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 #蜷川實花 的拍照風格,
色調繽紛又運用了大量的花卉,
擁有強烈的個人特色,
老實說我拍的照片喜歡用濃郁的色調,
有一部份是受她的影響,
之前在華山的潮男群像展有去參觀,
想不到現在典華和蜷川實花聯名創作,
這樣的藝術空間,包括:
天花板的花環燈,三面鏡牆創造虛實的感覺
紅的似火的花瀑布幕...等,
能深刻感受她對空間設計運用的想法,
這次又剛好是她導演的 #人間失格 特映會,
現場可以換上浴衣和電影場景拍照,
也有電影版的小說可買,封面是 #小栗旬 喔
#人間失格觀影心得:
講的是日本小說家 #太宰治
跟他的3個女人的故事,這部電影題材和
蜷川實花之前的作品 #惡女羅曼死
很大的相似之處在於主人公都有著心裡缺陷
就算擁有名利財富、愛情,
卻永遠填不滿靈魂裡的空洞,
活的自我,喜歡挑戰普世價值,
即便那樣幾乎是毫無道德可言,
而電影運鏡則很蜷川實花,
繽紛的色調漫天的花朵,
包裝著故事裡的男女主角,
儘管再怎麼浪漫也像裹著糖衣的毒藥,
侵蝕著讓身軀殘破不堪,
不過越是如此,卻越刺激著太宰治的靈感,
拼命播下文字的種子,
開出 『人間失格』這本不朽之花~
典華 x 蜷川實花藝術空間 Mika art spac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20的網紅まとめまとめ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書き溜めてるのでさくさく いきます小学校4年生の 話うちは父・母・俺の3人家族 ごくごく普通の サラリーマン親父と専業 主婦と運動も勉強も平均 レベルの息子という まぁ本当に普通のご家庭だった 父は俺...
人間失格 主人公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太宰治從生田斗真變成小栗旬】
上星期興高采烈講新電影《人間生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時,喜歡SMAP的學生問我日本男性藝人裡喜歡哪一類。
飾演過光源氏和太宰治的生田斗真我就超喜歡,因為「靚仔得如同漫畫中走出來的人物」(當時她好像有少少反白眼lol)。
但是這紀念太宰治100周年的電影雖有生田斗真,我看到一半就支持不住—太灰暗。再看我都想跟著男主角自殺。
10年又過去,太宰治誕生110周年的2019年紀念活動之一的電影由蜷川實花監督下香港上映了。今次的男主角是小栗旬,還有我很期待的二階堂富美。
如果看完之後還有時間的話,可以找這個10年前的版本看看(有生田斗真所以私心推)。
—我是分隔線—
今晚去看《人間生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優先場,不知會撞到正在讀這status的你嗎?
