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政治 10
談了那麼多花旗政治,恐怕各位已經悶壞了。現在讓各位醒神,說些開燈秘密,茶友秘聞。這場世紀爭霸戰最精彩部份在於人物和細節,可惜,真的寫出足本世紀爭霸戰恐怕洋洋萬言說了,開場白只到一半。因此,一切從簡。
話說戰後美蘇爭霸,蘇聯有科技和資源,核彈無數,聯同東歐共黨國家、中共越共,南美及中東共產國家成立全球共產世界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1975年,越戰結束,美國元氣大傷。蘇聯氣勢如虹,1979年踩入中東,支持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巴列維王朝。伊朗屬於什葉派,親美中東國家都是遜尼派。蘇聯地理上和伊朗連結,直接支援伊朗對付中東親美國家。沙地為首的遜尼派中東國家為了自保,支持伊拉克對付伊朗。雖然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是共產政權,但是,美國仍然支持伊拉克。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雙方傷亡慘重。戰事拖到1988年才停止。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帶領34個國家聯軍攻打伊拉克,被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91年,戰爭完結時,美國沒有消滅薩達姆政權,而且在戰場上保留伊拉克軍主力,讓薩達姆可以繼續掌權。因為沙地為首的中東遜尼派國家需要伊拉克作為屏障,阻止伊朗勢力擴張。
說到這裡,各位一定覺得這是歷史,沒有甚麼開燈秘聞。秘聞就是在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是美國特工和美國政府協助再加上開燈會暗中支持才能成功。美國派特工到伊朗推翻親美巴列維王朝? 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事實上,這樣做絕對正確。
1973年,埃及入侵以色列當時佔領的西岸。沙地等產油國向英美等西方國家發動石油戰爭,油價一下子由每桶20美元爆升至60美元,而且石油供應短缺。當年香港實行燈火管制。美國在越南慘敗,原因是高油價令到美國國內經濟極差。1973年開始,在高油價之下,美國無法維持越戰。1975年終於放棄越南。
沙地不將美國視為盟友,美國也沒有將沙地視為「架忌冷」。油價太高,西方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蘇聯卻因為出口石油得到暴利,瘋狂發展軍備。這場美蘇爭霸看來是蘇聯必然獲勝,美國慘敗已無懸念。
越戰結束後,美國籌劃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政權,扶殖什葉派親蘇反美伊斯蘭政權。聽到這裡,各位一定一頭冒水,以為美國人瘋了,開燈會傻了。再看下去,你會覺得美國人更傻。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成功。美國反手為雲,倒過來推動沙地等國家支持伊拉克遜尼派的薩達姆攻打伊朗,挑起兩伊戰爭。受到兩伊戰爭影響,1980年,油價爆升至每桶130美元。油價60美元,西方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油價去到130美元,西方國家經濟必定完蛋,蘇聯經濟必定前景一片光明。看來,美國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砸得十分用力。事實上,美國和開燈會這次在伊朗及蘇聯頸上開刀放血,做得乾淨利落。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打不過蘇聯支持的伊朗。美國向沙地獻計,只要增產石油,推倒油價,蘇聯和伊朗經濟自然崩潰。美國可以派兵保護沙地和科威特等產油國亦會支持伊拉克對抗伊朗。萬一伊拉克敗陣,伊朗會長驅直入中東腹地,劍指沙地和科威特。伊朗和沙地是什葉遜尼兩派打了1400年宗教戰爭的死敵。兩個只能活一個。沙地沒有選擇,只能接受美國的提案。沙地增產,油價從130美元直插至1985年的60美元。美國不接受油價只劈一半,堅持油價劈一半再劈一半,否則從中東撤軍。1985年的兩伊戰爭,伊朗仍然佔上風。若非沙地和美國支持,伊拉克早就敗下來。美國停止支持薩達姆,伊朗會在兩伊戰爭中大獲全勝。沙地只能依照美國要求再次大量增產。油價在一年之內大跌超過一半。1986年,油價只有20美元,回到1973年石油戰爭前水平。蘇聯的基建和擴軍計劃中途半端,不三不四,油價暴跌七成,依靠出口石油的蘇聯經濟翻車,連人帶車一齊掉下懸崖。1991年12月,經濟崩潰後的蘇聯解體。美國搞伊朗伊斯蘭革命再搞兩伊戰爭和反向石油戰爭,兵不血刃地消滅了超級大國蘇聯。美蘇冷戰結束,美國大獲全勝。
跟著下來的劇情更加精彩...............下回分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要講美國外交政策上的錯失地方。第一,在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聯集團,支持了很多獨裁者,而且那些獨裁都是非常殘暴,這是違反了普世價值和美國立國原則。結果也令自己相當麻煩。最出名的是伊朗的巴列維,結果令到伊朗成為了原教旨主義國家。甚至最近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前印尼的蘇哈托也是,美國縱容這些人,以前為了對付...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8月0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波斯灣 ... 的評價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OODA循環思考法的強大,短短五天就讓波灣戰爭畫下句點?】#精選書摘
1991年波斯灣戰爭爆發,以美軍為核心的多國聯軍才短短三天,就從伊拉克手中奪回科威特。時任美國總統在第五天宣布停戰,已經獲得勝利。但是,為何如此短的時間就能結束戰爭?
