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第21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今日於淡水雲門劇場舉行,本次頒獎典禮採「以藝術向藝術致敬」為概念,以七位藝術家及創作團隊,製作七段演出向本屆七位得主致敬。七位得獎者包含:小說家 #黃娟、藝術家 #莊普、音樂家 #陳中申、舞蹈家 #古名伸、劇場創作者 #王墨林、建築師 #王秋華、紀錄片導演 #柯金源。
📍得獎名單報導>> https://bit.ly/35I0RgI
同時也有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在 王小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每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
這場“以藝術向藝術致敬”的頒獎典禮動人又精彩.
最後布拉瑞楊用舞蹈作品
“沒在怕太陽.下雨”
向柯金源致敬.
感動落淚.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及呈現。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的66組作品,以曼.雷這張神祕灰塵照片的一生(或說它的身分之謎)為主軸,廣納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後至1960、70年代西方觀念藝術的影像呈現、繪畫與攝影交互辯證的作品,還有現代戰爭與災後的影像。展覽當中較為近期的作品,則多以當代藝術的觀點與創作方法,詮釋如今更為迫切的人類命題,或直指攝影行為與影像技術的重大轉變。
除了曼.雷和杜象(Marcel Duchamp)兩位藝術史上的大師外,《塵與時》展出多位攝影史上的重要人物與其代表作品,如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於美國黑色風暴時期拍攝的中西部乾旱地景、東松照明拍攝核彈爆發後的日本景觀。愛德華.盧歇(Edward Ruscha)和約翰.迪佛拉(John Divola)則是把攝影帶入藝術行為的範疇。蘇菲.希斯黛雨貝(Sophie Ristelhueber)向「灰塵照」致敬的科威特沙漠空照圖,揭示了1990年代後戰爭影像由「現場」轉為其「後果」與「殘跡」的開端。錄像藝術家柯克.帕爾默(Kirk Palmer)與法國名導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分別以詩意影像呈現戰後創傷絮語。展覽也不乏年輕攝影家的近期作品,如哈維爾.里巴斯(Xavier Ribas)、露易絲.奧茲(Louise Oates)探索政治經濟影響下自然與人文地景的變化,或是伊娃.史坦隆(Eva Stenram)模擬灰塵滋生過程所改造的火星地表照片,將微觀與巨觀視角交錯並置之作。
英國知名現代詩人艾略特(T.S. Eliot)在灰塵照曝光的同一年發表其著名的詩作《荒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人的普遍心境,其中一行詩句即為展覽名稱的來源:「我要在一掬塵土裡讓你看見恐懼」(“I will show you fear in a handful of dust.”)。從拍攝的角度來看,曼.雷的照片貌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航空偵測照,最初刊登時的圖說就是「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望下去是未知、遙遠,卻暴露在視線之內的一片大地。策展人卡帕尼發現了這之中的關鍵:二十世紀漸趨普及的攝影術不僅記錄,也同時預言人類文明的進步與毀滅。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這張許久之前拍攝的奇怪照片,是否能憑藉它所涉及的一切複雜面向,標示著『現代』的開端?我們又是否能從灰塵的角度拼湊出一段歷史?」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堅持,是職人不變的精神。
在本次北院所展出的每件御藏珍品背後,讓人聯想到清宮造辦處匠師們的職人精神,他們將生命奉獻給皇室,畢生投身藝術,只求做好一件事。對照現今的臺灣,同樣也有著許多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私無我、奉獻生命的敬業態度。
不論是過去的宮廷匠師,還是現在的平民凡夫,如出一轍的職人精神,古今皆然。「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北院版)影片的創意表現,以「堅持是職人不變的精神」的觀點,透過不同面向的職人精神,看見展品的極致工藝之美,藉此向古今職人致敬。
"The Kubilighan:, Tthe Incarnated Lama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Related Artifacts" Exhibition CF
Persistence is the abiding spirit of the artisan.
The film introduces the ultimate beauty of the artifacts from the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and salutes the spirit endeavors of the artisans
The artisans in the Qing imperial court dedicated their life to creating countless sophisticated and exquisite artifacts, pursing the ultimate beauty. Their endeavorsy remind us of the modern professionals’ devotion to their work and duty. The exhibition “The Kubilighan:, Tthe Incarnated Lama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Related Artifact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gives us a glimpse of the persistence and achievement of the artisans in the Qing imperial court.
Website: https://bit.ly/2Hy0YTW
Dates: 2020/11/28-2021/03/01
Location: Galleries 103 & 105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出品:國立故宮博物院
製作公司:蝦米智慧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監製:吳宗泰、程灯祥
導演:楊棟樑
編劇:蘇曉、劉國威、張懷介
攝影師:林振聲
燈光師 : 林振聲
製作經理:滕劭軒
攝影大助:張兆畇
攝影二助 : 林哲霆
燈光大助:黃雲彬
燈光助理:張智發、張詠福
執行製片:陳盛偉、 卓峻彥
執行美術:陳盛偉、 卓峻彥、謝慕真
妝髮造型:謝慕真
造型助理 : 郭怡麟
剪接:呂祐嘉
攝影器材:諦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後期: 王純良
錄音室:柒好實業社
中文配音:謝佳璋
英文配音:Stephanie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近日的達明一派演唱會上,有如此動人的一幕。黃耀明告訴台下,多年為達明歌曲填詞的詞人周耀輝,也在現場,全場觀眾隨即熱烈拍掌,向周耀輝致敬。樂迷受自己筆下的詞作觸動,是詞人的幸福。
周耀輝初為詞人的四首出道作,〈忘記他是她〉 、〈愛在瘟疫蔓延時〉 、〈盡在今夜〉 、〈天花亂墜〉,全是收錄在達明一派的一九八九年專輯《意難平》內。從此周耀輝筆耕不輟,至今詞作逾千。三十年來,他一直寫,他說,這是因為,「我還是意難平,覺得世界不應如此!」
藉着歌詞創作,他告訴聽者:有更美好的世界,值得我們爭取。他曾想像,有朝一日,世界會變得自由平等,愛與情慾不再計較性別。然而,現實是另一個樣,令他難免失望。「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先不要說『革命尚未成功』,反而好似遠了。我已經年紀不少,也會擔心自己還有幾多時間。做得幾多就幾多。」周耀輝哽咽道。
更多周耀輝談訪精釆內容將陸續發布,請讀者留意。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