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如何打破孤獨的詛咒?
孤獨是我們的現代詛咒,解除居家隔離令也不能緩解疫情之前就存在的人際隔絕狀態。我們是否有婚姻之外的替代模式來打破這個詛咒?
對於我和所有其他人,情況是怎麼變得如此嚴重的?所有這些孤獨的人都從何而來?首先,請拋棄那種孤獨者都是養老金領取養者的刻板印象。2018年的這項研究發現,在以上三個國家中,超過一半自稱孤獨的成年人不足50歲。他們大概率也是貧窮和單身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也在面臨外部環境改變帶來的困難,比如近期失業或一種新的生活狀態。他們孤獨不是因為他們性格不好。
有些關於我為什麼孤獨的問題是容易回答的。我一直是那種典型的「無根」的專業人士。我18歲時從特拉華州搬到芝加哥,之後我的地址一直變來變去,我自己都數不清搬了多少次家。這換來了有趣的工作和許多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冒險,而最簡陋的技術——電話——讓我保持與家的聯繫。不過,這種方式有其局限性。
疫情期間,我家開啟了一項每周日進行視頻晚餐的新傳統,但8月份我回家看父母,開車橫穿美國花的那13個小時提醒我,地理位置很重要。
地理位置對工作也很重要。今年1月,我離開芝加哥的新聞編輯室(那裡有好幾個記者同事是我的好朋友),加入英國《金融時報》,開始居家辦公。再多的群聊也無法取代現實中與人接觸帶來的親密感:每天見到同樣的人,和密友八卦,或者原本只是打算出去「喝一杯」,結果三個小時後醉醺醺地回家。我告訴別人,我比其他所有人早兩個月就討厭遠程工作了,他們笑了,因為我是笑著說的。我不是在開玩笑。孤獨令人感到羞恥,但這種孤獨往往是結構性的。我與人相處的時間變少了,就是這樣。
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原因就是這些。那麼友誼呢?這是一個小心翼翼的、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如果我說我感到孤獨,別人可能會笑。表面上看,我是那種朋友遍天下,從來不愁沒人陪的人。我總是那個提議喝一杯、去看場表演、過個節、吃個早午餐的人。我的公寓是大家聚會的地方,至少在疫情之前是這樣的。我舉辦派對、做晚餐,這種時候我每分每秒都很高興。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都確信友誼很寶貴。但這個我尋求情感滋養的地方,正是許多人傾向於偷工減料的地方。這種偷工減料也很有必要,因為一天只有24個小時,而且隨著工作佔據的時間越來越多,留給家庭、有意義的愛好或者友誼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更糟糕的是,友誼往往不在成年人生活的日程表上。人們一周工作40多個小時是因為這是僱主的要求。他們見自己的配偶和孩子是因為住在一起。(有家庭的人並非就不會孤獨。與親密伴侶之間的心靈阻隔是一種特殊的「地獄」,凱澤家族基金會的研究稱29%的人正生活在這種「地獄」中。)但友誼是需要額外規劃的,當你想到取消約會有多容易、多輕鬆時,友誼的廉價性就顯而易見了。
過去幾年裡,人們寫了無數故事,講述如何在不顯得粗魯的情況下取消約會,或者頌揚放棄約會在家看Netflix的喜悅。疫情爆發後,Twitter上的搞笑博主開玩笑說,他們想念還有約會可取消的時光了。當然,另一個永恆的流行故事是,為什麼成年人很難交到朋友。集體性的健忘令人嘆為觀止。
我懂。真的。我有時也犯同樣的錯誤。將遵守約定看得如此重要看起來很傻,或者顯得小氣。但實際上,這是對時間這一稀缺資源的分配。所有的關係都需要時間和見面,更新再多的Facebook狀態也無法代替見面。甚至無法代替接起你臨時打過來(而沒有提前一周安排)的電話。
我會在周六早上和一個朋友聊天,聊我們這一周的事情;當我在工作中情緒崩潰時,我會打電話給另一個朋友;還有一個朋友,最近我們在芝加哥一個公園裡轉著圈散步,聊了好幾個小時。這些互動是有趣的、有意義的。這些都很有用。但這些還是不夠。我不確定什麼才算「足夠」。
孤獨不是客觀的隔絕狀態,而是對隔絕狀態的感知。已故神經學專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以對孤獨的突破性研究而聞名,他在2016年一次採訪中表示,「失去與他人的連結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對有些人來說,這根本不算困擾;但對有些人而言,其痛苦程度甚至使之成為一種疾病。」對我來說,他人的關心就像星光一樣:看得見,但離得太遠了,無法溫暖我。