其中一個原因是OODA循環思考法。他們以壓倒性的速度,連續性的機動攻擊,讓伊拉克軍隊不得不放棄有組織的戰鬥,瞬間一片慌亂……
#OODA循環思考 #波斯灣戰爭 #美國 #伊拉克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黎巴嫩總統奧恩15日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貝魯特港爆炸案調查需要時間,所有假設依然存在,法國和美國調查人員參與了黎巴嫩最高司法機構主持的調查行動。他說,刑事財務調查將聚焦是否存在財務違法,而這是腐敗的起點。他希望新一屆政府首先推進改革。
次日,黎巴嫩基督教最高神職人員,馬龍派宗主教拉伊在周日禮拜時警告說,黎巴嫩處境極其險惡,面臨「最大的危險」,可能成為某些國家的籌碼。他呼籲議會提前選舉。馬龍尼禮教派歸屬天主教,在黎巴嫩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總理迪亞卜10日引咎辭職,臨走前留言:災禍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教派領袖和寡頭家族操控政壇, 積重難返。
總之,太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冰凍三尺非易日之寒。
黎巴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包袱?
中東奇葩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一直是各個帝國王朝擴張、征戰途中的要塞,進入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懷璧其罪,成為別人相互廝殺的戰場。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里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中東小巴黎」的前世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裏交匯、碰撞。
聖經《舊約》裏有一些關於黎巴嫩的零散記述。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裏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黎巴嫩是腓尼基文明的搖籃。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征非洲,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迦太基國,然後依靠航海業與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羅馬帝國崛起後,兩強爭霸,打了100年的仗,最後以迦太基被消滅,黎巴嫩也被劃入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人之前,統治過黎巴嫩的先後有古埃及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人之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統治黎巴嫩,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黎巴嫩宣佈成立共和國。
中國宋朝與世界通商,史料記載中就有這個地區,還有經由這個交通樞紐與中國做貿易的歐洲和非洲商人。
宗教並存共處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裏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征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絶。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征。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十字軍東征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征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的信徒為了躲避迫害,逃到黎巴嫩山區。
這樣,黎巴嫩雖然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境內基督教卻信眾龐大,教派也很多,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馬龍派都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也在此共存。
這就為日後的宗教文化多元社會和分權共治政體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為日後宗教衝突和內戰埋下了伏筆。有歷史學者曾說,這裏可以是人間天堂,也可以是人間地獄,就取決於宗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
兩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1516年征服黎巴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戰敗。
1860年,黎巴嫩發生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派兵干涉,最後將黎巴嫩變成自治區,立下規矩,黎巴嫩行政長官須由基督教派人士擔任。這個規矩得以延續,黎巴嫩本身的基督教歷史積澱也起了作用。
