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到底有多美? 從顏色到詩詞都讓人心醉
中文有多美?
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可豪放,可含蓄,讀之朗朗上口,意韻無窮。
中文之美,美在形體,亦美在風骨。
中文的顏色很美
荼白、竹青、緋紅、月白、石青
紫檀、霜色、黛綠、胭脂、藕荷
豆綠、寶藍、秋香、玄色、牙色
黃櫨、靛藍、明黃、硃砂、石綠
中文的年齡很美
赤子、孩提、垂髫、總角、幼學
荳蔻、及笄、束髮、破瓜、弱冠
不惑、耳順、古稀、知天命
中文的月份雅稱很美
一月:柳月、端月、嘉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
三月:桃月、蠶月、鶯月
四月:槐月、孟夏、麥月
五月:蒲月、榴月、仲夏
六月:荷月、季月、伏月
七月:巧月、新秋、蘭月
八月:桂月、仲秋、竹春
九月:暮秋、菊月、青女月
十月:陽月、露月、飛陰月
十一月:冬月、暢月、龍潛月
十二月:臘月、冰月、嚴月
中文的成語很美
浮光掠影、翩若驚鴻、光風霽月
蘭因絮果、靜水流深、雪泥鴻爪
明眸皓齒、秉燭夜遊、鮮衣怒馬
朝花夕拾、長樂未央、怦然心動
一葉知秋、顧盼生輝、清風徐來
陽春白雪、光陰荏苒、白雲蒼狗
中文的地名很美
未央街、瑯琊路、珞珈路、天竺路
長安街、啟月路、鐘靈路、沁園路
鹿溪路、鶴林路、永清街、胭脂巷
詩書街、莫愁路、百草路、琴台街
枝白路、琉璃街、楓林路、春曉路
百花深處、煙雨南街
五味十字、十月初五街
勒馬聽風街、萬古一人巷
中文的對聯很美
荷花莖藕蓬蓮苔
芙蓉芍藥蕊芬芳
風竹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雪裡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
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玉欄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靜泉山上山泉靜
清水塘里塘水清
中文的藥名很美
半夏、龍葵、白芷、曲蓮、紫蘇
合歡、赤芍、連翹、沉香、青蒿
青黛、玳瑁、菖蒲、忍冬、桔梗
麥冬、厚朴、陳皮、杜仲、青蒿
降香、紫菀、薄荷、茯苓、荊芥
女貞子、車前草、莬絲子
六月雪、鳳尾草、半邊蓮
淡竹葉、蔓荊子、西河柳
中文的音韻很美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
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
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
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中文的詩詞很美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中文的人名很美
江疏影、林風眠、關山月、豐子愷
屠呦呦、宋清如、王嘉爾、林語堂
木婉清、程靈素、朱自清、南懷瑾
中文裡的禮貌用語很美
請人看稿稱“閱示” 請人改稿說“斧正”
求人解答用“請問” 請人指點用“賜教”
託人辦事用“拜託” 贊人見解用“高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 賓客來至用“光臨”
問道年齡叫“貴庚” 問道姓啥叫“貴姓”
問道職務叫“稱謂” 問道姓名叫“大名”
對方男孩稱“公子” 對方女孩稱“令愛”
自己妻子稱“拙荊” 自己丈夫稱“外子”
對方來信叫“惠書” 老人年齡叫“高壽”
自稱禮輕稱“薄禮” 不受饋贈說“返璧”
對方家庭叫“府上” 自己家庭叫“寒舍”
對方父親叫“令尊” 對方母親叫“令堂”
我覺得
如果我出生在歐美國家,我將永遠不能體會天涯到底是多麼遙遠的地方,斷腸又是怎樣的一種相思。
我會完全聯想不了江南二字除了一個籠統的地名,還在那朦朧煙雨中藏著多少萬世流芳的傳說,而對於江湖是怎樣的人世,滾滾紅塵淹沒過什麼,可能真的一生都無從知曉。
對於從小就學習中文的我們,
你是否也認為中文真的很美呢?
