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國際影視經驗、製作分享:https://goo.gl/Ku4LRE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編劇Eric Roth最私人的電影
「如果我們能出生時八十歲,然後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馬克吐溫
電影以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在1920年代,因馬克吐溫這番話而創作的同名短篇小說《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為基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在構思及編寫劇本時,曾經歷過親人過世的痛苦,他將這份悲傷情緒化為文字,抒發在電影當中。
「班傑明,如果我們不曾失去過所愛之人,又怎麼能夠知道原來他們有多重要?」——《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我的母親在我寫劇本的同時被診斷出癌症,不久後就去世了,不出幾年,我的父親也走了,但我仍致力於我的劇作;很遺憾的也是因為這些不幸,使我成為更好的作家。面對工作,不論你是不是在寫悲傷的故事,也無論你的情緒有多難過,都必須要沈澱自己的心情,這樣不管遭遇怎樣的處境,都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編劇就是寫下眼前所見、感受和聽到的,並從你的經驗中吸取靈感。」——艾瑞克羅斯(Eric Roth)
「他們的死亡對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同時也給了我不同的看法。」「這部電影所探索的,並不只是實際存在的時間和年歲,而是人類情感的抒發:愛、悲傷和失去。導演大衛芬奇和我都期許不管是誰看到這部電影都能感同身受,並且覺得這就是自己的故事。」
這也是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看似普通卻高超的地方,無聲無息地影響每一位觀眾。
來源:emanuellevy, indielondon, rottentomatoes
圖片來源:IMDb
#DCFILMSCHOOL創作分享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他也是阿甘正傳的編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