一戰結束後,英法簽約,規定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歸英國委任統治,黎巴嫩和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
又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共和國宣告成立,1944年元旦法國移交權力,1946年英、法軍隊撤出黎巴嫩。
分權共治原則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130萬,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當時各教派就國家權力分配達成了協議,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遜尼、什葉兩派分權共治,相互制約。
根據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二戰後十多年,黎巴嫩經歷了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不過,曾經在黎巴嫩生活過的人注意到,民間各宗教和教派平時相安無事,你穿你的比基尼,我裹我的罩袍頭巾,但通婚很少。
現在黎巴嫩政治改革舉步維艱,如果說教派和寡頭家族各謀其利的積弊難逃其責,部分也是歷史的折射。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內戰爆發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裏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
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海灣戰爭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敘利亞軍隊停戰後繼續留在黎巴嫩,直到200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後才撤軍。
黎巴嫩國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之後很難恢復。
不過,經濟得到復蘇,重建也頗有起色,貝魯特布滿彈孔的牆垣在霓虹燈和夜生活的喧囂中也不顯得突兀。
繁華開始重現,但不安定的潛流和各種摩擦、衝突從未真正消停。受別國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影響,黎巴嫩國內各教派之間的齟齬和矛盾加深。
這種狀況持續到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無暇顧及黎巴嫩,敘利亞及其支持的伊斯蘭教派力量趁機出兵, 擊敗基督教武裝,黎巴嫩內戰結束。
戰後重建分權共治架構,伊斯蘭教勢力佔了上風,雖然議會中兩大教派席位均分,但跟1943年相比,基督教派的地位略有下降。
脆弱的和平只是暫時遮掩了眾多不安定因素。
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爆發衝突,戰爭持續了34天,仍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停火。
拉菲克·哈里里遇刺
那次衝突爆發前黎巴嫩發生了一樁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至今尚未結案,又因為今年貝魯特港區大爆炸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2005年2月,已經辭職的遜尼派穆斯林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貝魯特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經國際團隊調查鎖定4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聯合國為此在海牙設立黎巴嫩特別法庭。
經過幾年調查,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 2011年向黎巴嫩檢察機關遞交哈里里遇刺案起訴書,對4名嫌疑人提出起訴。
黎巴嫩特別法庭原定2020年8月5日開庭,因4日貝魯特港區大爆炸推遲到8月18日。
圍繞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背後的動機和元兇,至今仍無定論。因為開庭和爆炸的日期巧合,各種猜測和陰謀論鵲起。
路透社8月16日引述黎巴嫩真主黨表態說,將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如果最後發現以色列與此事有關,將採取相應報復行動。真主黨得到伊朗的支持。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務院官員到黎巴嫩港口爆炸現場察看後表示,必須展開透明、可信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提供5.6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用於穩定穀物供應和重建被炸毀的醫院。
黎巴嫩媒體16日稱,初步調查顯示儲存硝酸銨的港口倉庫事發前存在重大隱患,附近還存放著大量煙花爆竹。
其他
由於獨特的歷史,海外的黎巴嫩裔僑民為數龐大。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黎僑"超過1500萬人,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國內戶籍人口450萬左右。
海外黎僑中不乏世界名人,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的夫人阿邁勒·克魯尼(Amal Clooney),再比如中國人熟悉的馬海德醫生。
