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副作用、抗體產生與腸道菌]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叫做「疫苗認證的老人/年輕人」,是來自於目前疫苗的各大廠牌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愈大,副作用也就愈少,強烈的副作用反應通常發生在年輕接種者身上,尤其是女性。
男女差異的原因推測是賀爾蒙的關係,睪固酮會降低發炎反應。而年齡的因素,推測是老年人免疫反應較弱,也就是「免疫老化」(immunosenescence)。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Science Advances》去年的研究發現 #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沒有比較弱,而是 #受到積極抑制,而且這種抑制 #是可逆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互相拮抗的激素,一個是介白素-6(IL-6),它會讓身體持續在 #發炎狀態(也就是低度的免疫激活狀態),所以老人家因為各種慢性病及衰弱,呈現一個長期IL-6很高的狀態,這叫做「老化發炎」(inflammaging),所以身體另一個 #抗發炎相關激素—-介白素-10(IL-10),就會越來越高,來對抗IL-6,避免身體因為過度發炎造成對組織的破壞。
這兩種激素在年齡增長中,因為疾病跟感染的過程,反覆的你來我往,使老年人體內 #同時存在著過量的IL-6和IL-10。
而研究發現,老人家體內過多產生IL-10的輔助T細胞「Tfh10」,導致疫苗造成的 #免疫反應被抑制了,所以動物實驗在年老小鼠接種疫苗時「短暫」阻斷IL-10,可以讓抗體反應幾乎恢復到年輕小鼠體內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人卻沒什麼不舒服
#不一定代表你是老人
#可能只是身體的IL-10偏高
#抗發炎激素偏高似乎並非壞事
再者,韓國今年五月發表在《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 #副作用有無跟抗體產生無關,在135人當中(42人打AZ,93人打Pfizer),最後副作用的 #嚴重程度跟抗體的濃度並無相關性。
#既然像被卡車輾過也不代表抗體比較高
#那打完後的不適感當然越輕微越好
那麼,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抗體產生,又能降低副作用呢?➡️從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可以看出一些線索。
去年《Cell Host & Microbe》期刊有一篇探討腸道菌相對於人類施打疫苗的綜論,發現 #某些菌會抑制抗體的產生,而 #某些菌會有助於抗體的產生,尤其是在 #病毒感染相關的免疫。(這也就是為何常用抗生素的人對流感疫苗反應很差),而《Cell》也發現1000種藥物裡,有250種非抗生素藥物都會抑制腸道菌生長,影響了藥物的效力跟副作用。
也就是說同一種藥物(疫苗),面對千百種人不同的腸道菌相就可能有千百種不同反應。
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為了知道「腸道微生態可影響疫苗的安全及成效」,正進行一個隨機雙盲研究,招募500名糖尿病患者及65歲或以上人士,服用「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或安慰劑,3個月後接種疫苗,並追蹤1年,研究微生態與疫苗關係,預計1年內完成招募。
在這個研究之前先做了一個小型的前導研究(pilot study,是在正式大型研究計劃開始前,為了評估可行性、時間、成本、負面影響,因此事先進行的小型實驗或研究,其結果也可以改善正式的研究計劃)。
十位新冠疫苗接種者其中四名在接種疫苗前兩個月先服用了改善腸道菌的配方,初步結果顯示,相對沒有服用配方的六位接種者,該四名服用了配方的接種者血液樣本中的 #四種發炎相關指數最多可下降達八成,而 #製造抗體的細胞(又稱B細胞)水平則增加近五成。
雖然這個小型研究數量太少,還要等待明年或後年大型研究的結果,但給我們一個暗示, #疫苗的不良反應包括發燒、關節酸痛其實跟許多發炎反應的上升有關,若腸道菌及其相關代謝產物可以在其中扮演協調者,降低發炎,或許可以減少疫苗引起的異常活躍免疫反應,又能幫助抗體的產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疫苗有沒有效⁉️腸道菌跟代謝產物是關鍵]有分享過,抗體的產生與否跟有沒有一群特殊的「好菌」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586387235497578/?d=n
