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整理》從阿富汗到塔利班,你關心的四大問題
❓ 塔利班在首場記者會宣布大赦並保障女性權益,能期待新的塔利班政府更重視人權嗎?
❓ 從美國撤軍到全境攻佔短短不到四個月,塔利班是如何做到?
️❓ 美軍退出阿富汗被視作阿富汗失守的關鍵因素,美國為何做出這個決定?
❓ 美軍加速撤離阿富汗,也遭批評「背棄盟友」,「今日阿富汗」會是明日台灣嗎?
1️⃣ 塔利班在首場記者會宣布大赦並保障女性權益,能期待新的塔利班政府更重視人權嗎?
政大外文中心助理教授 #顧朋 是伊朗人,他在台灣教書、結婚並住在台灣 26 年,但仍為他在阿富汗的伊斯蘭社群擔憂,因為他對塔利班的改變並不樂觀。
「#塔利班不可能改變。」顧朋表示,他非常希望,塔利班的承諾是真的,但自己並不相信。
顧朋認為,塔利班有可能對國際放軟、變得彈性,但是仍然對內強硬,因為塔利班選擇的教派,在過去 300 年都維持非常極端的教義;如果塔利班能夠做到他們所答應的,那幾乎表示他們的信仰有了本質的改變。
他提到,宗教傳統對女性服裝的要求,並不只見於伊斯蘭,在猶太教、基督教與祆教,也同樣有較保守的約束,但「世界已經改變,社會的要求是不同的。」顧朋認為,從塔利班被推翻開始的 20 年,阿富汗女性強烈地進入公民社會扮演角色,雖然政府仍有貪腐問題,但社會的進步是讓人有希望,甚至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對象。
然而這些與塔利班的原則並不相符。他預測,塔利班將不會改變對婦女的嚴格要求,「#我希望我是錯的,等 10 年後你再問我,我會說:幸好我錯了。」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閻紀宇 則表示,國際社會有不同解讀。最樂觀的看法,是塔利班至少還在乎 #國際形象,表示它的轉變,不會再走上過去野蠻、殘暴統治的老路。悲觀的看法則認為,一旦塔利班政權穩固,大可只靠巴基斯坦等幾個盟邦接應,以類似 #北韓 的統治型態,對國際的人權標準置之不理。
閻紀宇強調,事已至此,外國已不可能軍事介入。#經濟制裁 雖然可行,效果卻未必顯著,就如同在 #緬甸 的情況──國際社會能打的籌碼不多。
蘇紫雲則提醒,塔利班入主阿富汗後,前朝官員將領可能重組 #北方聯盟,國際若能成功槓桿,是有機會制衡塔利班。
2️⃣ 從美國撤軍到全境攻佔短短不到四個月,塔利班是如何做到?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 #崔進揆 分析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塔利班的戰術運用得當,以 #鄉村包圍城市,步步奪取阿富汗領土。第二,阿富汗政府 #貪汙腐敗 嚴重,導致民心思變,瀰漫著畏戰、棄戰心態。
最後,塔利班近年與美國在杜哈進行和平談判,其實也是 #以拖待變,邊談邊攻城掠地,取得更多籌碼;同時並懂得尋求強權支持,持續與俄羅斯、巴基斯坦和伊朗接觸,更在七月底派出九人代表團會見 #中國,由此可見塔利班對重新掌握阿富汗是深具信心、早有準備。
但資深軍事記者 #吳明杰 指出,中、俄仍對塔利班保持觀望態度。一個明顯的證據,是塔利班雖然與推動新疆獨立的 #東伊運 組織劃清界線,但中國仍沒有在第一時間承認塔利班正當性,而是聽其言之外還要觀其行。
吳明杰強調,阿富汗政府過分仰賴美、日編列的軍警預算,在取得魚的同時卻沒拿到釣竿,沒有建立 #自我防衛 的決心,還中飽私囊,才是兵敗如山倒的主因。
3️⃣ 美軍退出阿富汗被視作阿富汗失守的關鍵因素,美國為何做出這個決定?