儘管我有廣泛的熟人圈子,但這並不能使一個人脫離孤獨。這場疫情讓我明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是他們情感框架中一個「錦上添花」的裝飾,而不是必不可少的組件。我們在3月份去除冗餘裝飾,回歸家庭,回歸那些住在我們家裡的人,但我之前說過,我自己住。
儘管我和很多人關係都很好——我和鄰居聊天,和教堂的教友聊天,和各種各樣的陌生人聊天——但此時此刻我卻很難說出誰了解我生活的微小細節。小說家安•帕切特(Ann Patchett)在2003年寫道,真正的親密「不是打電話告訴你『我有外遇了』的那個人;而是打電話問『為什麼我的冰箱裡有4罐腌菜?』的那個朋友。」也就是那個聽你講述你看啄木鳥抓蟲的事情的人。
現代美國社會試圖用婚姻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沒有男朋友或者丈夫呢?我經濟狀況穩定,有自己熱愛做的事情。(基本上吧。)可惜,我還沒有找到我願意嫁給他、他也願意娶我的人,這讓我感到悲哀。帶有性別歧視的回答是,無論如何我都應該結婚——我很樂意把這個回答和用「傳統女性氣質」做成的餅乾一起,放在烤箱裡烤焦。
孤獨很可怕,但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願對一些基本的事情妥協:我要找一個喜歡的人,和他待在一起要很愉快,他要承擔家事,而不是理所當然地把他的事業放在第一位。二十年的戀愛經歷讓我能夠更快判斷出誰不適合我。(跟比自己小15歲的女人約會毫無問題,但跟比自己大哪怕兩歲的女人就不行?這樣的人但願我永遠不會遇上。)從理論上說這很實用,但這也意味著我有更多時間處於單身狀態。那也只好如此。
但是有一個比「她為什麼不結婚?」更好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婚姻是成年人唯一的一種長期、體貼的親密關係模式?」作家傑薩•克里斯平(Jessa Crispin)和布里艾倫•霍珀(Briallen Hopper)探討了這個問題,從過去發掘出了一些替代模式。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女性像伴侶一樣生活在一起,這種行為被稱為「波士頓婚姻」(Boston marriage)。
在中世紀的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通常指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譯者注),被稱為「beguine」的女性一起住在城市的單獨區域。她們可以工作、擁有存款、在沒有男人的情況下生活,但她們不是修女。她們沒有誓言一生貧窮、貞潔和服從,她們也不會一輩子都呆在那個單獨區域。我們不需要大規模地重建這種模式,但如果有更多模式讓不是情侶的人們也能結成夥伴共同生活,如果這種生活更常見,對我們這個孤獨的世界會更好。
解除居家隔離令也不能緩解疫情之前就存在的隔絕狀態。這場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好地說明了導致孤獨的原因,其實常常是與我們的個人價值毫無關係的一些狀況。我們的社會認為每天工作10個小時有價值、認為婚姻的價值高於所有其他關係,我承擔著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後果,雖然這是我面臨的問題,但這並不是我的錯。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忽然之間,這場情感飢荒看上去有了不同的潛在解決方案。也許是我們自己做更多,約好了就不要放鴿子。也許是我們要求我們的僱主做更多,奪回我們時間的所有權。也許是降低對我們配偶的要求,不再期望親密關係來承擔我們整個情感生活的重擔。
也許如果孤獨不是我的錯,那麼我就不必感到羞恥了。也許大家都不必感到羞恥了。
#人生 #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avid 大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行山 #郊遊 #山澗 #大衛 #行山路線 #Hiking 東龍島 - 一處遠離繁囂的天涯海角,北面是一個熱門的露營地點,我亦曾經拍片介紹過 而南面的鹿頸灣,亦是一個可讓人置身於天涯海角的地方,優美地勢,懸崖險峻驚心, 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南面有一處尤如英國七姊妹崖一樣雪白的白崖 就如置身極地一樣,...
