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下面的情境:
「有一架飛機緊急降落,並且斷成三截。當機場濃煙密布,裡面每個人都了解到:我們得逃出去。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A星球:乘客們轉頭就跟旁邊的人有沒有事。那些需要援助的人第一批獲救脫困。人們就算面對完全陌生的人,也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
B星球:乘客們每一個人都只顧著自己的性命。恐慌整個爆發開來。出現大量的推擠,孩童、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被人們踩在腳底下踐踏。
現在問題來了,你覺得我們活在哪一顆星球上?」
準備好了嗎,我要講答案囉。研究顯示,有97%的人都認為我們活在星球B上面,但事實的真相是,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活在星球A上面。
—鐵達尼號沉沒的時候,電影的畫面非常慌亂,但事實上當時的目擊者回憶,沒有慌張恐懼的喊叫,也沒有人來回亂跑。
— 911恐怖攻擊事件,很多的案例是在大樓倒塌的時候,有人會讓比較重傷的人先離開說:「你先走」,就算到這種時候,也會有人釋出善意。
作者指出,人類好像都有一種「自私基因的迷思」,覺得人性本惡,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荷蘭生物學家Frans de Waal 提出了「飾面理論」(veneer theory),意思是說,文明是人類的假面具,當面臨利益衝突或者是有威脅的時候,這個面具就會破裂,然後展現出人類最醜陋的一面。
——以上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第p.24~p.25——
然而,這個理論忽略了幾件事情:
1.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觀點,受到大量媒體曝光的影響(例如,這個世界是險惡的)
2.而我們被媒體塑造的想法,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3.最後就會形成自我驗證的預言(例如,當你和所有的人都維持距離,以避免受到傷害的時候,你會赫然驚覺,大家都對你不是很友善——廢話,因為你根本不讓大家靠近啊!)
奇怪的是,既然媒體的這些觀點跟想法是錯的,那為什麼會被保留下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都喜歡腥羶色、有爆點的東西,所以那些殺人擄掠、人性險惡的畫面和劇情,就會被選出來報導;甚至是很多心理學實驗說明「人類壞壞」(例如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米拉格萊姆的電擊實驗等等),都會讓人印象深刻,而忽略了背後還有許多研究的限制(例如,電擊實驗當中的研究參與者臉上其實漏出非常痛苦的表情)。換句話說,人性的黑暗面不只被重複的報導和強調,正面的部分也被經常的忽略,因為這樣子新聞才有版面、也才有賣點。
這並不是要我們輕易的去相信別人,恰好相反的是,而是要非常留意觀察自己的認知和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以及你對世界的相信。
那麼,我們要如何對人類保持「正向、中性」的看法呢?作者在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幾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參考(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492頁到514頁)。作者談到的項目總共有10個,我只列舉了其中的3個(這本書真的很棒大家可以去買來收藏):
1.有疑慮的時候,假設最好的情況。就像前面所說,如果你先假設最壞的狀況,就會進入自我驗證的預言,讓最壞的狀況「真的」發生——然而,這應該不會是你想要的結果。
2.思考雙贏的局面:這個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前面講起來好像世界非黑即白,但有一種可能是,人類既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光明黑暗同時都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自我感覺不好也同時存在。有些時候看似對立的兩方,好像只有一邊能夠獲得全部的利益,另外一邊一定會全盤皆輸,但如果退一步想,有可能會有雙贏的狀況。作者談到,像「原諒」就是一個例子:「其實原諒,就是釋放一個囚犯,而這個囚犯就是你。」你不一定要原諒讓你受傷的人,但如果你能夠真的放下跟原諒,那又會是另外一種層次的光景。
3.多問問題,並且嘗試了解和你意見不同的人為什麼會那種想法:倘若你遇到一些意見和你不同的人,試著想像那個人是你的「自己人」(和自己同一陣線),去感受他們為什麼這麼說或這麼做,說穿了就是同理。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會讓你完全認同他的想法,但可以提供你另外一種多元的觀點去感覺,對方為什麼會那樣想。
看了這本書我發現,世界並沒有像烏托邦一樣那麼好,但也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糟糕,那些關於人性黑暗的描繪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只是人性的其中一個部分。選擇去看見人性當中比較慈悲的地方,就算黑暗不會消失,你也不會對人性太過失望。
#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可以在這裡買 #人慈
P.s.這本書真的很引人入勝,故事與研究兼具,而且嘻皮值🥸很高,超級厚一本,引用了非常多的實驗和故事,也挑戰了很多過往你以為是對的想法。閱讀的小建議是,鼓勵大家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思考一下書裡面說的是不是真的?用更高的層次,退後一步來看,或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https://pse.is/3mjvl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末日植物計劃第一章 #藝術家張騰遠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位於誠品生活松菸店一樓的Cafe Showroom 去參觀「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張騰遠。 展覽論述: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 於2014年台北個展「生物學家」中,發表了...