崔進揆從美國國內和國際政治兩個層面分析,就 #國內政治 而言,美國同時在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中東國家進行反恐任務,其中以 #阿富汗戰爭 最為勞民傷財。美國在二十年間投入超過 2 兆美元,至少 2,400 名美軍陣亡、2 萬名美軍受傷,導致民間的厭戰情緒濃厚,也讓歐巴馬、川普到拜登政府一直有計畫撤軍阿富汗。
就 #國際政治 而言,崔進揆認為,整個中東戰爭其實拖垮了美國的經濟,也給中國趁勢崛起的機會。近年,美國終於意識到,相較於中東或恐怖主義團體,中國和俄國更可能造成國安威脅,因此也加速撤軍,把資源重新調回亞太地區。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 #蘇紫雲 也認為,近幾任美國政府實施 #戰略調整,讓中東事務 #中東化。2013 年,美國達成「能源獨立」目標,成為關鍵時機──既然國內有穩定的頁岩油供貨,就可以擺脫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並任由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土耳其自行發展,美國只需適度平衡權力,無需在當地駐軍。
蘇紫雲指出,另一個重要時刻是 2019 年 3 月,#伊斯蘭國(ISIS)宣告滅亡,美國終於能將精力從中東轉移到中國,於是陸續退出庫德區、阿富汗,也計畫離開伊拉克。
4️⃣ 美軍加速撤離阿富汗,也遭批評「背棄盟友」,「今日阿富汗」會是明日台灣嗎?
吳明杰表示,台灣和阿富汗時空環境完全不同,根本無法類比,且自從 1979 年美軍全面退出台灣後,台灣一直是靠 #自我防衛,才在國際社會生存至今。只要願意為自己的國家而戰,美國協防盟邦的模式不會失敗。
蘇紫雲則不認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負有完全的道德責任,且美國早有預告撤軍行動,過去二十年也已經善盡維和、重建的任務,所以並不能說美國背棄阿富汗。
顧朋則認為,阿富汗人未必樂見美國再次介入,因為美國的名號在穆斯林世界從來都不好。對阿富汗人民來說,雖然美國推翻塔利班,並大幅提升當地人權與女權,但它仍是入侵者,而且美軍撤離的方式與時間點,都讓阿富汗政府十分難堪,就如同美國過去越過阿富汗中央政府,直接與塔利班談判,對政府軍來說都是沉重打擊。
整理|郭凡傑、汪彥成
設計|汪彥成
以阿戰爭宗教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端網絡觀察:阿富汗動蕩,與你同樣年輕的她們正在戰火中如臨深淵】
「世界可能沒辦法做點什麽,至少世界不應該朝哭泣著的他們祝賀,不該替深陷痛苦的她們說她們非常幸福。」
「當塔利班掌權時,學校將不會再有女孩子,而此時,阿富汗有900萬個女孩在上學。就在這幾周,塔利班摧毀了多所學校,200多萬女孩將被迫輟學。」
上周日(8月15日),最後一個阿富汗主要城市首都 #喀布爾 被塔利班士兵攻佔、#總統府被佔領,一日之内,總統阿什拉夫·加尼宣佈辭職逃亡,塔利班宣佈從政府將移交權力、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政府軍在兩周内快速敗退引發全球譁然,一則城陷前喀布爾商店主緊急用白漆覆蓋女性廣告的影像快速傳遍社交媒體。在這些被掩蓋的廣告中,美麗的女性模特穿著西式的白紗裙,長髮自然披散未被頭巾覆蓋;但這樣在西方國家司空見慣的造型,在奉行伊斯蘭教遜尼派中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想的塔利班看來,卻是「傷風敗俗」的。
如今塔利班即將重新執掌阿富汗政權,在嚴苛的塔利班律例之下,阿富汗的女性們還能穿上美麗的紗裙嗎?
#重返黑暗時代?
「他們屠殺我們的人民,他們綁架許多兒童,他們將女孩作為童養媳賣給了他們的男人,他們因為一個女人的打扮謀殺她 ,他們活活挖掉一個女人的眼睛,他們折磨並謀殺我們最受愛戴的喜劇演員之一…」(相關中文翻譯來自公眾號《同時》,已取得授權,相關內容已遭微信刪除)
知名阿富汗電影製片人薩拉·卡里米(Sahraa Karimi)8月13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的這封公開信,在國際輿論引起震盪。信中她指出阿富汗女性 #因塔利班大量失學、藝術家被威脅;面對國際的沉默,她痛苦的說:「我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我無法理解這種沉默。」
不少推特網民難過於她信中提到的女性殘酷處境:「很難想象當她寫這封信的時候有多絕望」「我們不應該生活在一個 #受教育女性被迫害、#兒童被强制結婚 的世界」。大量網民嘗試tag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人權組織尋求幫助,詢問「我們是否有能力為這些女性提供生命援助?」也有人質問失去美國援助的阿富汗的軟弱,「一個嚴肅的問題:20 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向阿富汗政府派遣了軍隊、提供了財政援助和軍事援助,所有這些金錢和努力有帶來什麽改變嗎?為什麼沒有正確使用它們來建設一個國家?」
在聲援的評論中,不少印度網民感同身受、呼籲印度施以援手。一位印度網民寫道,「當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撤離之時,當印度的無辜者被强奸殺害之時,沒有任何國際論壇聽到我們呼救的聲音。今天阿富汗的境況與我們當初多麽相同,每個人都只是冷漠的注視、卻無人發聲反對。這就是殘酷的世界,現實更加痛苦。」鄰國伊朗的用戶也留下評論:「最傷人的是這一切的野蠻侵略、掠奪破壞都是以神的名義做的,而狂熱的人類只是玩具。」
然而,除了在推特上轉發呼籲,不少網民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麽,太無力了,除了流淚我什麽都做不了」。更多的人開始擔憂卡里米的安全:「請一定要平安」「如果有可能請多用英語更新情況」。
在卡里米隨後的更新下,確實出現了幾則讓人憂心的阿拉伯語評論:「卡里米女士,如果阿富汗情況平定了、塔利班沒有像你預計一樣對待你,你會怎麽辦?」「塔利班會因為你的異見殺掉你。」
#人權危機?
