理水的特設網站,掌握第一手資料,避免被帶風向吧。
処理水ポータルサイト | 東京電力
https://www.tepco.co.jp/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treatment/
IAEA Ready to Support Japan on Fukushima Water Disposal, Director General Grossi Says
https://www.iaea.org/newscenter/pressreleases/iaea-ready-to-support-japan-on-fukushima-water-disposal-director-general-grossi-says
--
■ 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汙染處理水只能排到大海?一次搞懂含氚處理水是什麼
https://medium.com/kyosei-in-fukushima/8538a17782d9
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因為降雨或地下水流經福島第一核電廠 ❶❷❸號機組廠房的水,因為接觸到廠房內部的熔渣(冷卻凝固後的熔融燃料棒),而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這些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輻射汙染水,簡稱「汙染水」(汚染水)。
這些收集到的「汙染水」,首先會送到「銫吸附裝置」(セシウム吸着装置),除去銫(Cs)和鍶(Sr)。除去銫和鍶的「汙染水」,再經過淡水化裝置(除去水中的鹽分)後,稱之為「鍶處理水」(ストロンチウム処理水)。這種「鍶處理水」,可以作為 ❶❷❸❹號機組的冷卻水回收再利用。目前(2019/8/22)福島第一核電廠內部共存有 89,170立方公尺的「鍶處理水」。
絕大多數的「鍶處理水」,會被送到「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將 63種放射性核種的 62種放射性核種去除。「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唯一不能去除的放射性核種,就是氚(H-3)。經過「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過後的「鍶處理水」稱之為「處理水」(処理水),也有人稱之為「含氚處理水」(トリチウムを含んだ処理水)。目前(2019/8/22)福島第一核電廠內部共存有 1,062,714立方公尺的「處理水」。
這些經過一連串除放射性核種淨化處理的「處理水」,有效輻射劑量已經低於日本的國家標準每年 1毫西弗(mSv/year),也低於日本政府訂定的「告示濃度限度比」或稱「告示濃度比総和」標準。按照法規,只要這些「處理水」的有效輻射劑量和告示濃度限度比都低於標準,就可以將這些「處理水」釋放到自然環境之中。
然而,即使這些「處理水」的輻射值已經低於政府標準,而且經過「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淨化過的「處理水」,只剩下氚(H-3)這一個自然界很常見的放射性核種(氚(H-3)是氫(H-1)的同位素,氚的性質基本上就和氫一樣,自然界中的水也會有氫的同位素氚,透過日常生活的飲用水,我們人體內也會有氚,但進到人體內的氚都能代謝到體外,不成問題)。因為社會上的反彈,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這些「處理水」,遲遲沒有被釋放到自然界中。
--
■ 福島電廠污水真相激怒反核人士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smos/%E7%A6%8F%E5%B3%B6%E9%9B%BB%E5%BB%A0%E6%B1%A1%E6%B0%B4%E7%9C%9F%E7%9B%B8%E6%BF%80%E6%80%92%E5%8F%8D%E6%A0%B8%E4%BA%BA%E5%A3%AB/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定調「處理水」這個名詞呢?因為沒讀書的人是講不出這三個字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媒體寫「輻射水」、「污水」、「廢水」之類的扭曲用語。你可能會問我說:「可是這些水裡不就是有輻射嗎?」這時候我就要反問:「這世界上有哪些水沒有輻射?」
在過去多次核彈試爆的背景下,全世界早就籠罩在許多人造的放射性核種之下,正因為如此,其實各國對於飲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的量都有一定的規範,世界衛生組織 (WHO) 針對飲水品質也有提出建議,在台灣,原子能委員會有定期檢查水質的業務,確保沒有輻射安全疑慮,請特別注意,是「無輻射安全疑慮」不是「無輻射」。
有些讀過中學理化的人可能會質疑說:「如果是在無塵實驗室用燃燒氫氣的方式產生水,這樣總沒有輻射了吧!」可惡,沒想到被你想到這一招,不過就算是這樣的製備,用來製造水的天然元素「氫」依舊有氚 (3H) 這個同位素(雖然含量超低,但是有就是有!),而且半衰期長達 12 年,如果因為覺得水有輻射就不能喝,那麼我們基本上沒有水可以喝了。
根據日本法規,可以合法排放到太平洋的氚水需要符合 60,000 Bq/L 的標準,而飲水中含有氚對人體造成的 50 年累積劑量是 1.8×10-8 mSv/Bq,換句話說,如果為了維持健康的體魄,我豪飲 2 公升福島電廠的處理水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那麼 50 年後我將比一般人多曝露 0.002 mSv 的劑量,大約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年環境對我們發射的輻射量的千分之一,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每天都喝 2 公升的話,也只能累積到年劑量的 1/3 。在這裡我想問的是,你都敢活在地球上了,為什不敢喝一杯處理水呢?