BTW 如果有人想去追蹤拜註尸太宰治出生地,我正在寫太宰治青森津輕鐵道朝聖之旅。不日upload。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instagram.com/lomore_kiri/
https://mobile.twitter.com/wongkiri
https://www.kiri-san.com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日本一人旅》
人間失格 主人公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有讀有回](下)
〈小說〉:
* 別讓我走
* 一九八四
* 流
* 長日將盡
* 人浮於愛
* 複眼人
* 山茶花文具店
* 荒人手記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 被遺忘的新娘
* 言葉之庭
* 人間失格
* 毒木聖經
〈小說〉總結:
我其實沒有料到自己讀了這麼多小說,是我2018年度所看的類別最多的一種。基於對知識與議題的追求,我有意識地盡量使自己不要太多地閱讀小說。畢竟小說基本還是娛樂人類的產物,若是我看書都看得很開心、沒有一點思考與學習的成分,好像與自己「有意識地閱讀」背道而馳。
但厲害的小說還是有能讓人十足十的燒腦功效。光是鑽研字裡行間的言下之意、試圖想像文字的畫面韻味、體會小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不啻是一種人情義理的邏輯訓練。
上乘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文字精美之外,通常還涵蓋著某個作者關懷的人生哲理,進而導引現實中的我們一同關注與理解其中心思想。這麼說來若要從漫無目地的閱讀方式轉向有意識的閱讀目標,基於某種理念虛構而出的小說的指引就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寫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為移民的身份卻能寫出英倫風味十足的故事。據說其英文原版的詞彙華美、用字嚴謹,文字應用功力完全不輸道地英國人。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石黑一雄,看似沒有因為自己的移民身份特意關注移民議題,其實有他期望世界民族以「世界人」自居的野心。
身為一個國際身份尷尬的台灣人,且沒有第二本護照,民族認同與自我根本追尋這種事,就會如鬼魂般或多或少附著在身上。我選書時喜歡看作者介紹。會被石黑一雄的書所吸引,我想除了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被書店當作賣點大肆宣傳其作品之外,發覺他日裔英國人的身份,也是促使我想看這個人的書的原因。日本作為亞洲社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國家,其國民對其文化的驕傲與排他性是眾所週知的事;而作為近代歷史領頭羊的英國,在西方列強間不僅是現代化國家的表率,更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淵源。
「日本製造、英國加工」兩種強勁的文化同時在身上融合的過程促成了怎樣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我亟欲暸解與參考的。這樣的心情也可以衍生到我之所以看東山彰良的《流》。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是一位擁有台灣及日本雙重國籍的旅日台人。這樣的他將自己追根溯本的證據完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流》。以日文寫作一位追查自己爺爺死亡真相的台灣少年的故事,其背景還設定在蔣中正死去的一九七五年。主人公的爺爺是一九四九年隨蔣來台的老兵。
而我看日本小說特別多的原因,除了因為日本小說寫作的語法不知為何相當簡潔清爽,非常容易閱讀以外,也因為我曾經學過日文,對日文的語法與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日本小說常常是我在看一部燒腦作品的同時,能夠令腦子休息一下的好去處。但《人間失格》或許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的緣故(一九四八年),也或許由於作者太宰治超乎常人的複雜心思,即便篇幅不長,還是令我看得頗有壓力。
其他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被遺忘的新娘》、《言葉之庭》,就真真是清爽好讀的小說了。即便書本厚度是《人間失格》的二至三倍,都可以讀得比《人間失格》要快速。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出一本小說:《言葉之庭》。是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紅的日本導演新海誠,以自己創作的同名動畫《言葉之庭》為本寫出的小說版本。中文版後記有作者述說的關於自己創作同一個故事的動畫與小說的差別與難易之間。我認為是同時喜歡電影與文字的人相當值得一看的有趣段落。