人類 生物學 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位網友傳來的訊息,說的是Cell 科學期刊,刊出的一篇文,重點是要講一群很有名的科學家認為說covid-19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這個文對我來講太困難了,太多專有名詞.有看沒有懂.但我還是看了一圈,
第一,Cell是很有聲望的科學期刊,與Nature, Science這些期刊齊名.尤其在生物學相關期刊裡,排名應該是第一吧!
第二,這篇文章(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991-0)
是列在Cell Press Coronavirus Resource Hub 我的理解是放在hub是為了讓更多資訊快速流通,所以可能沒有經過一般正常程序的檢驗,但的確也已經是cell的團隊挑過了之後,才能放上來.這個文有33頁, 點進去以後,上面寫著Journal Pre-proof.這是說Cell還沒有完成查證的意思吧?
第三,我讓我那醫生老公看了結論,大意大概就是,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我很希望有真的懂的朋友,看了以後,來告訴我們,可信度如何.
【證武漢實驗室清白!多國科學家重磅發聲】
多國科學家合作撰寫的一篇新冠病毒溯源綜述性文章本週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這是該領域專業人士基於已有科學證據對溯源問題作出的重要評判。文章有力駁斥了一些美國政客鼓吹的「實驗室洩漏」陰謀論,並指出,#從動物到人的跨物種傳播是新冠病毒最可能的來源。
20余名世界主流科學家合作撰寫了這篇文章,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瑪麗·巴希爾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的愛德華·霍爾姆斯、美國猶他大學人類遺傳系的斯蒂芬·戈德斯坦、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疫苗和傳染病組織的安傑拉·拉斯穆森、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戴維·羅伯遜等。文章預印本曾於7月上旬在開放科學數據平台Zenodo上發佈。
文章說,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場流行病由新型病毒逃逸引發,也沒有數據表明在新冠疫情暴發前,武漢病毒研究所或其他實驗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或任何足以成為新冠病毒祖先的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常規的病毒基因組測序,但這種操作無需細胞培養,風險可忽略不計。早期的新冠病毒分離物無法感染野生型小鼠等事實也表明,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中的功能增益研究獲得。
武漢病毒研究所報告的RaTG13是迄今已知的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最相似的冠狀病毒,一些陰謀論者聲稱RaTG13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文章表示,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未培養RaTG13冠狀病毒,僅以短測序片段組裝出RaTG13的核苷酸序列。如果考慮基因重組等因素,另外3種蝙蝠冠狀病毒RmYN02、RpYN06和PrC31可能與新冠病毒有更近的共同祖先,而這3種病毒都不是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收集的,並且疫情暴發後才完成對它們的測序。
文章作者還審核了支持新冠病毒人畜共患起源和自然進化方面的證據。文章說,絕大多數能感染人類的病毒都是人畜共患起源,之前的幾種人類冠狀病毒也是如此。從新冠病毒流行病學史來看,它的出現與先前和動物市場相關、因人類暴露導致的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相似。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經歷了頻繁的突變,包括大流行早期出現的D614G突變以及發生在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一些突變。這些突變是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後發生的,增強了病毒適應性,同時也有力駁斥了新冠病毒出現時其刺突蛋白已優化到足以適應與人體細胞有關受體結合的說法。
文章結尾寫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實驗室,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早期新冠病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有任何聯繫。相較於野生動物貿易中經常發生的人與動物大量頻繁接觸,實驗室來源這一路徑極不可能。如果不能通過合作與認真協作的研究全面調查新冠病毒的人畜共患起源,世界未來面對由同樣的人類活動引發的大流行時將依然脆弱。
人類 生物學 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昨天有朋友問我,他記得我曾經說過,「一個人就算表裡不一,一樣是真實的」。因為那表裡不一的模樣,就是他當下唯一一種對外顯現的方式,毫無虛假的可能。
-
雖然看似有其他表裡如一的可能,但也只是存在於我們腦中的想像,與他此時此刻無論有意識也好、無意識也好,所呈現的樣貌,還有一大段距離。
-
那為何昨天又說,「人總是彆扭的做出不真實的表情」。依照上述脈絡,就算是彆扭的、相反的,不也應該是真實的嗎?