免疫相關的好菌,除了常作為益生菌的「產乳酸菌」,乳酸桿菌跟雙歧桿菌以外,還有要靠健康飲食才能養出的丁酸製造者們(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44962129640085/?d=n)),其中的機轉,是腸道菌代謝產物改變了 #檸檬酸循環裡的供給能量來源,從以糖跟氨基酸為原料轉為用脂肪多一點,因為 #丁酸結構跟脂肪的代謝產物酮體類似,可以直接成為加速抗體形成的能量來源。
而過去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比較豐富的人,對 #疫苗形成的免疫效果有加成的效果,而且許多腸道菌紊亂的人,會有抗體產生困難的狀況。
目前研究皆顯示腸道微生物生態系,對疫苗的安全性及成效有影響,不容忽視,一個健康的飲食(益生源)或精準的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的介入,除了幫助 #改善腸道菌相增進免疫力,或許也可有助於降低施打疫苗副作用的不適,以及提高抗體產生的有效性。
————————————————————————
💉後記(王醫師 #自己施打疫苗後的反應):
我原本就有每天服用各種益生源、益生菌跟後生元複方的習慣,在5/30早上注射AZ疫苗,大概睡前總計喝了6000cc的水,在注射後12小時有點眼眶周圍酸痛的感覺,半夜2點多精神亢奮的睡不著,除了眼眶周圍仍微酸沒有其他不適,於是凌晨4點多起來補充一些水後覺得舒服多了便一路睡到早上8點多起床,起床覺得精神大好(是打了大力丸?XD)。目前已經24小時,整個過程 #沒有發燒,老實說, #非常非常像吃R1的前幾天感覺(頭重微酸痛、精神亢奮、微發熱),也就是說,是我熟悉的類似 #身體開始用酮體當能量的情況。有趣的是,我並沒有在吃低碳飲食,反而最近天天都有精緻碳水。
如果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暈精神亢奮這些,都跟keto-flu的複合症狀有很高度的重疊性,我認為除了用發炎解釋,或許的確是身體製造抗體過程中,正轉換著使用能量的方式,而轉換的順暢與否,就跟每個人的腸道菌有很大的相關性。
#留言不要問我吃什麼益生菌
#飲食為主益生菌為輔
#個人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Reference:
1. Science Advances,29 Jul 2020:Vol. 6, no. 31, eabb0806
2. Cell Host Microbe. 2020 Aug 12; 28(2): 169–179.
3. Cell 181 (7), 1661-1679. e22, 2020
低度發燒原因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崧銘醫師,今天要繼續值急診夜班來跨年啦~
大家跨年夜,平平安安! 💖
-
小朋友無論是受到
⚠️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感)
⚠️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
都比大人更常發燒,其實這是身體面對感染的自然生理反應,團隊中的 #兒科崧銘醫師,今天就來談談,大家最常問的 #發燒 問題~
🔆 #體溫高到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的中心體溫 ≥ 38‘C。介於37.5’C與38’C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 #低度發燒,要參考一連串的 #體溫變化 與是否有 #其他症狀 判斷是否真的有發燒的情形。
🔆 #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的測量?🔆
身體產熱增加、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例如:✔️喝很多熱水✔️運動✔️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
嬰兒量到38’C上下的低度發燒時,若穿著 #衣物較多,可以 #先打開衣物 讓他散熱 #10分鐘 後再測量看看是否回到正常體溫。
🔆 #摸小孩的皮膚看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準不準?🔆
摸皮膚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 #很不準確🚫,會受到環境溫度、兩者相對體溫的影響。建議使用☑️ #體溫計 才能正確判斷小孩有沒有發燒。
🔆 #我的孩子發燒前/後手腳冰冷、呼吸快速、心跳好快,是不是病得很嚴重?🔆
發燒是因為發炎反應導致腦部的體溫調控總司令「下視丘」把「設定的正常體溫」往上調到> 38’C,於是身體就會使命必達想辦法達到這個體溫,於是可能
✔️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冷顫)
✔️四肢血管收縮來減少熱量喪失(手腳冰冷)
✔️同時影響自律神經導致呼吸和心跳加速。
-
如果孩子在 #出現這些症狀後不久就量到高燒,而退了燒之後〽️, #症狀也就暫時都緩解,那麼造成這些症狀的就是發燒的生理反應囉!
反之如果退了燒,小朋友 #還是持續有這些症狀,那麼就得趕快帶到🏥 #急診評估囉!