〈小說〉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將此名額留給吳明益的《複眼人》。
我感覺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從小接觸的小說無非是翻譯小說或是武俠、言情、網路小說。除此之外的中文文學作品,不是過於古樸艱深,就是流於簡單通俗。難有介於兩者之間。介於兩者之間的佳作大多以散文方式呈現。能夠成功融入現代調性,開創出一個時代的清新風氣,又節奏嚴謹、格局大氣,兼之融合大量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中文作家,就我淺薄的眼界而言,非吳明益的作品不可了。
同年度閱讀的《毒木聖經》也有同樣相似的閱讀效果,亦是一部佳作。但翻譯作品多少會有一些晦澀語意流失於語言轉換之間。對中文世界的我們來說,在過多的註釋之下,也難以酣暢淋漓。
能夠暢快閱讀、暢快思考的中文小說非吳明益的小說不可了。其所關注的背景議題,也有不輸外國小說的巨大野心。是我認為代表這個世代台灣寫作的國際面貌。
(二)散文:
* 孤獨六講
* 天地有大美
* 感覺宋詞
〈散文〉總結:
恰巧三本都是蔣勳的作品。如果能在閱讀之前先行於網路上看過蔣勳的影片,在閱讀時於腦中融入他磁性沈穩的嗓音當作旁白。會是非常舒服的享受。
在心神不寧的時候我尤其喜歡看蔣勳的書,似是一個對生活有歷練的智者在淘洗心靈的過程。蔣勳的文字像是一名心細溫柔的牙醫,在病人巨大的驚懼之下,依舊自若,細細淘洗牙間縫隙。生活中總有污穢不如意,有時能黑暗的不只是深不見底,而是坦然地令人噁心。蔣勳的文字即便優雅細膩,卻不會予人強顏歡笑、自以為是的做作之感。你能明白我們都是從泥淖裡走出來的人,漿洗之後,還能有風霜的色彩與愈發的柔軟。
我相信絕對的狼狽才能成就絕對的不狼狽。唯有如此才能看重生命的創口、才有結痂成自然的能力。
蔣勳的作品並不艱澀,卻能看到行到水窮處的泰然。那或許要更難。
〈散文〉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選擇《孤獨六講》。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感覺非常的孤獨,敝帚自珍的心態作祟下,我特別珍惜那樣的歷程與感覺。
我的絕對孤獨感大抵是來自愛情的面相。長大成人的我也目光如豆地以為,孤獨一定是來自丟失的另一半。但《孤獨六講》卻點出了許多我不曾感知到孤獨感,讓我的眼界擴大,知道自己需要珍惜與重視的還有許多層面,生命才有趨向完整的可能。
在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仔細描繪出人類的夢境以前,我們對於心理活動的琢磨,只能來自體驗,與體會過後的哲學式思考。開放式的問答令人迷茫,卻也令各種情境變得有無限可能。我們藉由偷看蔣勳的答案進而去思考自己的,然後才能感到慶幸,孤獨是眾人的共業。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心理勵志:
* 正是時候讀莊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 斜槓青年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照見真實自我的43道愛的練習題
*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 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 婚內失戀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心理勵志〉總結:
我一直以為我的心靈很強大了,沒想到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籍。不過我感覺人進步的曲線,是像海浪一樣會來來回回。有所進步之後再退回來,尤其會令人感到氣餒。我想那是我居然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的原因。因此我不想因為這個數量而否定自己。
所謂心理勵志無非是換個思考方式、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中心思想只是這樣,為何要一直看別人的樣貌?說到底,人類還是需要合作與分享才有前進的可能。我們閱讀是一種合作、他們書寫是一種分享。
我想我可能不會有所謂真正心靈強大的一天,必須謙虛地一直學習,才能盡可能不落入一個程度之外。
〈心理勵志〉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絕對是言簡意賅地將現代生活的煩惱條列式的破題解開。融入精彩的腦科學知識,更具信服力。不過有時過於簡單的解法反而會令人不夠深刻而輕易拋在腦後,畢竟要是人生這麼簡單,我們怎麼還會這樣煩惱至極?要是都照書上做了人生就會好轉,自己還會懷疑這是不是某種異端邪說。