-
是,也可以不是。
-
語言的意義是由差異造成的,而差異必須在整體文章脈絡中才能被辨識出來。。
-
例如,「上」的意思就是「不是下的地方」,「白天」的意思就是「不是黑夜的時刻」,「年老」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他也可能是「年幼」。
-
上個月我一個朋友失戀了、喝多了,劈頭就問:
「愛情是什麼?」
-
我腦中閃過普列希特一本偉大的著作《愛情的哲學》,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腦神經科學、哲學、文學來回答何為愛情。因為「愛情」在不同的脈絡、不同的視角下有著完全不同的意涵。
-
但眼前這位朋友顯然不適用於上述任何一種脈絡,因為他想談論的愛情,是庸常的、俗世的、帶有強烈情緒的、失戀的人的愛情。
-
同樣的,「何謂真實」,在不同的文章脈絡中,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呈現。「真實」這兩個字,只是一個符號,符號的意義由情境中的差異而來,它是相對的。
-
真實可以是指一個人如實的描述他所認知到的事實:「我看到他拿走了錢包」。但他口中真實的描述,不見得是真實的客觀事實,因為也許他認錯人了。
-
一個盛怒之下卻表現平靜的人,被認為「不真實」,但不想輕易對外人顯現情緒才是他再「真實」不過的人格特質。
-
不同的情境脈絡下,真實可以是說謊的相反,也可以是客觀的事實;可以是表裡不一的相反,也可以是如實呈現表裡不一的人格特質。
-
真實也可以是貓的名字。
-
因此,儘管我時常認為表裡不一是人性真實的樣貌,不代表我不能換一個視角說,我覺得他的表情好不真實。
-
事實上,我下一句接著說,但這樣的不真實卻恰好為他的真誠提供了證據。你看,真誠被我當作特洛伊木馬,把真實偷渡回來,回到了原先的立場。
-
此外,同樣的問題如果放在一個人整形了,表情肌不再按照他原先的情感流動顯現,甚至淚腺都被影響了,那他的表情還會是真實的嗎?微整有比全整更真實嗎?臉上的人工改變要超過百分之多少才算是另一張臉呢?這會不會變成另一個經典的「忒修斯之船問題」呢?
