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消費者擁抱永續 企業如何抓住商機?
🌱在疫情衝擊下,我們對「成功企業」的定義不再只是股東的利潤極大化,而是須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社會、環境及地球盡責,這也催生了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更加重視對健康及環保的意識。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董事長日前受邀IC之音廣播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解析疫情期間的永續消費與投資趨勢。根據資誠發布的《2021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消費者行為有五個變化:1️⃣更數位化2️⃣更具健康意識3️⃣更加環境友善4️⃣對價錢更敏感5️⃣更為在地化。
💡淨零減碳已是全球共識,李宜樺建議企業面對消費者的永續需求,應著眼新商機和新技術:
✅新商機:交通運具電動化、能源轉型永續低碳商品服務,包含上下游價值鏈。
✅新技術:交通運輸技術如燃料應用、再生能源技術如輸電和儲能、減碳技術如碳捕捉及碳封存需求、受消費者驅動的綠色生產技術。
🎧立刻線上聽 https://reurl.cc/kZGQz3
🏷 IG 搜尋 pwc_tw
🏷 TG https://t.me/PwC_Taiwa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企業永續定義」的推薦目錄:
企業永續定義 在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技橘子【ep5 能源轉型篇】後製造時代的能源轉型新定義
🔴本集主題將探討,用電大戶如何實現能源自主性?
台灣的環保意識與永續發展概念抬頭,許多法規更是逐步走上能源轉型的道路,用電大戶們準備好應對對策了嗎?
國家政策+永續經營 趨勢持續推動,企業該如何在符合法規與企業發展之前取得共識與平衡?
>>> TechOrange 將與 ☀ SolarEdge 台灣所樂太陽能科技 ⚡EATON 伊頓 一起線上暢聊 <<<
■ 台灣近年的能源政策發展議題
■ 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綠電競爭力」
■ 安全、效能、合規,綠電系統怎麼做?
企業永續定義 在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橘子【ep5 能源轉型篇】後製造時代的能源轉型新定義
🔴本集主題將探討,用電大戶如何實現能源自主性?
台灣的環保意識與永續發展概念抬頭,許多法規更是逐步走上能源轉型的道路,用電大戶們準備好應對對策了嗎?
國家政策+永續經營 趨勢持續推動,企業該如何在符合法規與企業發展之前取得共識與平衡?
>>> TechOrange 將與 ☀ SolarEdge 台灣所樂太陽能科技 ⚡EATON 伊頓 一起線上暢聊 <<<
■ 台灣近年的能源政策發展議題
■ 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綠電競爭力」
■ 安全、效能、合規,綠電系統怎麼做?
企業永續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KJnxJgNNAs/hqdefault.jpg)
企業永續定義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十年來國際間都在積極推動綠色經濟議題,有越來越多的團體都在推動我們的生活走向生態的、永續的、低碳的綠色經濟,尊重環境資源的限制,揮別過去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工時的產業與生活型態。甚至聯合國對於「綠色經濟」下了新的定義:一個新的經濟體,能夠讓人類文明永續發展下去,並取代現有的出口導向經濟,縮短貧富差距,挽救經濟頹勢,保護受創嚴重的自然環境。這樣的趨勢逐漸形成,也因此有了"綠色債券 ETF"這樣的投資標的出現,這是未來的新趨勢,值得我們大家共同來關注!
======================================================
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搞定海外投資的8堂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TlzwIJPc4s/hqdefault.jpg)
企業永續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垃圾與它們的產地:為什麼99%的東西半年後都被丟棄?
」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本書影片《東西的故事》在YouTube上超過500萬人次點閱!6000名網友熱烈回應!
環保暢銷書《東西的故事》在台破萬經典改版,
再一次感受消費與環境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前手機能用10年,但現在手機平均使用1年後就GG?!
家電和電子產品的維修費過高,直接買新的還比較便宜?!
流行時尚每季主題大不相同,沒穿當季款就遜掉了?!
我們生產東西、汰換物品,看起來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但為何現在的產品壽命越來越短?我們也越買越多?不知不覺間還造成環境汙染?!
本書作者安妮.雷納德在親眼目睹垃圾掩埋場的驚人景象之後,便開始追蹤垃圾的身世來歷,描繪出東西變成垃圾的完整過程。她發現商人刻意製造壽命短、易毀損的商品,甚至還製造過時就不適用或落伍的印象,大力鼓吹我們花錢購買不需要的垃圾,以提高企業獲利。但同時,地球環境卻因此每下愈況。即便我們努力做好環保,若不能減低購買物品和製造垃圾的頻率,地球的資源與生態仍會持續耗竭。
安妮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要購物,而是不喜歡現今「肥了大企業,卻沒有讓消費者跟地球更好」的模式。與其讓錢流入財團手中,不如聰明消費,讓地球跟自己都過得更快樂。
透過本書,安妮除了跟我們討論「東西的故事」以外,也提供了四個愛護地球的消費提案。如何邊滿足自己的購物欲同時邊做環保?就從安妮的方法開始實驗吧!
安妮的4個消費提案:
✔ 購買在地生產製造或農會的商品。
✔ 選擇對環境友善、符合公平交易認證的商品。
✔ 購物前先到二手市集或網拍上找找有無類似的東西。
✔ 調整自己的花錢模式,不拿購物來滿足社交、情感需求,或定義自己身分地位。
*初版書名為《東西的故事》。
作者簡介: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城市及區域規劃碩士。現為綠色和平組織美國執行董事。曾被《時代》雜誌選為環保英雄,耕耘環境健康與社會公益議題長達二十餘年,也是網路上熱門動畫短片《東西的故事》的製作人。她曾跑遍全球四十個國家,拜訪數百家工廠和垃圾場,親眼見證了世界各地過度消費與低度消費所帶來的可怕影響,因此投身於改造及轉變我們的工業與經濟體系,讓它不再破壞生態永續與社會公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yxXMFKFRmQ/hqdefault.jpg)
企業永續定義 在 3分鐘懶人包快速全解每一間公司的永續測驗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的前途-00:08好學生與壞學生00:39三大面向ESG01:43發展與困境ESG02:10公司案例ESG-ESG 定義 、發展與未來趨勢完整公開-#esg # 永續 發展#台塑 企業 # 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