關於「心理」這件事,我特別想提出來的一點是「形式」與「本質」。書上寫的那些解法是形式,能不能參透並融進自己的思想是本質。必須要內在改變了,顯現出來的形式才具有意義,不然都是徒具外表的空泛。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語錄」、討厭為什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什麼「認真就輸了」⋯⋯,要是不認真,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有意義?純粹是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拉扯才嗔怪是因為自己太認真,而且還要假鬼假怪地用「認真」這樣高尚的詞語定義自己的軟弱。恕我感覺這樣的行為噁心。
語錄的生產,是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所榨取出的精華,的確是最值得摘取的部分沒錯,卻不能不去重視其背後的生產歷程。這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吃了別人說的最頂級的魚子醬,但他僅是吃了,無法真正獲取感動,因為他不理解其頂級的原委何在。那不如一個很愛滷肉飯的人,吃遍全台的滷肉飯後扎扎實實的評鑑出他心中的第一名,因為那是他花費時間精力的心理獲得。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寫的這些複製貼上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先能硬生生地、機器人式地去做做看。我們畢竟不是太強大的動物,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經由外在的改變來催化內在的質變。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豁然、快樂、痛苦、挫折,就能逐漸地把別人的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就再也不是活在Hashtag加粗字體下的人。
人生不需要強調什麼,因為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請認真地活著。
(四)科普:
*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科普〉總結:
去年讀的這五本科普書籍,我只能說每一本都很精彩,都令我在最廣泛的面相裡面參透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一點點,不僅僅是一個饞食著生活的人。然後我在航行於人生之際,面對著世界所引起的浪潮,儘管我不是美國總統那樣站在世界權力核心的人,世界的浪潮打來我身上的時候已經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漣漪狀態,我還能有點拍自己馬屁似的為自己與世界的距離提出一些見解。
不全然的盲目,甚至還能稍稍改變步伐,去令自己五十步笑百步的再近一點。
這一點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感覺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自覺我想稱之為「公民意識」。這樣公民意識的開啟很有助於成為設定個人目標的原則,也能有助於錨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不至於感覺自己非常非常孤單,畢竟我們不論如何也還無法飛起來生存在另一顆星球之上。
回頭來看,我也感覺自己有幸是以上述的順序閱讀這幾本科普書籍。韓國作家蔡社長所撰寫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不旦淺顯易懂,也像建中班長般將千年來文明世界形成的脈絡,做了非常簡潔有力的筆記整理,就是認真讀完至少可以考六十的感覺。
接下來再看台灣作家楊照用思想史的方式,去解構十九世紀以降影響現代社會形成的三本重要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說《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是一本編年史,一步步告訴你這個世界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楊照的三本著作就有點像是傳記般,幫助我們轉身繞到那個時代的背後,去看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三位大師的個人智慧,也能歸納到是時代的堆疊。旁徵博引地去了解他們思想的起源,而不是艱深地困在他們已然織就的網絡。反而有種柯南般解謎的有趣,也令自己以比較輕鬆童趣的方式去理解重要的一點什麼。