-
🔆 #發燒會不會把腦子燒壞?🔆
這是個經典的發燒傳說,其實 #42’C 以下的發燒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反之正常人體在因為感染而發燒時也 #不太會超過41‘C。
-
發燒把腦子燒壞的傳說,背後的事實是病患發燒的原因為 #腦炎、腦膜炎 等疾病,真正讓腦子壞掉的是 #腦部嚴重感染病症,而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
-\-\-\-\-\-\-\-\-\-\-\-\-\-\-\-\-\-\-\-\-\-\-\-\-\-\-\-\-\-\
下一集,崧銘醫師將會繼續和大家聊聊
✅發燒出現那些「紅色警戒」,應該盡速帶小朋友到兒童急診?
✅退燒的小知識
-
今天頗有寒意,大家要注意保暖喔!
-\-\-\-\-\-\-\-\-\-\-\-\-\-\-\-\-\-\-\-\-\-\-\-\-\-\-\-\-\-\-\-\-\-\
💖0-2歲 新手父母必修課-專業治療師開課囉!💖
填問卷,拿課程8折券
👉https://bit.ly/2Pyd9jG
低度發燒原因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崧銘醫師,今天要繼續值急診夜班來跨年啦~
大家跨年夜,平平安安! 💖
-
小朋友無論是受到
⚠️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感)
⚠️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
都比大人更常發燒,其實這是身體面對感染的自然生理反應,團隊中的 #兒科崧銘醫師,今天就來談談,大家最常問的 #發燒 問題~
🔆 #體溫高到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的中心體溫 ≥ 38‘C。介於37.5’C與38’C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 #低度發燒,要參考一連串的 #體溫變化 與是否有 #其他症狀 判斷是否真的有發燒的情形。
🔆 #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的測量?🔆
身體產熱增加、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例如:✔️喝很多熱水✔️運動✔️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
嬰兒量到38’C上下的低度發燒時,若穿著 #衣物較多,可以 #先打開衣物 讓他散熱 #10分鐘 後再測量看看是否回到正常體溫。
🔆 #摸小孩的皮膚看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準不準?🔆
摸皮膚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 #很不準確🚫,會受到環境溫度、兩者相對體溫的影響。建議使用☑️ #體溫計 才能正確判斷小孩有沒有發燒。
🔆 #我的孩子發燒前/後手腳冰冷、呼吸快速、心跳好快,是不是病得很嚴重?🔆
發燒是因為發炎反應導致腦部的體溫調控總司令「下視丘」把「設定的正常體溫」往上調到> 38’C,於是身體就會使命必達想辦法達到這個體溫,於是可能
✔️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冷顫)
✔️四肢血管收縮來減少熱量喪失(手腳冰冷)
✔️同時影響自律神經導致呼吸和心跳加速。
-
如果孩子在 #出現這些症狀後不久就量到高燒,而退了燒之後〽️, #症狀也就暫時都緩解,那麼造成這些症狀的就是發燒的生理反應囉!
反之如果退了燒,小朋友 #還是持續有這些症狀,那麼就得趕快帶到🏥 #急診評估囉!
-
🔆 #發燒會不會把腦子燒壞?🔆
這是個經典的發燒傳說,其實 #42’C 以下的發燒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反之正常人體在因為感染而發燒時也 #不太會超過41‘C。
-
發燒把腦子燒壞的傳說,背後的事實是病患發燒的原因為 #腦炎、腦膜炎 等疾病,真正讓腦子壞掉的是 #腦部嚴重感染病症,而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
------------------------------
下一集,崧銘醫師將會繼續和大家聊聊
✅發燒出現那些「紅色警戒」,應該盡速帶小朋友到兒童急診?
✅退燒的小知識
-
今天頗有寒意,大家要注意保暖喔!
----------------------------------
💖0-2歲 新手父母必修課-專業治療師開課囉!💖
填問卷,拿課程8折券
👉https://bit.ly/2Pyd9jG
低度發燒原因 在 低燒原因- 小孩低燒不退是什麽原因,要如何退燒?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無緣無故發低燒的原因發燒是身體對外界干擾因素的種抵抗方式。 外界影響到您的機體了, 機體為了調整, 恢復到正常狀態, 就會發燒, 體溫高於正常低於38度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