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謹慎不要恐慌的面對COVID19
#思宏醫師告訴大家防疫五重點
在這邊要跟大家分享五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防疫觀念
#COVID19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染而不僅是飛沫傳染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減少室內群聚,最好兩個人以上就要戴口罩,所以雖然餐廳禁止內用很不方便,沒有辦法KTV八大三溫暖很麻煩,但沒有戴口罩就有可能會被傳染,甚至傳播病毒。
#台灣其實沒有這麼危險不要恐慌
相較於英國美國在巔峰時期每天每百萬人的新增感染人數為近千人,台灣最嚴重的5月17日新增本土病例感染人數為406人為例(5/22防疫記者會修正),當天每百萬人口新增感染人數為17.6人,比現在美國英國現在施打疫苗後,每天每百萬人新增感染人數為88及33人還要低,所以我們要戒慎恐懼但是不要恐慌,台灣現階段還是非常的安全,好好配合防疫我們一直是資優生。
#如果我被感染了會怎麼樣
被感染後大約80%是無症狀或輕症感染,也就是沒有呼吸困難沒有低血氧,15%會是嚴重感染,也就是呼吸困難可能會出現低血氧的症狀,另外5%會是重症,也就是會出現呼吸衰竭,需要使用呼吸器,甚至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休克及死亡。再對照台灣目前的狀況近一周大約出現兩千的本土個案,使用呼吸器的比例約40人,也就是正好5%與世界的比例相符,此外還跟年紀很有關係,年輕人感染其實沒太大關係,但感染你還是有傳播力,為了保護家中長輩你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不要仗著自己年輕,你還是要戴口罩。
#如何自我防護COVID19
說實話量體溫是沒有用處的方式,因為無症狀感染或是輕症其實就會有傳染力,所以其實可以取消量體溫,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證實,要消除COVID19病毒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紫外線消毒,另一種是使用HEPA過濾器。此外「帶口罩」還是最有用處的被動防護,不只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還可以避免傳播病毒。
#打疫苗是最好的防護方式
或許之前有很多人認為AZ疫苗並不是那麼安全,預防效果好像只有70+%,其他的疫苗防護力好像更好,但我們要知道,你沒有打疫苗防護力就是0,與其在乎70+%與80-90%的差異,還不如在乎0到70+%的巨大差異,想要恢復正常生活,之後有疫苗可打的時候,就一定要打疫苗。
仗著 ktv 在 Miss Nancyelle 南西大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爺挑戰天天寫字 Day 23
年紀越來越大這個議題,看來是我每一年都將持續面對的。(廢話)
我總是覺得,仰仗著內心的幼稚,加上不斷在Spotify上更新的歌單,以及時不時強迫自己看一些Youtuber,或者在時尚、打扮上與時俱進,應該可以讓時間走得稍微慢一點,或者在這個時代不斷推進的巨輪之中,看起來相對年輕一些。
但年紀這件事,總是會在最不應該、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偷偷踩一下你的腳,彈一下你的額頭,或者讓你大跌一跤,嚇得花容失色那種。
—
某次會議,閒聊大家心裡認為最帥的演員是誰?
年輕女孩們說:「許光漢!」
我內心覺得很滿意,姐姐我認識,而且看過他演的戲,也覺得他很可愛,默默放下心中那名為「代溝」的大石。
但當她們問我的時候,
我選擇,笑而不答。
因為我絕對不會告訴他們,我最喜歡的還是金城武。(好險我沒說,因為在之後的討論裡,有人真的不知道金城武是誰😂)
—
先生只大我一歲,所以在一些夫妻一起出席的應酬場合,有時會遇到年紀比我小的太太。最近終於漸漸習慣被叫「嫂」,因為雖然我是什麼什麼嫂,但不直接代表我年紀比較大,內心還能取得某種平衡。
不過,偶爾還是會遇到某些很愛叫我「姐」的太太,我就不是很懂了。
在職場上我是直來直往的類型,之前如果有人叫我南西姐/Nancy姐,我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覆:「以後拜託不要再叫我姐,叫我Nancy就好。」加上一抹微笑,一點也不怕得罪人。
但不在職場,而是在這些聚餐飯局之間,又一直要叫我姐,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不小心又寫了一個透漏年紀的歌詞梗😂)
—
前兩天我跟先生又在看猜歌的綜藝節目(真的是忠實粉絲),然後正播著一首歌,我秒答對!是哪首歌我就不提了,我當時興奮的說:「天啊我以前去 KTV 都會唱這首歌!現在都不敢點!」
「為什麼?」先生問。
「因為太老了啊!」我回答。
「我覺得不是新歌、老歌的問題,妳不覺得現在的歌都沒有以前的好聽嗎?」他回答。
「天啊!
會說這種話,就是你真的老了!」
😂😂😂😂😂😂😂😂😂😂😂😂
#大爺荒謬隨筆
仗著 ktv 在 空姐不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第一次接觸瑜珈,是十幾年前了。
那時莫名其妙的走進忠孝東路四段上的True Yoga,
竟然也沒給自己考慮的時間,就簽約了。
後來那位業務還因爲續約的事與我鬧翻臉,整個不歡而散。
不過跟業務也不用什麼好來好去啦。
只記得他長得有點像蔣友柏。
🧘🏻♀️
合約結束順理成章的也就沒再做瑜珈了。
拖了幾年沒有運動,仗著自己年輕,
常常喝酒、或徹夜泡在KTV。
一直到進了這一行。
初飛的幾個月,很常生病。
朋友一句身子先顧才能好好的飛,
於是又開始運動。
也有跑步、也有團課、也又簽約買了旺角的mYoga瑜珈課。
🧘🏻♀️
2015年,跟著教練上了幾堂課
覺得很喜歡重訓,
可以讓身材更有線條,
也不容易吃胖。
🧘🏻♀️
來到2018年,
一場失戀讓我開始熱衷於跑步,
跑到完全放下重訓的一切。
也跑了幾場賽事、完成半馬一場。
但一年多來腳上的大小毛病不斷。
🧘🏻♀️
十年來有一搭沒一搭的沒停過運動。
與其說追求什麼身型或是健康,
不如說骨子裡的處女座個性不想太輕鬆就饒過自己,
只可惜這個性也沒強烈到讓我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
🧘🏻♀️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
空閒時間又開始做瑜珈了,
什麼都半瓶水的我,
這次能夠堅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