低地國家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睡前故事:【北極航線】
他們夢寐以求的北極航線終於打通了。
傳統上,由亞洲前往歐洲的船隻需要先經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再穿過埃及蘇伊士運河,總共花費三十多天以上,千里迢迢才能扺達歐洲。
不過,往返歐亞的海路,其實還有另一條 —— 那就是繞過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白令海峽,直接穿過北冰洋航行的北極航線。如此一來,來往歐亞的時間可以大舉減少至二十多日左右。
早於幾百年前,來往北極的海運路線一直是各國探險家極欲開發的黃金之路,但過去希望打通航線的探險隊,全都一去不返。不過,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北極海域再也不是全年結冰,一條暢通無阻的北極航線已不是夢想。
怎知道,北極航線開通了,同時又有另一個問題出現。北極融冰的速度比科學家預計的還要快,海平面急速上升,淹沒了半個地球 ⋯⋯
「你覺得,我們有機會找到新大陸嗎?」她問。
那是我們在船上生活的第二十日。我相信,北極的新陸地就在眼前。
如今,地球大多數低地國家都已被海水掩沒,另一方面,融冰又讓北極一帶有新陸地出現,於是那些失去家園的人類組成探險隊,坐上遠航船駛向北極尋找新天地。我和妻子便是探險隊成員之一。
但就在第二十一日,船身被浮冰割開,龐大的鋼鐵船艦轉瞬沉沒,就在完全沒頂之際,我爬到一塊大型浮冰上,才能逃出生天。在過去這兩天,我都沒再見過一個活人,身處的這塊浮冰,正一點一滴地溶化。
就這樣,我獨自坐在浮冰上,往未知目的地漂浮。
第三天,我遇到坐在另一塊浮冰上的北極熊。
「你們夢寐以求的北極航線終於打通了。」北極熊說。
北極熊會說話的嗎?也許,一切都是彌留之際看到的幻覺。
「人類還有方法可以阻止全球暖化嗎?」我問。
北極熊輕笑,像是我說了甚麼傻話一樣。
「不是人人都想阻止全球暖化的。」北極熊說:「打通北極航線,不是你們人類的夢想嗎?」
夢想?那是誰的夢想?