另一方面而言,由於福島事故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到今天為止還持續遭受不肖份子以污名化的手段進行所謂的「風評被害」,也就是輿論霸凌。因此福島電廠所產生出的處理水在此刻並不能使用 60,000 Bq/L 的標準進行排放,得用毫無科學依據、只為了滿足民粹主義者心靈撫慰的 1,500Bq/L,也就是原標準的 1/40。
--
相關新聞:
2021.04.13 日本稀釋核廢水排入海 美國支持:符合國際核安全標準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97897
2021.04.13 台韓中抗議福島核廢水將排入海 日稱獲IAEA背書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98899
--
🙏贊助以核養綠公投團隊委託民調費用
https://p.ecpay.com.tw/A52BDAA
⚡️定期小額捐款,贊助核四公投經費(2021元/月)
https://p.ecpay.com.tw/B457051
⚡️定期小額捐款,贊助核四公投經費(828元/月)
https://p.ecpay.com.tw/DBDB79E
人造雨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這三個月的中期預測來看,顯著偏少的訊號仍在,尤其是四月及五月這兩個月!
---------------------------------------------------------------
十年前和楊之遠教授合寫的文章,換個日期情境很類似啊....
春雷不響 梅雨沒雨? 動起來 正視乾旱危機
【2011/04/17 聯合報】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台北市)
今年台灣的春雷,創下一甲子最晚的紀錄;過了幾個月,雖然有點冷,但卻風調雨順的天氣,未來可能又將面對乾旱的氣候異常隱憂,又浮上檯面。
國人通常以廿四節氣當中「驚蟄」打雷的時間為基準,在統計經驗上,如果在這期間打雷,則代表雨水充分,當年會豐收;如果晚了很久才來,代表雨水會非常缺乏,當年很有可能會發生乾旱,收成不佳。
在節氣中,「驚蟄」並非是天氣現象,而是一種「物候」特性,當三月初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過去,台灣多在三月開始有打雷現象,代表冷暖空氣開始在台灣附近交會,開始有春天對流性的降雨出現。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由於反聖嬰現象持續,亞洲大陸北方的高壓系統持續影響,冷空氣不斷南下,一直到四月上旬才出現明顯減弱,溫度才明顯的回溫。
雖然讓整個東亞有告別寒冬之勢,但很短暫的一周內,隨著這新一波高壓及鋒面勢力又再南下,明顯出現降溫;可惜的是,這波鋒面雲系水氣明顯較少,在中國南方有明顯的雷陣雨雨勢,但抵達台灣時的水氣相對之下仍偏少,期待最近能夠在台灣平地出現具規模打雷的機會,可能再度落空,未來兩周到四月底也不甚樂觀。
台灣在這兩個月,非常具體的展現反聖嬰春雨偏少的氣候特徵,中南部主要集水區,已有明顯旱象。展望未來梅雨季,由於這幾周,正處於一個轉換期,目前對能夠明顯解渴的梅雨季預測,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有相當高的機會是「沒雨」的「梅雨」,或是梅雨晚到及雨水偏少的情況,值得有關單位重視,必須做最壞打算。
若是在夏季前,反聖嬰現象減緩轉趨中性,這時颱風的狀況可能轉趨正常,像前幾年颱風數偏少情況恐不再現。因此,未來除積極抗旱之外,要留意乾旱持續的時間,恐將持續到六七月,這對國人日常生活及各行各業,都將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挑戰。隨後在七八月開始亦有面臨較多或較強颱風的趨勢,隨後的防颱措施,也必須提早演練。
今年,先天環境對水資源及農業管理,已經相當不利,恐須重新檢視過去數十年台灣面臨乾旱時的各項作法,各個單位必須齊心一起動起來,例如北水南運、水源調度管理、人造雨或各種節水的措施都必須早點進行。
---------------------------------------------------------------
抗旱 不能光靠逆轉勝
【聯合報╱彭啟明/電視氣象主播(台北市)】 2009.05.30
棒球賽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莫過是「逆轉勝」,球是圓的,最後的大逆轉都要等到九局結束才知道。兩隊如果比數相近,翻轉的機會就較大,如果體質不良,已經大幅落後,怎麼拚也是機率低,等待的悶與苦是很艱辛的過程。因此,棒球隊平時要有好的管理訓練以培養穩定性,光靠賭一把逆轉勝都不是長久之計。
今年的天氣也是如此,「馬上晴天多」,好天氣的確多,但相對的雨量也少,今年五月在許多地方也將破紀錄,以累積雨量和歷史同期相比,到今年五月底為止大約少掉三成雨量,就算未來逐漸恢復正常,也仍偏少,況且梅雨季或是颱風雖常帶來較多的雨量,但變動性也相對較高,近十年來也呈現時多時少不穩定的特性。