最後看的《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則是大大顛覆了我對人類性愛與忠貞機制的傳統想像。我許多對自己都難以啟齒的動物本性,都在這本書中的論述得到寬慰。這本書是一面巨大的照妖鏡,照見我們無法掩蓋的真實本能。殘酷、殘忍,卻也耐人尋味,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我必須說,因著這本書,我開始變得不是一生一世摯愛的信仰者,我希望能更多地回歸自然,尋找屬於我最好的愛的方式。走出瓊瑤後,屬於新時代的新經典是什麼,這就是我現在企圖追究的事物。我逐漸不害怕當個離經叛道的人,只怕自己常存抱柱信,卻在陰間怨嘆自己幹麼要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科普〉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覺得所有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幹麼,活得非常茫然的人都該先去看看《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很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起點。至少知道了裡頭的一些內容,也能幫忙自己變得說話假掰一點,可以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是小市民的日常哀屈,只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可悲的是我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基本上我們都已經是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了(很遺憾的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至少不會令我們產生那麼多時不我予的挫敗感,因為我們本來就還不熟稔現在這首曲子該怎麼跳,被舞伴踩到腳也只是剛好而已。
世界非常大,值得懂得的事物有很多很多,這本書至少能畫出一個目錄,讓你明白可以繼續鑽研的是世界的哪一個部分。
(五)報導文學:
* 長樂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 錫安主義——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做工的人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表裏柯P
〈報導文學〉總結:
這大概是我看得最辛苦的一個文類,畢竟若是報導,就不免要揭露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真實。這跟看恐怖片是不一樣的,恐怖片的殺戮、血腥,可以安全地理解為是人為設計、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假象。但若在抬眼安逸的地方,VR般感知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所言不假,同樣是人為設計、是充滿血腥與殺戮的真相,我們心裡會矛盾地同時產生對同類的不捨與厭惡。如果心有所感,會惶惶然找不到安身之處。
不過若是不想絕望的認定自己就是出生成分不佳、是鬼島島民、只想掌握一些人人蜂擁的小確幸,很殘酷地割開自己的心再去感受一些更悲慘的事物,其實是一帖立竿見影的做法。能夠有效收束我們停止哀怨,至少能有一時的功效。
可以說,我是為了令自己變得更加柔軟,才要這樣讓自己痛苦。不過看書也已經是看恐怖片般的坐上觀了,我實在沒資格再哀嘆自己的人生什麼。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喜愛不停比較的動物,適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助於我們在心裡將自己固定在較高的位階;再更進步一點,還能多付出寬容予他人。
不期待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至少要令自己的方圓一寸之地問心無愧。我盡力維持這樣小小一片和善的防護罩,希望自己能是有能力一直面對真實的人。
〈報導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做工的人》大概是我所閱讀的書中最悲傷的一本,也因此我最推薦它。這本易讀的小品能夠令人真實感受社會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有心酸、也會有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不解。
人究竟是怎麼樣從一個樣子轉變為另一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讓自己停留在同樣的地方停滯不前,是老天對他們太不公平、還是他們自己太過懶散?在思考這樣問題的同時,也能照見自己的無力感。真正積極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奮力扭一扭身,試圖甩開所謂的命定。當然這個功效的時間長短不定,端看個人意志力如何。
