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大膽先會整續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Pomato 小薯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綫人】 秘密交易嘅時候,最怕俾人誤會係綫人? 睇完記得Like,Share,同埋「訂閱」我地呀!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omatohk IG @pomatohk: https://www.instagram.com/pomatoh...
以和為貴粵語 在 謝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藍廢腦的形成(與為何你應該慳番啖氣)》
社會信用系統殺到嚟,香港九龍新界冇得避,為免將來需要刪除文章,本人謝天下表明愛國愛港,就連體內血液都是紅色的。本文章內嘉賓的言論純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頁立場。
早前相約美女前輩夏天姐下午茶,當我吃著藍莓芝士蛋糕,她忽然嘿嘿一笑。問她發甚麼神經,她回答:「藍莓與芝士同嚼,你成功將藍黃大和解,恭喜你。」
「社會經過五年醞釀,再次撕裂,看論壇知道很多年輕人與家中長輩鬧翻,實在令我痛心。」我向來以和為貴。
「你知道深藍超級廢腦是如何造出來的嗎?」夏天姐壓低聲音扮神秘,然後不顧我反對,發表演說。
深藍的核心晶片,是心理學家Theodor W. Adorno提出的「權威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權威人格者對強者卑躬屈膝,對弱者卻霸道苛刻。
童年接受的教育模式至為關鍵,當家庭與學校強調階級、尊卑與規條,嚴厲管制與阻嚇孩子,要求絕對服從性,孩子便會壓抑憤怒與反抗,轉化為對最高權力的盲從與敬畏,形成權威人格。
「上一輩成長時,家長與教師深受中國傳統封建思想影響,靠的是『惡』,還可以肆意體罰孩子,要求是『乖』,簡直是完美的權威人格孕育土壤。」夏天姐優雅地拿起杯子,喝了一口熱朱古力咖啡,繼續分析。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環境的不確定性。愈是艱苦貧窮的成長環境,愈是令人缺乏安全感,從而希望會有強大力量出現,代為解決問題煩惱,形成權威人格。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剛剛開始起飛,很多人都在物質貧乏的環境長大,心底潛藏很深的自卑感與無力感。」夏天姐淡淡地說,也沒有嘲弄的意味。「心理學家Alfred Adler認為,權威人格者因此深信『人是要管的』,他們的世界觀充滿敵人,但不懂得平等、同感與雙贏的概念。」
「例如甚麼敵人呢?」我不恥下問。
「當一個社會出現問題,而最高權力永遠不會錯時,只要將問題歸咎於外部勢力的陰謀就行了。因此最高權力最喜歡的,就是煽動民族主義。」夏天姐輕笑。「香港是國際城市,大家做生意,當然有外部勢力了,只不過人家想你繼續穩定與自由,以保障自己利益,其實與香港人立場一致,這就是雙贏了,可是陰謀論者不會相信。整天說著罪魁禍首是CIA,其實只對了60%,就講少了兩個英文字母。」
心理學家最初提出權威人格,是想解釋納粹德國中,支持暴政的人民,他們認同少數民族被大規模抓進集中營,認同社會將人民評分劃等的優生學系統,從不思考是非對錯,一切以大局為重。
長輩經歷過兩次大型群眾運動,分別是文化大革命,以及八九六四,亦製造創傷後遺症。兩者性質不同,前者的群眾屬於權力一方,殘害百姓,摧毀文化,帶來十年浩劫,後者的群眾處於權力對立一方,結果是被鎮壓收場,都令他們震懾於權力,更加不敢反抗。留意一下,長輩很多時候會罵年輕人是紅衛兵,卻忘記紅衛兵來自高牆,扑人個頭,現在的年輕人來自雞蛋,被人扑頭,邏輯混亂,可見一斑。
「大部份長輩都是權威人格,這是時代的必然。粵語殘片一見李香琴與石堅,就一定是奸的,訓練出長輩非黑即白的思維。年輕人向他們講甚麼道理,給甚麼證據都是多餘的,他們只會找喜歡聽的來聽,完全拒絕對立的資訊。」夏天姐指著附近的學生,悄聲地說。「假如他們生於那個時代,很可能也會變成一樣的人。明白了這一點,何必再爭吵呢?在個人的層面,權威人格難以消除,但在社會的層面,透過多元文化與開放討論,可以減少未來產生更多這種人。」
「很老實,你說的東西,我大部份都不明白,但既然你說不要爭吵,我絕對是同意的,情緒低迷,再有人跳樓自殺就不好。」我吃完最後一口藍莓芝士蛋糕,抹了抹嘴。「埋單!」
文:謝天下
以和為貴粵語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案子來了,我想問黃秋生最近是不是水逆呀?(麥克風遞給唐國師)。他真是有夠倒楣的,天降禍事。事情是這樣滴~ 今年三月,神探阿槿的黑名單榜首成龍先生出席活動時公開表示:「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香港電影也是中國電影。」
同時間,黃秋生受邀成為香港影壇盛事【金像獎】的頒獎人之一。他絞盡腦汁準備致詞,希望能為香港電影加油打氣,於是他在金像獎講了這麼一段話:
「上周和一位朋友聊到劇本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第一個是出人意表,另一個元素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出人意表是你意料不到;意料之外是很合理但你又預料不到。例如呢,明年還有没有香港電影呢?這個就是出人意表,你猜不到的。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就是,喂!我們年年都有香港電影喔,很合理嘛!是不是呀?」
這些文字有點曖昧,但根據我的有限理解能力,可以解讀為「香港電影明年是否還會存在,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但是至少,我們從前、現在,年年都有香港電影誕生。」
相對於成龍的「香港電影已不復存在」之說,黃秋生與其站在不同立場,認可香港電影。但這不代表黃秋生有想婊成龍的意思,他僅是表達個人立場,沒有鞭他人。只是,他的這番話經過香港水果日報的添油加醋後變了調,記者自動為致詞加了幾句話:
「大家應該還記得,之前有個政協,大聲的在北京說,再沒有香港電影,此人今晚出席香港金像獎,不知道他是代表著中國電影還是香港電影?」
由於神探我本人是港片迷,每一年的金像獎多多少少會追一下(我的粵語聽力有九成以上)。新聞報導一出我都傻眼了,因為我沒有聽到黃秋生講這段話啊!!!!
最後得到證實,此話為記者腦補。可由於大大小小媒體都有引用水果日報的報導,加上後來某位意見領袖直接給黃秋生扣上「港獨」的帽子,黃秋生被迫表明政治立場:
「我的政治觀点其實多年來已經講過多次,我並不支持或相信港獨,由是推論,從任何角度可知,香港是中國的國土,保衛釣魚台我也去過,這点是不用置疑的。」
接著,原本高潮迭起的港獨人士,又軟掉了(幫 QQ);罵黃秋生叛國的網友們,也都閉上了嘴。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辦案還需謹慎為上,媒體的話不可照單全收。
--
藉此機會,我簡單表達個人對香港電影的看法。不少人說「香港電影已死」,我個人認為是香港電影精神命在旦夕,可人才們都還在,熱情也都在。是大家迫於無奈,不得不做出抉擇。那麼香港電影精神為何凋零?因為錢啊!
香港市場自始至終就是這麼丁點大,原本大家都滿足於這樣的市場規模,可後來變了,是祖國變了。當祖國的市場每年在飛速成長時,相較之下香港市場顯得黯淡。就算觀眾不變心,可是投資方會、演員會、導演會、幕後人員會。
為了配合祖國的審核制度,香港電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曾經熱愛港片,因為它們光明正大地搞暗黑。《黑社會以和為貴》剁人手腳餵狗吃,《人肉叉燒包》讓我愛上殺人魔大叔(對,我口味就是這麼重),香港電影連喜劇都是在暗諷政治。
可是一旦混入祖國的正能量、政治正確元素後,港片變得不倫不類。永遠會有那麼一位講著普通話的花瓶出現,扮演著某個香港人的老婆。惡人都會有惡報,好人最後要幸福美滿。時不時出現中國領土暗喻,彷彿沒有人知道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當香港電影把古惑仔塑造為英雄人物受迷妹們崇拜的同時,祖國影視圈正在杜絕「不雅」;嘻哈上不了檯面,不可散播負能量,刺青藝人不受歡迎,恐怖片不能恐怖。說著說著,我都快哭了。
如今往事只能成追憶,刷著一遍又一遍《龍門客棧》、《墮落天使》。看著《甜蜜蜜》裡我那無緣的丈夫黎明演的黎小軍,他那麼懦弱卻又不得不心疼他。他只是一個有著香港夢的大陸年輕人,與同樣弱勢的張曼玉相愛相殺。
可是現在,連香港人的香港夢都碎了,怎能怪香港電影精神不復存在呢?
以和為貴粵語 在 Pomato 小薯茄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綫人】
秘密交易嘅時候,最怕俾人誤會係綫人?
睇完記得Like,Share,同埋「訂閱」我地呀!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omatohk
IG @pomatohk:
https://www.instagram.com/pomatohk
童童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ungdesss
IG:tungtungdess
呀冰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abrinaPingpingNG
IG:sabrinapingping_
程人富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chingyanfu
IG:chingyanfu
呀J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JefferyKwanJJJJJ
IG:jefferyk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