-
人類 生物學 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末日植物計劃第一章 #藝術家張騰遠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位於誠品生活松菸店一樓的Cafe Showroom 去參觀「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張騰遠。
展覽論述: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
於2014年台北個展「生物學家」中,發表了一件作品生物學家的私人植物,這件作品是基於對未來末日的想像,以植物生長的形式,長出末日之後特殊的生命體。由這件作品開始,我以“末日植物該是什麼樣子?”為題,訪問了身邊的朋友們。每個人對末日植物的想像,都會依據成長背景而不同,有人希望末日植物長出思念的父親,有人希望可以長出漂亮的高鼻子,更有人想像末日植物可以長出心臟,我根據一位朋友的想像,製作(培育)了第一株末日植物,開始了末日植物計劃的序曲。
2015年,我希望將末日植物計劃,推進到下一階段,由序曲進入第一章。每位朋友對末日植物的樣貌,或末日植物該長出什麼樣的果實,都有其獨特的想像。因此,我將整理蒐集到的問卷資料,選出最具發展性的問卷回答,根據其回答內容培,育成末日植物。長期計劃預計製作出一百株各具特色的末日植物(此次展覽預計培育六株)。
每一株末日植物,也可視為個人肖像,因為這些植物,都是觀眾以回憶為線索,對未來投以想像的描述,而這些描述,就像是線條般,勾勒出個人的肖像。希望在未來,末日植物越來越多時,能夠組成末日花園。在花園裡,每一株植物,各自安好於高低差別的位置上時,他們各自述說著獨特的故事。進入末日花園,仔細閱讀每一株末日植物,就像低頭傾聽每個人的回憶,閱讀人類未來樣貌的預言,觀看每株末日植物背後所隱藏的肖像。
有人類學家預測,人類未來終將因為身體網路化,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人類世,末日植物,希望呈現的,是人類走到下一階段人類世之前,變化演繹的過程和軌跡。
作品介紹:
一、 泥漿堆的馬植物
二、 人面樹枝
三、心臟花
四、以I-Pad之名我們切片
五、I-Pad生活取暖術
主辦單位:Cafe Showroom 松菸店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1:00-22:00
展覽日期:2015-12-04~2016-01-15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人類 生物學 意思 在 容祖兒 Joey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很久沒有這麼早起在香港拍MV了,上一次拍攝有日出的畫面已是10多年前在瑞士,這次好朋友彭秀慧 Kearen 能操刀拍攝真的滿滿感謝。很欣賞Kearen獨特而細膩的想法,而當看到MV成品時,想不到自己還是可以有演員夢的,隨著對感情的歷練成長、感受,還可以哭成這樣,頭兩分鐘請看我成熟了點點的演技吧!
導演啟發了我可以把內心感受自然的表現出來。以前演戲連單單幾句台詞都沒有太大感覺,可能對著鏡頭自己也不好意思,但這次有從心而發的感覺,真實抒發讓大家也有共鳴,我很開心。連同事看了都直呼很有感,心真的有揪一下,有錐心之痛的悲傷。
聽歌:https://JoeyYung.lnk.to/PessimisticBiologyID
作曲:伍樂城
作詞:黃偉文
編曲:伍樂城 @ RNLS
監製:伍樂城 @ RNLS
導演:彭秀慧
戀愛雖不如預期
漸明白某些黑色生命真理
若人類與生俱來那麽傷悲
愛面前如此謙卑
最後才學會以少許甜 營救自己
人人生來沒伴侶 非一對
沿途遇上同類
都只不過借段歲月同睡
情人合約延續下去
難道你能終身佔據
溫馨的一刻先潑冷水
在一起歡喜 幾秒就好
蜜月一結束 還是要一個歸去
一乍醒身傍沒人
突然悟透這孤寂本是底蘊
是人類怕單身時永不超生
才心急找個護蔭
記不起出世入土之際 你都單身
人人生來沒伴侶 非一對
沿途遇上同類
都只不過借段歲月同睡
情人合約延續下去
難道你能終身佔據
溫馨的一刻先潑冷水
在一起歡喜幾秒就好
蜜月一結束 還是要一個歸去
誰是你親人 誰是你戀人
全是借出 和誰曾熱吻 隨時能被禁
回望半生 仍然常慶幸
跟你做過 一晚夜至親
誰為愛而生 誰為愛而等
其實我能 沉寂過餘生 無礙我求生
情願我們 能預設單身
假設被愛 今世便晦暗
人人生來沒伴侶 非一對
沿途遇上同類
都只不過借段歲月同睡
誰曾是你存活樂趣
行下去遲早都告退
當他必須走不要再追
别再扮不懂一切物種
獨自的降生 然後再一個歸去
若愛是曇花 幸福過眼是廢墟
無人真擁有過 可是春色可以藏心裡
#容祖兒 #悲觀生物學 #頭兩分鐘是無聲的請靜心欣賞 #JoeyYung
--------------------------------------------------------------------------
關注更多容祖兒消息 | Get Closer to Joey Yung
--------------------------------------------------------------------------
英皇娛樂 @Facebook: https://www.fb.com/eegmusichk
英皇娛樂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eg_music/
容祖兒 @Facebook: https://www.fb.com/yungjoey
容祖兒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ungchoyee