「無論如何,重啟地球的過程已經開始了,那是地球的意志。去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有任何生物可以阻止了。」北極熊續道:
「習慣一下吧,我們一直都是這樣活過來的。」北極熊說罷,隨即跳入水,游向遠方。
大概,地球毀滅的最後一塊拼圖,其實早已砌好。
Illustration by 法兰基 @frankie_sean23
Story by Storyteller team
+++
北極航線是將歐亞兩洲連結起來的海上最短路線,至少可以比傳統航線縮短兩成以上航程,但由於當地長年低温,大多航線每年只有短短一至兩個月的通航期,根本不足以應付人類的貨運需求。
隨著全球暖化,北冰洋每年通航期愈來愈長,按照現時趨勢,北極航線最快在 2050 年可以全年通航,因此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家,都將其視為擁有無盡潛力的寶藏。然而,北極航線開通背後又要付出甚麼代價?跟據估算,屆時大台北地區將有三分之一土地會被海水淹沒,台灣六都將來只會剩下桃園和台中;而香港的低窪地區,如西環、杏花邨和大澳等地都會受水災嚴重影響。當然,隨著冰川融化,人類未曾接觸過的病毒和細菌,都有機會再次出現於世上 ⋯⋯ 地球毀滅的最後一塊拼圖,現在已經砌好了嗎?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連結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everyoneisstoryteller
低地國家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今天來到了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
這座城市有幾個特徵。
第一, 大。
它的人口八百萬,與上海、東京差不多。
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都市。
墨西哥城的機場就在城市周邊,每每起飛降落的時候,就看到萬家燈火完全充滿著眼眶,蔚為奇觀。
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拉斯維加斯或是洛杉磯的起飛降落的視覺震撼可以比擬,但還是小巫見大巫。
第二, 高。2240公尺。世界第八高的首都。
在拉丁美洲雖然很多首都都比它高,但墨西哥城的高度已經對人體有所影響。例如1968年的奧利匹克運動會,許多低地國家的選手表現就相對不好。
第三, 這座城市以前是一個島。
您一定會覺得奇怪,怎麼他們的首都被一座湖包圍著,而今天從來沒有聽說過墨西哥城是在湖水中央啊?
墨西哥城以前是阿茲特克人的首都。阿茲特克的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是十四到十六世紀,當時叫做Tenochtitlan,意思是仙人掌間的石堆。
這座島嶼城市與外界靠著幾條causeway相連接。可想而知,為的是防禦。
西班牙人在1519年攻克墨西哥城之後,城市不斷擴張,湖水早就被填滿了。
讀者可以從照片中的地圖看到當時首都的狀況。
這種水城後來變成一般大城的例子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有的,例如曼谷。
曼谷稱為東方的威尼斯,但是去過曼谷的朋友一定都會發現,除了水上市集之外,實在找不到有什麼威尼斯的感覺。
墨西哥城也是如此。
如果真的要體會威尼斯的感覺,在東方真的就找不到了,倒是比利時的Bruge,被人稱為北方的威尼斯,那真的是有水城的感覺。
今天的住宿是位於 Coyoacan 的 Casa Los Camilos。非常殖民風格。
低地國家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山 #郊遊 #山澗 #大衛 #行山路線 #Hiking
東龍島 - 一處遠離繁囂的天涯海角,北面是一個熱門的露營地點,我亦曾經拍片介紹過
而南面的鹿頸灣,亦是一個可讓人置身於天涯海角的地方,優美地勢,懸崖險峻驚心,
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南面有一處尤如英國七姊妹崖一樣雪白的白崖
就如置身極地一樣,
奇特之處是,經歷無數海浪沖涮,歷盡滄桑,仍可以保持雪白一片。
精采航拍:https://youtu.be/AyXYOmo1GGk
英國白崖形成原因
白崖實際是由細小的海洋微生物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沈積而成,從白堊紀開始,至今已經1億3千萬年,沈積從下面的海灘中上升了500英尺(約152米)高。
白堊紀形成的地層叫白堊系。白堊紀這一名稱來源於英吉利海峽兩岸的白堊層,由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1822年創立,英文Cretaceous系來源於拉丁字Creta,是白堊土或石灰的意思。
白堊紀地層中常見白堊的成分,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沈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Coccoliths)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在歐洲西北部,常發現上白堊紀的白堊沈積層,包含:英格蘭南岸的多佛白色峭壁、法國諾曼底海岸、以及低地國家、德國北部、丹麥沿岸。在英、法海峽兩岸形成美麗的白色懸崖。
加入會員支持大衛: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XXWWJQcYNZ641hmejr_3Q/join
加入方式示範 : https://www.instagram.com/p/CFoynJXpnYZ/?igshid=1doq8algqavot
大衛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aiWaiChannel
大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vidYoutube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