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在這個年份之前蓋的房子,還是別考慮吧....昨晚一連四震,又開始擔心我們家Hold的住嗎?人生跑馬燈瞬間走過😰 讓我趕快來寫文提醒大家。
話說,看到朋友在臉書寫,昨天吵實價登錄修法,今天討論都市更新😅#每次只要有地震就會喚醒大家建築安全很重要
台北若發生6級多地震,後果不堪設想 #根本不敢想 雙北市屋齡超過30年老屋總數竟高達百萬戶,佔全國比率超過三成😨
台灣位處地震帶,平均每年發生數千次地震,大震災常常帶來慘重的傷亡,也因此台灣建築物結構安全的考量中,最優先也最重要的考量就是耐震。
隨著建築技術提升,國內建築物的耐震設計,#也從本來的無相關規定,逐漸增強規範,藉此降低因建築倒塌的傷亡數量。
民國63年以前沒有耐震法規,一直到民國63年以後標準才逐年提升。
✔️也就是說,民國63年以前蓋的房子........無相關規範.......大家應該懂吧😨 #什麼時候前蓋的房子就別考慮了
從發生921大地震後,政府於當年12月29日公告修訂「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大幅提升其後建築的耐震強度。#我們有在最新的podcast説 #其實台灣建築耐震法規在全球算是很嚴格的
之前有跟戴雲發結構技師聊到,他說,在現今傳統工地現場施工,也大都是由工班來決定施工品質,且大多施工人員一味的只求好施工;再加上工班年齡老化、技術工人愈來愈少;房子越蓋越高,相對的施工品質卻更不易落實,這些就是目前建築業界所要面對的最嚴峻問題,也是非常迫切重要改善的地方。
最明顯的例子是921大地震中,多數房屋倒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鋼筋未按照規定的設計圖說做標準尺寸加工與正確位置綁紮,這也證明了鋼筋加工、綁紮及定位的重要性。
傳統營造工地最常發生的品質缺失,仍是為了工地工人好施工,鋼筋定位綁紮不確實、錨錠強度不足,再者為柱子的耐震箍繫筋沒有按照圖說法規規定採用135度標準彎鉤確實鈎繫柱主筋。
大家都知道鋼筋綁紮工作最重要、最費力、最費工,但因為鋼筋埋在混凝土裡面,交屋時看不到,所以也最容易產生人為輕忽的疏失,導致施工結果無法符合結構力學設計的要求,工地施工品質透明化是值得大家重視及推動的一個重要課題。
#點開聽【地產秘密客】Podcast頻道: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N6ZN7q
✔️Spotify Podcast:https://reurl.cc/r85KDx
#地產秘密客 #大家平平安安
低強度混凝土規範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熱…裝冷氣之外 用綠建材吧
陳文卿/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新竹市)
都市熱島效應讓城市的夏天像個悶燒鍋,從白天熱到夜晚,還帶來許多致災風險,全台又以台北盆地最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夏日炎炎,在屋內若未開冷氣都熱得受不了,學校教室更都要裝冷氣。可是大家都猛開冷氣,戶外溫度就又更高了。再加上馬路、空地都是柏油或混凝土不透水鋪面,都市熱島效應更嚴重了。
對抗高溫熱,除了機械空調外,綠建築設計也是可調節室內溫度的重要手法,其中屋頂、牆面使用隔熱綠建材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在很多具隔熱功能的建材中,較鮮為人知的事實是,使用回收材料其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隔熱原理很簡單,使用熱傳導係數低的材料,或像保溫瓶一樣以真空層來隔熱。前者如使用回收木材、橡(塑)膠等材料混拌,而後者中則利用材料中的蜂巢式結構,如利用回收LED玻璃發泡,或磁磚燒結過程導入回收材料,利用材料的非均勻熔點特性形成孔洞。而如果完全使用天然材料則無法達到這些功能。因此這種建材除具有資源循環的效益外,也有如輕質、隔熱、隔音等附加效益,因此可稱之為「優質再生綠建材」。
至於戶外部分,為了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必須使用可透水、保水、散熱功能的透水鋪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使用煉鋼廠產生具多孔、不規則且強度極高的鋼渣所製造的再生粒料,這也是再生綠建材的一種。
再生材料以往很多人誤解,品質、性能可能較差,因此不願意使用。但事實上內政部制定有綠建材標章制度,其中的再生綠建材是要求使用一定比例以上的回收材料,而品質、性能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且經嚴密的審查因此可確保使用時的安全性無虞。
很遺憾的是有很多公務機關,仍存有錯誤的認知而排斥使用再生建材。筆者最近收到某位業者傳來的某市政府之人行道工程案的招標規範,其中的地磚竟然註明「本產品不得添加資源回收再生粒料」,令人十分感嘆。再細查很多機關的施工綱要規範中對於工程材料都限制使用資源回收材料。在政府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的當前,竟還有這些落伍不合時宜的規定,實在十分諷刺。建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面盤點,要求各機關務必檢討修正。
低強度混凝土規範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
#需追蹤橋樑健檢與監測體制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於上午9點半左右突然坍塌,根據媒體報導,有一部行駛中之油罐車掉落起火燃燒,數艘漁船遭到橋樑結構壓沉。
南方澳跨港大橋突然在颱風過境後斷裂,許多人都相當訝異,因爲該橋樑於1996年開工,1998年完工,壽命不過20年。橋身採用全電焊雙叉單鋼樑拱型,選用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的鋼材,使用鋼板1,535噸。橋長140公尺,橋下淨高18公尺,足以讓港口船隻進出。
從事故照片來看,鋼樑斷裂點就在應力最大的雙叉匯集處,但目前無法了解事故主因,由於事故發生時似乎無外力,橋樑鋼樑與鋼纜的結構劣化應是調查重點。
台灣工程史上曾發生多次斷橋意外,高雄市民較熟悉的應是2000年高屏大橋斷裂意外,當時是因颱風過後,橋基在洪水沖刷下沉陷而坍塌,和本次意外不同。從以往經驗來看,鋼筋混凝土橋樑的斷橋意外亦遠多於鋼橋,而鋼橋檢驗維護標準,也是近十多年才逐漸訂立補充。
目前,交通部制定有「#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在2018年將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及預力混凝土)結構及鋼結構橋梁之檢測、評估、維修與補強作業合併。到底南方澳跨港大橋是否確實按造標準監測維修,也值得關注。
由於鋼拱鋼索橋在近二十年來興建比率才逐漸提高,過去沒有意識到的橋樑壽命問題將逐漸暴露出來。高雄境內也有許多結構特性部分類似的鋼拱鋼索橋,分布在港區、各大河川,在易受高鹽分海風侵蝕的環境下,是否橋樑壽命和原先設想不同,這也是需要後續徹底健檢的。
高雄好過日祈願斷橋事件傷者平安,但災難過後,一定要學到教訓,也希望類似事件,不要再次發生!
低強度混凝土規範 在 更新實業:CLSM可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施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控制性 低強度 材料(CLSM),因具有自我充填之特性,加上水泥凝結特性,可滿足道路舖面基底層承載力之需求,因而提高既有回填砂石級配夯壓不足問題, ... ... <看更多>