不過,我們在崇拜高大上的同時,一定至少要試圖看看腳下。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下面開始的。俗鄙往往是根基的力量,要想茁壯就不能一味地只看著上面。我們和下面的距離,或許才關鍵。
(六)回憶錄:
* 擊壤歌(經典版)
*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 往事並不如煙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回憶錄〉總結:
這是對我來說很難歸類的文類。要說上述這些是小說的話其實也可以,但這些小說寫的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歷,因此我只好將它歸類為回憶錄了。
能夠寫下回憶錄的人通常都有超凡於常人的經驗,才有值得書寫的價值。像是《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往事並不如煙》都有這樣的特性。《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光看書名就相當驚悚了,這樣的男女要怎麼做成夫妻完全充滿獵奇的風采;《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亦是有這樣怪奇認證的經歷,再加上宗教的加持,更讓人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往事並不如煙》書寫的則是作者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少女時代。
上述三部作品的議題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夫妻之間的性關係、基督教如何解讀同性戀、文化大革命),能夠擁有這樣願意書寫的親身經歷,我相信對作者本人來說亦是一種解脫、對讀者來說更是跨越議題的橋樑。
《擊壤歌》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點小清新的感覺。即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亦是親子在面對教育這件事情的各說各話,但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自己就這樣隨便長大的人(我認為我的母親不能算有怎麼樣教育過我),我反而會想安慰自己般的想,反正長大之後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這個議題我反而沒有那麼重視。
人若想要擺脫自母胎脫出以來的孤獨感,就自然會去尋找與他人的經驗共鳴。像我們戀愛時總愛先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倒背如流一遍,並極力找出我與他的共同點,用星座血型算命證明我倆是天生一對。
閱讀回憶錄一類的書籍亦是一種擴大自己生活經驗共鳴的方式。我們即便無法愛上作者,但願意去傾聽一個人所解釋出的歷史,正是尊重人人所思所想的不同的開端。
時代僅是時代,經由生活其中的人的解釋,才能顯出精彩。
〈回憶錄〉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往事並不如煙》(有一版本亦名此書為《最後的貴族》)在格局、文筆⋯⋯各個方面都是我所閱讀的這幾本書中的上乘之作。雖然好像點不公平的是,此書作者章詒和女士所經歷的一切的確更較其他人的經歷要深沉許多,被環境所逼使出的思想本就理應更高竿,但想想在那之中撐不過去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會為她能倖存下來這件事情更加感動。
(七)旅遊文學:
*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 聖地之旅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
〈旅遊文學〉總結:
其實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及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若要歸成散文也是可以的,我其實是為了《聖地之旅》這本書才有些硬是劃了個旅遊文學的文類。
但旅遊文學之所以一直可以是一個會被放出來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不論是誰,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定會有「環遊世界」這一項之故。由此可見,我們不單渴求安定,亦渴求未知的變動。這種矛盾並不奇怪,不然要是人生在世只像石頭一樣定住不動,哪還有什麼意思呢。
旅遊時寫下的文字,說是記錄從未見過的風景,不如說是記錄自己的心內活動。因為心裡感覺乾涸了,沒有活水注入而沒有感動,才需要一再一再地向外去追尋什麼。