據BBC報導,1990年代塔利班統治下,婦女被迫穿著全身罩袍、10 歲以上女孩的教育受到限制,包括公開處決在内的殘酷刑罰被推行。就在一個月前的7月16日,《印度斯坦時報》還曾報導塔利班發表聲明,要求阿富汗當地宗教領袖提供 15 歲以上女孩和 45 歲以下寡婦的名單,以供與他們的戰士結婚。
「阿富汗的婦女和女孩都被抛棄了。 她們的夢想和希望呢?她們為之奮鬥了二十年的權利呢?」著有《追風箏的孩子》等暢銷書的阿富汗裔美國小説家哈立德·侯賽尼(Khaled Hosseini),在個人推特賬號上轉發一名阿富汗女孩的視頻、表達對塔利班占領後女性權力的擔憂。視頻中女孩表示,「我們什麽都不是,因為我們出生在阿富汗…我們在被歷史慢慢絞殺。」侯賽尼所發起的 #PrayforAfghanistan 詞條,成為了網絡聲援阿富汗的標簽。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僅在過去一個月,就有超過 1,000 名平民在阿富汗的戰火中喪生。戰亂之中,比起大國局勢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此刻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阿富汗人。阿富汗人即將面臨什麼?雖然各國都表示「尚不明朗」,但其實2001年前塔利班的統治已經給出過答案。誠然,塔利班剛剛表態「將允許婦女出門上學、工作」,但這種口頭保證在1990年代就做過好多次,每次都以「阿富汗缺少基礎設施、不能保證婦女安全」為由變卦。
處境更為危急的是阿富汗60%的非普什圖人口,尤其是至少10%的什葉派穆斯林。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不完全統計,從5月末塔利班發動進攻以來,已有250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其中80%為婦女和兒童,這個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戰火讓農業活動幾乎停擺,目前境內有1/2的兒童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中。這還不是全部,在上一輪統治中塔利班有大肆屠殺被佔領城市的平民的記錄,而本輪進攻雖然注意國際輿論影響,但也已經有數起針對曾與政府合作的阿富汗人、什葉派以及女學生的爆炸襲擊。
塔利班在戰鬥中不會刻意迴避平民目標,橫死街頭的人更無法統計。很多阿富汗人通過媒體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阿富汗即將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聯合國也要求各國向塔利班施壓、並對難民開放邊境。然而作為回答,為了應對可能湧入的難民潮,奧地利、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希臘等國立刻收緊了移民政策,甚至開始驅逐已經在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我處於危險之中——(但)我不再考慮自己了,」在8月14日接受BBC蘇格蘭廣播的采訪時,卡里米含淚解釋她站出來的原因, 「我想到了年輕的女孩們……這個國家還有成千上萬美麗、年輕有才華的女性,她們需要保護。」
端傳媒今日刊出評論:「殘酷的事實就是,站在民族國家視角上,只能看到民族國家。很多國家關心阿富汗,沒有國家關心阿富汗人……塔利班的極端案例讓國際政治中『人』的缺席以一種最諷刺、最災難的方式呈現,而實際在人格化國家的爭鬥中,關於人的考量的缺席存在於大國博弈的每一瞬間。」
「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國際政治、品評阿富汗風雲中中美各國的進退得失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中國、美國、俄國……尤其是阿富汗的人民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們從大國博弈中獲得過什麼?他們未來會受到何種影響?作為主權國家人口一部分的自己,跟被主權世界驅逐的阿富汗人,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https://bit.ly/2VQ5Z1x
圖:2010年6月26日,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上學途中的女孩們向裝甲車內的美軍部隊揮手。攝: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卡里米公開信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karimisahraa/posts/369984744490720
📌端傳媒即將刊出深度文章討論為何塔利班能迅速拿下阿富汗;以及資深報導阿富汗的記者的手記,反思對國際媒體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美國撤軍後阿富汗局勢解析:塔利班重新佔領國家?中亞變為新冷戰犧牲品?】
