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嘢正義可以推阿婆
咩嘢正義可以撲殺女童
重有, 呢個正義好恐怖
搞到班正義之師唔敢 SHOW 警員編號同委任證 😏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鄧炳強向畢業學警講《論語》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17850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今早在香港警察學院結業典禮致辭時表示,自己上任處長剛滿一年,在這一年間,警隊「無懼暴力和疫情的洗禮」,胼手胝足為香港恢復秩序,與廣大市民一起齊心抗疫,「大家甘苦與共,守護香港」。警隊付出的血汗、艱辛、委屈,以及笑容與眼淚,交織成警隊176年不朽的篇章。
他稱,香港經歷過去一年的違法暴力事件,憑藉同事的堅毅和果斷執法及市民的支持,大家的生活逐漸回復正常,但在防範暴力死灰復燃的同時,警隊必須重建社會安全感,重新凝聚市民的支持。他期望畢業學員把「智」、「仁」和「勇」的智慧發揮在工作上,繼續守護香港。
鄧炳強稱,期望人員明白「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意思,能堅持守護香港的初心,並將之轉化成強化警隊維持治安的能力,同時亦要做到「智勇雙全」,力求仁愛。
他又引述《論語》中的3句說話,以「知者不惑」提醒學員要明辨是非、掌握形勢和與時並進,不要輕信未經證實的消息。「仁者不憂」,就是把仁愛和專業連結起來,處事要「以人為本」、公平公正,有誠信。至於「勇者不懼」,他認為好警察必須做到「智勇雙全」,掌握形勢之後,有智慧和勇氣去承擔責任。
#852郵報 #鄧炳強 #論語 #學警 #誠信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慈善家雜誌 2018年7月號
行之者誠也
上一篇講到誠意,誠意為人事物的根本,不自欺乃待人 接物的動力,唯有不自欺才能鞭策自我,將事物做到盡善盡 美,而對人也要意誠,否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離「仁」遠矣。我們可從古人的智慧中理解誠的重要性,但如同上一篇所講,「誠」是抽象的,唯有用不同的方法比喻,並從實踐中理解。誠為道德學問之泉源,小至個人之正心修身,大至天下國家之治平,皆以「誠」為本。
《中庸》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吾人修身不外乎朝智、仁、勇三種人人所嚮往之德行進步。然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首要則是對自己誠。智者需要誠,才能中庸看待事物;以誠面對自我和事物,才能將事物的本質看清,進而明是非。智與知不同,有知不一定有智,因為智者除知以外,智者更是知仁知勇。仁者愛人,愛人首要以誠待人,對人對己不誠,則愛人絕非真心。仁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以誠為出發點,以同理心對待他人。勇者行仁,所謂知恥近乎勇,知恥僅近乎勇,還未能稱勇,是因知恥後要能反省改正,方能稱為勇。但知恥的首要亦是要以 誠待己,蒙騙自我而不承認錯,則不知恥,亦不算勇。可見 智、仁、勇三達德的根本來自於「誠」,所以說到「行之者一也」,這「一」即為「誠」。
《中庸》云:「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 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治國九經之詳細內容,將會在爾後「治國」篇詳述。 治國九經為治國平天下之基本准則,裡面不外乎對己對人處理國家事務之方法,而任何組織,小至家庭,大至國家,終至天下,均循此准則。而天下國家有九經,行之者也是一也,這裡的「一」亦為「誠」,由此出發,可以明道盡性,可以修己立人,可以齊家治國,可以平天下。治國九經內所有准則均需由內而外,以誠意為中心,由意誠為出發,可以修到 「內聖外王」,可以達到「天人合一」之極致境界。
儒學的宗旨在於自我提升,進而由自身向外影響幫助他 人,再推至全社會全人類。孫文先生曾謂:「大凡人類對於 一切事物研究其中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然後能堅固確立。」孫文先生所說之「堅固確立」便是真知,是明。有了誠意,看事物 能明是非,理解對錯,並對自我誠實,知道何者該做,何者 不該,而最後能以此誠來做推動自我的動力,以正為信仰, 最後擇其善者而執之,而行之,擇其不善者而捨之,而去之。「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擇善而固執而為自身及天下之信仰不移,因此「誠」為修身治國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