圖 #閃暖
仲夏詩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作選篇(之45)
端午與屈原
(以下是由2017年和2010年端午節寫的兩篇文章,彙合而成。)
發表在2017年5月30日的文章。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紀念中國第一位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是戰國時代楚國人。與中原各國文化相比,楚文化有顯著不同。屈原之前,中國的詩篇只有無法考證作者是誰的《詩經》,屈原是第一位詩人。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戰國之世……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較之於《詩》(即《詩經》),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詩經》)三百篇以上。」中國後來成為詩的王國,可說是屈原帶動的。
由於語言年代久遠,《楚辭》也像《詩經》一樣,讀來不似唐宋詩詞那樣流暢易明。但《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會啟動你無限遐想;《楚辭》中的「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今天讀來仍然艷麗感人。又想起《紅樓夢》中「襲人」這名字,最早典故應該是屈原《九歌》的「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花氣襲予,帶來一陣淒美。
屈原最動人的詩篇當然是《離騷》了,其中一些句子,我年輕時讀後深思,就抄在筆記本上:「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份對百姓和家國的深情,對追求良政的執着,終句是:「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以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代賢大夫,諫君不聽,於是投水而死。屈原這個結句預示了他會作出與彭咸相同選擇,並因此而為後世留下悲壯的傳說和端午節的種種習俗。
近年有大陸學者對屈原之自沉,認為是不懂得政治需要妥協的不智,一死無助於政治的改進,反而忍辱妥協還能夠伺機施行良政。這或許是當今一些知識人為與極權政治合作而尋找的心理托詞。但屈原在《漁父》中已作了回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既然是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混入權力層中,除了同濁同醉之外,還能夠有甚麼作為?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屈原就被稱為「愛國詩人」。他的「愛國」,不是愛統一的中國,而是愛周朝各諸侯國之一的楚國。他畢生的政治追求,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實際上,分離狀態的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文化、思想、學術百家爭鳴的最輝煌時期。秦統一之後,焚書坑儒,百家寂滅,楚文化也消失了。
抗暴秦,避秦,移民潮,讓人想起屈原的《哀郢》。
2007年 6月19日端午節,我發表的一篇文章,講到《哀郢》。89年六四後,畫家黃永玉畫了一幅題為《哀郢》的大畫,全畫是穿大紅袍蓄長髮伏地吟詠的屈大夫,畫的上方,畫家抄下了屈原全首《哀郢》,最後畫家寫:己巳年仲夏日黃永玉接家書後奮筆作之於山之半居。己巳年即89年,這年夏天何以有此奮筆之作?當年我初看此畫,心中已戚戚然。詩句中的「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和結句的「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使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局勢,並引起共鳴。
一年來,香港局勢大變,兩制的人身安全和自由的保障,日日向一國靠攏。《哀郢》的「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是香港人成為中國人之後,擺脫不掉的秦以後專制時代中國人的宿命。
仲夏詩詞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故宮夏日沙龍—品味國寶 全民講座」
2019年暑假,故宮三度推出「2019故宮夏日沙龍-品味國寶.全民講座」系列課程。本院資深導覽志工老師將引領觀眾,欣賞文物雅趣,尋覓故宮與生活品味的關聯。以不同的角度,介紹故宮精彩的收藏。歡迎您在七月仲夏午後前來跟著一探究竟,建議您於演講結束後也可進入展廳參觀,親炙故宮文物的風采。
場次—
7/10 (週三) 14:30-16:30 孫若澂 詩情與畫意-水墨裡的詩詞意境
7/17 (週三) 14:30-16:30 李孔昭 閒事雅趣 - 宋式生活美學
7/24 (週三) 14:30-16:30 吳明秋 不琢不器-玉的藝想世界
7/31 (週三) 14:30-16:30 林莉萍 虛擬實境-走入鵲華秋色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
報名方式--網路預約報名,各場次舉辦前二週開放報名,額滿截止。
7/10場次將於6/26上午10:00開放報名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DLyScrMDTpAq5L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