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我們的特教法,至今已經十年多沒有修法了。
雖然在 2009 年的特教法修法中,盡可能試圖保障特殊生的受教權,但是,十幾年過去後,特教法需與時俱進的面向也逐一顯現,我們更時常收到不同的反映,一再凸顯特教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困境。
最近這幾年,發生部分學校以沒有特殊資源為由,拒絕障礙學生入學,或者因為學校無法積極提供特教資源,讓家長及學生最後只好另外尋找其他學校就學;此外,目前各縣市特教資源中心的專業人員多從其它學校商調而來,或增設巡迴班來爭取人力,但是從他校商調特教教師至中心後,原服務學校的人力缺口如何補齊,更是長期以來的困境。
種種問題都顯示了,台灣的特殊教育發展,真的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今天下午,我邀請了同樣關心特教議題的 立法委員林奕華、黃國書 、邱臣遠及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一起召開「特殊教育政策及修法公聽會」,希望能讓特殊學生適性教育的權利,能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我認為,教育部在研修相關法規及政策上,應該更積極協助地方教育局處理此問題,避免影響原校學生的受教權益,此外,教育部雖定期補助地方政府身心障礙教育經費,但是,若要讓特教資源中心發展為「專業支援」的角色,那中央補助的經費結構,也應該有所調整,以穩定比例支撐中心發展出特教專業幕僚的空間。
在今天的公聽會中,廖子齊議員也和我們分享,她認為如今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更重視融合的精神,希望讓各年齡的特教生能夠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同樣的環境學習、互動與成長,因為離開了學校,特教生的孩子仍要學習融入社會,社會也需要接納擁抱這些孩子。然而,目前的特教政策對於許多仍在普通班就讀,但接受特殊教育支援的教學環境,其實還缺乏對於普通班教師的支持,對於未必俱備特教專業知能的普通班老師其實無論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都會是挑戰和負擔。
特教法有提供身心障礙生就讀普通班時得酌減班級總人數,以減輕教師工作量的協助;但其他對教學現場的支援則仍很缺乏,特別是對於「非山非市」資源有限的小校,能給教師的支援更加稀少,希望中央也能夠更重視普通班教師端的支持。
除此之外,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也指出,中央目前對於特殊教育政策的規劃及發展,往往流於反應式地解決問題,例如特教心評人員、學前幼教教師加註特教專長等政策,形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顯示 2012 年教育部組織改造後,缺乏長期規劃全國特教工作之中央單位,政策與實務脫軌,亦缺乏整體支援各地方政府的系統,僅聚焦於經費補助與評鑑,缺乏評估不同縣市發展特殊教育之差異需求,未真正以特教學生此權利主體設想,著實令人憂心。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陳誠亮表示,針對巡迴輔導教師服務人力比,建議能有合理的標準,並以入班協助為原則,且聘用足額師資以保障學生就學權益,陳誠亮強調,未來《特殊教育法》的修法,應明確規範特殊教育中心的人員編制及運作方式,避免以老師兼任為之。再者,專業團隊入校的服務提供方式,亦應以支援教師且需合作為原則,不宜採將學生抽離的方式提供教學輔導,才能協助教師真正了解學生需求,共同擬定合宜的教學輔導策略。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則認為,目前學前階段巡迴輔導的師資代課比例極高,且多數為三招之後不具教師證的代理教師,而正式的學前巡迴輔導老師齊流動率亦高,導致現行鑑定安置專業人力嚴重不足,影響鑑定安置品質;相關輔導與資源配置亦難以有效運用。楊逸飛認為,中央除應健全巡迴輔導教師職場待遇之外,亦應嚴格控管學前巡迴輔導正式缺額比例,使正式教師至少應達八成以上,提高學前巡迴輔導師資穩定性與留任率。
感謝今日各位先進、一線人員們,在即將開學的忙碌時刻仍願意撥空出席,在公聽會上分享的許多意見,未來我們也將提出特教法修法版本。
給特教孩子們更好的支持,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共同目標!