馬海德二戰期間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1949年後又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國際 #政治 #宗教 #歷史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要講美國外交政策上的錯失地方。第一,在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聯集團,支持了很多獨裁者,而且那些獨裁都是非常殘暴,這是違反了普世價值和美國立國原則。結果也令自己相當麻煩。最出名的是伊朗的巴列維,結果令到伊朗成為了原教旨主義國家。甚至最近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前印尼的蘇哈托也是,美國縱容這些人,以前為了對付共產黨,所以容許他們用殘酷手段對付國內的政治異議份子,但又沒有給足夠的壓力要他們作國內的民主自由的改革。這和在二次大戰初期,和共產黨鬥爭已很不同,那時美國是給了很大壓力蔣介石作民主改革,作國內合作,要求中國不可以打內戰。結果蔣介石撕破雙十協議,進攻共產黨的時候,美國便對蔣介石禁運軍火十八個月。這是一部分原因令到蔣介石打輸。另外,給了壓力要蔣介石進行民主改革,所以他用普選召開了國大代表來選自己做總統。
但是南美有些國家是更加離譜,好像智利,為了鎮壓金色革命,還有阿根廷的獨裁者都用私人的執法部隊,去槍殺人民,甚至虐待殺死人民。這是完全不可以原諒。在所有美國外交行為上,這是美國最醜陋的行為了。
美國醜陋的成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共產黨更加恐怖。為了對付共產黨,要不擇手段。其實這觀念是完全錯誤,現在更是不能接受。現在兩個國家都面臨這個狀況,是美國沒有給予足夠的壓力。像埃及,因為普選而選出了穆斯林兄弟會,美國又容許埃及軍方推翻,雖然當地有不少示威,結果變成顏色革命推翻穆斯林兄弟會的總統,這令埃及再次變色。其實之前的恐懼完全是針對共產黨。現在完全是針對回教原教旨主義,為了對付原教旨主義,寧願支持獨裁者。
不過薩達姆不是美國支持而崛起。薩達姆是復興黨和埃及的納薩是同一陣營。復黨是和美國作對的,所以美國才支持以色列。美國並不是一開始便支持以色列。去到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美國還不是在以色列那邊,還是要英法及以色列由蘇伊士運河撤軍的。因為納薩一面倒向蘇聯那邊,結果美國便愈來愈支持以色列。其實復興黨是由一個反美反以色列集團起家,但去到伊朗推翻巴列維之後又變成一個原教旨主義國家。而美國為了對付伊朗,又支持薩達姆打伊朗,變成兩伊戰爭。他們暗中支持薩達姆,結果養大了薩達姆。薩達姆侵略科威特,導致美國和他反面。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尤其是最難看的是南美的獨裁者,亂殺害平民。而美國則不理會。
第二點,要攻擊美國的是美國failed to act,不是美國經常干預別國,而是美國有時拒絕干預別國。即使面對人道出現重大災難,也不作出干預。科索沃也是,南斯拉夫如是,即使那些是種族屠殺,尤其是在非洲的就更加不理會。非洲發生最多種族屠殺,如蘇丹發生內戰。因為那些地方不起眼,美國國內輿論也不太知道這些事,所以盡量避免發生戰爭。這些地方對國際經濟也不太重要。在人道災難的時候,美國是經常性不能沒有反應。
第三,美國意圖暗殺敵對國家的領袖。美國做事是不應該這樣。美國曾經有很多計劃去殺卡斯特羅。有很多計劃是很愚蠢,像在他剃鬚膏落毒,令到卡斯特羅甩鬚,國民便會不信任,嘲笑他,因此會倒台。CIA有很多這些計劃,不過這二三十年是少了很多,因為CIA也受到控制。這是評論美國外交的第一部分,其實還有其他未盡國際義務的事。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gIGkTKDPCY/hqdefault.jpg)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些人仍然活在美國霸權之下,美元是世界上第三大貨幣。在人民幣和歐羅之後,當中人民幣排第一,歐羅排第二。歐羅和美元其實相差很少,會視乎匯率差距而出現變動。美元如果以港元計,大約等於幾十萬億。美國在美元中得到好處,因為別人用美元,於是可以發行這貨幣在國外用而不會引起通脹。這是美元的好處。其實美元有三分之一在國外使用,我當是十萬億左右。那好處是怎樣。如果要用經濟學量化,美元可以賺到1-2%一年。大約2-3千億美元收入。收入是怎樣來,大家都知道戰後美國是第一強國。
美國用了一種間接金本位制度,除了盧布或者閉關的貨幣外,所有貨幣都是和美元有兌換率,然後美元用35美金掛到黃金。但從來是沒有足夠的美金,只是當是有35美金。如果所有人都要去換,那是換不到的。但大家不換,就可以用35美金來交換黃金。黃金的價格由1945年去到1972年決定兌換,基本上金價是完全穩定。我年少時,總是二百多元換到一兩金。金價是保持不變。這體系就是一套金本位制度,是用金來作為「尺」去計算貨幣的制度,而不是真的用金來做儲備去發現貨幣的制度。
美國得到這好處。有人話這是美元霸權,覺得美國是為了戰爭來維持美元。現實不是這樣。一種貨幣在世界流行﹐是因為別人對他有信心。有信心即代表不會被毀滅,可以捍衛自己權益,有信用的。所以美元冒起之前,那是英鎊。中國貨幣以至全世界貨幣都是掛在英鎊。那時有英鎊有這利益﹐而那時英鎊有維持世界穩定的能力。同時也付出了代價。
假如美國放棄霸權,那即是不理世界的事,只顧美國國內的事,把世界的駐軍取消,不用太多常備武力。那也沒有人可以欺負美國,只要守住那幾千個核子彈已經足夠。要有常規武力,因為作出等級反應。原子彈不能隨便丟,但可以阻止別人侵略你。那樣美國的國防預算可以大減七八成,減五六千億國防預算。最貴的不是原子彈,反而是戰機那些。F22戰機太貴要幾十億,做了一百架已不敢再造。B2轟炸機又是近百億。航空母艦又要四五百億,更加要日常運作費。這是很貴。這可以完全節省,那對美元是有利的。