容祖兒 @英皇娛樂 Official Website: http://eegmusic.com/#/artist/146
容祖兒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Iamjoeyyung
容祖兒 @新浪微博 Sina Weibo: http://weibo.com/joeyyung
容祖兒國際歌迷會 International Fans Club: http://jy6.hk
人類 生物學 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11.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一本書,這一本書的書名叫做《愚昧者》,它的副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會自我欺騙?從演化邏輯和心理學,透視人類欺騙的科學》。這一本書喔,我必須老實說並不好讀。
因為它裡面大量的採用生物演化,還有很多的實驗研究;所以呢,它可以說是集合了許多不管在生物界,還是人類心理的研究的匯總。如果從科普書的角度來說,它的含金量很高;可是,如果就一般休閒讀物來說的話,它可能是有一點燒腦,需要耗費腦力的。
但是這一本書呢,其中它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主題,叫做討論欺騙這個行為。其實,我們都不喜歡受騙;然而在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的動物群體裡面,欺騙的行為,通常會遭受到更大的群體排擠。
比如說,它裡面就提到,麻雀牠在群體當中,要怎樣去辨識出這一隻麻雀牠的地位?就要看麻雀胸口的色塊,如果顏色越深、標記越大,就表示這一隻麻雀,在麻雀群裡面的地位是越高的;相反的,就是地位越小的。
然而,這些生物學家做了一件很無聊的事哦,就是呢,他把一些麻雀抓來,然後呢,在牠胸口的記號上面,塗深、然後塗大。那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呢?這些被加工過的麻雀,放回麻雀群當中,牠們會比之前更常遭受到莫名的攻擊。
理論上來說,牠胸口的顏色變深、變大,應該意謂著牠的階級變高,但是事實上,麻雀群都知道,這個胸口的記號是被加工的;然而這個加工,就會被麻雀群認為,這是一個欺騙的行為。
所以,這些可能在剛開始地位沒有很高的麻雀,經過這樣子,被認定的欺騙行為之後。牠們會遭受到更多、更多無端的攻擊,而且這些攻擊牠們的人,通常是那個標記的大小,跟牠一樣大;或者是那個標記的大小,比牠加工過還要大的這些個體,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跟牠差不多階級,或者是階級比牠高的,更看不慣這種欺騙的行為。所以,到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被上色的個體,最後牠會變得地位更低,或者是被群體排擠。
可是,動物學家他們還做了一個相反的實驗,你看他們有多無聊喔!就是呢,他們抓了一些麻雀,一樣把牠們胸口的標記加工,而這一次加工是做什麼事呢?就是把牠胸部的羽毛漂白,讓這個顏色看起來比較淡、看起來比較小。
然而,這些被漂白、被加工過的麻雀,牠們會變得更具攻擊性,為什麼呢?因為牠胸口的標記,被漂白、看起來較小;所以呢,其牠的麻雀會,認為牠們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
於是呢,可能就會對牠們,做出一些相對比較不禮貌、不敬的行為。然而這些麻雀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實力呀!於是呢,牠們就毫不客氣的,去修理這些對牠們不尊敬的其牠麻雀。
所以,你會發現一件事喔,那些過分膨脹自己的個體,通常到最後,都會被這個群體排擠。然而如果經過加工,牠原本是很有實力的,但是一時半刻,被誤認為是相對比較沒實力的,反而沒這個問題。
那如果放到人身上,你仔細想一下喔,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到最後當你發現他的底細之後,是不是也會瞧不起他呢?然而,那些明明很有實力,但是展現出謙卑姿態的人,通常也都比較能夠永保安康。
那至於人類跟麻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類是「有選擇性」的展現出謙卑;而這些麻雀,是不得不被人類的動物學家,無聊的抓起來,然後降低牠們的階級,所以牠們會比較生氣,大概的區分是這樣子。
所以,今天的分享跟你談到這邊,幫你長一點知識。總而言之,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開的課程,是在11月11號由嘉玲老師授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在文字的使用,跟文字的展現上面,有一個回到根本、回到本質的一個前進跟幫助,讓文字成為傳遞你訊息的一個很重要,而且很棒的一個工具。
然而,如果你想前進的部分是關於人際的議題,那麼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1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無論是11月11號的『寫作小學堂』,還是12月12號的『人際回應力』,我都很期待,能夠在啟點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