https://bit.ly/3risY0s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阿富汗 #塔利班
以阿戰爭宗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並開啟🔔
1} 衝突緣由
起初是,4月13日齋戒月開始,以色列嚴格控管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民眾行動,封鎖「舊城」的「大馬士革門」,巴民抗議發生零星衝突。再者,加上最高法院原定5月10日,要審理巴勒斯坦6戶家庭是否會被強制驅離的案件,也就是以色列原地主說1948年前就擁有這些家庭居住的土地,這些家庭是1956年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這裡,以結束他們的難民身分,居住在此約65年,這起案件也引發抗議聲援,最高法院宣布延後審理。最終,巴民抗議不斷,以色列警方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人受傷,哈馬斯最後通牒要求以警撤離清真寺,但以警未理會,哈馬斯朝耶路撒冷發射火箭砲,這是2014年來首次,以色列也空襲加薩,雙方連日交火。
2) 衝突利益
訴訟纏身的納坦雅胡組閣失敗,現正由「擁有未來黨」領導人協商組閣,將決定納坦雅胡是否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以巴爆發新衝突,對納坦雅胡來說,既可轉移訴訟案的焦點,還可激發全民愛國心,且在國家面臨威脅當前,對手組閣也受影響,納坦雅胡藉此強化自己是唯一捍衛國家安全領導者的形象,拉抬聲勢。
3) 巴勒斯坦
經濟學人觀察說,3月的選舉中,選民不關以巴衝突,經濟和內政才是重點。
4) 以色列暴動
多個城市出現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互攻擊,納坦雅胡形容是無政府狀態,暴動嚴重的中部城市盧德市市長說是爆發內戰,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約占以色列總人口20%,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但認為被當作二等公民看待,最新衝突引爆阿拉伯民眾長期以來的不滿。
{內文}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以色列脫離選舉輪迴,我們將組成一個強力的政府,不是癱瘓的政府,會是一個有行動力的政府。」
CBS主播:
「以色列政治動盪持續擴大,總理納坦雅胡這周組閣失敗,反對黨領袖,前記者亞伊爾拉皮德,現在有機會擬定自己的權力分享計畫,希望能結束幾年來的政治僵局,但納坦雅胡的政治前途,依舊充滿變數。」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信誓旦旦會成功組閣,但未能說服政敵合作,面臨政治生涯大難關,恐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最新一回的選舉,支持者也厭倦政黨惡鬥,疲於兩年四次大選,不再有動力去投票,陷入困境的納坦雅胡,碰上新一波以巴衝突,發現扭轉聲勢的機會。
聲音來源:影片拍攝者:
「讓全世界和歷史見證,他們轟炸阿克薩清真寺,他們要把讓在阿克薩清真寺裡面的我們無法呼吸。」
聲音來源: i24News記者:
「我們聽到警報聲響,大家都趕忙逃跑躲避,我們剛剛聽到很大的爆炸聲,現在又聽到爆炸巨響,同樣在耶路薩冷。」
舊傷口引發新紛爭,以巴百年歷史難題,兩族群爭奪同一塊土地,起於殖民貽害,國家認同、民族價值和宗教信仰催化衝突,這回主戰場就在巴勒斯坦視為未來首都的東耶路撒冷。
影片旁白(不上super):
「1967年時,以色列占領控制整個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以色列接著使出高度爭議性的招數,他們宣稱耶路撒冷東邊,和周遭的27個巴勒斯坦村莊,現在都是以色列的一部分,他們清除掉分隔耶路撒冷的綠線,劃出新的市政邊境,宣布耶路撒冷統一,是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自立首都,未獲絕大多數的國家承認,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也一直是以巴和談的最大難題,東耶路撒冷依舊是國際認證的被占領地,4月齋戒月以來,以色列高壓管制巴民在該地區的行動,加上巴民驅逐案,讓情勢更加緊繃。
影片旁白:
「耶路撒冷一周來情勢緊張,6個巴勒斯坦家庭,面臨迫在眉睫的住家驅逐令,位於「謝赫賈拉」地區,數天來,民眾聚集抗議法院下令驅逐巴勒斯坦家庭,改讓以色列定居者取代,以色列提出土地持有者的訴訟,以色列警方終結抗議,逮捕數十名抗議者,最終封閉整個社區,阻擋公眾集會。」
以色列多年來蠶食鯨吞巴勒斯坦居住地,方法之一就是「收復」失土,指控巴民住的土地,在1948年以阿戰爭前,屬於以色列,基於以色列法律有權收回。
巴勒斯坦住戶 Nabeel al Kurd:
「法官提供我們選擇,以租戶的身分留下,這樣可讓我們有保障,但這就表示土地是猶太人所有,我們身為居住者拒絕這個選項,如果我們付租金,就表示我們承認他們的所有權,我們沒有權力給他們所有權。」