我說過,人不是什麼高竿的動物,所以大部分只能應用外在的改變來引發心內的質變。闖入他人的日常亦是一種外在變形的方式,其實真正期待的該要是小宇宙的爆炸,而不是背板的多樣化。從前人沒有相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現代人隨時隨地都有上百張底片可以應用,好像外在環境的改變能引發的心理變化也少了。所以我更敬佩也欽慕這些能夠真正去「旅行」的人。
必須無地自容地承認,曾經我害怕一個人去旅行,其實是因為害怕沒有人幫自己拍照而已。
與其害怕沒有人拍照,不如留下一本傳世的著作。我如此這般安慰自己。加油。
〈旅遊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村上大師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當然是不戰而降地贏了其他兩部作品。
慕村上春樹之名而來卻又害怕被艱深字句轟炸到放棄的假文青們,非常建議從村上大師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我是一個連《挪威的森林》都看不完的女子,可是我依舊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村上春樹。可以把平鋪直敘的扯淡寫得精彩,而不像是為賦新詞的慘綠少年,大師有他的天份也有他的歷練。
不敢真正去壯闊旅行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截彎取直的方式。
人間失格 主人公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書き溜めてるのでさくさく
いきます小学校4年生の
話うちは父・母・俺の3人家族
ごくごく普通の
サラリーマン親父と専業
主婦と運動も勉強も平均
レベルの息子という
まぁ本当に普通のご家庭だった
父は俺が起き出す頃に出社、
帰宅は俺が
寝てからだったので
平日顔を合わすことは
ほとんどなく、
たまに寝ぼけ眼ですれ違う
こともあるかなって
程度だった当時住んでた
家はいわゆる関東の
ベッドタウンなのでどこの
ご家庭もそんなもんだったと思う
休日も休日で寝てばっかで、
部屋からあんまり出て
こなかったからまともに顔
合わして会話したりする
のは土日の夕飯時ぐらいだった
でも元々寡黙な人で
ほとんど喋らなかったな
母は専業主婦なので
いっつも家にいた
家事も普通にこなしてたんだと思う
特に習い事とかはしてなくって、
たまに近所のママ友と
だべったりする程度
母も母でおとなしいと
いうかクールというか
とりあえずお喋り好きな
タイプではなかった
よくわかんないけどあんま
「おばちゃん」って感じの
人ではなかった気がする
まぁそんな2人の
子供なので俺自身も
あんまり喋らない奴だった
土日の夕飯ぐらいでしか
家族揃わないのに、
食べてるときに喋るのは
行儀悪いって雰囲気で
黙々とご飯をかっこむだけww
ちなみに夕飯時はテレビも
つけないw
めっちゃ静かwwでも別に
「テレビ禁止!」とか
「しゃべるな!」
とか言われてるわけでも
なく物心ついたころから
そういう雰囲気になっ
てるっていうか暗黙の了解だった
食べたら風呂はいって宿題
してさっさと寝なさいって
流れなので会話発生
イベントはほぼないそれが
「普通」だったので別に
不満もなく必要最低限の
会話しかないこととか、
用がないときは自室にい
なさいって雰囲気とか
家族ってそういうもんだと
思ってた。
当時は。
父はなんかズレてるって
いうか変な人だった
リビングのソファで漫画読んでると
「なんでここで読むんだ
( ゚д゚)?」
ってつっかかってくる
当時俺の部屋にはベッドが
なくて布団だったので、
ふかふかソファでだらっと
読みたいみたいなことを
言ったら即効で2人掛け
ソファ買ってくれたww
今思えばどんだけ
リビングにい
させたくなかったんだって
感じだけどこのへんの
親父の行動原理は未だに謎
すぎるまぁこんな家だった
んだけど別に冷めてるとか
機械的とか仮面
夫婦とかいう印象は持って
いなかった
小学生だったしw
俺は流されやすい上、
物事をあんまり真剣に
受け止めないというか事
流れ主義というか、
あんま思考回路巡っ
てないというか周囲の
状況とかもあんま見
てなかったんよね
自分のことも他人のことも
同程度な認識で「フーン」って感じ
で、気付いたときには家庭
崩壊してたwwwww
びっくりしたwwwww
さすがにびっくりしたwwwww
ある日帰ったらかーちゃんいないの
いっつも家にいるか
ーちゃんがいない
買い物とかの用事は俺が
学校行ってる間に済ませ
ちゃうからまずドアに鍵
かかってるってことが
皆無だったんだ
当然「開く」と思ってドア
ノブ引いたから手首が若干
グキョッといった
当時うちの地域では
いわゆる「鍵っこ」って
のは超少数派で、
俺も家の鍵なんか
持ち合わせていなかった
わけだが一応ポストに
隠してあるのは知っていた
何年も放置されてきた
のであろう鍵はガムテの
粘着でネッチョネチョだった
ちなみにうちは一軒屋
父が祖父から継いだ
ものらしいけどリフォーム
してるのか、
祖父が晩年建てたものなのか、
古いどころかオサレめで
キレイな家だった
ちなみに祖父母は俺の
生まれる前に他界している
父方の家庭事情はなんか
いろいろ複雑らしく、
兄妹