🎬 公聽會完整直播:https://reurl.cc/j8xg3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代理 輔導老師 在 台灣囝仔x戲劇治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收到以前在國中當代理輔導老師時期學生傳來的訊息。主要是他看到昨天我出現在在台大(他現在就讀台大!時光飛逝!!!!!),本來想約碰面吃個飯。
一秉來無影去無蹤的我,不忍心但還是要跟他說,其實我只有昨天會出現在台大(還是有台大其他系所有興趣要舉辦戲劇治療體驗工作坊嗎?XD)
學生提到當年我曾經跟他晤談的時候,他當時感受到有被好好照顧、好好被聽見,而且被允許(他也允許自己)表達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那次晤談已經將近10年前了(!),晤談的細節我記得的不多,但從那次晤談後,跟這位學生之間產生的信任連結,那個轉變,到現在還是記得很清楚。
其實跟每個個案工作(無論是以何種形式),有時治療師或許不會記得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句對話,但是,都會記得與每個個案工作的某個片刻、某句對話、某個治療師與主之間關係變化的那一瞬間,這看似一點點、一點點的小時刻、小片段,都會留在治療師的心中,成為養份。因為個案的信任與開放,讓我有機會從個案身上學習,慢慢的進步、慢慢的累積更多的實務經驗。
這是身為一位治療師,覺得最寶貴的東西,也是對以一位心理助人工作者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謝謝當年的小屁孩(對!我當初都這樣叫我的學生的XD),今天跟我分享了這些。他也同意將我們二人之間的對話,放到粉絲頁上跟大家分享。
相信他們現在一定都變得很不一樣了。有時侯會想起他們,會忍不住想,不知道他們現在個個都變成了什麼樣子了呢?
貞儀治療師 aka 崔崔
代理 輔導老師 在 運動心理師—謝宇鈞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工不是志工 請給社工鼓掌而不是指責
這兩天其實在看兒盟的新聞,心裡面其實蠻酸的欸!各種想法湧上心頭,但更多時候其實真的是對台灣社福機構的整體環境覺得難過。
我是個一直在社區服務的心理師,除了剛退伍那幾年在學校當代理輔導老師外,後來就一直都在社區服務。所以當看到這個新聞時,內心還真的百感交集欸。
記得以前我跟我家人說我喜歡在社福界直接服務個案,畢竟我一直覺得助人專業不是某些人的專利,而應該把服務給更多需要的人,我還記得我媽跟我說為什麼不去醫療或是學校,在社福單位根本賺不到錢,其實我想說的是....很多社工可能連養自己都有點困難....
心理師在社福單位其實已經算是一個高薪的職業,我還記得我剛進前一個單位時,單位的社工知道心理師的薪水都會覺得好好~有好多加給,可想而知對於社工來說,他們的起薪有多低。而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除了非營利機構的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對於社工的整體觀感所造成的影響。
記得前一個單位要去員工旅遊時,執行長還會三令五申不可以太過張揚,這樣社會觀感不好,所以去個員工旅遊都得要偷偷摸摸,更不用說像兒盟這樣有自己的房子,對於社福單位來說是多奢侈的願望。
我覺得台灣人對於社福單位總是有一些很有趣的想像,就是社工不可以過的太好,我的專款一定要直接服務在個案身上,社福單位一定有政府養等等。可是我必須說如果我把社福單位這幾個字換成宗教團體,台灣人就變的好像沒這麼苛求了欸,可是我必須說社工做的可能還比宗教團體多出很多。至少宗教團體沒有案量,但社工可能光每個月為了要滿足政府標案的案量就要忙到炸掉,我以前的工作,整個新北市的非行青少年超過一半以上的個案量在手上,而政府可能才給了兩個社工的錢,甚至更少。原因是政府認為單位要做這些工作可能有其他的經費來源,美其名是機構需要茁壯,要有自己活下去的能力,但我的老天鵝,民眾覺得政府給錢,政府覺得機構要有能力募款,而這個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壓榨的就是社工。
我在之前的工作,歷經了機構的草創期,在那個時候,我們只能10幾個人窩在一個學校裡面的宿舍平房工作,就三房兩廳那種,然後隔了好幾個位置,你一定會想這樣是不是很擠,其實不會呢~~~因為我們根本沒時間坐在位置上(笑)
所以當很多民眾質疑他們專款沒有專用時,請去想想你們對於助人領域出了多少力,卻用多嚴格的標準去質疑,當然有人會說我想直接的幫助人,但我沒時間,那你找了社工幫你專款專用做合理的資源分配,你是不是應該要給人家行政成本,光請會計幫你記個帳都要行政費了,為何社工不用,請記住社工是助人專業,是社工不是志工!!!
另外我也有朋友跟我說為什麼要花到3.7億而且在內湖欸,其他地方不好嗎?其他有地方當然很好啊~可是這就跟蓋焚化爐很好啊~請不要在我家旁邊一樣的道理,很多人在做買賣時,其實很不喜歡社福機構的,因為擔心個案問題、付不出錢、經營困難等等。否則兒盟不會找了這麼久,最後才落腳內湖,畢竟很難找的!
我必須說我打這些東西,其實有很多情緒啦~所以就看過吧~我只是忽然想到想幫社工朋友發個聲而已。畢竟社工可是心理師的好夥伴啊~
代理 輔導老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2aL8e9LuE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