這些面臨驅逐的巴勒斯坦家庭,則是因為以阿戰爭後流離失所,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東耶路撒冷,給予他們土地和房屋權,但在被要求遵守的以色列法律下,卻無權收回失去的土地。
bar 以色列控管東耶路撒冷 遭控壓迫巴民權益
21 巴勒斯坦回應 000010-000022
巴勒斯坦國家倡議黨主席 Mustafa Barghouti:
「根本的原因是,以色列54年前占領我們,占領形成一個迫害、種族隔離和欺壓的系統。」
耶路撒冷發展組織會長 Daniel Seidemann:
「政府說會修繕東耶路撒冷,急需整修的學校,這些學校破舊不堪過度擁擠,但學生必須按照以色列課程上課,這是巴勒斯坦從1967年來就持續拒絕的,巴勒斯坦小孩可以在良好環境上學,只要你們願意出賣國家認同來交換。」
而將戰線擴大到加薩的引爆點,就是集合三大宗教聖地的「舊城」,在以色列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受傷,以色列軍方無視統治加薩的,哈馬斯組織要求離開清真寺的最後通牒後,引爆連日交火,哈馬斯朝以色列發射上千枚火箭炮,還是2014年來首度攻擊耶路撒冷,以色列強力炮火空襲加薩,造成平民死亡。
巴勒斯坦民眾 Abdalhameed Hamad:
「以色列殺人,但沒人對他們究責,全世界都在看,沒人關心以色列殺害小孩或婦女,沒有人要求以色列負起責任。」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不久前,我們殲滅了多名哈馬斯高階指揮官,包括加薩市軍旅司令和其他指揮官,這只是正要開始而已,我們會以他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打擊他們。」
沒能解決政治僵局的納坦雅胡,要靠保家衛國,拉抬低迷的聲勢,以色列軍方表示,鐵穹防禦系統攔截下9成哈馬斯發射的火箭炮,外敵威脅也凝聚全民向心力,槍口要一致對外,納坦雅胡塑造自己是國家不可或缺的領導者,施壓正進行組閣的對手,但巴勒斯坦牌,真有這麼好用嗎?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這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在觀察以色列選舉造勢時,如果你是在以色列之外的地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在西方和中東,依舊吸引許多關注,外界也預期,在以色列這應該也是件大事,以巴衝突在以色列應該是大事,但實際上卻不是,在選舉活動上,這不是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大家關心的是經濟,關心政教問題,談論納坦雅胡和他執政的方式,但在選舉活動上,單純沒聽到巴勒斯坦議題。」
納坦雅胡還靠西方國家的支持,鞏固政權,美國前總統川普,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還認證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拜登政府的支持,顯然不會有川普那麼慷慨。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我想觀察和美國的關係,這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納坦雅胡和民主黨執政的政府關係不佳,數十年以來都是如此,許多民主黨都對他感到憤怒,不單因為他和川普關係親近,他還公開敵對歐巴馬政府,納坦雅胡和民主黨政府,有史以來就無法好好合作。」
而且這波衝突,還造成以色列多個城市引發動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攻擊,警方增援部署,兩族群合居的盧德市,更陷入全面暴動,納坦雅胡宣布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這是1966年以來首次,盧德市長更說是爆發內戰。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要告訴以色列人民,我不在乎你們是否熱血沸騰,你們不能把自己當成執法者,你們不能任意抓捕普通的阿拉伯裔市民,對對方處以私刑,我們同樣也不會坐視,阿拉伯裔民眾私刑猶太民眾。」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爆發長期以來遭受歧視的不滿,聲援巴勒斯坦人,納坦雅胡面臨內憂外患,但政治舞台充滿變數,對手組閣也失敗的話,納坦雅胡看來已為第5度選舉做好準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swfxUDFLY
以阿戰爭宗教 在 千年之恨 邊緣人伊朗跟阿拉伯人有什麼深仇大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伊朗跟阿拉伯世界一樣,都是伊斯蘭教但跟阿拉伯人有深仇大恨為什麼是中東邊緣人呢?大人們的餐桌‧中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