(俺にとっては叔父・叔母)
がいるらしいが会ったことはない
親戚づきあいも完全に
母方のほうのみだった
父が次男なのに家
(しかも都心部の)
を継いでるとかこのへんの事情も謎
広い家に1人っきりという
ほぼ初めての体験が
始まったわけだが
「もうそろそろ帰って
くんだろww」
っていう考えが
23分ごとに訪れながら
数時間が経過しても母は
帰ってこない
もしかしたら事故にでも
遭ってるんじゃないだろうか、
とかは考えなかった
そこまでお利口じゃなかったww
ただただ「なんでだろう」
っていう不安だけが
じわじわ広がっていった
「セカンドチャンス」って
ドラマ見てたらいつもの
就寝時間(22時)になったが、
母は帰ってこない
このドラマ主題歌が有名な
岡本真夜の
「Tomorrow」
なので覚えてる人も多い
んじゃなかろうか
堂本剛と黒田勇樹と赤井
秀和という「人間・失格」
を彷彿とさせるキャスティングで
ほのぼのホームドラマと
いうのに最初違和感が
あったのを今でも覚えてる
いつもならセカンド
チャンス見たら布団に入る
んだけどまぁ眠れませんわ
この日は金曜日だったんだけど、
当時は土曜日も学校があった
(正確にいうと第二・第四
土曜日は休みだった)
明日起きれなくなっちゃう
…と思いつつ時刻は0時に
近づいていたさすがに
そろそろ父が帰って
くるだろうと思った俺は
今度は父の帰りを待とうと
起き出した
だが父も帰ってこない
リビングのソファで
いつの間にか寝入ってて
気付けば6時ぐらいになっていた
いつも起きるのは7時なので、
まぁ普段なら二度寝する
ところなんだけどがばっと起きた
そして玄関に急行した
父の靴も母の靴もなかった
「いやいやそんなまさか」
という思いもあって家中を
探索したが両親の姿はなかった
そしてこの探索で俺は気付いた。
母の私物がごっそり
なくな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に。
父の部屋には普段まったく
近寄らないから物が減っ
てるかどうかは判断
つかなかったけど明らかに
母の私物は減っていた
で、
「おいおいおいおいおいおいお」
と呟きながらタンスとか
見たんだけど洋服とかも
ごっそりなくなってんよね
このとき自分が何を思った
のかははっきり覚えて
いないんだけどとりあえず
「お母さんは帰ってこない
んじゃなくてどっかに
行ってしまった」
という認識をしていた
そしてこの当時は父と母は
2人で1セットって
感じだったので父も母と
一緒にどっかに行って
しまったんだと考えていた
専業主婦だった母は家の
ことはなんでも1人で
こなしていたので俺は
家事の類を一切やった
ことがなかった
手伝いなんて皿を出すとか
カーテン
閉めるとかぐらいなもんで
米の炊き方もわかんないし、
お湯すら沸かしたこともない
そんな俺がゴハンの
用意なんて出来るはずも
なくゆうべと同じく
買いだめされてるお菓子を
もそもそ食って登校したこのとき、
「家を出るときに鍵を閉める」
ということを一切やった
ことがなかった俺は
習性どおり鍵かけずに登校したww
気付いたのは帰って
きてからなんだけどテラ無用心ww
泥棒はいってたら
どうしようwと変な汗
かいたが大丈夫だったw
土曜日の授業は午前中で終わる
つまり給食がないのだ
しかもお菓子はもう残りが少ない
食べ盛り伸び盛りに3食
連続お菓子では当然足りません
なんかないかなーと
冷蔵庫や戸棚をあさったら
色々出てきたんだけど
カップラーメンすら作った
ことのない俺は冷凍
ごはんが出てきてもレン
チンのやり方すらわからないww
でもうちのレンジには
「ごはん」という
スイッチがあった!
「これだ!」と思い冷凍
ごはんを茶碗に入れていざ
レンチン!
わざわざラップ
はずしたから中のほうが冷たいw
でも「レンジ壊れてる…」
ぐらいにしか思っていなかった
日曜になっても両親は
帰ってこなかった
このときの俺は
「2人はどっか行っちゃった」
って感じの認識だからいつ
帰ってくるんだろうとか、
なんで帰ってこない
んだろうっていうのは
不思議となかった
なんで黙って行っちゃった
んだろうってのもなかった
2人ともあんま喋らない
人たちだから、
そんなもんだと思ってた
今思うと順応力高すぎ
wwって感じだがただの
アホっつーか
物事を真剣に考える能力が
乏しかったんだと思う
両親が家にいないという
こと自体には即効で慣れて
しまった俺だが問題は食生活である
家の食料が尽きるのにそう
時間はかからなかった
しつこいようだが専業
主婦だった母はなんでも
1人でこなしていたので
俺は買い物に付き合ったり
したこともなかったのだ
(幼少期はどうか
知らんけど記憶にない)
だからどこに何が売っ
てるとかっていうのも
まったく知らなかったし
スーパーに出来合いの
お惣菜が売ってることすら
知らなかった
ちなみにうちの近所には
コンビニがなかった
後々いっぱいできる
んだけどこの当時は
少なくとも俺の使う道には
なかったと思うんで、
食料を調達に行かなければ
ならなくなった俺は
RPGの主人公気取りで
初めてスーパーに訪れた
資金は俺のお小遣いの残りだ
月に400円
wwだったので貯金箱に
500円もないですよwww
食料の物価も知らない俺は
スーパーで目玉を丸くする
ことにな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