梅雨、颱風都只能說是可遇不可求,就算來了,也不見得直接反應到實質降雨上,目前從各種氣候預測趨勢來看也沒有樂觀的理由。而多數水庫的水量已偏低,雖然民生用水只占一小部分,但農業休耕或是減少供水,也是必須從國庫支應龐大費用,萬一啟動大規模限水或休耕,對於最近剛有起色的經濟發展將是沉重壓力,特別是目前還有新流感等問題存在。
今年是閏五月,水利官員認為五六月的梅雨季因此會延長半個月,還期待下一波的大雨,七月也進入颱風季,這恐怕會輸到連洗澡的水都沒有。陰曆是由地球和月亮的關係來計算,陰曆十二個月平均約有三五四日,幾年要輪流閏一個月。剛好閏到五月就會延長梅雨或是空梅,這是沒有根據也不科學的說法,因為梅雨季定義的計算都是用國曆來計算,如果用地球和月亮關係可解釋梅雨,這是很怪的理論,也無法將氣候變遷等因素考慮在內,最多是地球和太陽關係的「節氣」有些關係。
馬總統年初曾說「缺水的時候會很想死,水太多也會恨死」,競選政見特別提到國人應該開始每天用水二五○公升的使用上限,以節約用水。今年先天環境對水資源管理已經相當不利,也應該有明確的行動及作法,這是啟動全民節約用水最好時機。水利單位應再積極些,可效法去年能源價格高漲時,環保署大規模推動節能減碳運動,獲致良好成效,全民節約用水也是一樣,天氣本有一定變動及不可預測性,但仍可落實到風險管理,絕不能光靠賭一把的逆轉勝。
【2009/05/30 聯合報】
人造雨費用 在 人工降雨缺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人工降雨缺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人工降雨缺點,人造雨副作用,人工增雨危害,人造雨費用在Facebook上2023年 ... ... <看更多>
人造雨費用 在 人工降雨缺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人工降雨缺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人工降雨缺點,人造雨副作用,人工增雨危害,人造雨費用在Facebook上2023年 ... ... <看更多>
人造雨費用 在 [新聞] 神奇沙漠降52場人造暴風雨阿布達比試驗「人類可控制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82767/IssueID/20110103
神奇 沙漠降52場人造暴風雨
阿布達比試驗「人類可控制天氣」
2011年 01月03日 蘋果日報
https://twvid.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10103/_Other/LA18001S.jpg
如何製造人造雲
阿聯
【蔡佳慧╱綜合外電報導】人造雨不稀奇,但盛夏沙漠中的人造雨卻很稀奇。瑞典科學家
去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祕密創造出50多次降雨,數度甚至下起冰雹。這是
人類首度在晴空萬里條件下製出人造雨,科學家稱,這很可能成為人類控制天氣的轉捩點
。
每年7、8月間,阿布達比東部的阿萊因地區通常是晴朗無雨,但去年卻罕見地降下52次暴
風雨,挾帶強風與閃電,數次還下冰雹,異常程度讓民眾感到恐懼。
離子機共啟動74次
英國《周日泰晤士報》報導,這其實是阿布達比委託瑞典Meteo Systems公司進行的祕密
人造暴風雨計劃,利用大型離子機將帶有負電荷粒子(或稱離子),噴灑到空氣中,其藉
由塵埃吸附,隨著熱空氣升空。當這些塵埃粒子抵達適當高度時,其攜帶的負電荷將吸引
空氣中飄浮的水分子,形成人造雲,最終導致降雨。
該公司在阿萊因周遭設立5個基地,各設約20個離子機,其外觀如巨型燈罩架,可噴灑出
數以兆計的負離子。去年夏天,當地空氣濕度達到30%時,這些離子機共開啟74次,結果
創造出52次降雨。
比淡化海水造價省
據估,該系統每月造雨量相當於大型海水淡化廠產量,但系統造價僅700萬英鎊(約3.2億
元台幣),而大型海水淡化廠卻高達8.5億英鎊(約386億元台幣),後續運作費用也相對
較高。科學家表示:「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情況下,我們距離人人都有更多淡水可用的理
想更邁進一大步」。
阿布達比 人造暴風雨計劃
時間:2010年夏季
地點:阿布達比阿萊因地區
結果:Weathertec離子機開啟74次,共形成52次降雨
花費:製造1億立方公尺雨水花費600萬英鎊(約2.7億元台幣);若以海水淡化廠處理等
量水,每年花費4500萬英鎊(約20億元台幣)。
資料來源:英國《周日泰晤士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3.144.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