但世界又會怎樣?如果沒有人出來維持秩序,有些人會來搶劫。像俄羅斯那些國家會任意妄為。現在的小國是安全,是因為有約制能力,沒有人敢作出侵略。
第一,是國際道義。像汶萊這麼小又富有的國家,為何沒有人去搶他的油田,也沒有人會阿聯酋,所以才會做杜拜出來。瑞典挪威都是做自己的事。如果世界沒有秩序,這些國家便不能存在。如果真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這些國家不能存在了。為何印尼不會吞併汶萊?因為不敢這樣做。汶萊沒有抵抗能力,靠的是世界的道義能力來維持的。而世界上最大的武力來自美國,美國的國防預算等於其他國家相加,而美國所用的武力是受聯合國限制,除了間中一兩次。過去幾十年只打過兩個地方,一個是阿富汗,因為容許阿爾蓋達。而伊拉克雖然沒有大殺傷武器,但伊拉克真的進兵科威特。這是不能容許。小布殊後來只是完結這戰爭,而且伊拉克有非常殘暴的獨裁者。除此之外還有打甚麼人。
我們還在向文明前進,國際秩序是靠全世界對文明的認識而存在。當有人做錯,全世界一同指責,作出道義的約制能力。這是第一點。第二,聯合國加起來維持國際秩序,而不能用大國欺負小國。這是害怕中國的原因。中國在南海,西沙南沙話是自己地方,別人一談及,就話不容許別人干涉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因為屬於自己的。菲律賓拿去國際仲裁,中國話不可以,但菲律賓又話屬於他的,那可以怎樣呢。大家看看西沙南沙,遠離中國多遠。但在越南菲律賓包圍之中。越南人出海百多里便到西沙,但中國要走千里才到,又話越南人沒有到過西沙,那是不講道理。美國經常講南沙西沙沒立場,但大家要談判,不能靠武力,侍自己大國去打破現有局面,這是危險。我不是講那是否中國,但不能用惡霸手法去達到目的。世界要制止惡霸。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5t-fOJjI2I/hqdefault.jpg)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一節又講回那個「弱肉強食」專題,這是新一章。首先,我跟大家解釋為何純粹的「弱肉強食論」在今日不能存在。因為我們是在一個國家社群,這是由很多國家組合而成的現代社群。人們是有一套行為守則,這守則建基於大家都接受的一套價值標準。有些東西是不能做的。甚至連你自己也會覺得這樣做是很離譜的,除了一些惡霸才會覺得沒有問題。普京最近的行為就像惡霸。
在古代,這些行為守則已經存在的。好像是東周春秋的時候,周朝已經很弱,只剩下洛陽附近的地方,但沒有人敢去打周天子的。因為那時候,這已是一套行為守則。
現在因為別人有錢而去侵略他,那是很難做得出的,而且也受到國際的制裁。看看現實,這是不容否認的。世界上其中一個最有錢國家汶萊,在那裏附近幾個又大又貧窮國家,一個印尼,一個菲律賓,他們都是非常窮,還有一沒那麼窮,但也差不多的窮,就是馬來西亞。反而汶萊又少人又富有,但有沒有人會去吞併汶萊呢?而且汶萊也沒有和其他國家結盟的。
我又要問,在阿拉伯又有錢但細小的,像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杜拜。為何又沒有人吞併他。其實因為別人有錢而有意圖吞併人的,只發生了一次,就是伊拉克意圖吞併科威特。伊拉克就是覺得沒有人會管他,結果全世界聯合來攻打伊拉克。伊拉克那時有五十萬軍隊,有數千坦克。雖然老布殊打伊拉克,之後停火。為何小布殊要再打,那伊拉克並沒有大殺傷力武器,這方面其實是冤枉了他。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他又發動了戰爭,如兩伊戰爭,對內又對人民非常殘暴,殺庫爾德族人,有一次幾百人開會,逐一站在他面前,他槍斃了近八十至九十個人。雖然找不到大殺傷武器,但小布殊討厭他是一個重大原因。還有九一一之後,美國覺得自己的安危受到威脅。其實打阿富汗是有理由,因為阿富汗真的包庇塔利班,但打伊拉克是冤枉的。但侯賽因真的是一個很差獨裁者。當日其實聯合國沒有反對打伊拉克,打伊拉克只為推翻一個獨裁者。結果美軍已走了,也沒有要油田。那些油田是歸了中國。因為中國投資了幾百億美金到那裏。
美國其實最大三場戰爭,一場是韓戰,後來證明是北韓發動侵略,而越戰又是北越發動侵略。美國和聯合國軍隊是幫助抵抗。然後就到伊拉克戰爭,那是因為他攻打科威特。其餘的都是小型戰爭。
至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問題,那又是另一個問題。如果為了油,所以以色列去打阿伯拉,那就不會攻約旦,因為約旦和敘利亞這兩個主要開戰國家都是沒有油的阿拉伯國家。這牽涉到很多歷史文化原因。現實來講,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法國聯合以色打來攻打埃及,拿蘇伊士運河,但他們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撤退。美國是迫到英法和以色列灰溜溜地撤退。但所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恩怨,那是有歷史文化等種種原因,下一節再和大家講。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qih2W1VAQo/hqdefault.jpg)
伊拉克科威特戰爭原因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8月0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波斯灣 ...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8月02日: 伊拉克 入侵 科威特 波斯灣 戰爭 爆發. 17K views 4 years ago. 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 1.12K subscribe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